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宁乡猪的花猪特点

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良种猪,在全国不少省市及东南亚其他一些国家,宁乡花猪曾留下辉煌印记。其原产地在我县流沙河一带,历史可追溯至1000多年前,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就有“与他地产者更肥美”的美誉;1954年,在全国品种资源调查过程中,被认定为国家优良地方品种;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除台湾和西藏之外,全国其他省市都曾引种饲养;上世纪六十年代,作为中南地区代表猪种被列入大中专教材;上世纪七十年代,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杂志《家畜繁殖》详细介绍,并被该组织列为推荐品种;1981年,国家标准总局核准颁布了《宁乡猪标准》,正式确定宁乡花猪为全国三大优良地方品种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其市场拓展一度达到一个巅峰,仅县肉联厂每年出口东南亚各国的乳猪产品就达60万头之多。

宁乡猪的花猪特点

2003年,宁乡花猪新国家标准颁布的那年,农业部专家对各地良种猪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发现一个严峻的现实状况——大部分品种陷入濒危困境,宁乡花猪便是其中之一。7头公猪,7个血统,母猪有数万头,但绝大部分通过杂交繁殖白毛肉猪,这就是当时我县宁乡花猪的存在状况。宁乡花猪保种工作迫在眉睫!因为从保种理论来看,要使优良特性全部遗传下去,使其基因不丢失,血统必须达到31个,最低底线为10个。

当年,县畜牧水产局一班人提出从保种工作入手,大力发展宁乡花猪产业。在取得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畜牧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后,在流沙河建立了一个宁乡花猪保种场和一个宁乡花猪保护区,其保护区主要位于原草冲乡。

2004年4月,县畜牧水产局派出技术人员赶赴新化县,寻找在我县已不存在的宁乡花猪血统。此前,技术人员得知,上世纪五十年代曾有大量宁乡花猪被引到新化,当地应该还饲养不少。功夫不负有心人!技术人员跑遍了5个乡镇,经过7天“地毯式”搜寻,终于找到了3个已在我县消失的宁乡花猪血统。当年5月,6头公猪携带这3个血统被引回“老家”。至此,不管是保护区还是保种场内,宁乡花猪的血统都达到了10个,终于脱离了濒危的困境。 在推动宁乡花猪产业重新崛起的过程中,县畜牧水产局一班人始终将保种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从新化引回3个血统后,在保护区和保种场内,各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宁乡花猪核心保种群,每个核心保种群包括代表10个血统的10头公猪和10个家系的150头母猪。

为推进宁乡花猪保种工作的高效开展,县畜牧水产局建立了梯次结构的保种员队伍,包括局里的技术人员、流沙河镇畜牧水产工作站的2名专职保种员和保护区内10个自然村的协保员;并实施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包括建立种猪血缘系谱档案,给每头保种种猪一个对应编号,严格世代更换及公猪调换等。

严格的世代更换是保种工作成败的一个关键。宁乡花猪保种种猪三年更换一个世代;在此之前,则是两年更换一个世代。这,是县畜牧水产局技术人员以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宁乡花猪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的一个规划。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每一头保种种猪都有严密的档案管理,每一头后备种猪的选定都必须遵循严格标准。每一个世代,都有一套完整的血缘系谱档案;不同区域的公猪,按一定周期进行一次调换……种种举措的实施,使宁乡花猪的优良特性得以完整保留和充分展示。

何长才家住流沙河镇草冲村,他家养有1头保种母猪。在宁乡花猪保护区内,这样的保种户共有150户,都与县畜牧水产局签订了保种合同。他说,每一个保种户每年都能获得一定补助,养保种公猪的户子所获得的补助更多。在他的印象当中,宁乡花猪的保种工作是越抓越严格,越抓越扎实。一遇到什么问题,保种工作人员都会及时帮忙解决。一年下来,县畜牧水产局技术人员和当地的保种员都会多次上门,进行指导。正因为这些,他与当地不少养殖户都有一个同样的感觉——宁乡花猪越来越好养。2007年,他家养了1头母猪,数量增加到了15头。他表示,还好扩大规模,当地不少村民都有这个打算。

保种工作的长期扎实推进,收到了可喜成效,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肯定。荣获“国家级宁乡猪保种场”和“国家级宁乡猪保护区”两个含金量十足的称号。迄今为止,全国优良畜牧品种同时获得这两个称号的,仅有宁乡花猪。在保种场内有宁乡花猪原种场和资源场,资源场每年可繁育种猪1200头;在保护区内,扩繁基础母猪已有近2000头。 宁乡花猪产业的发展得到了众多县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这种重视与支持达到了一个全新高度——成立了宁乡花猪产业深度开发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黎石秋等任顾问,县长黎春秋任组长,副县长刘平任副组长,全面统筹宁乡花猪产业深度开发工作。

