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浙江美食

1:酥油饼;2:宁波汤圆;3:金华汤包;4:绍兴臭豆腐等。

浙江美食

浙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复杂。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成大致平行的三支。地跨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曹娥江八大水系,由平原、丘陵、盆地、山地、岛屿构成。浙江省地处亚热带中部,属季风性湿润气候,自然条件较优越。截至2018年底,浙江省下辖11个地级行政区,其中11个地级市(其中杭州、宁波为副省级城市),20个县级市,32个县,1个自治县,37个市辖区。

缙云烧饼:流落于民间的“宫廷小吃”,你知道吗?

中国最好吃的20种饼:

1、吊炉烧饼

吊炉烧饼,始创于二十世纪初,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是山东单县地方传统名吃,制作精良、用料考究、外酥里嫩,香酥可口,外型美观,因其用具、做工、造型。胃口与其它“面食”类不同,而被工商部门命名为“传统名吃”。

2、土家酱香饼

土家酱香饼,又称土家香酱饼、湖北酱香饼、恩施酱香饼、武汉酱香饼,简称酱香饼或香酱饼,是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种特有的小吃,又号称“中国披萨”。

3、建德烧饼

建德烧饼原名严州干菜烧饼,又名严州酥饼、建德干菜烧饼,是建德传统的名点小吃。建德烧饼以上等面粉用不同温度的水和素油拌和,择肥膘肉与上等干菜拌匀为馅,在外面涂抹一层糖汁和油,以黑白芝麻撒粘,在特制的烧饼炉中用炭火烤熟。饼形小巧饱满,呈蟹**,芝麻撒面,馅多壳薄,集松、酥、脆于一体,清香扑鼻。

4、缙云烧饼

缙云烧饼也称为桶饼,是浙江省缙云县传统小吃,据传已有650余年的历史。在缙云,卖烧饼是千百年来人们赖以谋生的手段。父携子、夫携妻,人们挑着烤桶远赴他乡,以烤饼为生。以面粉、鲜猪肉和缙云菜干为主要原料,再经烧饼桶炭火烘烤而成的“缙云烧饼”,正是几代人匠心传承的结果。

5、周村烧饼

周村烧饼,因产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而得名。源于汉代,成于晚清,是山东省名优特产之一。周村烧饼历史悠久,以传统工艺精工制作而成,为纯手工制品,有“酥、香、薄、脆”四大特点,富有营养,老少皆宜。其外形圆而色黄,正面贴满芝麻仁,背面酥孔罗列,薄似杨叶,酥脆异常。

6、曹州烧饼

曹州烧饼是山东省鲁西南汉族名吃之一,其状圆如月,红中透黄,外焦里嫩,香酥可口,选用小麦精粉,经和、发酵、盘、揉等道工序,按扁包上用香油、食盐、花椒、茴香面等多种佐料而成的油瓤,再经切花盘沿,涂上一层糖稀,表面沾上芝麻仁。

7、兖州大烧饼

兖州大烧饼有两个特点:一是大,二是有哲学意味。兖州大烧饼,圆圆的,形体大如盘,蛮有山东人的豪气,一看就有一种坦荡、真诚、落落大方的感觉。大烧饼是外圈厚、内芯薄,中间抹糖浆粘芝麻。烤制起来,薄的内芯酥了,厚的外圈正好熟了。内芯吃起来香甜酥脆,外圈吃起来松软可口,脆软相同,相得益彰,脆的更脆,软的更软,真好吃也。

8、博山肉烧饼

博山肉烧饼起源于明清时期,以制作工艺复杂,味道咸香走上了人们的餐桌,它的特点集中了饼皮香脆、馅味咸香、芝香味美。博山肉烧饼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用火烤,而是用炉内的高温热气炙,所以会特别酥嫩,刚出炉的烧饼即有芝麻和面的香气,更有鲜肉的鲜美。而且由于新鲜调制肉馅的原因,使得形成一面酥嫩,另一边却是柔软。

9、黄山烧饼

黄山烧饼,又名“蟹壳黄烧饼”,是安徽徽州汉族传统名吃,盛行于古徽州地区及周边部分地区。以上等精面粉、净肥膘肉、梅干莱、芝麻、精盐、菜油等手工分别制作皮、馅,经泡面、揉面、搓酥、摘坯、制皮、包馅、收口、擀饼、刷饴、撒麻、烘烤等10余道工序制成。

10、黄桥烧饼

黄桥烧饼产于江苏泰兴黄桥镇,它之所以出名,与著名的黄桥战役是紧密相连的。据《随园食单》载称,烧饼的制作是:“用松子仁、胡桃仁敲碎,加冰糖屑、脂油和面炙之。”烧饼出炉,色呈蟹壳红,不焦不糊、不油不腻,形色香味俱佳。

