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有什么好玩的地方?除了鼓浪屿
厦门的二十名景: 万石涵翠、大轮梵天、云顶观日、五老凌霄、太平石笑、天界晓钟、东环望海、金榜钓矶、北山龙潭、虎溪夜月、东渡飞虹、金山松石、青礁慈济、鸿山织雨、胡里炮王、员当夜色、皓月雄风、菽庄藏海、鼓浪洞天、鳌园春晖。 万石涵翠:“万石”指万石岩,“翠”意翠绿的热带、亚热带的植物,亦即万石山风景区。区内有园林植园和众多古景,还有11座规模不等的寺庙,文化内涵颇为浓厚,是厦门旅游风光最集中的地方。 大轮梵天:“大轮梵天”景观由大轮山和梵天寺组成。大轮山是同安境内东北的主峰,层峦起伏,横亘数里,从应城山奔跃而来,状如车轮滚动,故名。位于大轮山麓的梵天寺,始建于隋代,千年古刹,名闻遐迩。 云顶观日:洪济山是厦门岛上最高的山。主峰云顶岩高339.6米。旧时绝顶筑有“观日台”,供游人看日出奇观,因而“洪济观日”列为厦门二十四景之首。如今的云顶岩比以前更妩媚动人,可是洪济山少为人知,云顶岩则是家喻户晓,因而更名“云顶观日”。 五老凌霄:本景包括五老峰及山麓的南普陀寺。五老峰位于厦门岛南部,五个山头峥嵘凌空,时有白云缭绕,如五个老人,昂首天外,故名。南普陀寺始建于唐代,清康熙二十三年,靖海侯施琅重建,因寺宇以奉祀观音为主,又在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寺。 太平石笑:“太平石笑”系原“小八景”之一,地外园林植物园内。因太平岩前有四块岩石,两块相叠,一端巾合,一端张开,由另两块巨石顶立,形成石门,自然构成笑口常开景观,自清代以来就称其为“太平石笑”。进得石门,回首可见岩壁有“石为迎宾开口笑,山能作主乐天成”的诗刻。 天界晓钟:“天办晓钟”原系“小八景”之一,位于园林植物园内,因天界寺每天清晨要放钟108下,钟声特别悠扬,传入市区,催人梦醒,有“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之说,天界寺的晨钟也就成了独特的风景。 东环望海:“东不望海”是指厦门岛东部的环岛路风景线。它是一处观山望海的带状公园,又是海滨大地雕塑博物馆,众多不同质地、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围绕着大海这个中心,表现特区蒸蒸日上、人民盼望统一的主题。 金榜钓矶:“金榜钓矶”亦称“金榜玉笏”,是金榜公园内“海滨邹鲁”景区(即金榜山)中的主体景点。金榜山上有一高16丈的巨石如“玉笏”,挺立天际,庄严威武。近年,在它周围已复建了“迎仙楼”、“钓鱼矶”、“钓隐亭”,修整了陈黯隐居石室,并设置陈黯半身雕像,雕像下方镌“金榜山记”全文。 北山龙潭:“北山”指同安的北辰山,“龙潭”为其“十二龙潭瀑布”,位于北辰山山麓北侧,飞瀑直下,把山体冲出1公里多长的峡谷,形成了1000多米长瀑布,这就是北山瀑布,历经千年而不涸,雨季变宽,旱季变窄,把山岩冲出十二水潭,故称“十二龙潭”。 虎溪夜月:明万历年间,厦门人林懋时爱石成癖,见虎溪岩巨石峥嵘玲珑,便自费在一虎口形巨石之底部挖出一个大石洞,取名“棱层石室”。石室里居有一虎,由伏虎罗汉赵乾驯养,因而又名为“伏虎洞”。当年,伏虎洞前流泉成溪,曰“虎溪”。月到中秋分外圆,虎溪岩又是中秋月的佳境,故而得名。 东渡飞虹:“东渡飞虹”是指海沧大桥、桥梁博物馆以及以此为中心的东渡景区。海沧大桥是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里程碑,与之相连的牛头山公园、中国桥梁博物馆、火烧屿和正待开发的太平山庄所构成的旅游区,具有多种文化的兼容性和高科技的现代感。 金山松石:“金山”位于厦门岛万石山麓东段黄厝村境内,现划归景州乐园进行开发建设。金山海拔202米,直接面对大小金门、大担二担岛。这里树木岩石保护得非常完好,满山青翠欲滴的松林、千姿百态的岩石,构成各种景观,充分展现厦门风光“一城如花半倚石”的特色。 青礁慈济:慈济东宫在海沧青礁东鸣岭龙湫坑畔,供奉神医吴本。慈济东宫现存有三座宫殿,有十二根蟠龙大石柱,一对花瓶式大石柱。