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海底捞的“佛系”合伙人

初创期:均分的股权

海底捞的“佛系”合伙人

1994年,海底捞在四川简阳成立,其实只是4个年轻人:张勇、施永宏、舒萍和李海燕,两男两女,凑了8000块钱,开了一家小火锅店。其中,张勇和施永宏是同班同学,舒萍和李海燕分别是两人的女友,大家都是朋友,于是“理所应当”的,也就均分了股权,每人持股25%。到后来,张勇和舒萍、施永宏和李海燕分别成为夫妻,股权结构变成两对夫妻分别持股50%,更加均衡。

事实上,合伙人均分股权几乎是最差的股权结构。为什么呢?因为企业的普通事项表决通过需要持股比例大于50%的股东支持;而修改公司章程等重大事项,则需要持股2/3以上的股东表决通过。公司在初创阶段各股东多为同学、前同事或者朋友,相互知根知底,这时候即使是股权比例的分配不合理也很少闹矛盾。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很容易会在利益分配和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上有不同的声音,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

在2007年以前的海底捞,如果单从股权结构上来看,没有实际控制人。如果张勇夫妇和施永宏夫妇对同一事件有不同的看法,可能就会僵持不下。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张勇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在初创阶段,海底捞可以说是没有管理,顾客来了,大家凭着自觉性干,客人走了,就喝水聊天打麻将。生意越来越好,这样忠诚但散漫无序的团队必定会阻碍发展,于是张勇说“一家正式运作的公司,必须要有经理,我决定我当经理。”对此,其他三人没有太多意见。于是,张勇负责公司的整体运营,施永宏主管财务和采购方面,海底捞的发展蒸蒸日上。

2007年:1440元购得海底捞18%的股权

海底捞日益发展壮大,到了2007年,已经拥有3000多名员工,一年收入60个亿,净利润在15%,店面遍布简阳、西安、郑州、北京等城市。那时候,海底捞开始筹划上市,专业机构给他们的建议是:公司要有绝对控股股东,均分的股权结构不利于上市。

在海底捞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张勇一直比较强势,先是很早就辞了自己的太太,后来又让施永宏的太太李海燕回了家。到了2007年,张勇和施永宏也都明白,施永宏的管理能力其实已经不适应海底捞的发展了。于是,张勇就说服施永宏夫妇按原价出让 18% 的股权。原价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转让价格就是当初 8000 块的 18%,也就是 1440。

这笔交易显得有些匪夷所思,2007 年的海底捞,18% 的股权,过程中没有强取豪夺,没有明争暗斗,也没有下套,就以不到 1500 块的价格就转让了。对此,虽然施永宏开始心里也不太舒服,但也说 “后来我想通了,股份虽然少了,赚钱却多了,同时也清闲了。还有,他是大股东,对公司就会更操心,公司会发展得更好。”

得益于“佛系”合伙人施永宏夫妇的豁达大度,从2007年起,张勇夫妇持有海底捞68%的股权,超过2/3,享有绝对控制权。

现在的股权结构:巧妙的持股平台

当然,现在海底捞的股权结构早已不是32%和68%那么简单。

目前,海底捞最大的股东是简阳市静远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静远投资),持有海底捞50%的股权。静远投资成立于2009年,张勇出资2080万元,持股52%,舒萍、施永宏、李海燕分别出资640万元,各持股16%。而海底捞的第二大股东就是张勇,他在海底捞直接持股25.5%,且直接持股比例超过另外三个创始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经过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发现:张勇的实际持股比例为51.5%,他的妻子持股16%,施永宏、李海燕夫妇分别持股16%。另外,海底捞还实施了股权激励,苟轶群、杨利娟等6名高管合计持股0.5%。

这样的持股比例十分巧妙,在静远投资中,张勇、舒萍夫妇合计持股68%,享有绝对控制权。也就是说,在实际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静远投资这个持股平台,张勇夫妇对海底捞的控制权扩大到了50%+25.5%+8%=83.5%。

如果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张勇对海底捞的控制权甚至可以说不受其妻子持股比例的影响。他在静远投资持股52%,处于相对控股地位,在加上直接持有的25.5%的股权,也相当于拥有72.5%的控制权,保证绝对控股地位。

