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介绍一下无公害黑鱼成鱼池套养技术吗?
1、套养鱼池的要求
要求池水肥而新,底部要有适当的淤泥,但不能太厚,否则在冬季干塘捕捞时,将乌鳢捕尽比较困难,会对第二年主养鱼种造成危害;池埂要高,并在池埂上安置防逃设施;进排水方便。
2、乌鳢鱼种的放养
其他鱼类的成鱼池中套养乌鳢,对乌鳢苗种的规格要求较为严格,一般在8~10厘米,不能超过主养鱼的1/2。放苗时间为5~6月。同池混养的乌鳢鱼种要求规格一致,所以在放养前过筛分养。投入同一口池的鱼种大小一样,并且要求鱼种体质健康,无病无伤,无畸形苗,提高投放后的成活率。
乌鳢的套养量要视池塘中野杂鱼的数量多少而定。在不减少主养鱼种放养量的前提下,一般投放规格为8~10厘米的乌鳢苗种30~50尾/亩,上年末干塘或已搭养罗非鱼成鱼的池塘放养量可以稍增加,上一年已清塘且不搭养罗非鱼成鱼、野杂鱼数量少的成鱼塘放养量可以适当减少。
3、饲养管理
在其他鱼类的池塘中套养乌鳢时,由于池中天然饵料有限,为了满足乌鳢生长的需要,应有意识地投放一些自繁能力强的鱼类,如大规格的鲫、鲤、罗非鱼等,让其繁殖出来的仔鱼、幼鱼供乌鳢捕食。大规格的鲫、鲤等可作为商品鱼,提高单位面积养殖鱼的产量。
在套养池四周种植漂浮性水草,供乌鳢隐避藏身。水草种植于岸边浅水区,宽度以60~80厘米为宜,最宽不要超过1米,面积不超过水体面积的1/5。乌鳢善于逃跑和随水流逆行而上的特性,因此池埂要高于水面30~40厘米,并在池塘进出水口安装防逃设施,在下大雨后特别注意检查流水口的防逃设施的完好,防止乌鳢外逃。乌鳢对硫酸亚铁十分敏感,在主养鱼发病时,要求单独用硫酸铜或敌百虫治疗,而忌用硫酸亚铁。乌鳢经5~6个月的养殖,规格一般可达150~400克/尾,最大可达600克/尾,在干塘时必须把乌鳢彻底捕尽,池中一旦留有乌鳢,将会对第二年主养鱼种的成活造成极大的威胁。
黑鱼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不仅骨刺少,含肉率高,而且营养丰富,具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等功效。下面Sara我给大家分享了黑鱼养殖条件的相关内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黑鱼养殖条件有哪些
水质
黑鱼可在淡水中生长,但根据其天然习性,养殖条件选择在有海潮到达的咸淡水水域更好,以河海口的鱼塭和围垦区最佳,水质盐度可在5?以下,在盐度过高的水域养殖生长速度反而缓慢。此外,养殖水质要求清新和溶氧充足。
池塘
每口池塘的面积在8?15亩、水深2米以上,池塘过小,水体窄,溶氧不足,难以高产。
池塘过大过深,不利生产操作。池塘要设进、排水涵闸分别通向进、排水河,不重复使用养殖水,以免二次污染。
机械配备
每3亩水面配备1台1.5千瓦的叶轮增氧机,这是高产养殖的基本条件;每口池塘配置1台以上的3千瓦抽水机,以保证随时可更换新水,没有进、排水闸的池塘更有必要;此外还要视养殖面积和投喂量决定配置小杂鱼碎肉机。
为了保障生产的顺利,除了电源线路到塘头,供养殖机械使用,还要道路到塘头,以方便饲料和产品的运输。
黑鱼养殖的的捕捞技术黑鱼,又名生鱼、鳢鱼、才鱼等,属鲈形目,鳢科。在我国,鳢科鱼类有两属:鳢属和月鳢属。
鳢属内有乌鳢(及黑龙江亚种)、斑鳢、甲鳢、眼鳢、点鳢、鳢、纹鳢等7种;月鳢属仅有月鳢一种。目前作为养殖对象的是乌鳢和斑鳢。
黑鱼为底栖鱼类,通常生活于水底,受惊后则钻入淤泥之中隐藏起来,因此捕捉极不容易。但在天然水域中,在黑鱼的产卵期间,由于亲鱼有护苗习性,此时捕捉较方便。
只要手持鱼叉在鱼巢附近耐心静候,待发现亲鱼就迅速将叉插下将其捕获。或在普通钓鱼竿的鱼钩上装好鱼、虾或青蛙等诱饵,从鱼巢的上端送入水下,此时护巢亲鱼误认为敌害来临,会奋起攻击,吞食诱饵击上钩。
捕捉养殖池塘中的黑鱼,除采用拉网捕捞外,亦可根据其喜流水的特点,采用流水冲击的方法捕获。即用水泵将水从水位低于鱼塘的沟渠、水塘内抽水提入鱼塘内,在水泵出水口附近开一水渠让水流回原处。当水抽入鱼塘时,黑鱼会陆续游向水泵出水口附近,然后会顺着水流自动游入水渠。
在水渠的一端设置一网,可以捕到黑鱼。但需捕获池塘内的全部黑鱼,应将鱼塘的水排干,捉尽淤泥、水草中的黑鱼。
塘边的杂草和洞穴中,也是黑鱼的栖身处,捕捉时不可漏掉。若冬季起捕时间过迟,黑鱼往往蛰伏于淤泥中,不易捕尽,可待来年春季气温达15?20℃时,再起捕为宜。但在鱼种下塘时,池内绝不该再留有黑鱼,以免个体大的黑鱼直接危害投放的苗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62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