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坪县船房乡华荣村的桑葚一年产多少斤
五万斤。根据查询华坪县人民政府官网显示,截止到2023年7月2日,华坪县船房乡华荣村是华坪种植桑葚面积最大的村,为促进桑葚产业发展,华荣村举办了采葚泼水节,引入了多家电商,平均每年量产五万斤。
2012年,华坪县生产总值(GDP)完成38367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1年增长11%,生产总值自2002年来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1183万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237211万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95277万元,增长14 %。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5%、60.6%和31.9%,分别拉动GDP增长0.8、6.7和3.5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GDP)达到22569元,比2011年增长10.1%。全县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1年的12.7%、63.5%、23.8%调整为13.3%、61.8%、24.9%。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较2011年提高0.6 和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2012年,华坪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53084万元,比2011年增长43.7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0594万元,比2011年增长42.3%。分产业看,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 3614万元,比2011年增长57.3%,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4%;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20870万元,比2011年增长19.9%,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7.8%;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28600万元,比2011年增长76.3 %,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50.8%。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不含房地产项目)79个,比2011年增长8.2%。建设项目到位资金19.6亿元,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3.3亿元;国内贷款资金0.37亿元;自筹资金15.2亿元。
2012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2490万元,比2011年增长79.7%,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94%。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28002平方米,比2011年增长72.9%;商品房销售面积33107平方米,比2011年增长8.0%。
从行业情况看,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工业投资120870万元,比2011年增长19.9%(其中采矿业投资72381万元,比2011年增长87.4 %,制造业投资7662万元,比2011年减少73%,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投资40827万元,比2011年增长20.8%),在工业投资中不含电力的投资81823万元,比2011年增长17.9%;交通运输业投资60559万元,比2011年增长74.2%;水利管理业投资27685万元,比2011年增长68.4%。 2012年,华坪县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63294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1年增长1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8272万元,比2011年增长12.0%。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11591万元,比2011年增长1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5%,拉动GDP增长5.7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1159万元,比2011年增长17.2 %,实现利税69720万元,下降5.3%,其中利润27610万元,下降17.1%。
2012年,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施工企业5个(县内企业),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7198万元,比2011年增长23.3%;实现利润总额887万元,比2011年增长19.9%。 2004年末,全县有完全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初、高中各1所,初级中学13所,小学266所(其中完小71所),在校学生2733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9%。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平均受教育程度为6.5年。
