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养蚂蟥
1、调节水质。蚂蟥虽能在污水中生长,但由于人工养殖密度高,故水质宜保持清新,同时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当水中含氧量低于2毫克每升时,蚂蟥会浮出水面并出现不安现象;
2、夏季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
3、越冬管理先捞起。蚂蟥冬季蛰伏,早春放养的一般已生长良好,可加工出售。捕捞时先放完水,然后用网捞起。选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每亩应留10到15公斤,集中投入育种池内越冬;
4、冬季保温池气温15摄氏度以上时,蚂蟥就能摄食生长,以缩短养殖周期,达到全年饲养的目的。饲养池水温在15到30摄氏度时,蚂蟥生长良好,在10摄氏度以下停止摄食,35摄氏度以上影响生长。
马黄怎么养殖,蚂蟥和水蛭有什么区别
水蛭饲养技术
蚂蟥生命力强,粗生易长,极易管理。主要管理是投饵和调节水质。
⑴ 投饵:金钱蛭主要取食螺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及哺乳动物的血液, 人工饵养天然饲料以来源广泛的螺蛳为主,辅以蚯蚓、昆虫的幼虫等,人工饲料主要是各种动物血。螺蛳可以一次性投放,即在养殖池内放养一定数量的螺蛳(每亩25 千克左右),让其自然繁殖,供蚂蟥自由取食。
投放螺蛳不宜过多, 以免与蚂蟥争夺空间,动物血每星期喂一次,对蚂蟥的迅速生长有显著的作用。把猪、牛、羊等动物鲜血凝块放入池中,每隔5米左右一块,蚂蟥嗅到腥味后很快就会聚拢来,吸饱后自行散去。要及时清除凝血残渣,以免污染水质。
⑵ 调节水质:蚂蟥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严。水温宜保持15~30 ℃以下便停止摄食,过高也影响生长,在污秽水中亦能生长。但人工养殖密度高,水质保持清洁为好,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7~8月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
⑶ 越冬管理:要保证种蚂蟥安全越冬。入冬后,气温降到10℃以下, 蚂蟥停止摄食,钻入土中或树叶下冬眠,早春放养的蚂蟥一般都已长成成体,可加工出售。捕捞时,先将水排完,然后用网捞起,选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每亩应留种15~20千克,集中投入育种池中越冬。可以排水越冬。排水后,可在池面上加盖稻草或木杆以防冻并保持泥土湿润。也可以带冰越冬,要将池水适当加深,以防止完全结冰。
水蛭养殖
1、投饵
天然饵料种类以淡水螺类、蚯蚓及部分昆虫为主,规模养殖辅投各种动物血、内脏和淡水鱼虾贝螺类,以及畜用配合饲料和农作物的秸秆。池塘养殖可投放一定数量的野生螺蛳或福寿螺,量一般为0.05-0.1kg/平方米左右,让其自然繁殖,与水蛭共生共长,供其摄食。放螺数量不宜过多,过多则与主养品种争夺生存空间,主客易势。投喂动物血或拌饵投喂时,应注意间隔投喂和及时清除剩饵,天热时更要注意,以免污染和败坏水质,影响水蛭生长。
2、日常管理
水蛭病害极少,以调节水质为主,水蛭虽然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严,但水环境变化过大或变坏,则影响其生长和繁殖。养殖过程中,水温一般保持在10-40℃之间,过肥过污的养殖用水要保持一定的溶解氧,一般水体中溶解氧应大于0.7mg/L,出现缺氧,小水体可通过人工淋水解决,较大的水体要及时注入新水或换水,在夏季高温季节保持较为清新的水质十分重要。
温室越冬
受地域影响,北方水蛭养殖应建立人工条件下的日光越冬温室,以打破其冬眠习性,增加养殖时间,缩短上市周期。日光温室一般为竹木塑苫结构,北部墙体为土铸或砖混,厚0.8-1.5m,东西向,长30-50m不等,南北跨度10-15m,主柱数量5-7排。上覆无滴塑膜及可卷放的稻草苫,留出门、通道及风口。在严寒雪封季节,还应做好除雪和人工增温措施。较高级的温室可用塑钢无立柱方式,只是造价相对要高。