总结

海底捞的股权机构变迁史也可以说是张勇的集权史,从讲义气却没有道理的均分,到以1440元购得18%的股权,再到精心设计持股平台进一步强化控股地位,张勇足够理智也足够幸运。如果不是遇到“佛系”合伙人施永宏夫妇,也可能会和真功夫一样引起股权大战。在常规情况下,企业最好还是避免均分类型的股权。清晰合理的股权结构对企业十分重要,可以明晰合伙人之间的权责利,有助于维护公司和项目的稳定,也有利于资本运作。

海底捞预计2021年净亏损最高或达45亿元,疫情下餐饮行业该何去何从?

海底捞误判疫情将关300家店,市值蒸发3千多亿,这个品牌目前的情况确实不太好,竞争对手比较多,而且大家越来越讨厌吃海底捞了。现在火锅连锁店越来越多,不过大家都喜欢吃一些正宗的火锅。然而现在的火锅店不仅比装修,价格一家比一家贵,明明东西都是差不多的,而且量特别少。海底捞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几乎是火锅界当中的王者,没想到逐渐成为了青铜。

这个品牌长时间亏损,确实难以长时间存活在社会当中,2020年疫情初期情况比较严重,为了减少损失,海底捞当时就做出了一个决定,关闭了很多门店,最终导致海底捞年度亏损情况非常严重,大概有41.6亿元。不仅很多门店都没有了,同时他们还需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一步错步步错。

海底捞的价格比其他的火锅店贵很多,虽然员工都比较负责任,当看到消费者的茶杯空了之后,立刻就上前倒水,即使喝了一口,他们也会执着的给大家买上几乎一桌就有一个负责人,但是他总是站在大家旁边,确实让消费者没有胃口继续吃下去。有服务是挺好的,但是服务过度也会给消费者造成负担。除此之外火锅店的味道都差不多,但他们家偏偏要这么贵,刚开始上了几个开胃小菜,就达到了一二百元。两个人一次性不点个四五百块钱的东西,大家根本吃不饱。

现在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有无数家火锅店,除了海底捞之外还有其他的品牌,确实会互相抢生意,消费者也不可能每天都吃火锅,所以抢到一个顾客就是赚了。然而顾客大多都会货比三家,哪一家实惠就去哪一家吃,如果这一家不太好,不实惠,他们绝对不会再来第2次。

海底捞预计2021年净亏损高达45亿元,海底捞作为火锅行业的天花板,竟然亏损如此严重!由此可见,疫情之下,餐饮业举步维艰!疫情偶有反弹,为了避免疫情扩大化,多省市下达了最严防控令,那就是会对中高风险区进行封控或者管控!如此,餐饮业自然倍受打击!

海底捞之所以会亏损高达45亿,是因为海底捞在全国扩张了三百多家店!没有想到三年的疫情,让这些店铺几乎形同虚设,高昂的租金再加上运行费用,让海底捞亏损严重苦不堪言!

海底捞目前还没有推出外送服务,也就是说海底捞只接受店内用餐,在这种情景下,海底捞在疫情期间只能陷入被动,亏损无数!其实,疫情期间,也有很多的餐饮品牌做的非常不错,他们选择了线上模式,极大程度的避免了疫情期间不能开店的损失!当然,这种情况要在中低风险区!高风险区线上送餐也是受限的!

转换思路

疫情期间,餐饮行业想要避免损失,如果说不转换思路恐怕很难很难!现在已经有很多的餐饮品牌做起了速食包,也就是把半成品打包往外出售,消费群体可以多囤货,以备不时之需!餐饮行业若是不动脑筋,在疫情期间只能举步维艰,落到关门的地步!火锅品牌海底捞都已经关闭了三百多家店,如果再不转换思路,一众餐饮品牌能够撑多久。

网友热议

海底捞亏损,是网友不敢相信的!毕竟,海底捞几乎周末都是人满为患,再加上高昂的价格,海底捞似乎没有理由亏损!其实,在某些省市海底捞的声音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在大多数城市海底捞状态其实一直非常低迷!

海底捞预计2021年净亏损最高或达45亿元,疫情下餐饮行业转变思路为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40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