在年初的人大会上,议案《宁乡花猪保护与综合开发》被列为一号议案,并成为全年唯一一件交由县政府办理的议案。这个议案,得到了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县长黎春秋对此进行了多次专题深度调研,从产业发展基金中安排了100万元的专项经费。副县长刘平亲自安排部署相关工作,使办理工作得到高效推进。经过反复调研与不断完善,宁乡花猪产业的发展思路得以确定,即:按照“科学定位、规划先行,品牌先导、项目支撑;龙头驱动、辐射带动”的思路,实行“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模式,以公司为龙头,科技为依托,通过加大投入与开发力度,形成“保种、选育、养殖、屠宰、加工、流通”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五年五十万,十年过百亿”(即通过5至10年努力,全县宁乡花猪养殖总量达50万头,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发展目标。

年初以来,在县委政府的整体部署下,就宁乡花猪产业的深度开发工作,县畜牧水产局投入了比往年更多的人力与财力。局长杨正文、局党委书记谢合光经常亲临一线,争取上级更大的支持,解决各种难题。请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院专家制定《宁乡花猪产业发展规划》,组织专家制定《宁乡花猪保种选育工作规划》,请北京盛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宁乡花猪宣传画册》,建设宁乡花猪养殖示范窗口,着手引进实力强大的龙头企业……每一项重点工作,都由一名局班子成员具体负责,并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使之得到有序推进。

宁乡花猪青龙寨养殖示范园位于双凫铺镇合轩村,占地面积340亩,规划投资近3000万元。根据规划,其建筑为古典式风格,为一个集养殖生产、旅游观光、休闲购物及宁乡花猪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原生态、环保型养殖综合示范园。投产后,常年存栏肉猪可达5000头,年出栏肉猪1万头。为了使这一项目建设得到快速推进,县畜牧水产局派出3名工作人员长驻工地,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其主体工程可在2011年春节前竣工,2011年5月前可实现投产。

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是宁乡花猪产业深度开发必不可少的一大要素。景浩农产品有限公司便是这一产业的一家龙头企业,有力促进了宁乡花猪产业的发展。加盟该公司的宁乡花猪养殖户已超过200户,规模养殖场数十个,年出栏肉猪近3万头。公司自有养殖场2个,加盟销售网络遍布湖南等地。

“我们正在有选择性地引进一家具备雄厚实力和丰富生猪产业开发经验的龙头企业,以强力驱动宁乡花猪产业的高速发展。然后,通过3至5年的努力,使‘宁乡花猪’整体上市,将宁乡花猪肉打造成‘国肉’,使其销售价格达到200元/千克,实现宁乡花猪产业的全新崛起。”采访中,县畜牧水产局局长、宁乡花猪产业深度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正文如是说。

大约克夏猪(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

大白猪又称为大约克夏,原产于英国。由于大白猪,饲料转化率和屠宰率高以及适应性强,世界各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均有饲养,是世界上最著名,分布最广的主导瘦肉型猪种。体型高大,被毛全白,皮肤偶有少量暗斑;头颈较长,面宽微凹,耳向前直立;体躯长,背腰平直或微弓,腹线平,胸宽深,后躯宽长丰满;有效乳头6对以上。生产性能:具有产仔多、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肉色好、适应性强的优良特点。

大约克夏猪全身皮毛白色,允许偶有少量暗黑斑点,头大小适中,鼻面直或微凹,耳竖立,背腰平直。肢蹄健壮、前胛宽、背阔、后躯丰满,呈长方形体型等特点。

达100千克体重日龄180天以下,饲料转化率1:2.8以下,100千克体重时,活体背膘厚15毫米以下,眼肌面积30平方厘米以上。

100千克体重屠宰时,屠宰率70%以上,背膘厚18毫米以下,眼肌面积30平方厘米以上,后腿比例32%以上,瘦肉率62%以上。肉质优良、无灰白、柔软、渗水、暗黑、干硬等劣质肉。

长白猪原名“兰德瑞斯猪”,世界上优秀的腌肉型猪种,原产丹麦,由当地猪与大约克夏猪杂交育成。遍布世界各地,中国1963年开始引入。其全身白色,头狭长,背腰长,胸腰椎有22个以上,肋骨16对,后躯发达,大腿丰满,四肢高。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皮薄,瘦肉多,但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高。

杜洛克原种猪应具备毛色棕红、结构匀称紧凑、四肢粗壮、体躯深广、肌肉发达,属瘦肉型肉用品种。头大小适中、较清秀,颜面稍凹、嘴筒短直,耳中等大小,向前倾,耳尖稍弯曲,胸宽深,背腰略呈拱形,腹线平直,四肢强健。

汉普夏猪体型大,毛色特征突出,被毛黑色,在肩部和颈部结合处有一条白带围绕,在白色与黑色边缘,由黑皮白毛形成一灰色带,故有“银带猪”之称。头中等大小,而中等大小而直立,嘴较长而直,体躯较长,背腰呈弓形,后驱臀部肌肉发达。颜面长而挺直,耳直立,体侧平滑,腹部紧凑,后躯丰满,呈现良好的瘦肉型体况。被毛黑色,以颈肩部(包括前肢)有一白色环带为特征。成年公猪体重约315~410千克,母猪约250~340千克。性情活泼,稍有神经质,但并不构成严重缺点。产仔数较少,平均约9头,但仔猪硕壮而均匀。母性良好。据多品种杂交试验比较结果,用汉普夏猪为父本杂交的后代具有胴体长、背膘薄和眼肌面积大的优点。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65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