截至2012年,华坪县有普通高中3所(含私立1 所),职业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中6所,小学62所,幼儿园35所(含私立34所)。高中专任教师190人,教师进修学校专任教师21人,初中专任教师463人,小学专任教师978人,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27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2482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409人,初中在校学生5263人,小学在校学生12259人,幼儿园(含私立)在园儿童4454人,在校残疾儿童少年39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86.67%,小学入学率99.87%,升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0.11%,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9.4%,初中升学率95.44%,初中巩固率98.09%,初中辍学率1.9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8.2%。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78%,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5.59%。全县普通高考录取率达到100%,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7.37年。 巴蜀文化
华坪汉族主要聚居在县城及河坝区,部分分布在高寒山区,与其他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华坪位于四川、云南的两省交界地,距四川工业重镇攀枝花市仅70公里,故而在语言习惯、风俗、饮食、文化等方面,都受了巴蜀文化辐射和影响,华坪人出门在外往往被认为是“四川人”。
据资料记载,华坪的汉族是明清时期从川黔两省及两湖、两广等地迁入,特别是到了清末民初,许多外地客商游民和躲避兵役者,大量流居华坪,与本地人结合,从事农业、各种手工技艺及商业活动,生息繁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打工人员蜂拥而至,多数是四川、重庆等地人。谈古论今,巴蜀文化对华坪的汉族文化有着直接的影响。
华坪虽然有自己悠久的历史,然而由于长期受土司的压迫和剥削,阻碍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自古以来乃至解放前,文化艺术都属民间自发组织行为,从未纳入政府职能范围,加之地处边陲,交通不便,使文化开发较晚,直致清朝晚期,中原文化和巴蜀文化的渗入才逐渐地开化起来。
据《华坪文化志》一书记载,清朝晚期,四方来的客商、工匠分别组织有同乡会、哥老会、庙会、洞经会等民间组织,还有专管龙灯、狮灯、婚丧民事的义节会。华坪县城也逐渐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每逢春节或其它庆祝活动,各行会、社团都筹集捐助资金,联合举办龙灯、狮灯及其它灯会,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烟花爆竹齐鸣,以表达人们欢乐喜悦的心情。同时,教会、行会、帮会等民间组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有丰富多彩的戏剧、舞蹈表演。据史书记载,清道光元年(1821年)到四川会理请来川班唱戏,从那以后华坪凡办大庙会都要请戏班唱戏。直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华坪县中心镇“马头大爷”李荣常以茶馆为活动场所,组建起玩友班——“同乐社”,共有20余人参加学演滇剧、花灯等传统剧目。这些民间艺术团体对当地的文化艺术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后来搜集记录的滇剧、花灯、狮灯、洞经音乐,因此成为华坪汉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服饰
华坪县通达乡等地的僳僳族服饰更为鲜艳夺目。妇女喜穿右衽窄袖长袍,领口、胸襟、袖口等处,均用彩线相间绣上许多花边;长裙则用红、白、黄、蓝、绿五种颜色的12块5寸宽彩布直条拼合而成,裙脚再绣四道花纹图案;头戴人字交叉盘成的黑布包套,套沿垂挂彩须;腰系自织羊毛红色宽带,身体两侧还垂有两块对称长布;手戴玉锄,耳缀银环,胸挂串珠,肩挎麻织洁白包包,显得五彩缤纷。 服饰传说 传说僳僳族创世神尔萨天神把天地造好后,指派娃尔神来顶来立地。娃尔神脑壳是光的,顶天坚持不住,尔萨神就做了一个大大圆圆的头帕给娃尔神戴。娃尔神戴上了头帕,圆圆的天才顶住了。天稳了,可地又开始摇晃了,原因是娃尔神没有衣服遮身,怕人见了害羞而晃动。于是尔萨天神又给娃尔神做了一套衣裙,把十二座山的皮剥来做成裙羽,又拿来九十九条江水的水筋做成裙柱,把七十七座山的山花采来做成衣服。娃尔神穿上做好了的衣裙,便去顶天立地。可是忘了做腰带,娃尔神只能双手提着裙子,很不方便,尔萨天神见了,就把天上的彩虹剪下来一半,扎在娃尔神的腰间。衣裙加上腰带,娃尔神才安心顶天立地。天地不再摇晃,僳僳人从此安居乐业,由于娃尔神的衣裙非常漂亮,僳僳族先民就仿效娃尔神的衣裙,做成了花僳僳妇女穿着的五彩服饰。
传统节日 龙神节 彝族认为水龙不可冒犯。不敬水龙泉水就会枯竭,稻谷不能丰收,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各家各户带着鸡、鸭、羊,聚集到泉源处宰杀敬“龙神”,并把“羊脚”用木条穿起来,由村中较有威望的老人(男性)抬去敬风神,求得一年无风灾。水田人传说“龙神”是神公,风神是“神母”,只有敬好了,才能求得一年的风调雨顺,敬神完毕,男女老幼泼水嬉戏,回家煮肉。 山神节 农历五月十五日,全村男子聚于山头,杀羊敬山神,由东巴先生主持做法事祈求山神保佑绿树常青,最后将羊肉煮食,此节日忌妇女参加。
水田山歌
水田山歌虽然曲调单一,但委婉动听,多数山歌都是即兴编词演唱。山歌对唱是水田先民交流感情、表达心声、记载历史的口头文学方式。 乌木春茶叶
乌木春是华坪县名茶,华坪乌木春茶在云南省首届乡镇企业产品交易会上,经茶叶专家鉴评,荣膺“银缨奖”。有“云雾山中茶,乌木河畔春”之称。
鸡枞
鸡枞被称为“菌中之花”、“菌中之王”,华坪是鸡枞的主场地之一。
腊渣酒
“腊渣酒”是水田人家待客的上等佳品,腊渣酒也成为水田人的土特产品。
腊渣酒是用糯米酿造的,它的前身是甜酒(糯米酒),它的基本做法是:将糯米蒸熟,冷却、打散,用酒药子和冷开水调好,置于坛中发酵,制成甜酒,将甜酒兑水,长时间贮藏,去渣,便成了“腊渣酒”。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29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