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扬州骑行路线推荐

1、市区段古运河休闲骑行路线

骑行路线:

扬州骑行路线推荐

从文峰塔起,沿运河东岸骑行,途经龙头关、康山文化园、柳叶桥、长生寺阁、东关古渡、麦粉厂到大王庙。往返约16千米,适合休闲、观景骑行,基本无难度。需要提醒的是,全程沥青路、卵石路、水泥路均有,道路1-3米宽不等,晚间锻炼行人较多请慢行,时速控制在15千里以下为宜。

风光特色:既能领略运河历史遗迹,又能观赏现代化景观

难度指数:★

推荐指数:★★★★★

2、瓜洲段古运河越野骑行路线

骑行路线:

高旻寺为起点,终点为瓜洲。往返约20千米,沿途以沙石路面为主,有部分沥青路面,道路宽度为1—2米,来往人不多,时速控制在10千里以下为宜。

风光特色:古运河风光,瓜洲古渡景色。

难度指数:★★★

推荐指数:★★★

3、仪扬河沿岸探路之十二圩路线

骑行路线:

欧尚为起点,终点也是欧尚。全程70千米,沿途以沥青路面为主,部分沙石路面,道路宽度2—10米,来往人不多,时速控制在25千里以下为宜。

风光特色:古运河风光,瓜洲古渡景色。

难度指数:★★★★★

推荐指数:★★★★

4、江都大桥古镇骑行

骑行路线:

从东关古渡出发,经文昌中路、文昌东路、舜天路、江都大转盘、S336省道至大桥镇。全程道路以沥青路为主,市区道路、省道,路况很好,往返约70千米。

风光特色:粉墙黛瓦、条石板路的古镇风情。路上途经江都花木产区,可以进花木市场逛逛。

难度指数:★★★★★

推荐指数:★★★★

5、汊河—徐集乡村风路线

骑行路线:

从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出发,沿江阳中路-华扬路-徐集村。全程道路以硬化路面为主,往返约20千米,适合新人、女性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骑行,含休息在内往返需2-3小时。

风光特色:清末民初的徐家集是远近闻名的十三集之首。如今,这里仍可见青砖小瓦的百年老宅、写满岁月沧桑的老街、传统的面店手艺。

难度指数:★★

推荐指数:★★★★

6、登月湖路线

骑行路线:

从扬州西区来鹤台广场出发,向西第一个红绿灯转向北,到第一个红绿灯再转向西,然后直行,这就是扬(州)冶(山)公路,顺着这条路一直走,约31千米就可以到达月塘乡登月湖边。全程道路以硬化路面为主,往返约72千米。

风光特色:登月湖、白羊山西郊森林公园、余桥水库、刘集的市民广场、捺山石柱林。

难度指数:★★★★

推荐指数:★★★★★

有态度的草原天路骑行攻略(以及手残的手绘地图……)

泸沽湖的美如此摄人心魄,我决定再停留一日,住在达祖。达祖,以前音译为“大嘴”。我预订了湖边的春暖花开客栈,窗外就是泸沽湖。

我把连日来积累的脏衣服都放进洗衣机里洗着。天气突变,飘来一大片乌云,紧接着就是暴雨和冰雹。但时间很短,不足10分钟,太阳出来了,彩虹挂在天边。还下着雨和冰雹,我打伞跑到湖边去拍照片,直到彩虹消失了我才回来晾衣服。

骑行泸亚线,确切的说是泸亚东线,全长不到300公里。前几天遇到环湖的司机,他告诉我走俄亚乡,其实那是泸亚西线,一般自驾游喜欢这条线,而骑行一般走东线,那里有我期待的玛娜茶金。

我在网上找来攻略,但路况如何依旧不明确,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有一段路地图上是没有的。那就边走边看吧,先走出一步,到了那里再问路,比在网上查信息要详实和准确。

第1天 泸沽湖(达祖)-屋脚乡

全程51公里,海拔爬升776米,骑行3.8小时,翻越海拔3155米的格姆女神山垭口。

从达祖出发,连续上陡坡12公里,再连续下陡坡11公里。路况很好,有几处小面积塌方,不影响通行。车流量极少,很适合骑行。在垭口与泸沽湖说再见,俯瞰泸沽湖,那些小岛果然如洛克描述的那样——像船一样漂浮在湖面上。

中午抵达前所乡,在那里吃了午餐。沿着一条河骑行,看到河上桥的名字我乐了,叫“逗乐河桥”。此后都是坡度不大的起伏路。

经过一片药材田,有紫色的桔梗花,虽然已经过了盛放的季节,蓝天白云下,依旧很美丽。小时候,我家田里种了几亩地桔梗,那片花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于是对桔梗也大有好感。

