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不能人工繁殖吗
鳗鱼(鳗鱼苗)目前不能人工繁殖。鳗鱼具有较为特别的生活习性(它在陆地的河川中生长,成熟后洄游到海洋中产卵地产卵,一生只产一次卵,产卵后就会死亡),很难人工模拟它的繁殖环境。比如日本鳗在淡水的河川里长大后,到了夏天就会开始洄游至海洋中产卵,和鳟鱼、鲑鱼等动物从海洋中游回河川去产卵的溯河洄游习性相反。
一、鳗鱼不能人工繁殖吗
1、鳗鱼(鳗鱼苗)目前还无法进行人工繁殖。鳗鱼在陆地的河川中生长,成熟后洄游到海洋中产卵地产卵,一生只产一次卵,产卵后就会死亡,小鳗鱼只有手指长短且无法分辨性别,便流入河中,直至成长至成年体分辨出性别,几年之后,它们会再次返回海洋进行交配产卵,因此很难在人为条件下来模拟它们的生活环境。
2、日本鳗是在淡水的河流里长大为成鳗,到了夏天就开始降海洄游,也就是由河流游到海洋去产卵,和鳟鱼、鲑鱼由海洋中游回河流去产卵的溯河洄游正好相反,它的产卵场远在几千公里以外介于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纳群岛中间的深海。
二、鳗鱼的生活习性
1、鳗鱼的生活史分为了6个不同的发育阶段,为了适应不同阶段、不同环境的体型及体色都有很大的改变,卵期位于深海的产卵地。
2、叶鳗:在大洋随洋流长距离漂游,此时身体扁平透明,薄如柳叶,便于随波逐流。玻璃鳗:在接近沿岸水域时,身体转变成流线型,减少阻力,以脱离强劲洋流。鳗线:进入河口水域时,开始出现黑色素,却也形成养殖业鳗苗的捕捉来源。黄鳗:在河流的成长期间,鱼腹部呈现**。银鳗:在成熟时,鱼身转变成类似深似深海鱼的银白色,同时眼睛变大,胸鳍加宽,以适应洄游至深海产卵。
3、鳗鱼的性别是由环境决定的,当族群数量少时,雌鱼的比例会增加,族群数量多则减少,整体比例有利于族群的增加。鳗鱼的性情凶猛、好动、贪食、昼伏夜出、喜流水、趋旋光性强、好暖。成鳗的生长速度较快,外表圆碌碌,似圆椎形,色泽乌黑而令身,肉质较鲜嫩。
鳗鱼,别名:白鳝、白鳗、河鳗、鳗鲡、青鳝、风馒、日本鳗。鳗鱼是指属于鳗鲡目分类下的物种总称。又称鳝,是一种外观类似长条蛇形的鱼类,具有鱼的基本特征。此外鳗鱼与鲑鱼类似具有洄游特性。鳗鱼属鱼类,似蛇,但无鳞,一般产于咸淡水交界海域。
一、养殖场条件
1.水源:平原地区以河、湖水为主,山区以溪水、泉水为主。最好要有地下水,以便于提取深井水备用。养殖场的耗水量很大,因此水量一定要充足,一般养成1千克食用鳗需水约25立方米,因此在设计中以其为基础。适宜的水质是pH值7~8,透明度20厘米以上,无工业污水危害。
2.电源:养殖场需充足的电源,一般每亩鳗池需配备1千瓦动力的增氧机。一个年产100吨食用鳗的养鳗场,至少需要15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而且要保证常年不停电。
3.其他:建场土质以壤土为最佳,地形要求平整,气候温暖,若能利用热电厂的温排水或温泉水,则效益更为明显,此外要求水陆交通方便,以便运输饲料和商品鳗。
二、养鳗池设计
我国目前常见的养鳗池有露天静水式和余热温流水式两种,其建池要点如下:
1.露天静水式养鳗池:利用河、湖、库及地下水等自然水作为水源,建池成本低,耗电少,但产量较低,一般亩产仅1~2吨,这是我国目前主要养殖方式,一般鳗场规模在50亩水面。其鳗池按鳗鱼不同规格分级饲养,通常分一、二、三级和食用鳗池四种。其池形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注排水口交叉相对,设置防逃设施,并选择向阳背风的池边搭设食棚。
2.温流水式养鳗池:要求水温控制在鳗鲡生长最适水温27℃左右,并进行流水养殖,其优点是病害少,生长快,单产高,是目前较先进的养殖法。
三、养殖技术
食用鳗的养成是将体重20克左右的鳗种,养成体重150克商品鳗的过程。养殖方法可分专养、混养和搭配养三种。其关键在饵料投喂、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等。饵料投喂要求定质、定位、定量、定时。水质管理则应注重水质培育和控制,以防水变。养鳗池正常水质呈嫩绿色,透明度在20厘米左右,pH值7.5-8.5,此时鳗鲡摄食旺盛,生长迅速。
1.新鲜饲料:养鳗常用的新鲜饲料有丝蚯蚓、美女蚤、剑水蚤、摇蚊幼虫、河蚌、黄蚬、螺蛳、小鱼、小虾和动物内脏等,新鲜饲料投喂效果较好。
2.配合饲料:配合饲料应根据鳗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要求而将各种原料按比例配制,因其具营养成分全、贮藏运输方便和经济效益的优点,是发展鳗鲡养殖的理想饲料。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46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