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谈谈你对大学的理解

理解如下:

谈谈你对大学的理解

大学是自主学习的地方,成绩好坏跟图书馆这种“教学资源”关系究竟有多大呢?没听闻过相关报告结果,所以不知道。具体结论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图书馆是死的,人是活的,发挥好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关键。

前言、意识很重要

我想大多同学对大学与社会还很迷茫,完全就是在迷雾中瞎走瞎摸索啊。了解清楚读大学到底读个啥还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陷入实际在疯狂享乐而心里又有点顾虑但最终因为意识不明确而最终保持瘫痪的状态,一瘫痪四年就瘫痪过去了。

意识不明确,目的不明确,行动漫无目的,东摸摸西碰碰看起来还挺忙的,最终深入下去的能有竞争力的东西又有多少?终究还是回到就跟思考当初选专业时一样的问题上,到底什么才是你想要的?

我想需要多参与多了解多摄入知识以提升认知才能明白什么才是你想要的吧。这种事情越早解决越早醒悟也能越早采取行动。

不正确观念:

1、以为能凭借聚餐喝酒结识到有用的人脉资源。

2、需要从各类组织或社团活动中去寻找存在感。

3、心情浮躁,幻想能用某种方法一夜暴富。

4、自己不努力却对其他努力的人冷嘲热讽。

5、把光着膀子烤串、举着啤酒瓶猛灌当做青春。

6、不肯努力也没有见过诗和远方却说努力无用。

7、没有经济独立却喜欢用高消费提高生活质量。

8、对英语学习漠不关心,等着以后翻译工具普及。

9、把消费性的旅行当做成长的标志和炫耀的资本。

10、过度认为"毕业等于失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11、强行灌输“不玩游戏、不谈恋爱不算完整大学”观念。

12、喜欢用考无含金量又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从学生大学生活、国民教育、高考报考选择三个方面的阐释

一、学生对大学生活的主要认识

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和训练:除了本专业的必修课、选修课、专业实习外,科技竞赛、专业素质拓展及其他学术活动也包含在内;

社会实践与人格培养:这方面可以是参加校园社团、课外兼职、个人兴趣专长的精进,也可以是体育锻炼、登山、骑行、旅游等健身阅历性的,还可以是谈好一场恋爱(”好“指的不是结果,而是自己经历中获得有益于成长成熟的体验更多),交下受益一生的挚友等等。

大学出路的规划与追求:大部分学生最终是要离开大学,必须规划好离开的方式,升学和就业是两种主流的出路。升学包括国内读研和出国留学,国内读研有保送和考取两种渠道,前者不需要承受过多压力,也不用花费额外的时间去备考,但需要从一开始就努力学习、争取高分;后者可以有更多的学校和专业选择,但也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选择就业出路的需要在大学期间参加社团、企业实习、各种竞赛、考取技能资格证书。不同的出路规划,不一样的大学生活。

二、大学对国家意义的简单宏观认识

大学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人才培养、社会思潮引领、文化氛围营造);

大学”学-研-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政企咨询);

三、国民、特别是需要填报高校录取志愿的高中生对大学的评价

整体排名(国际排名、国内排名、省内排名、全美排名等;或领域排名,如在理科、工科、经管、社科、人文等领域排名);

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成熟度、就业形势等方面社会资源的富集程度;

各科系、专业在当今社会的世俗优势;

专业领域的学科重点、就业趋向与考生自身兴趣及优、劣势的对照情况;

专业、学科排名(对于在学术上有长期、较高追求的考生,或者有明显证据表明该专业就业有优势时更有价值);

在校学生所学专业的教学水平、学术地位及本校的重视程度。

学校硬件设施好坏、校园管理体系完善程度、文化(学术)氛围的优劣、生活环境的宜人程度。

暂且说这些吧,欢迎批评指正,欢迎补充。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46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