看到木里县的界牌,就进入了屋脚乡。木里县是藏族自治县,屋脚乡是蒙古族乡。经过仁江寺,因是烂泥路,我就没有前往。前方是几公里的峡谷,两侧崖壁笔直而且很高,悬崖上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向上仰望,一线天空。当眼前豁然开朗,楼房出现,就像是《桃花源记》里写的那样,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那就是屋脚乡了。

还不到三点钟,这里只有几家客栈,连续经过三家锁着门,都去田里收玉米了。终于在小学旁边看到一家开门的,村民热情地帮我打电话叫回了主人。

入住木屋,闲来无事,到田里溜达。村民正在收玉米,全靠人工,除了年轻力壮的,老人小孩齐上阵。我想起小时候收玉米的情景。

夕阳斜照在山头,小河流水潺潺,我想起那句“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这是宋代王禹偁《村行》里的名句。他在秋天的时候“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看到“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写出这么美的诗句之后忽然有点惆怅,因为原野里的大树和他家乡的很像,他就开始思念家乡了。接着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我骑着单车穿行在山谷里,要沿着泸亚线前往200多公里外的亚丁村。看着金**的杨树叶子,路边盛开着格桑花,隐约有些香气。村民正在收玉米,就像我小时候一样,全靠人工。于是,我改写了王禹偁的《村行》:

骑行山径菊初黄,单车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白杨叶落黄金色,格桑花开隐约香。

何事吟余忽思量,田间玉米似吾乡。

第2天 屋脚乡-915林场

全程95公里,海拔爬升1613米,骑行7.7小时,翻越海拔4003米的鲁普洛山垭口。

屋脚乡海拔2800多米,夜里很冷,好在我带了羽绒睡袋。醒来,窗外云雾笼罩,吃了一碗加煎蛋的面条,开始在浓雾中骑行。

出村口有约200米水毁路面,但不影响通行。骑行2公里就从云雾中钻了出来,这团云雾大概就刚好罩住了屋脚乡。

从屋脚乡出发就开始爬坡,先是10公里陡坡,之后10公里缓坡,后来又是十几公里陡坡,共计连续爬坡36公里,海拔升高了1200米,抵达海拔4003米的鲁普洛山垭口。

在距离垭口还有5公里的休息区,遇见来自昆明的自驾游客,是一对中年夫妻,他们也要去亚丁,送给我一盒牛奶。

从垭口开始,连续24公里下陡坡,再加5公里上陡坡,就到了瓦厂镇。因为路上风景太美,时不时停下来拍照,比预计时间晚了一个小时。吃了一碗三鲜粉,放的是猪油,配上小白菜,西红柿和香肠,味道很不错。

午饭后,骑行至木里大寺。这要绕路3.5公里,而且是上陡坡,来回就是7公里。快到的时候,玛尼堆旁有一位老僧人在和两个小孩聊天。看见我骑车上来,让我顺时针绕玛尼堆一圈,然后坐下来聊天。问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旁边的少年也喜欢骑自行车,骑着我的车顺时针绕玛尼堆三圈。

到了木里大寺,年轻的僧人给我讲解大殿里供奉的每一尊佛像,还有主座上的香根活佛照片。临走的时候,给我戴上一条哈达:“扎西德勒!”

我走出大殿,僧人也关了大门,似乎专门等我来此。他说大殿里的酥油灯早上7点点燃,下午4点熄灭,我去参观时,已熄灭半小时了。下山路上遇到三位来自西昌的骑行者,他们要去泸沽湖。

离开木里大寺,一路下坡18公里,沿着碧绿的理塘河抵达915林场。理塘河上有座桥,这桥以及河水的颜色都像极了从丽江到泸沽湖路上的金沙江,再加上刚才遇见的三位骑行者,让我感觉自己穿越了,甚至怀疑是不是走错了路,停下来看了看地图才安心地继续骑行。

路上有了里程碑,写的是G227?2189。到了K2184,连续2公里没有铺设柏油,但路基是碎石,对骑行的影响不大。

从屋脚乡到915林场这一段,有多处涉水路面,碎石路面,路基塌陷路段。路上经常会出现落下来的碎石,偶尔也有大石块。骑行速度不易太快,地基塌陷路段可能有坑和裂缝。

一路风景尽显秋的色彩斑斓,还有树上挂着的树胡子表明这里的空气质量极佳。经常会有松鼠穿过马路,有羊群在路上游荡。这条路虽然不宽,大约4米,但是车流量极少,反而觉得这条路更宽了。穿梭于秋色的林间,鸟鸣声不绝于耳,还有那潺潺的流水声。在牧民定居点,偶尔看见一片农田,宛如一块玉石镶嵌在丛林里。

