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为什么养梅花鹿风险太大?

养殖梅花鹿的成本很高、梅花鹿患病风险很大

为什么养梅花鹿风险太大?

1、成本高

鹿在野生条件下,喜欢栖息于寂静而又隐蔽的场所,人工饲养条件下应尽量满足梅花鹿的生活习性。选择场址既要考虑到地形与地貌,又要考虑到饲料来源及水、电、交通与社会环境。因此,鹿场既要远离噪音,又要交通便利,以保证及时供应饲料和其他物质,距公路1~1、5千米,铁路以5~10千米为宜。梅花鹿是反刍动物,耐粗饲,主要以粗饲料为主,鹿场应有足够的饲料地或长期可靠的饲料供应基地,以保证饲料来源充足,一年四季能供给所需的各种饲料。鹿场在日常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生活用水,因此水源必须充足,水质要符合卫生条件,应避免使用江河等地上的自然水源或场地附近被污染的水源。饲料加工与饲养管理都离不开电力,为此电力必须供应充足,才能保证日常生活用电的需要。鹿舍的作用是保证鹿群冬季防寒御雪,夏季通风、避雨和防暑。鹿舍是圈养鹿群采食、反刍、运动和休息的综合性场所,鹿舍的正面应朝南,应分雄鹿舍、雌鹿舍、育成鹿舍、产房、病鹿隔离舍等。

2、患病风险大

(一)布鲁氏菌病

(二)巴氏杆菌病

(三)大肠杆菌病

梅花鹿养殖,怎样养鹿,养鹿的利润与成本

1、养殖技术。梅花鹿不同其余的家畜,梅花鹿的养殖要注意科学养殖,有一定的技术,科学的养殖技术是保证梅花鹿的品质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大家可以要从实际出发,了解梅花鹿的生活习性,进行各种各样的学习,可以多阅读关于梅花鹿养殖技术的书籍,掌握养殖技术,提高生产,加强利益。

2、养殖场地。梅花鹿的鹿场应该选在建在地势较高,干燥,背风向阳且要水源充足,水质干净,排灌良好的地方。因为梅花鹿是一种比较活跃的动物,所以养殖不宜过密,要保证每头梅花鹿至少都有3平方米的空间。设置运动场,在运动场上铺上水泥或者是木板,有利于粪便的清理。而且梅花鹿擅于跳跃,鹿场周围的围栏至少要在4米以上,防治梅花鹿跳跃逃走。不能在有过牛羊病的地方上建鹿场。

3、饲料准备。在养殖梅花鹿前就要先考虑好饲料来源的问题,其实在平常而言,很多人工养殖的梅花鹿所需的饲料是很容易解决的。但是对于养殖户来说,应该尽量以降低养殖成本,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目的,选择当地的、价格低的并且资源充足的饲料,霉变变质的饲料不得饲喂,不能盲目饲喂,否则会适得其反。

4、选种引种。选择一个优良的梅花鹿品种是最基础的,优良品种可以让大家在养殖过程事半功倍,要挑选抗病性强,没有前科病害,性格活跃,生产性能高的品种。并且要全面的了解该品种,根据市场价格以及市场需求确定品种,而且还有包括年龄,生长状况,繁殖能力等一系列条件,严格选种,不得马虎。

5、防治疾病。梅花鹿是一种比较抗病的动物,虽然它自身的抵抗能力较强,发病率也较低,但是在人工养殖过程中,没有使用正确的管理方法的话,还是会产生许多对梅花鹿有致命打击的疾病。例如:向乙型脑炎和炭疽病等。定期给鹿群注射疫苗,勤清理鹿舍,清除粪便等,为鹿群打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生长环境,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一、选择良种鹿:

我国驯养的鹿主要是梅花鹿、马鹿、白唇鹿、水鹿等。人工饲养最多的是梅花鹿,其次是马鹿。梅花鹿和马鹿的经济价值基本相同,在鹿茸质量上,马鹿次于梅花鹿。养鹿首先要选择良种鹿,因为高产鹿和低产鹿相比,不但鹿茸产量差别较大,而且茸的质量和价格也有较大差异,二者的经济效益悬殊。

二、科学饲养

鹿可利用的饲料有青绿多汁饲料、干粗饲料和精饲料、矿物质饲料。青、粗饲料主要有作物秸秆、秧蔓、树叶、青干草、根茎饲料及青贮料等,对青粗饲料采取自由采食的饲喂方式。除喂粗饲料外,每天还要补充1.0~1.5千克的精饲料。精饲料主要由能量饲料如玉米、小麦、高粱等谷物,蛋白质饲料如动物性蛋白质和各种饼类,以及糠麸类饲料混合而成。一般能量饲料占50%~60%,蛋白质饲料占15~20%,糠麸类饲料占15~25%。骨粉和食盐每天补饲量以每百千克体重计,骨粉为15~20克,食盐为20克。要采取先粗后精的喂料原则。在冬季和早春缺青季节,要补喂胡萝卜、青贮料、菜叶等多汁饲料1.0~1.5千克。公鹿在配种期和长茸期、母鹿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精料、矿物质和多汁饲料的喂量要适当增加。母鹿在妊娠前、中期要多喂青粗料,后期多喂体积小、质量优的精料。饲喂次数一般每日3次,必要时夜间补喂1次。据资料介绍,在公鹿长茸期间,饲料中交替添加钴胺素和畜用生长素,可提高鹿茸产量。

三、适时配种

一般到1.5岁时,鹿就已性成熟,但此时身体尚未成熟,适宜的配种年龄应在2.5岁。鹿的繁殖期是8月下旬至11月。母鹿每隔18~24天发情1次,每次持续2~4天。种公鹿应选择生长快、产茸多、抗病力强、遗传性稳定的健壮公鹿,一般每15~20只母鹿放1只种公鹿。母鹿发情后,应适时放对配种,一般交配2~3次。鹿的妊娠期,梅花鹿为231~236天,马鹿为240~250天。每胎产仔1~2只。

四、科学切茸与采茸

初切角茸并长到3厘米时,从顶端纵向用刀切开1.6~1.9厘米,可大幅度提高鹿茸的产量。

采茸时间要适当,早采或晚采均影响茸的产量。三叉茸在65~70天、四叉茸在75~80天采收为宜。锯茸有吊圈法和麻醉法两种,麻醉药常用可可林和静松灵肌肉注射,注射后15~20分钟鹿即被麻醉倒地。锯茸时下锯要轻、快、平,锯后上药要均匀,放鹿要快。除以上4个要点外,还要精心管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24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