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养水蛭的前景如何?水蛭到底好不好养?
水蛭苗的成活率问题。现在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水蛭苗的成活率特别低,第一个原因就是现在水蛭养殖技术还没有成熟的,行业里也没有什么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的,都是在摸水蛭虽然可以人工养殖,但是北方地区因苗种和技术原因一直未有养殖,导致人工饲养率低、市场供应不足,因此,只要克服苗种和技术,就可以养殖成功,其前景是很好的。
首先要对养殖的东西了解它的价值,养殖技术,日常需要注意的细节,去看当地,环境,场地,市场,气候,充分了解清楚,它的价值是药用为主,市场前景还是很好,风险与机遇并无论何时,投资养殖总是有风险,如果你不懂养殖技术,不会管理,将增加风险系数,同时市场价格风险,养殖环境风险等等好多,处处有风险,但你有过硬的技术,会管理,能预测市场。
选址建池。选择一个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建设水蛭(蚂蟥)养殖池,并在池底放置一些石块,树枝等等物体,方便水蛭(蚂蟥)栖息。新建养殖池不能够直接放养水蛭养殖水蛭每亩投入大概在2.5-3w,想知道一亩能赚多少钱就要看产量。每个养殖户的养殖模式、管理模式不一样,其产量也就不同。若是养殖经验丰富、技术硬的,亩产量大概在600斤标准化集约精养的要求比较高一点,池塘面积大,不但要有进、排水设施,还要建设高出水面30厘米的泥土地,水中和泥土上都要投放和种植水草。
风险转移:养殖水蛭的风险是非常大的,我们国内养殖比较多的就是宽体金线蛭。很多炒作的人都将风险转移,这主要是因为水蛭在五月份左右育苗,在十月左右的时候成熟。
1、因水蛭是喜欢群居性动物,当幼苗从卵茧中孵化出茧后,它喜欢群居在一起,即使放养在水池里,它也会成千上万地挤在一起,而且昼夜不分散。由此,对于幼苗的首次进食更加困难,一旦幼苗长时间不进食,将会瘦小无力直至死亡,这是人工养殖成败的关键性一步。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经过多年的水蛭养殖经验总取得技术性突破。第一,让幼苗从群居到分散;第二,让幼苗顺利进食;第三,总结出幼苗喜欢而营养丰富的饵料和配合饲料,进行阶段性投喂。
2、幼苗从卵茧钻出后,放在水中前三天不吃食物,完全靠体内的卵黄维持生活,三天后幼苗开始进食,只因刚从卵茧中孵化出来的幼苗,身体发育不健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对病害的抵抗能力较弱。因此,水温应保持在20℃-25℃为宜,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幼苗生长不利,水深宜保持在30到50公分,此刻的幼苗消化器官性能较差。因此,应注意投喂具有营养合理和适口性幼苗开口饵料,确保幼苗首次取食顺利成功。
3、幼苗投喂饲料,要根据幼苗喜欢的活动场所来投放,从而使幼苗在整体活动的环境下,都能吸取到食物,不存在挣抢食物和寻找不到食物。因此,幼苗精养期间,要构建幼苗精养池,人工创造幼苗活动、取食、休息、排泄的设施模式,以建一个十平方的池为例,能喂养幼苗10到20万条。
4、幼苗精养管理阶段,要严格掌握雷雨天气的池边流水而使小幼蛭往上爬出,应做好池边防雨,盖上一条塑料薄膜,只要池边没有雨水的积流下池,保持池墙边干燥,幼苗很稳定,不会往上爬行。也可用60目以上的防逃网盖上一条。幼苗喜欢新鲜水源及微流量。因此,幼苗期间要每天更换新水,多补充新水。同时装上一台微型增氧机,效果更佳,若饲料搭配合理,新鲜水质充足,池中保持一定微流量,幼苗成长速度很快,从卵茧出来2公分幼苗经过二十天的精养管理,幼蛭可生长到7公分以上。这样的小苗再投到大池塘、水田、水蛭池精的成活和产量会更高。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60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