入住泸亚商务酒店,酒店的走廊里挂着几张稻城亚丁三神山的照片,拍摄于玛娜茶金观景台,据说就在陇撒牧场,是我明天的目的地。

第3天 915林场-陇撒牧场

全程43公里,海拔爬升1843米,骑行6小时。

今天路程不长,但是爬升较高,915林场海拔不足2100米,目的地陇撒牧场海拔接近3800米,所以强度不亚于昨天。从915林场出发就开始连续爬坡24公里,海拔升高将近1200米。看着码表一直都是个位数,4…5…6,骑行了3个多小时,21公里,还是能看到自己昨晚住宿的地方。在通往水洛乡的路口休息时,遇到一个警察,他和我聊了一会儿,送我一个苹果:“这是本地苹果,你尝尝,很甜的。”

新修的G227路面宽阔,仅有几处地基塌陷半幅通行。蓝天白云,一路秋色,还有顺风。路上遇到自驾游客,他们要去走洛克穿越线,需要徒步五天。

终于,山路一转,和915林场说再见,3公里后是突如其来的幸福——4公里下坡路。再连续上坡12公里,抵达地图标注的陇撒牧场(玛娜茶金),而且那里有个指示牌写着“观景台”,四周高山,和我预想的完全不同。附近有一处牧民的木屋,我前去问询,说陇撒牧场还在前面。

继续骑行3公里,终于看到白塔了,这里才是陇撒牧场,而地图上标注为“莫嘎拉吉”,我猜测是“玛娜茶金”的另一种音译。等我住进村民家中,才知道,莫嘎和拉吉是附近两座水电站的名字。但是玛娜茶金观景台距此还有21公里。

自从离开泸沽湖,联通就没有信号了,到陇撒牧场移动只有2G,借来牧民的电信热点才得以上网。这里是藏区,我又喝到了酥油茶,而且是纯手工现场制作的。

半夜醒来数星星,看到两颗很大的流星划破夜空。因为太冷,只拍了半个小时,薄薄的云飘过,星星就开始眨眼睛。

第4天 陇撒牧场-玛娜茶金观景台

全程33公里,海拔爬升996米,骑行4小时,翻越海拔4225米的巴亨垭口,玛娜茶金观景台海拔4335米。

清晨的陇撒牧场,炊烟袅袅,溪流潺潺。早餐是酥油茶和小麦粑粑,灌满两壶热水就出发了。

今天的路程不长,9:30才出门,连续爬坡14公里到达巴亨垭口。见到修路工人我就问路,终于找到了通往玛娜茶金观景台的路口。这条路刚刚扩宽,全程15公里,都是碎石路,起伏很大,某些陡坡不得不推行。俯瞰走过的路,反射着明亮的阳光,金灿灿的松林环绕着木屋。

距离观景台还有3公里,终于看到了几间小木屋。上前询问,可以食宿。吃了一碗面条,空车前往观景台,看到了三神山:夏诺多吉(恰朗多吉)、仙乃日和央迈勇。遇见两位成都来的自驾游客,他们已经在此等候2个多小时了,三神山上一直有云层笼罩,看不到山顶。阳光透过云层投下光束,丁达尔效应造就了美丽的风景。

观景台风大,找个地方躲风,晒太阳,坐看云起。等待日落西山。我住的是一位牧民家中,虽然距离此地仅3公里,但那边什么手机信号都没有,观景台有移动4G。

第5天 玛娜茶金观景台-香格里拉镇

全程92公里,海拔爬升1058米,骑行8.3小时。

清晨6点,下着小雨,却能看见星星和带着光晕的月亮。恰好遇到昨天傍晚在观景台认识的两位朋友,我搭乘他们的车前往观景台。

观景台飘着小雪粒,刮着冷冷的风,厚厚的云层遮住了雪山。日出时分,天空出现了彩霞,云也渐渐散开。虽然没有看到三神山全貌,但是看到了另一座山的日照金山。眼前的云海令人精神振奋。最大的惊喜是第一次亲眼看到了传说中的佛光。

回到住处,已经9:30了。沿着13公里碎石起伏路返回到泸亚线上,仅有4公里柏油路,之后连续51公里碎石路。在到达水洛桥之前连续32公里下坡。过了水洛桥,连续19公里上坡碎石路,就到了甘孜州和凉山州界,变成了柏油路。

这51公里烂路,似曾相识,一侧是很深的悬崖,谷底是河流;另一侧是高高的峭壁,随时可能有落石。想起来了,这就是雨崩到尼农那段悬崖路的加长加宽版。车流量极少,一整天只遇到了十几辆汽车和几辆摩托车。

如今来看,这只是一个起点。

目录:

一、草原天路介绍

二、为什么要去?

