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专业本科项目介绍
随着留学热潮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留学生选择去美国留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机器人专业在本科阶段有哪些项目呢?的我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专业本科项目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Additional Major in Robotics
该专业是一个补充主修专业,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获得一个传统学位的同时才能增加机器人项目作为联合专业。卡内基梅隆大学内任何系的学生都可以将新增机器人专业作为联合主修。
机器人专业的核心主题是多学科也是跨学科的机器人。涉及许多领域,如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和电气工程等。项目的基础在于运动和控制。在此基础上,是感知,认知和行为层。
这些通过一个机器人的角度考虑而构成的独特系统将它们集合到一起。最后,建立人工智能包含这些基本功能,感知行为,以及系统思考以及一些其他要求的实现。
二、Minor in Robotics
通过机器人辅修项目,学生有机会学习机器人原理,进行技术实践。辅修专业要求额外的课程讲授控制系统和机器人操作。
学生也可以从广泛的选修课中进行选择,机器人(robotics),感知和计算机视觉(perception and computer vision),认知和认知科学(cognition and cognitive science)或计算机图形(computer graphics)。学生还有机会机器人研究所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的研究项目。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机器人系也就是目前的机器人研究所(Robotics Institute (RI)),开设在计算机科学学院(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下。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机器人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进行机器人技术相关产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30余年前,机器人研究所打开了机器人新时代梦想的大门。目前,研究所结合理论和实践经验,已经在机器人科学领域有了多样化发展,不过仍保留有最初的目标:成为全球研究机器人的最好的地方。
上大学的机器人叫华智冰。
机器人“华智冰”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自我介绍视频引发中国网友关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近日举行“华智冰”成果发布会,宣布“华智冰”正式“入学”。
作为中国首个原创虚拟学生,“华智冰”将师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教授唐杰,即日起开启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学习生涯。对于中国的人工智能领域而言,“华智冰”诞生的意义不仅是吸引世人眼球,其代表的更是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华智冰”多项认知将超过人类
华智冰”是一个有“背景”的女同学:“她”脱胎于中国首个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2.0”,师从智源研究院学术副院长、清华大学教授唐杰,由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谱AI和小冰公司联合培养。据悉,“华智冰”将具有一定的推理和情感交互的能力;她还拥有持续学习能力,能够逐渐“长大”,变得越来越聪明。
这背后缘于“华智冰”有一个“智能数字脑”,她的脸部、声音都是通过人工智能模型生成。“我们教给华智冰,说话的时候不光要有口型和表情,还要有肢体动作;不光如此,我们还希望她能够跳舞。”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系党委副书记贾珈在研发团队中负责“华智冰”的外在形象及声音、表情、口型、肢体动作的生成。“希望下一次可以让大家看到华智冰跳舞能够达到清华舞蹈队的水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38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