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中的昆虫
中药速记
来源《医承有道》
一、鳖蠊科——地鳖虫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或冀地瞥Steleophaga plancyi(Boleny)的雌虫干燥体。
别名
土元、土虫、土鳖、土别虫、土鳖虫、蟅虫、地鳖、蛰虫、庶虫、地蟞虫、地蜱虫、地乌龟、簸萁虫、蚵蚾虫、盖子虫
产地
地鳖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冀地鳖主产于河北、北京、山东、浙江等地。野生或家养。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
性状鉴别
呈扁平卵形,长1.3~3cm,宽1.2~2.4cm。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背部紫褐色,具光泽,无翅。前胸背板较发达,盖住头部;腹背板9节,呈覆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头部较小,有丝状触角1对,常脱落,胸部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腹部有横环节。质松脆,易碎。气腥臭,味微咸。
冀地鳖
长2.2~3.7cm,宽1.4~2.5cm。背部黑棕色,通常在边缘带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性味归经
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性能特点
本品咸软寒清,善于泄散,专入肝经,虽小毒而力猛。既破血逐瘀,治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及症瘕痞块;又续筋接骨,疗跌打损伤、筋伤骨折。
功效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主治病证
(1)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症瘕痞块。
(2)跌打损伤,筋伤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研末,每次1-1.5g; 或入丸散。
注意
本品破血力强,故孕妇忌服。
土鳖虫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家榨油的油坊。油坊里雇了很多人干活,其中有个叫王老大的老头儿是专管烧火的。
一天早上,他正在灶下烧火,看到灰堆里爬出几个地鳖虫来,忙放下火锹去抓,小鳖虫“呼”地一声爬进灰堆里了。一会儿灰堆里又爬出几只来,他忙拿起火锹扑地一砸,可是一个也没砸着,只气得他连声叫骂。低头一看,还有一只,他又急忙砸下,结果把这只小鳖虫切成了两节。
这时锅里正炒着菜籽,由于王老大急于捕虫,把这给忘了,致使锅里的菜籽全都炒黑了。
第二天,王老大扫地时,无意中发现昨天那只被切成两节的小鳖虫又活了。再仔细一看,原来这只小鳖虫是自动连接起来的,连切断的痕迹都没有。他再仔细地观察,发现只有雌虫切断了才可以自动连接起来。
一次,王老大的孩子一不小心从高高的山坎上摔下来,把腿摔断了。他请了几个医生都没能治好,这下可急坏了。忽然,他想起了地鳖虫,就抓来几只雌的,把它烘干,磨碎拌在香油里敷在儿子的伤处。没过几天,孩子的腿竟好了。
从此,地鳖虫可以治瘀血、折伤的事便在民间传开了,并流传至今。
二、斑蝥
?
本品为芫青科昆虫
南方大斑蝥 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黄黑小斑蝥 Mylabri scichorii Linnaeus 的干燥体。
别名:? 斑蝥、斑毛、芫青、地胆、斑猫、斑蚝、花壳虫、花罗虫、大斑蝥、小斑蝥、螌蟊虫、老虎斑蝥、葛上亭长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河南、广西、 安徽、 云南、 四川等省区。
采收加工
夏、 秋二季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闷死或烫死,晒干。
性状鉴别
南方大斑蝥
呈长圆形,长1.5~2.5cm,宽0.5~1cm。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1对,触角多已脱落。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3条**或棕**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状透明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足3对。有特殊的臭气。
黄黑小斑蝥? 体型较小,长1~1.5cm。
饮片:
米斑蝥:南方大斑蝥
? 体型较大,头足翅偶有残留。色乌黑发亮,头部去除后的断面不整齐,边缘黑色,中心灰**。质脆易碎。有焦香气。黄黑小斑蝥? 体型较小
性味归经:? 辛,热,有大毒。归肝、胃、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热散泄,毒剧力猛,入肝、胃、肾经。外用攻毒发疱蚀疮,治痈疽、顽癣、瘰疬。内服除攻毒外,又破血逐瘀、散结消症,可治经闭、症瘕。
功效:? 攻毒蚀疮,破血逐瘀,散结消症。
主治病证:
(1)痈疽不溃,恶疮死肌,顽癣,瘰疬。
(2)血瘀经闭,症瘕。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涂敷患处。
内服:炮制后入丸散,0.03-0.06g。
注意