三、预算和时间

四、装备准备

五、线路攻略

六、详细线路介绍

七、组队结伴

八、个人准备

九、其他注意事项

(因为知道新人接触新东西的迷茫,所以写下这些东西主要是给一些想接触骑行,又无从着手的朋友。如果,不愿意看我啰嗦,就直接后台找我——“人肉”活攻略…… 咱们直接交朋友就好了! )

官方介绍:

草原天路,位于张家口市张北县和崇礼区的交界处,西起张北县城南侧的野狐岭(野狐岭要塞附近),东至崇礼县桦皮岭处,是连接崇礼滑雪区、赤城温泉区和张北草原风景区的一条重要便民通道。

因为沿途绝美的景色——阎片山、塞北梯田、风车、花海、桦皮岭等,被各媒

体宣扬成中国大陆十大最美丽的公路之一,也因此被大多数像我这样的骑行者,列入此生必去的骑行清单。

亲测介绍:

“草原天路”实际上是一条县级公路,等级名称是X001线。大部分游客经常提起的“草原天路”实际上只包括东线,全长共计100公里左右。

而野狐岭向西还有一条西线,但是西线是一条长约70公里的死路,景色也大致雷同,所以大家一般只去东线,这样就造成了东线和西线截然相反的车流量。

其中,在东线上靠近桦皮岭的三十公里,因为漫山遍野清一色的松树林,与崭新的柏油马路,一个挺拔一个曲折,相互映衬,更是绝美。

整体上来看,这样一条画着醒目**实线的柏油马路在起起伏伏的坝上草原忽隐忽现,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之下,蜿蜒无尽,真的犹如天降天路,我想大概就是因此情此景,才被人们称为草原天路的吧,也号称“中国66号公路”。

(p.s. ?以下内容都是对新手说的,对老鸟无意义,请绕行)

看过我去年写的《骑传》的朋友,都知道笔者从刚学会骑车开始,就一直都喜欢骑行,甚至叫做热爱。 骑行,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种简单的“热爱” ,我就是喜欢在路上,喜欢新奇的体验。

而在此之前一直都是一天往返的短途骑游;因此,我一直都怀有实现一次中长途骑行的冲动。

于是在国庆小长假到临之际,盯着北京周边的地图时候,草原天路闯进了我的骑行计划,终于踏上了圆梦之旅的第一步。这条路线沿途吃住方便,距离中可,十分适合新手骑行。

或许每个人的答案不一样:

有的人为了去看美景,欣赏祖国大好河山,以备吹牛用;

有的人想要证明自己的勇气,一定程度上突破生活的枷锁;

有的人想要,给乏味的假期增添一点趣味和挑战,过得更有意义;

还有的人,纯粹喜欢骑行,喜欢在路上的每一刻。

我就是最后一种,纯粹的热爱,简单的心境,会有更强大的力量。但是它还有一层意义:从这次骑行开始,我就算是真正的开始拥有一次中途的骑行经历了,这是我的第一次,所以是个里程碑式的开始。

这次骑行,对我来说是一次个人生活体验上的一次突破。

但是,我无意于把它美化成实现生活突破,荡涤心灵的重大行为,因为 即使是在旅行途中的生活,大部分的时候仍然不过是脚踏实地。 这就像是, 即使是脚踏实地的生活,依然可以创造独属于自己的独特意义 。平凡与理想,相互孕育,好像有点像阴阳相合的意思,只是并不存在“绝对存在”这种状态。

我想上路之前的确是需要有这个“为什么出发”的心理准备的,因为只有心中有这个信念和目标的时候,路上遇到的困难就会自动被自己视为挑战而不是绊脚石,进而鼓起勇气接受挑战,超越自己曾经以为很难完成的事情。

完成这样一项挑战的时候,你收获的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和欢乐的友谊,还有无穷的自信,将来面对困难的时候就会更像一个战士,不是拖延者或者逃兵。