11、南京鸭油酥烧饼

在南京这个六朝古都,“鸭油酥烧饼”,是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传统美食,它们有着悠久的历史,伴随着鸭子的副产品鸭油的产生,很久以前便有了“鸭油酥烧饼”。过去鸭油是不被食用的,因为这种油有种鸭臊味,一般都被遗弃或做他用,但南京的“鸭油酥烧饼”的产生,使得鸭油得以很好利用,而且使之成为“鸭都”南京的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

12、扬州草炉烧饼

在扬州各地老街深巷里,有那么一种焦香的味道,给我们的味蕾以实在、质朴的感受,那就是——“草炉烧饼”。沈括在《梦溪笔谈》对这种手艺就有了记载:“炉丈八十,人入炉中,左右贴之,味香全美,乃人间上品。”

13、南通缸爿

南通人叫做缸爿、草鞋底的点心,都属于烧饼一类,所不同的是前者无酥,后者擦酥而已。缸爿,原意是水缸被打破后的碎片,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或许是因为缸爿的“斜角烙儿”(菱形)形状吧。有面香、油香、葱香、芝麻香,香气诱人,食后齿颊久久溢香。

14、蒙城油酥烧饼

对于蒙城而言,油酥烧饼已经不单单是普通的早餐了,这个有着150年历史的小吃,在不断地传承与创新中,不仅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大饱口福、酥润心田,也让外地人赞不绝口、慕名而来,提升了蒙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蒙城薛家油酥烧饼1997年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以小麦面粉为原料,用水面团制成薄皮抹入板油茸泥,卷压成饼,烤熟而成。

15、咸甜酥烧饼

北京的炸、烙、烤小吃,常以"酥活"为贵。酥烧饼味有咸、甜之分,形有圆、方之别。咸酥烧饼起酥恰到好处,所以层次分明,酥香利口,春、秋、冬三季凉食较为适宜。《故都食物百咏》中有诗说:“干酥烧饼味咸甘,形有圆方贮满篮,薄脆生香堪细嚼,清新食品说宣南。”

16、什锦烧饼

什锦烧饼,是天津饮食业的名特小吃,什锦烧饼是以面皮裹豌豆黄、红果、枣泥、白糖、大油、豆沙、火腿、萝卜丝、梅干菜等10余种馅料,用小烤炉烘烤而成。造型美观,皮酥馅鲜,味美适口。

17、豆馅烧饼

豆馅烧饼又称蛤蟆吐蜜,是天津、北京一带传统小吃中的常见品种,该小吃历史久远,早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已有“烧饼做法”。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

18、井陉缸炉烧饼

井陉烧饼以“缸炉烧饼”为主,做法独特,远近闻名。它是京津冀地区特色小吃之一。主要流行在河北地区,以缸横卧,内壁贴饼,外温内烘是其独特的制作方法,缸炉烧饼呈圆鼓形,色焦黄、味鲜美,香酥可口,别有风味。

19、安国马蹄烧饼

马蹄烧饼是河北安国传统名点之一,历史久远,相传在清乾隆年间就已享有盛名。虽然其他地方也有叫“马蹄烧饼”的,但做法及外形都与安国烧饼有较大不同,可以说,安国马蹄烧饼在全中国都是独一份,因其外形似马蹄而得名。民间素有“烧饼卷肉,吃了没够”之说。

20、恩平烧饼

有人说,来到恩平,如果没有吃过“恩平烧”,等于没来。恩平烧饼俗称“恩平烧”,已有500多年制作历史,饼皮主要原料为糯米粉,还要加糖水发酵,配以冰肉、芝麻、豆沙、叉烧等馅料制作而成。入口软滑鲜美,香而不俗,甜而不腻,风味独特,驰名远近。

缙云烧饼亦称桶饼,是浙江省缙云县极具特色、久负盛名的一种传统小吃,它是以汤水和面,辅之以鲜猪肉和缙云菜干为馅,制成饼坯刷上少许麦芽饴糖并撒上芝麻,然后贴于铁饼桶内壁,经炭火烘烤而成;其历史悠久、传说它的起源与轩辕黄帝炼丹有很大的渊源;它味道鲜美而不油腻,以至于吃遍山珍海味的明太祖对它念念不忘;因此说,缙云烧饼实在是流落于民间的“宫廷小吃”。

一、缙云烧饼的起源

缙云烧饼不仅有着最悠久、最美丽的传说,更是当地现实生活中多种环境与多样实际需要相结合结合的产物。

(1)舌尖上的美丽传说

任何一道历史悠久的美食,往往流传着一个或多个美丽且传奇的故事,同样地,缙云烧饼也不例外。

据传,当年轩辕黄帝曾在缙云仙都一带铸铁鼎炼制仙丹,炼制成功以后,一行人服食便立即得道升仙,这一幕恰巧被当地村民们看见,他们纷纷带头仿效,但苦于没钱铸鼎而只能暂时搁置了。

