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验证的取样方法
发表个人见解的时间到了:1。
淋洗样品的取样方法需要验证吗?个人觉得不必要。但是你的分析检验方法是需要验证的。你的取样方法只要有取样规程就可以了,描述在哪里取样才有代表性,何时取样,取样量等。我觉得已经足够。验证什么?2。擦拭取样里,这个:“一定量”定义很模糊的,关键是你把这“一定量”抹到板上后,你能擦回来多少。当然你这个一定量可以基于标准限度的50%,100%,150%这样的量来涂抹。比如你的清洁限度是100ug/100cm2,则可以考虑涂抹量为50ug,100ug,150ug(假设板的面积为100cm2),不嫌麻烦的话每个做它三个样品,然后选择个回收率最低的值,作为你的结果。3.
淋洗样品做回收率做得很少哦,不过你又要问这个“一定量”的话,可以自己计算一下。计算依据为:淋洗样品的限度的50%,100%,150%(mg/l)*该设备最后一次淋洗液的体积(l),搅匀后,取样,检测。4。残留物在下个产品中的残留量有两种计算方式,一是根据残留物的毒性数据ld50值,二是根据mtdd的千分之一(maximum
therapeutical
daily
dose最低治疗剂量
,主观认为,一个活性物质的千分之一“最低治疗剂量”已经不能显示治疗作用了,也就是就算有这么点儿残留在下个产品里,姐也可以不理会它了!),两种算法我比较倾向于,哪个算出来限度低就选哪个。5
据我所知,没什么其他算法。你说的那书我没看过,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一样。无非就是四个因子:上个产品的毒性(ld50值)或者活性数据(mtdd)以及下个产品的批量以及每日最大口服剂量。
值得注意的是计算出来的都是一个量值,单位为g,或者kg,而我们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更直观的体现,就要用这个量去除以设备的最终淋洗液的量,得到一个淋洗液的浓度值。比如:计算出来的结果是50g,而最终淋洗液的总体积为2000l,那么你这个限度就是50g/2000l,即为0.025g/l:当然我只是瞎举了个例子而已。
铬超标粮食怎么处理
客土、换土、去表土、深耕翻土法:成本高,且不能从根本上清除重金属,存在占用土地、渗漏和二次污染等问题。此类方法适合于小面积污染土壤的治理。
玻璃化技术:将重金属污染土壤置于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待其冷却后形成坚硬的玻璃体物质。此类物质结构稳定,很难被降解,可以实现对土壤重金属的永久固定。玻璃化技术最早用于处理核废料,处理土壤的话,处理完就不是土壤了。
电动修复:向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通直流电,使重金属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进行定向迁移,在电极附近富集,再进行适当的物理或化学处理。
土壤淋洗:用淋洗剂去除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可用于大面积、重度污染土壤的治理,尤其在砂质土中效果较好。土壤淋洗需添加昂贵的淋洗液,且淋洗液对地下水也有污染风险;另一方面,淋洗液在淋洗土壤重金属的同时也将植物必需的 Ca 和 Mg 等营养元素淋洗出根际,造成植物营养元素的缺失。土壤淋洗后淋洗液也需要处理。
固化/稳定化:固化是通过添加药剂将土壤中的有毒重金属包被起来,形成相对稳定性的形态,限制土壤重金属的释放;稳定化是在土壤中添加稳定化药剂,通过对重金属的吸附、沉淀(共沉淀)、络合作用来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
离子拮抗技术:土壤中某些重金属离子间存在拮抗作用,当土壤中某种重金属元素浓度过高时,可以向土壤中加入少量对作物危害较轻的拮抗性重金属元素,进而减少该重金属对作物的毒害作用,达到降低重金属生物毒性的目的。向 Cd 污染土壤中加入适量的Zn,可以减少植物对 Cd 的吸收积累[1]。
二、生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①植物提取:利用超积累植物吸收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并在地上部积累,收割植物地上部分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杂交狼尾草( Pennisetum americanum (L.)Leek × P. purpureum Schumach)和热研 11 号黑籽雀稗( Paspalum atratum cv. Reyan No. 11)都对提取Cd有较好的作用。 ②植物固定:利用植物根系固定土壤重金属的过程 重金属被根系吸收积累或者吸附在根系表面,也可通过根系分泌物在根际中被固定。串叶松香草(Silphium perfoliatum Linn)可用于固定 Cd。
微生物修复技术:土壤中一些微生物对重金属具有吸附、沉淀、氧化、还原等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工程菌培养、微生物投放来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和毒性。例如,香蒲( Typha latifolia)根际中分离出的一些菌株能钝化固定土壤中的Cd,降低它们在土壤中的可交换态含量。
三、农业生态修复技术
因地制宜地调整一些耕作管理制度,向土壤中添加物质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在污染土壤中种植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等,从而改变土壤重金属的活性,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减少重金属从土壤向作物的转移。这是一种较为综合、且温和的方法。
一个案例:
湖南农业大学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单位承担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湘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的一个子课题研究,负责湘江流域重金属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的工作。据他们说,在其中的一个施用硅钙肥和石灰的 3.33 hm2 水稻的示范工作中, 2011-2012 年稻谷增产49.8%~51.4%;水稻糙米 Cd 含量降低 56.6%~63.8%;示范区排水 Cd 浓度降低 54.7% (数据尚未发表)。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土壤添加生物炭的示范工作中,生物炭添加显著地降低了 Cd 在水稻、根系、茎叶、稻壳和籽粒中的含量,水稻籽粒 Cd含量降低 26%~71% [2]。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35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