路程方面: 这条路线去程上坡多,回程下坡多,所以行程上不可能每天平均分配。只能说平均下来,一天100公里是相当合理的。一共六百公里,共需要六天。

住宿方面 :一路上有时住市区宾馆,有时候住乡下农家院,随时可以在电子地图上查询,找到住的地方基本不成问题。要求不是很高的话,整体平均住宿费为一天100元足矣。

吃喝方面: 若是团队骑行,因为总能碰见小馆子大吃一顿,要比一个人独骑腐败一点。但是都是县乡小馆,再算上路上的能量补给,大概一天100元也足够了。

综上,不算提前准备的物资,再加上一些机动费用,一共1500元,除非是土豪游,否则这个预算可以算是上限。如果全程露营的话,可能只要600元,这基本就是下限了。

1、露营装备: 帐篷,睡袋,防潮垫,充气枕,耳塞,眼罩,帐篷灯(电池),炉具,餐具,驱蚊用品。以上只针对有露营打算的骑友,如果不打算露营的话,此项可以直接忽略。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帐篷和睡袋要和出发的季节相搭配,不要过于追求物美价廉,谁也不想半夜被冻醒或者半夜起床固定大风中摇摇欲飞的帐篷。

如果是集体骑行的话,炉具和餐具等也可以省去,因为大家肯定是要一起腐败的。如果是国庆骑行,可以肯定草原的秋天已经没有蚊子了。

2、自行车装备: 车锁,皮筋绑带,后货架,后驮包,防雨罩,前挎包,挡泥板,水壶,雨披,骑行手电(电池),骑行眼镜,手套(冬和夏),头盔,头巾,尾灯,码表,硅胶坐垫,水壶架。

其中,车锁可以有,但是不能依靠它,还是需要做到车不离人,人不离车。

如果是带帐篷露营的重装骑行的话,带几条弹性绑带很实用。背包重心太高,是没有办法代替驮包的。

保温水壶可以喝热水,但是这一路上吃喝补给基本不成问题,肠胃无虞的话男生就不用带了,还是瓶装水方便。

准备手套也要看季节最好一副露指手套和一副全指手套。手套和头盔一样,是安全骑行的必备,不能马虎。

下雨和扬尘都是很难避免的,相关防护装备很必要,但是应该带方便的雨披还是防雨防风比较好的分体雨衣,就因人而异了。

尤其是新人骑行,一个硅胶坐垫或者专业骑行裤,绝对是对自己的屁股负责。难免会赶夜路,所以尾灯和骑行手电都是必须要的装备。

3、修车装备: 备用内胎,补胎工具,气筒,链条油,修车工具(工具盒、内六角、扳手、改锥)

其中,内胎带上2-3条,路上一着急为了跟上队伍很少会停下来补胎,都是直接换胎。

修车工具一定要准备,路上的意外都是很意外,中长途骑行几乎不存在侥幸的可能。另外,新手提前学习基本的骑行和修车知识,这会帮助你骑得轻松骑得安心。

4、衣服: 冲锋衣、抓绒衣、排汗内衣、运动鞋、运动套装(也可以考虑骑行服)各一套,袜子、内裤各两套,塑料袋(下雨天套在袜子外面很实用)。

坝上的气温比较低,春秋季节骑行要带上抓绒备用,尤其是十一长假期间坝上的气温最低只有几度;

夏天的话,抓绒就没有必要了。骑行很容易出汗,城市休闲装的舒适度远远比不上骑行运动专用的服装。

5、户外用品: 备用绳索,军刀或多功能钢片,指南针,望远镜,口哨,多功能充电头

这一类东西实用性不大,可带可不带,看个人需要、负重能力以及装载能力。

6、药品和食物: 药品(退烧药、创可贴),吃的(矿泉水、功能饮料、压缩饼干、能量棒)

专业的能量食品,在路上比较难买到,最好可以提前自己准备一些,体力下降的时候这写东西还是很实用的。

药品方面,其实很多准备了却并用不上,但是还是应该自己估计自己的身体,准备一些自己的常用药,此外,退烧药比感冒药什么的要重要一些。

7、卫生用品: 洗漱用品(牙具、洗面奶、洗发水和沐浴露),护手霜,唇膏,剃须刀,速干毛巾。

毕竟是风吹日晒的,带一些防护用品,对自己好。(给不了女同胞建议…)

8、电子产品: 手机,充电器,充电宝,MP3,耳机,音箱,电池充电器,相机,运动手表

全程露营的话,手机充电是个问题。要么等到没电的时候,就住店充电,要么就再准备一个太阳能电池板。相机比较累赘,如果摄影爱好一般的话,只带手机就可以了。

还需要注意,手机需要提前充值足够话费,手机内存和相关实用软件也都备好(常用的手机软件包括户外工具、骑行记录、电子地图、社交软件)

9、个人物品: 书、本、笔、眼镜、现金,身份证、银行卡

书本看个人需要,尤其是团队骑行的话,大家很多时候在一起行动,时间也利用的相当充分,休息都不够,何况看书呢?