后来,他们索性将土块筑成铁鼎状,每天沉迷于炼丹之事,以期达到延年益寿、消灾避邪乃至得道升仙的效果。

一天,一农妇正在烙饼,恰逢其子刚炼完丹,她看到土鼎内还有柴火,便顺手将饼贴于土鼎光滑的内壁上烘烤,一时之间,烧饼清香四溢,周遭的人纷纷赶来,食之,味道鲜美而不油腻。

最后,人们也发现他们炼的丹药并没有很大效果,渐渐地,他们也就不再痴迷于炼丹,反而对土鼎内烘烤的烧饼情有独钟,因此,缙云烧饼得以流传下来。

(2)缙云烧饼富含独特的乡土气息

缙云烧饼作为浙江省缙云县极具特色、久负盛名的一种传统小吃,其实质是当地现实生活中多种环境与多样实际需要相结合结合的产物。

缙云县位于浙江省南部腹地,地势起伏升降大,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在这样的气候条件影响下,缙云烧饼里的馅料如:菜干、九头芥、芥菜等,便可以得到应有的生长环境;而该县的日照充足,对于菜干的晾晒又大有帮助;另一方面,四季分明的气候也客观上影响了缙云烧饼的做法,冬天时候,人们用热汤和面,夏天时则改用凉水。

此外,缙云县为全省冰雹多发的中心地带之一,灾害多发于在3--8月间,这种情况下,当地的人们为了保障基本的生活条件,耐储存、保质期相对久的缙云烧饼便成为了他们的不二之选。

二、非同凡响的“宫廷小吃”

一道传统小吃,经过时间的不断消磨,却能经久不衰,这里面必定包含着一些实际的文化价值与潜在的功利需求。

(1)承载人们多种需求

首先,缙云烧饼自起源之初,便与轩辕黄帝的得道升仙结下了不解之缘;接着,当铁鼎这个硬性条件达不到时,人们便自然而然地将得道成仙的功利性目的降格为延年益寿、消灾避邪;然后,他们很快发现这种追求延年益寿的方法稍微带有点不确定性,此时,缙云烧饼的目的便索性转向了舌尖上的享受,到最后,人们又将这种目的性升格为提升生活的手段,于是乎,一些村民便选择以烤饼为营生,据缙云县志记载:截止20世纪90年代,缙云县外出烧饼的师傅达1000多人,而现在,缙云烧饼的从业人员有20000人之多,营业收入已达20亿以上。

(2)富含文化价值的“宫廷小吃”

据传,当年明太祖朱元璋一路征战到达缙云时,有幸吃了味道鲜美而不油腻的缙云烧饼,赞不绝口,回宫以后,便一直念叨着缙云烧饼。

于是,他便差人缙云把做烧饼的师傅接入宫中并册封其为御厨,以求永解烧饼之谗。

1368年的一天,朱元璋正咬下一口烧饼时,恰巧内监通报国师刘伯温在外求见,于是朱元璋便将盘中的烧饼掩了起来,想以此试探刘伯温说:“先生神机妙算,可知碗下是何物?”早年在青田石门洞读书的刘伯温捏指轮算后,对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烧饼是也。”

听后,朱元璋因此大为赞叹,这就是著名的《烧饼歌》的故事。

三、“东方式披萨”的转型

时至今日,缙云烧饼的门店不仅早已遍布全国,还一度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市开起了“三和缙云烧饼”门店,更有希望在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开设烧饼连锁店,因此有人称它为“东方式披萨”或者“下一个沙县小吃”。

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缙云烧饼是群众性“小打小闹”的经济活动,它的门槛低、投资小、被模仿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口味乃至品质上便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另一方面,它的经营往往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带有很大的零散性,这就决定了它很难形成一个有效的区域性品牌。

所以,缙云烧饼要做大做强乃至成为一个响当当的文化品牌。

(1)要充分挖掘缙云烧饼内在的文化价值,全面提炼出缙云烧饼的文化底蕴,实现它与轩辕黄帝文化以及朱元璋《烧饼歌》的紧密联系,打造出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缙云烧饼品牌。

(2)要“以点带面”去联动性发展,一方面,加大了对各大经营者的统一管理,在质量标准、原料供应、制作工艺等方面实行标准化生产,解决烧饼口味、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进而维护它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经营者的扶持力度,严厉打击假冒、模仿性的投机经营行为,不断创造条件去维护、发展缙云烧饼的品牌。

(3)设立缙云烧饼专项扶持资金,鼓励、引导缙云烧饼师傅自主创业,着力打造“东方式披萨”,争取缙云烧饼示范店在全县、全省、全国乃至全球遍地开花;同样地,缙云烧饼可以参考吸收沙县小吃的优秀经营经验,建设成一门大产业,适当地将缙云土面、缙云麻糍、绿野飘香、水晶薯条、缙云麻鸭等缙云的特色小吃纳入其经营范围,这样一来,顾客不仅有着了多种选择,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带动缙云其它传统特色小吃的发展,进而有利增加当地人们的收入。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46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