本品外涂皮肤,即能发赤起疮,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性,故只宜小面积暂用。又有大毒,内服宜慎,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三? 僵蚕
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moriLinnaeus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Beauveriaassiana(Bals.)Vuillant而致死的干燥体。
别名
天虫、姜虫、僵蚕、白僵蚕、白僵虫、僵虫、江蚕、姜蚕、炒僵蚕
产地
主产于江苏、 浙江、 四川、广东等地。
采收加工
多为自然病死者,也有在非蚕区进行人工养殖。 多于春、秋季生产,将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蚕干燥。
性状鉴别
本品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长2~5cm,直径0.5~0.7cm。表面灰**,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头部较圆,足8对,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分歧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白色,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个。气微腥,味微咸。
性味归经
咸软辛散,平而偏凉,入肝、肺经。
性能特点
本品既善息风化痰止痉,治肝风或痰热之惊痫抽搐;又能祛风而止痛、止痒,治风热或肝热之头痛目赤、咽痛及风疹瘙痒;还能化痰散结消肿,治瘰疬痰核、痄腮。
功效
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主治病证
(1)急慢惊风,癫痫,中风面瘫。
(2)风热或肝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3)风疹瘙痒。
(4)瘰疬痰核,痄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9g; 研末,每次1-1.5g。散风热宜生用,余皆炒用
注意
本品外涂皮肤,即能发赤起疮,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性,故只宜小面积暂用。又有大毒,内服宜慎,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冬虫夏草作为一种异常珍贵的药材,主要产于我国的西藏,青海和四川等地,因为它的产量少,营养功效多,经常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冬虫夏草的价格异常的昂贵。冬虫夏草又被叫做虫草,它其实是一种虫和草的结合体,两者结合在一起,冬天是虫子,夏天就从虫子里面长出来草。
人工种植冬虫夏草1
冬虫夏草蝙蝠蛾主要是生长在海拔3000米到5000米的地方,而且是属于高寒地带,具有很是独特的地域条件,冬虫夏草的形成,其实就是霉菌侵袭幼虫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在自然界来说也是属于小概率的事件,而且一定得是特定的菌类去感染特定的幼虫并且要长出来的草是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的,才能叫做冬虫夏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野生自然生长的冬虫夏草数量越来越少了,冬虫夏草的资源已经趋于枯竭,所以说虫草的价格堪比黄金,一点也不夸张,但是非常遗憾,人们对于冬虫夏草的主要功效与成分等一直无法透彻的研究。
人工种植冬虫夏草2
既然冬虫夏草的营养价值如此之高,在自然界的产量又如此的少,人工养殖的念头便开始涌发在很多商家的脑海,那么人工养殖冬虫夏草到底可行吗?人工养殖冬虫夏草具有营养价值吗?对于冬虫夏草的人工养殖,从理论上来说,就是真菌感染幼虫,这种现象在实验室中很容易就能够实现,接下来就需要模仿虫草蝙蝠蛾的生活环境,然后直接的在幼虫的虫体上接种特定的菌株,但是这样的做法也只是局限于小规模的实验,不能用作大量的生产,因为会涉及到很多技术的考验。
人工种植冬虫夏草3
虫草的菌丝体培养物,就是直接分离虫草菌的菌株,通过人工培养,获得一定的产物,然后再进行人工的开发,这样的产物在市场上也有特殊的名字,被直接的叫做人工冬虫夏草,与天然野生的虫草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人们在不断的寻找与冬虫夏草有着同样功效作用的替代品,比如北冬虫夏草,也叫做蛹虫草,同样是一种珍贵的药用菌,但是价格比起一般的虫草要便宜很多,因为它的功效与作用仅仅是与虫草相似而已,并不能够完全的取代。
人工种植冬虫夏草4
人工养殖虫草,首先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蝙蝠蛾幼虫,另一个就是要准备一个野生虫草所需要的生长海拔,就目前的自然界来说,只有海拔达到3000米到6000米的环境下才能够使其存活,并且有一个很小的概率保证空气中飘散的虫草菌能够自然的落入到蝙蝠蛾幼虫的身上,将其感染,到了夏天就长出草来,就形成了我们所需要的冬虫夏草,但是这两种条件哪一种都不好实现,所以对于人工养殖冬虫夏草的做法,很多热也只是想想而已,并且人工养殖的冬虫夏草的营养价值远远达不到野生虫草的标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54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