这一路上碰到的店家有的能用手机支付,有的农家院只能现金,所以1500元预备费用,最好钱包现金和手机钱包各占一半吧。

其实写下本文的时候,我也曾经想到过: 一份详细的旅行攻略对一个旅行者来说是解决旅途疑问的好事,还是破坏惊喜的坏事呢?

但是一想起自己出发之前疯狂寻找线路攻略的时候困难重重,便觉得这个东西还是会对一部分人有用的。

即使这样,还是要提醒各位看客, 攻略可有,但不可尽。 不要因为攻略,固化了自己的认识,留一些惊喜在路上。况且计划赶不上变化,随机应变永远是最高的计划,万不可因为执行计划不知变通,而把旅行弄得糟糕不堪。

本文写下的线路攻略可以说是北京到草原天路骑行距离最短、线路最合理、体力最节省、景色最方便欣赏的路线,绝对适合新手。

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很容易高估自己的体能和骑行距离,实际上即使轻松一点完成这样一条路线,好好欣赏路上的风景,也未尝不是好事。

线路全程共计六百公里左右,共需要花费六天,累计爬升9700米,最高海拔1984米。明显的爬坡共计四处,但是真正有难度的连续陡坡只有一处,更多的坡是缓坡或者起伏路。

第一天: 北京-昌平西关-京藏辅路-八达岭-康庄-张山营-G110-怀来县。

全程共计125公里。首先说明,如果是团队骑行的话,最合适的集合点是昌平区西关环岛。这里既是每个人的必经之地,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因为集合而绕远,此外西关这里有包括物美在内的很多超市,物资不足的骑友可以在这里做出发之前的最后补给。

从西关环岛出发,沿京藏辅路,先要路过南口镇和居庸关,然后一直到八达岭,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南口镇有一个路口向右转。

过了南口镇走一段,从居庸关开始感觉到有坡度了,然后在八达岭之前是一个连续的上坡,这两个地方的坡并不是很大,爬升几百米,算是开胃的小锻炼。

一般情况下到八达岭的时候应该是正午前后,但是在景区吃饭的价格比一般的价格要贵一倍,如果时间尚早,体力尚可,建议到康庄镇吃饭。(这里要注意的是,八达岭景区门口写到“过境车辆不准入内”,但是我等自行车还是应该从景区直接穿行过去,而不是走青龙桥隧道)

过了八达岭之后就是一路的下坡,先后路过康庄镇和官厅水库的大桥,就到了常山营镇。之后便转向G110,一直沿G110向西南方向骑,很快也就会看见河北省的界碑。

到怀来之前的京银国道是一段起伏路,但是很平缓,肉眼无法识别。只是这一段路毕竟是繁忙的国道,远不如八达岭的路干净,大车多,灰尘也多。怀来不是旅游城市也不是大城市,吃住很公道。

我选择露营地在市北郊外的村口,不是很干净,而市内的公园没有探查,所以露营地没有可行性建议。

第二天: 怀来-G110-下花园区-G110-宣化区-G110-张家口,共计85公里

第二条的行程相对容易很多,一共85公里,没有大的爬坡;但是这一路都是沿国道骑行,如果赶上雾霾天的话,这段路更显得灰尘满天,乌烟瘴气。出怀来县城大概前十几公里,都是相对平缓的起伏路,如同进城的时候一样。

中程的三十公里是明显的起伏路,坡起坡落是明显看见,再过了下花园区之后不远,道路重归平坦,尤其过了宣化之后几乎是一马平川直到张家口。因为没有连续爬坡,所以这一天相对容易,也可以为第三天积蓄体力。

张家口的物价还是很亲民的,而我们选择的露营地是季园(当地人叫铁路公园),晚上九点管理人员就下班了,然后就可以抬车越过隔离栏杆,除了天亮晨练的人之外,没有人打扰。

到了张家口,海拔大概500米左右,比北京还是略有寒意的。稍加一层单衣即可抗寒,但是第三天骑行要直接相对爬升一千米,所以在张家口起床的时候,下身需要提前加一条排汗内裤或者换厚一点的冲锋裤,上身一层单衣再备一件冲锋衣即可。