通过建造日光温室,有计划地捕大留小,集中越冬,期间日常管理应密切注意温室内外温度变化,及增氧防风、抗寒等,以保障水蛭的正常生长和越冬,和为次年准备足够的蛭种。
病害防治
1、干枯病:因温度过高而引起,患病水蛭食欲不振,少活动或不活动,消瘦无力,可见身体干瘪,失水萎缩,全身发黑。防治方法:⑴将病蛭放入1%的食盐水中浸洗,每日两次,每次10分钟。⑵用酵母片或土霉素拌料投喂,增加含钙食物,提高抗病能力。⑶加大水流量,使水温降低。
2、白点病:由原生动物多于小瓜虫引起,患病水蛭体表有白点泡状物,小白斑块,运动不灵活,游动时身体不能平衡、厌食。防治方法:
⑴用2毫克/升硝酸汞浸洗患病水蛭,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⑵定期用漂白粉消毒池水,一般每月1-2次。
3.肠胃炎:由于吃了变质食物或难以消化的食物引起。患病水蛭食欲不振,懒于活动,肛门红肿。防治方法:
⑴ 用0.4%磺胺脒唑与饵料混匀后投喂。
⑵ 用0.2%土霉素拌料投喂。
扩展资料:
繁殖习性水蛭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体内受精,同时兼具雌雄生殖器官,交配时互相反方向进行,生活史中有“性逆转”现象,存在着性别角色交换,一条水蛭既可做爸爸也可做妈妈,在一生的不同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
交配后一个月左右,雌体生殖器分泌出稀薄的黏液,中包被卵带,形如“蚕茧”,排出体外,在湿泥中孵化,温度适宜,约经16-25天从茧中孵出幼蛭,便开始了独立的生活。
百度百科-水蛭
如果是大规模养殖首先需要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池大约宽3米,深1米,长度不限。人工养殖最适宜的品种是金钱蛭,也可饲养茶色蛭。蚂蟥的主食是螺、蚌、蛙、龟鳖、蚯蚓以及哺乳类动物的血液,饲养时要调节水质,如果人工养殖的密度较高,那么水质必须要保持清新。
一、蚂蟥怎么养殖
1、选址建池
如果是进行大规模养殖,首先需要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池大约宽3米,深1米,长不限,池的对角一定要设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再放一些石块和树枝,这样可以为蚂蟥提供休息的地方,如果是小规模养殖可利用水坑、荒塘、池塘。
2、苗种投放
人工养殖最适宜的品种是金钱蛭和茶色蛭。金钱蛭主要在稻田、池塘、溪流、丛林中比较常见,捕捉作种时必须注意鉴别。苗种投放标准为每立方米放养1万条左右,选种标准以健壮、规格大的蚂蟥为主。
3、饵料喂养
蚂蟥的主食一般是螺、蚌、蛙、龟鳖、蚯蚓以及哺乳类动物的血液,人工饲养时可利用各种血拌饲料、草粉,或者是粪便等。每亩还可一次性投放活螺25公斤左右,这样能蚂蟥自由取食,动物血一般每星期喂一次即可。
4、管理技术
饲养蚂蟥时要注意调节水质,蚂蟥虽然可以污水中生长,但如果人工养殖密度太高,水质就一定要保持清新。同时还要保证水里有一定溶氧量,当水中含氧量低于2毫克/升时,蚂蟥会出现不安现象,夏季如果水温升高,就要注意适当换水。
二、蚂蟥和水蛭有什么区别
1、蚂蟥和水蛭没有任何区别,它们是同一种生物,只是叫法不同。蚂蟥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一共有300多个品种,中国大概有一百种。
2、蚂蟥体长约2-15厘米,背面有绿中带黑的花纹,一般有5条**纵线。它的腹面平坦,呈灰绿色,没有任何斑纹,整体环纹比较明显,体节由5环组成,每环宽度一样。
3、不是所有蚂蟥都在水里面生活,蚂蟥的头部有玻璃吸盘,里面有麻醉功效,一但粘附在皮肤,就不容易被察觉。蚂蟥咬后人或小动物时,就会用玻璃吸盘吸起皮肤,并钻入皮里面吸血。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44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