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
主要区别就防护等级不同,KN95对于0.075微米以上的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大于95%;KN90对于0.075微米以上的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大于90%。
KN系列口罩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和检疫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呼吸防护用品GB2626-2006标准,生产防尘口罩的单位必须依法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所有防尘口罩的生产技术规范必须符合相应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呼吸防护用品的生产和技术规范,对防尘口罩的材料、结构、外观、性能、过滤效率(阻尘率)、呼吸阻力、检测方法、产品标识、包装等都有严格要求。
扩展资料
KN95和N95口罩没有区别
KN95是中国标准GB2626-2006中规定的级别之一。N95是美国标准42 CFR 84中规定的级别之一。
N95口罩其实属于呼吸器?(respirator),呼吸器是一种呼吸防护设备,在设计上相较于普通口罩来说贴合面部更加紧密,可以非常有效地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
其中,N表示Not resistant to oil,?可以用于防护非油性悬浮颗粒;95的意思是过滤效率大于等于95%,表明经过仔细测试后,这种呼吸器可以阻挡至少95%的非常小的(0.3微米级别)测试颗粒。
从设计上,如果按照对佩戴者自身的防护能力优先级排名的话(从高到低):N95口罩>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普通棉口罩。如果佩戴正确,N95的过滤能力是要优于普通口罩和医用口罩的。但是,即使佩戴完全符合要求,也无法100%消除感染疾病或死亡的风险。
沂水县人民政府—关于KN95口罩:可以使用多久?
百度百科—KN90口罩
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目前主要是依靠戴口罩,勤洗手,尽量少出门或是不出门,不聚餐,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米的距离,是预防新冠肺炎的关键措施。
平时出门需要及时戴上口罩,选择口罩需要选择普通医用口罩,如果是医务工作者或是接触确诊患者,需要选用N95口罩,戴口罩需要分清口罩的正反面和上下面,使口罩和面部充分贴合,避免起不到隔离空气中飞沫的作用。
脏手不要触碰眼睛和口鼻部位,回家后及时洗手,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米的距离,是可以有效预防新冠病毒的。
、 上学如何做?
学生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学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家庭消毒后的私家车上学;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车上物品。
2、放学如何做?
学生放学回家不在外逗留,不接触动物,回家摘掉口罩后马上洗手、消毒。
3、进入校园如何做?
学生应如实向老师汇报身体健康状况;进入校园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才可以进校门;若体温超过37.2,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4、家长来访如何做?
疫情防控期间,学校要严格管理流动人员进入校园,禁止无关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如家长来访,教师和家长要双方佩戴口罩,在指定接待室接待,接待后消毒,或者教师和家长在校门外沟通。
二、正确佩戴口罩,加强手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何正确洗手
用流动水洗手,使用洗手液,用一次性纸巾擦手。正确洗手七步法:内、外、夹、弓、大、立、腕。第一步(内):双手手心相互搓洗;第二步(外):手心对手背,左右交叉搓洗;第三步(夹):手心相对十指交叉搓洗;第四步(弓):手指并拢,弯曲各手指关节,双手相扣进行搓擦;第五步(大):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第六步(立):一手指尖在另一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第七步(腕):一手握另一双手腕部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1、什么时候需要洗手?
以下情况需要洗手:传递物品前后;咳嗽或打喷嚏后;吃饭前;饮用课间点心、牛奶前后;上厕所后;手脏时;体育运动后;接触他人后;外出回来后。
2、如何保持个人卫生?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如无可用手臂内侧遮挡,咳嗽或打喷嚏后马上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或嘴巴。
3、口罩的使用时间是多久?
一次性医用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破损、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N95医用防护口罩,如无破损或污染可使用24至48小时,破损、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不推荐使用棉布口罩或者海绵口罩。
4、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医用口罩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朝外,颜色浅的一面正对脸部;医用口罩上有鼻夹金属条,金属条在口罩的上方;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将手洗干净,确定之后,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将口罩佩戴完毕后,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褶皱,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做好个人防护,认真学习新冠肺炎的防治知识,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让我们远离新冠肺炎,远离呼吸道传染病。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28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