此外,八角石柱、石屏,雕刻精细;梁上木刻、钟鼓楼藻井、神物彩画、椽仔黑白画以及清代历朝碑刻,堪称奇绝,使东宫具有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鉴赏价值。 鸿山织雨:位于思明南路中段的鸿山,每逢风雨交加,山上雨随风转,相互交错,状如织布,因而有“鸿山织寸”的雅称,为原厦门“八大景”之一。目前的鸿山公园,是个既有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又有现代娱乐设施的城市公园。 胡里炮王:胡里山炮台位于厦门岛南部曾厝突出于海面的山岗上,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目前尚余东炮台大炮一门、钢轮炮2门。大炮长14米,重59888公斤,口径28厘米,膛线84条,最大射程10460米,有效射和6040米,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大的火炮,也是世界炮王。 员当夜色:员当湖地处厦门市区核心地带,水域面积1.7平方公里,湖中滩地40万平方米。其中,十几万平方米建成的白鹭洲公园连同人民会堂、南湖公园、西堤公园,构成一处新的旅游区。因为旧时这里有“员当渔火”景名,遂将新景改名为“员当夜色”。 皓月雄风:鼓浪屿东南隅海滨的复鼎岩上,矗立着郑成功戎装雕像及其毗邻的皓月园巨型青铜群像浮雕,构成“皓月雄风”景观。以纪念郑成功为主题而设计的皓月园、布局精雅的亭台楼阁、曲桥幽径等等,娇巧玲珑,另有情趣。 菽庄藏海:菽庄花园位于鼓浪屿东南部,是园主人林尔喜用他的字“叔藏”的谐音命名的。园主人44岁时建四十四桥,桥下闸门,把海水引入园内,形成大海、外池、内池三个水区,硬是把大海藏入园中,故名“菽庄藏海”。 鼓浪洞天:耸峙与鼓浪屿中部偏南的龙头山,海拔92.7米,人们统称它为日光岩。在日光岩上的巨石峭壁有80多处题刻,现存时刻年代最早的,是泉州府同知丁一中于明万历元年题写的“鼓良洞天”四个大字。由此可见,400多年前已经出现了“鼓浪洞天”的雅称,后来又成为厦门“八大景”之一的命名。 鳌园春晖:“鳌园”为集美嘉庚公园之精髓,“春晖”泛指嘉庚先生倾资办学的爱国精神。集美学村是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创办的,其规模之宏大,设备之完善,在当时确为国内外所罕见。集美学村的建筑物是中西合璧的典范,又是闽南传统建筑的代表作,具有浓郁的闽南特色和南洋风格 。
厦门的食物的口味跟一般南方沿海城市的差不多,基本都是,鲜、咸、甜、香。
以下是厦门小吃:
1、厦门沙茶面
沙茶面是厦门大街小巷的一道著名小吃,沙茶面的美妙在于汤头,以沙茶酱熬成的沙茶汤浓稠香郁,面则选用闽南的油面,将油面与青菜于开水中烫熟捞入碗中,趁热浇入沙茶汤。最后可由自己喜好添加佐料,豆制品、大肠、米血、腰花等等,再淋上一小勺辣油,吃起来口味香辣扑鼻,痛快淋漓。
沙茶面的主要组成是碱水油面和汤头,其中汤头里的重头戏是沙茶酱。至于其他的海鲜、肉类、鱼丸都是根据人们不同的需求来加的,每一个店家都会有自己秘制的配方和配料。详情
2、厦门海蛎煎
厦门海蛎煎,又叫蚝仔煎,是厦门一款风味的传统大众化名吃,也是一道常见的家常菜,区别于泉州海蛎煎,厦门海蛎煎比较讲究海蛎的嫩度,选用的是厦门同安出产的地瓜粉。
它选用海蛎中的上品“珠蚝”为主料,而区别于泉州其他地方是加脆肉,以地同安瓜粉搅拌,再加入已切成小丁节的鲜蒜或芫荽及少许的盐,倒入热油锅煎炒而成。其味鲜甘美,糯芳香,富有营养。若再加上一点沙茶、辣酱等佐料,或加鸡蛋在一起煎制,味道更为可口,滋味更香。详情
3、厦门馅饼
厦门馅饼是是一款用优质面粉、猪油、上等绿豆制成的馅饼小吃,是福建厦门市一种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特色名点,属于闽菜系。厦门的馅饼因口感香甜酥细、湿润冰凉、口味繁多,深受喜爱。伴随着游客流向全国、流向世界,成为厦门一大著名地方特产。其中以鼓浪屿馅饼、南普陀素饼、日光岩馅饼、阿吉仔馅饼、汪记馅饼、黄则和、黄胜记较为出名。
厦门馅饼分两种,甜饼是以绿豆沙为馅,加猪油,白糖烘得。咸饼是以肉丁为馅,加猪油白糖所制。皮酥馅靓用来形容厦门馅饼,毫不夸张。改革开放以前各种物品都比较稀缺,尤其是粮食食品,更是短缺。厦门的馅饼因口感香甜酥细、湿润冰凉、口味繁多,深受喜爱。详情