第三天: 张家口-大境门-大境门外大街-坝底村-汉淖坝-草原天路入口-候营坝,共计65公里

第三天可以适当地早点出发,以便错过大境门的拥挤人流,和这个张家口的地标好好合个影。然后深吸一口去,做好准备迎接几天内最有挑战性的一天。这条路线是在张家口的时候当地人推荐的,比走207国道要近很多,车辆也少很多。

过了大境门先是15公里的一路缓上坡,河谷路很好识别,稍微可以看到一点坡度。

一直爬到坝底村的时候才告一段落,顾名思义,从坝底村就开始连续的大爬山了,而且坡度陡涨,一共五公里。据当地人说只能推上去,不过骑友完全可以挑战一下,虽然没有推车快,但是蹬车上大坡真的很爽。

坡顶的村子叫汉淖坝村,有一个小的农家饭庄,此时大概中午时分,正好吃个午饭再赶路,令人感觉不好的是店家会故意算错账。

再走几公里相对平缓的起伏路便到了天路的入口,也就是正式开始天路的骑行,风车也逐渐多起来,随处可见,一群一簇,有远有近,经过一上午的奋斗看到目的地的时候,骑友就可以肆意释放心中的激动之情了,相信我这种感情流露是忍不住的。

对于新手来说,经过上午地狱般的爬坡,下午的路会显得容易很多,天路都是一模一样的大起伏路,准备好相机,随时拍下想要的一切美景吧。

而且有时冲刺着穿过河谷,有时吭哧着爬上小山头,一个是极速冲刺,一个是地狱爬坡,但是都一样爽快;此时千万需要注意来往车辆,尤其节假日的时候,天路入口附近几乎排着连绵几公里的停车场般的自驾车。

我们为了赶路抢时间,匆匆拍了日落之后,又赶了一段夜路之后,方才抵达候营坝落脚。日落之后天黑的很快,所以要提前准备好手电留意路边的农家院住宿。而且天路的坡度太大,赶夜路真心危险,能不赶夜路就不赶夜路吧。

天路的农家院吃饭很贵,几乎是我们这几天人均花费最多的一顿饭,但是一个可住十人的蒙古包却很便宜,只要八十元,强调一下,是一共八十。而露营的话,自不必详述,到处都是露营地。

第四天: 候营坝-卢家营-桦皮岭,共计65公里

第四天的路海拔都在1400米以上,需要准备全指手套,不然手冻僵的话,也是很危险的。

今天的行程先易后难,上午还是一样的连续起伏路,而且起伏的幅度也开始逐渐变大,当你爬坡爬到吐血,眼前依然是连绵不绝的山谷的时候,就能感觉到超燃的斗志一次次迸发。

中午的时候可以到达卢家营村吃个午饭,稍作休息,因为下午的路会明显上升一个档次,今天真的挑战刚刚开始,最美的美景也真正开始了。

困难主要在于坡度变大,坡的长度也开始拉长,山头的界定也开始明显起来,甚至可以很明显的数出自己翻过了几座山。其中,倒数第二座山头——宝元岔——是此行的海拔最高点——1985米左右。

当然,无休无止的爬坡也换来急速的放坡体验,可以说这一段路是这几天里经历的最刺激的路。数着路边的公里数字慢慢变小,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顺利的话,傍晚之后就可以抵达桦皮岭,找农家院休息即可(路口有很多揽生意的农家院的院主,我们挑了一个,虽然距离路口还有一段下坡才能到,但是相对于天路上的农家院来说,无论是吃住都很实惠)。

第五天:

桦皮岭-S242-南山窑村-S345-野鸡山隧道-S345-赤城县-S241-雕鹗镇-S241-海陀加油站-大海陀-胜海寺-闫家坪村-松山-张山营-S217-蔡家河桥-延庆,共计155公里

第五天的路下坡很多,所以一天的时间赶到延庆问题不会太大。尤其前半段,几乎可以一路飞奔,先沿S242缓坡放到南山窑,就算是菜车,巡航也可以飙到30以上。

南山窑转到S345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小段的缓上坡,十公里左右直到野鸡山隧道是最高点,之后可以挂大盘,一路放坡到赤城,这一段路的下坡坡度稍大一点,如果再加上秋天常有的北风一吹的话,几乎不费脚力便到了赤城县城。

