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住房问题出实招
近期,热点城市纷纷推出楼市调控“组合拳”,以抑制投机炒作、杠杆运作等行为。而在最近相继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则释放出另一信号:增加住房供应,规范发展租赁住房市场,从供给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截至2月3日,至少有25个省份在今年的发展规划中提到了房地产和城市更新方面的内容。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告诉第一财经,从短期政策来看,部分城市楼市升温的原因包括新房限价、热点板块供应量提升、置换需求增多等。而回归到房地产市场的本质,仍需考虑供求关系。因此,解决大城市的住房问题,需要增加有效供给,尤其是对于拥有大量人口流入的城市,应有针对性增加房源,并侧重于刚需和首改人群的住房需求。
第一财经注意到,地方两会期间,多地提出应增加保障性住房的“适配性”,如实现供给端的“因区施策”,提升保障性住房品质和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供应等。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助理总监罗异铿告诉第一财经,相比普通购房群体,住房保障群体对于房源的区位交通因素更加敏感,因此要改变过去“哪里有地就在哪里建保障性住房”的模式,进一步丰富住房保障产品,多渠道增添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在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区施策,以提升居住品质为重点,持续完善住房制度体系,促进市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北京市住建委主任王飞在介绍“十四五”期间的工作重点时表示,楼市政策要“因区施策”。根据2021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将完成不少于300公顷商品房供地,建设筹集各类政策性住房5万套,完善长租房政策,规范租赁市场秩序,努力解决好住房突出问题。
除了公租房,“发展共有产权房”成为各地完善住房保障市场的新焦点,北京、上海、广州、江苏、四川等省市在两会期间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有涉及。
针对“新市民”的住房问题,地方两会多聚焦在住房租赁市场上。一方面,多地提出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多主体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应。另一方面,针对去年长租公寓企业频频爆雷、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多地提出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推进住房租赁立法。
在增加租赁住房供给方面,北京住建委表示,“十四五”期间,将支持发展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鼓励存量闲置商业、办公楼楼宇等改造为租赁型宿舍或公寓。
上海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称,将加大对城市运行基础服务人员宿舍型租赁住房的供应力度,到2025年形成租赁住房供应40万套(包括间、宿舍床位)以上。进一步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作用,推进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发展。
在张波看来,立法应从供需两侧进行探讨。从供给侧来看,一方面,需要通过国家层面的法治手段,遏制各种租房乱象,包括群租、租金贷、违法搭建等问题。另一方面需完善房屋租赁制度顶层设计,明确房屋租赁双方权益和中介公司责任,建立快速解决房屋租赁纠纷机制,让解决租房纠纷问题有法可依。从需求侧来看,应从法律层面强化对承租者权益保障,进一步增强承租者的“安全感”。
具体来看,新加坡政府将消费税补助券金额,从500新元的最高补助增至700新元,在2024年将进一步调高至850新元。消费税现金补助每年8月发放,约有150万人受惠。此外,在“定心与援助配套下”,政府将给予民众生活费特别补助,从200新元至400新元不等,根据税收情况而定;政府还将提高明年派发的邻里购物券金额,每户家庭可获得300新元。
谢栋铭告诉第一财经,这一系列的消费补助,主要是以电子券的形式发放的,比如在饭店可以用手机直接出示电子券,商家可以当场核销。他个人使用起来感觉非常方便。
针对2023年政府财政预算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指出,新加坡虽然已从新冠疫情中快速恢复,经济也回弹至疫情前水平,但仍面临增长放缓、财政状况趋紧、通胀高企和地缘政治博弈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今年的财政预算案提出“有分寸”的加强措施,旨在减轻企业、家庭和个人的压力,尤其是帮助低收入群体应对挑战。
“扶危济困”
在为中低收入者提供补贴的同时,新加坡政府明确表示,较富裕者将承担更多消费税。在2023年预算案中表示,新加坡今年会调整豪宅及豪车的税率,比较富裕的消费者、外国人和游客,将比低收入的国民承担更多消费税。
从2月14日起,政府将所有烟草产品的烟草税调高15%,仅此一项预计就可以为新加坡带来1亿新加坡元的税收;上调买方印花税,房价150万新元至300万新元(约合770万元~1542万元人民币)的部分将从4%调高至5%,超过300万新元的部分从4%调高至6%;车辆附加注册费也将有所提高。
在新加坡购买房产所需要缴纳的税费被统称为印花税金,并具体分为两种,分别为买家印花税金和额外买方印花税金。买家印花税金为购买房产时均需要缴纳的,而额外买方印花税金视购买者身份和持有的房产数量而定。
谢栋铭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住房问题是生活成本以外,新加坡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此前,新加坡调整的多是额外印花税,此次调整的是每位购房者都需要支付的买家印花税。
“购买普通住房不会受到此次调税的影响,但只要购买的房屋超过上述金额,哪怕是第一次买房,也需要多缴税金。”他说。
谢栋铭还表示,此次预算案还调整了在职妈妈的税务减免政策,此前为按比例抵扣个人所得税,此次改为固定金额。所以低收入的在职妈妈能够获得更多的抵扣,而变相地减少了针对高收入在职妈妈的税务减免。
新加坡这份2023年财政预算案顺应了民众的情绪,平衡了现实利益,受到了社会的欢迎。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调控,帮助解决生活成本问题,刺激本地社会消费,降低失业率。
此外,全力协助新加坡人组建家庭也是2023年财政预算案的重点之一。新加坡将为更多本地年轻夫妇提供援助,从购屋与育儿两方面着手,为40岁及以下的年轻夫妇以及育有孩子的首次购屋家庭提供更多帮助。
与众多亚洲经济体一样,新加坡也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新加坡65岁以上人群占本地人口的六分之一,预计在2030年占比将达到四分之一。
除了鼓励本国人生育外,从外部引进人才,也是应对老龄化的方法之一。
新财政预算案其中一个重点就是“抢人才”振经济。新加坡当局2022年起推出一系列抢人才措施。今年1月起,月薪在3万新加坡元或以上的任何行业专才,又或在科学与科技、艺术文化、体育等领域有杰出成就的人士,可以申请相关工作签证。今年9月起,部分具稀缺技能的专业人士可申请5年工作签证,相关人士此前的签证期限为2到3年。
新加坡贸工部2月13日发布2022年第4季度和全年的经济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新加坡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同比增长2.1%,全年经济增长3.6%。贸工部预测2023年新加坡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增速为0.5%至2.5%,但今年上半年新加坡整体通胀率仍将处于6%左右的高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49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