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鱼塘能产多少鱼
一般亩不超过800-1000斤。
主要得看你是怎么个养法,水源是什么水。大致可分为粗放养法、半精养法、精养法几种。粗放一亩地也就能产10斤到30斤,半精养法一般亩不超过800-1000斤,精养法要上增氧机的,亩产可达到几千斤。
不过半精养和精养都要投饲料的,产量也和投料的质量和数量有关。据你所说的池塘如果精养应该是个高产池塘,但不知道能不能排水。一般鱼苗放养分主养肉食性鱼和杂食性鱼,但都要搭配滤食性鱼来净化水质。滤食性鱼类一般在20-30%的比例。你的池塘水清,滤食性鱼要少放。
鱼塘的日常管理:
1、加强巡塘:密切注意观察鱼类的吃食情况和活动行为。尤其是在雷阵雨或闷热天气,要避免泛池死鱼情况发生。
2、控制密度:应做好轮捕工作,捕大留小,均衡上市,以免进入梅雨期渔塘载鱼量过多诱发各种病害。
3、管好投入品:梅雨季节饲料、渔药、肥料等投入品极易发生霉变,这些投入品应保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不可使用过期的配合饲料或药物。
4、其他管理工作:做好养殖日志,完善三项记录。还要做好防汛、防旱、防逃、防偷等工作,确保各环节万无一失。
淡水石鲮鱼养殖技术
一亩鱼塘能养3500-4000斤鱼,投放鱼苗前,需要对鱼塘进行消毒,可以将漂白粉或者生石灰泼洒在鱼塘中,并且鱼苗最好混搭养殖,有利于提高鱼类的存活率,给鱼苗投喂时,要每天喂食3次鱼饵,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5—8亩 (667米’)为宜,水深1.2-1.5米,池塘淤泥在20厘米左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
2、清塘消毒
鱼苗放养前3天需做好干塘、晒池,然后每667米’用漂白粉 2.5公斤清塘消毒。
3、水质管理
鱼苗下塘后5-7天以清水为主,不能用肥水,水位控制在 0.6-0.8米,5-7天后可适当施肥,一般鸡粪颗粒5-7.5公斤/667米’,全池均匀投放,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正常塘在7-10天内加水1次,水位控制在1.2-1.5米。
4、夏花发塘
鲮鱼苗首先是采用夏花发塘.时间为6月上旬到7月下旬,规格0.3厘米、667米’放量为30万-60万,需经过15-20天培育分塘出池,2—3厘米,成活率为60%-65%。然后根据养殖条件和鳜鱼吃食量有计划分养。
5、鱼苗分塘放养
养殖时间为6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可分为三段。第一段为 6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发塘生产(一般按本市市场供需以第一次繁殖为主),放养规格为每公斤5000-7000尾,鲮鱼苗4万-5万尾/667米’, 出塘规格每公斤 120-150尾,667米’产300—320公斤。第二段8月上旬至9月上旬,放养规格每公斤为1000-1200尾,鲮鱼苗1万尾/667米’,出塘规格每公斤50—60尾,667米’产160-180公斤。合理安排每期茬口搭配,667来’产可达5004500公斤。
6、投饲管理
鱼苗下塘后发塘阶段,以豆浆为主,莱饼为辅,泼浆时分两次投喂,鱼苗培育1周后,待鱼苗上滩,在池滩脚下“种浆”,饲料要投足使鱼苗健康生长,一般每培育1万苗需0.5公斤黄豆。分塘后鱼苗根据底质肥瘦用有机肥,一般每667米’100—150公斤培育红虫作为开口料,后投喂莱饼。一般生产 1公斤鲮苗需1,5公斤菜饼。
7、病害防治
鱼苗下池一个星期左右,主要预防“汽泡病”的发生,为此,要清水下塘并定期加注清水,养殖期间主要防治车轮虫、斜管虫,667米’1米水深用0.325公斤硫酸铜和0.125公斤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隔日再用0.2公斤二氧化氯消毒剂全池泼洒,使鲮鱼健康生长。中国有机农业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24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