在赤城可以大吃一顿再上路,便宜的菜馆很多。下午的路开始有一点难度了,出赤城县就是缓上坡,再爬一个小段盘山小坡便又开始下坡,直到雕鹗镇。

需要注意在雕鹗镇路口不要看路标,沿S241省道继续向前直行。这一段路的路况都不错,虽然有时有点缓上坡,但是巡航15到20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到了海陀加油站的路口(注意这个路口不太明显),就要向左转进入一条县乡级的僻静小路,坡度依旧还在,而且平缓的上坡几乎不可察觉,可是速度就是上不去,挺累人的。

后半程的路况也逐渐变差,甚至2016年的国庆期间还是在修的状态。这样的路到了闫家坪村才告一段落,如果此时天黑的话,就在农家院住宿即可,后面的路十分不适合赶夜路。

但是如果天时尚早,则可以爬上最后一段连续陡坡,就到山顶了。而接下来到常山营镇的下坡路是此行相当有特色的路,伴随坡度很大的盘山下坡路和连续急转弯,十分考验骑友的过弯技术和放坡技术,临涯而行,又极其刺激。

过常山营镇后,走一段十公里的平路就可以抵达延庆县城,延庆的住宿标准和北京不相上下,好的宾馆在国庆期间价格相当可观,不过档次全面,按需住店即可,而且公园露营的话也比较方便。

第六天: 延庆-大榆树镇-G110(京银路)-昌平西关环岛-北京,共计:85公里

最后一天是最轻松的,出延庆县城沿G110直奔昌平即可。需要注意,G110并没有非机动车道,只能在应急车道行车,这条路上除了骑友之外几乎没有其他非机动车,与大车并行的时候千万集中注意力。

这一段路的前三分之一是上坡路,后三分之二是下坡,坡度都不是很明显,还是很容易的,中午之前即可到达昌平,美美的吃一顿散伙饭。

如果不走这条路的话,就要和来时一样走八达岭,爬坡自然会多很多,但是一路上几乎没有大车,路况更适合自行车。

有人说, 一个人骑得更快,一群人骑得更远 。但是总而言之,无论是独行还是组队都是各有利弊的。

一个人上路需要把所有的问题都一人准备好,很长一段的路上只有一个人的话就感觉更加孤独;但是这一路上的节奏和快慢、停下和出发都可以随心所欲,不必顾虑他人,所以自由就是这么建立在一个人孤独的前提之下的。

集体骑游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路上遇到的困难一个人解决不了的,一群人来解决就不成问题了;而人又是很注重分享的社会性动物,所以有强烈的美景入眼和感受入心的时候,有人一起笑一起痛的时候,就会感觉畅快的很。

骑行组队的方式, 有以下几种:

第一是在贴吧、论坛、骑行APP上发帖约人,这种最方便,但是不确定性很大,我们队伍就是这样组建的。

第二是在当地的线下组织里联系,比如车店旅店的骑友或者一些其他骑友聚集地。

第三种是一些骑行社群,找一些曾经的骑友问问,大多数骑友多少都有一两个社群的。

第四种是直接出发,要么早点出发骑慢点,要么晚点出发骑快点,总能在路上碰到同路的骑友,但是每个人的计划不同,不太可能一直同路,若是相互接受,那么便走一段算一段。

首先是身体准备 ,骑行毕竟是一个很大强度的有氧运动。所以在此之前进行体能训练和身体适应是很必要的,提前半个月坚持每天跑步或者健身,会让你在多天骑行中表现更佳,这是无疑的。但是体能训练注意强度,不要勉强,不要过度。

其次是心理准备 ,骑行是一项痛并快乐的运动,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困难比自己想象的要大,景色比自己想象的要差,但是一旦上路就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和方向,知道自己面对的将是什么,谁也不想半途而废或者意外出局。况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甚至最坏的心理准备更有助于自己完成计划

最后是不要忘了保险和遗书,千万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对待遗书和保险,毕竟他们解决的是出门的后顾之忧。不然各种意外出现的话,你怎么自己为自己负责?各种线上的财产怎么处置呢?

如果是团队骑游的话,需要另外注意几个问题:

1、团队每个人要懂得集体骑行的相关常识(比如骑行手语,破风骑行,谁来领队,谁来收队)

2、责任划分,如果是自愿组队,提前明确自己负责,甚至学习一下相关的法律常识,以免出现不愉快的责任划分不清。至于是否签一些协议就看个人想法吧,好像法律上对这种协议仍然是一个盲区。

3、独自骑行尤其注意告知亲友们自己的大致行程,安全第一。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28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