4、姜母鸭
姜母鸭,闽南传统名菜,也是厦门地区传统名吃之一,流行于闽南厦门、泉州地区,姜母鸭原系一道宫廷御膳,相传为商代名医吴仲所创,后来流传至民间,遂成为一款名菜。
它既能气血双补,同时搭配的鸭肉有滋阴降火功效。美食中的药膳滋而不腻,温而不燥,适合于秋季和冬季食用。食色诱人、香气扑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中姜母片的滋味独特;其中以厦门好德来姜母鸭、利友盐水鸭、银祥姜母鸭比较出名。详情
5、烧肉粽
福建厦门的烧肉粽历史悠久,具有香甜嫩滑,油润不腻,精工细作等特点粽子在福建各地都有不少品种,有咸粽、豆粽、甜粽、肉粽等,独数厦门肉粽比较有名。厦门肉粽味道香甜,油润不腻,色泽红黄闪亮,富有引人品尝的吸引力。
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不腻。闽南话 " 热 " 与 " 烧 " 同含义,?所谓 " 烧肉粽 ",就是要趁热而食的粽子,热食则更有风味。详情
6、芋包
厦门有一种传统名小吃叫芋子包,是以芋为皮包馅料的。芋包是老一辈厦门人过年必吃的,就像北方人过年一定要吃水饺一样。尤其是刚蒸起来的芋子包皮薄薄的,似乎里面的馅都要冲破那皮出来了似的。
系将槟榔芋削皮洗净捣成生芋泥,和上少量淀粉、精盐、搅拌均匀,在碗的内壁涂上一层油,放进预先准备好的猪肉、虾仁、香菇、冬笋、荸荠等片丝馅料,再盖上一层芋泥。轻轻倒扣取出放在蒸笼里蒸炊而成。食用时佐以厦门甜辣酱、厦门沙茶酱等,味道更好。详情
7、炸五香
炸五香,福建省地方传统小吃。在厦门,泉州,漳州等地都有,但三地的做法又有着一定的差别,有的用荸荠,用瘦肉,用胡萝卜,厦门与漳州地区还会放少量的糖,吃起来甜甜咸咸的感觉,用一种专门的豆皮,裹上剁碎的精肉、荸荠、葱等,包成如春卷状,再放下油锅炸成焦黄,切成几段,蘸佐料进食,香、酥、脆、鲜,妙不可言。
早在六十多年前,厦门的炸五香就杀出重围,崭露头脚,显出它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食客欢迎。在厦门的“四孔井”和“二舍庙”等就有摆设卤味摊,其中有受欢迎的炸五香。详情
8、土笋冻
土笋冻是闽南地区厦门、泉州一带的一种色香味俱佳的特色传统风味小吃,起源于福建泉州,在厦门比较火爆,出名。土笋又名涂笋,是一种由特有产品加工而成的冻品。相传发明人是民族英雄郑成功。 它含有胶质,主原料是一种蠕虫,属于星虫动物门,学名可口革囊星虫,身长二、三寸。经过熬煮,虫体所含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即凝结成块状,其肉清,味美甘鲜。
配上好酱油、永春陈醋、蒜蓉。是福建泉州乃至泛闽南地区一带冬春季节的时令佳肴。详情
9、花生汤
花生汤是厦门风味独特的甜汤佳点,清甜爽口,滋补润肺。主要食材有花生、鸡蛋、白糖等。花生仁酥烂不碎,入口即化,汤色乳白,甘甜爽口,清甜爽口,滋补润肺。厦门的花生汤比较著名的是位于中山路头的黄则和花生汤店,距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
黄则和来自于泉州,他的花生汤在厦门具有代表性,不仅本地有声誉,在外来旅客、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中,也早已闻名。详情
10、厦门面线糊
厦门面线糊起源于福建泉州,是福建闽南厦门、泉州地区和台湾地区的风味小吃,呈糊状,是由细面线、地瓜粉制作成。先将水煮开,放入番薯粉和调料、面线。一般为早餐食用,也可以当做点心和夜宵,就着油条跟马蹄酥吃。
味道鲜美,清甜爽滑,具有闽南地方风味。厦门人常吃的早餐,泡油条是最经典的吃法。猪骨高汤将面线煮到绵软,撒姜丝和芹菜碎,加大肠、虾仁、卤蛋等配料,顺滑、舒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40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