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观音阁镇的旅游景点

观音阁东江湿地公园

观音阁镇的旅游景点

观音阁镇东江湿地公园是东江流域最大的天然生态湿地公园,主要有菱湖村碉楼、观音庙、东江草原古村和马鞍山等景点。菱湖村内共有3座历史悠久的围屋和4座碉楼,其中一座忠心围屋北碉楼保存完好,且里面机关重重。

观音阁绿道处于东江湿地公园之中,全长约40公里,全程绿树成荫,绿道沿着东江分布结合原有的生态特点,统筹利用沿线的闲置民居、江景,将具有观音阁特点的自然景点、人文景观等串联起来,沿线设置有沿江观景台、自行车驿站、补水站等配套设施以及农家乐休闲餐馆等。

观音庙

观音阁镇观音庙包括埠鹅古寺、天后宫、三界庙三部分,是释道儒并蒂之地,系罗浮山派支宗教场所。

埠鹅古寺历史最悠久。观音阁曾名埠鹅,寺内碑文载:“兹埠鹅一寺,创于明盛”。

在清代,粤东秀才赶考、官员赴任大多坐船路经观音阁,他们在慕名上岸朝拜观音的同时,也祈求天后娘娘赐予风平浪静、风调雨顺、岁岁平安。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观音阁众绅士在埠鹅古寺左侧建了天后宫,供奉天后娘娘神像,供过往商旅朝拜。

东江多洪水,墟镇及“埠鹅古寺”多次有被淹的危险,当地人便于清朝乾隆十五年,傍埠鹅古寺左侧建起了“三界庙”,庙中供奉的是天界、人界、地界“三界丞相”,也就是唐朝宰相魏征的神像,望借其威名镇住洪魔。“三界庙”门前雕刻了一副对联“三春嘉景盛唐世、界地鼎兴魏相时”。

后来,埠鹅古寺、天后宫、三界庙被民间统称为观音庙。

观音阁为什么建在水里

观音阁水库开放时间:24小时开放

观音阁水库景点介绍:

本溪地貌呈现八山一水一分田之势,光本溪满族自治县境内就有大小山峰近万座,纵横长短沟壑3万条,有沟必有水。因之本溪山有水绕,水有山圈。山圈岭围易筑水库。辽宁省人民政府在七五期间修建的大型观音阁水库即在本溪境内。

观音阁水库位于太子河干流、本溪满族自治县县城以东,观音阁水库库区水面有62平方公里,最大库容量21.68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为2795平方公里,水库面积从正常水位到最高水位为6181.4平方公里。

观音阁水库具有供水、发电和防洪的综合效益。每年可为鞍山、本溪和辽阳提供工业用水7.9亿立方米,为农业提供3.8亿立方米用水,可灌溉农田40万亩。水库还可组装三台1.94万千瓦发电机发电,并入东北电网,电能紧张得到缓解。水库防洪可控制洪峰流量从50年提高到500年,不仅使人民生命财产得到保障,仅本溪市的防洪费用每年即可节省二亿元。

观音阁水库不只改变本溪东北山区的自然与生产面貌,同时也给本溪水洞风景区增添无限新的风光。水洞风景区本已融山、水、林、洞、泉、湖以及古人类遗址之美,现在又有观音阁水库加入,更是锦上添花,使水洞景区旅游资源益加丰富了。

本溪水洞距观音阁水库大坝不到7公里。立于大坝上放眼望去,烟波浩淼,水天一色,黛山翠岭,林丰草盛,好一派山国水乡!不仅令人吟起曹孟德《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音阁水库走向自北而南,顶部两歧,主体广阔,再下先分两翼,再分四支,与沿崖山岭呼应,崎岖弯转。水库最宽处在富楼以南,有4公里,水道窄处不及500米,而后又有三个半岛突入库区,孤山子则成为水库最大岛屿。观音阁水库之妙就在于有宽有窄,宽宽窄窄,既有汪洋一片,又有碧水一畦;两崖青山秀美,风景秀丽,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山遮水绕看不透,水影山色相成趣,是乘船观览的绝佳之处。

如果说太子河有18湾风景令人留连,观音阁水库则有22景令人观玩不尽。可乘船于水路观瞻九顶铁刹山;可乘船登上库岛孤山子,那里林木葱茏、怪石嶙峋,景色宜人;可乘船到清河城,那是水库西翼顶端重镇,有公路北通抚顺,西通本溪,并有明代辽东长城遗址,明清与日俄战迹宛然,也有解放战争中英雄啸泣血处立于船首,清风拂面,山光水色洗却劳动之尘,欣赏自然之美,是会壮志踌躇,豪情满怀的。

观音阁建在水里的原因有三个:纪念观音菩萨、防止洪水和水灾、增加观赏性。

1、观音阁建在水里是为了纪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是中国佛教中的重要神明之一,被视为慈悲、智慧和神秘的象征。建在水中的观音阁通常是为了纪念观音菩萨而建造的,是一种信仰和宗教仪式的体现。

2、观音阁建在水里也是为了防止洪水和水灾。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水灾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在古代,人们发现建造防洪设施是很困难的,而建在水中的观音阁却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洪作用。这是因为观音阁通常是建在水流缓慢的地方,可以防止洪水的冲击。

3、观音阁建在水里也可以增加其观赏性。水是一种非常自然、美丽和宁静的元素,建在水中的观音阁可以在水中映射出不同的景象,增加其艺术和美学价值,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观音阁的主要景点

鄂州观音阁阁长24米,宽10米,高14米,基座厚1米余,以长60公分、宽20公分、高25公分的条石垒成,阁身正壁镌有“观音阁”三个大字。进阁正门石碑上刻的“龙蟠晓渡”四字,出自清代官文手笔。

鄂州观音阁内有一亭三殿二楼,总面积300多平方米,阁内自西向东,分别是观澜亭、东方朔殿、观音殿、老君殿、纯阳楼、寅宾楼。登阁便是观澜亭,站亭上能俯瞰江流。进入亭中,依次可进入三重大殿,然后可上纯阳楼,楼有三间,有睡榻一张,吕洞宾睡像一尊。

阁内还供有石雕观音和八仙塑像。阁壁间原有老蔻树一棵,一度枯死,后石隙间又萌发数株新枝。观音阁后壁还有一古井,长江枯水季节,井中水面常常高出水面数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鄂州观音阁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36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