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造陆连起来,渤海有望变最大淡水湖吗?
不错,超级脑洞,如果把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造陆连接起来,长度123公里,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相当于造了两个港珠澳大桥,这还是什么难事吗?我们国家有“基建狂魔”之称,这个脑洞还是很容易变成现实的。
如果真能变成淡水湖,这不仅是我们国家最大的淡水湖,而且还是世界上第二大淡水湖,仅次于美国的苏必利尔湖面积,多么豪气!我们人工造出的湖就能秒杀那么多湖泊。
那么能变成淡水湖呢?我们算一笔帐,只要计算一下湖面蒸发量与河流径流对比关系即可。
渤海面积是7.7284万平方千米,我国近海的年蒸发量一般为230 240cm,局部海域达250 260cm。蒸发量大小取决于海面与大气的温差和风力大小,它是造成蒸发量大小的主要原因。黄海西部和渤海全年蒸发量小于100cm,近赤道海区蒸发量要高一些。
如果我们取渤海蒸发量为100cm,渤海一年的蒸发量为7.7284*10000*1000*1000*1米=772.8亿立方米。
我们计算一下注入渤海的河流径流量 (亿立方米) 有黄河、海河、滦河、小凌河、辽河等。总计(黄河)574+(辽河)95.27+(滦河)46+(海河)106.3+(小凌河)3.96=825.53亿立方米。
河流注入渤海的水量825.53亿立方米>蒸发量772.8亿立方米,如果把渤海湾造陆连坝,不再与外界海域进行行水交换,由于河流注入量远远高于蒸发量,渤海水位要上涨,与坝外形成水位差,里高外低,可以实现坝内水排出,经过长时间循环,盐度会逐渐降低,最后演变成淡水湖。
还不能忘记,注入渤海的河流远远达不到825.53亿立方米了,因为这些年来很多河流因为生态环境演变,区域内干旱,出现了断流现象,黄河每年注入渤海的水量,只是用于调水调沙,或汛期腾库容用水,注入渤海也就是200多亿立方,海河完全断流,径流基本上为0,滦河干流引水至天津或秦皇岛,径流基本上也为0,辽河还有一部分径流,但也不是很多,总计算起来有300亿就算很不错了,但这300亿还是远远大于蒸发量,能让渤海成为淡水湖,只是时间要更长一些。
进一步狂想,近期大家讨论修建烟大海底隧道,如果能把拦海大坝建造好,再也不用胆战心惊地走海底了,只是在大坝上直接跑高铁,既能做拦海大坝,又能成为连接烟大的高铁线,可谓是一举两得。
不仅如此,这对于环渤海生态环境的改变,还有着重要意义,这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问题。渤海变成淡水湖,可以发展 旅游 业,还可以开展淡水养殖业,相当于再造了30个洞庭湖(2625平方公里),昔日的八百里洞庭,鱼米之乡,如今渤海湾成为北方的大江南,农牧渔业获得大丰收,成为北方的”米粮仓“。
修建这么一条大坝难吗?这里不做讨论了,请读者思考……
渤海,古称沧海,北海,亦称直隶湾,地处我国大陆东部的最北端,其一面临海,三面环陆,被山东、天津、河北、辽宁包围,东部与黄海相连。渤海海峡连接了渤海与黄海,海峡直线距离不到110公里,以辽宁大连老铁山角至山东蓬莱角为分界线。渤海与黄海、东海、南海并称为我国“四大海”,其面积是最小的海洋,属我国内陆海域,南北长560公里,东西宽300公里,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总容量1730亿立方米,面积仅占我国海洋领土面积的2.6%。渤海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五部分组成。其平均水深仅18米,最深处也仅仅85米,20米以上的海域面积占一半以上。有黄河、海河、滦河、辽河、小清河、大凌河、大辽河等淡水资源大量注入,每年约为1000亿立方米,河流带来丰富的饵料,使渤海成为了我国天然的水产养殖基地,独具特色,色香味美。渤海内含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自然资源,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
既然渤海海峡连接了渤海与黄海,海峡直线距离不到110公里, 那么,如果把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造陆连起来,渤海会不会变成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呢?会带来何种影响呢? 笔者认为如果把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造陆连接起来,渤海将会变成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而且会世界有名,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渤海形成淡水湖的可能性及期后带来的影响。
第一、渤海形成淡水湖的可能性如果把渤海海峡修一个大坝,渤海峡口仅宽度为59海里,有30多个岛屿,其中较大的有南长山岛、砣矶岛、钦岛和皇城岛等,通过连接这些岛屿将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连接,把渤海变成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可以称之为“渤海湖”。渤海为我国面积最小的海洋,属我国内陆海,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总容量1730亿立米。渤海沿岸江河纵横,有大小河流40条,比如:黄河、海河、滦河、辽河、小清河、徒孩河、大凌河、大辽河等,每年约有1000亿立方米淡水资源注入,其中黄河年径流量为580亿立方米,海河年径流量为264亿立方米,辽河年径流量为126亿立方米,三条河流的总年径流量大约为970亿立方米,加上其它三十多条河流,可达到1000亿立方米。渤海海水也有损耗,也在大量蒸发,而黄海西部和渤海全年蒸发量小于100cm。 如果我们取渤海蒸发量为100cm,渤海一年的蒸发量为:7.7284*10000*1000*1000*0.1米=77.28亿立方米。因此渤海年剩余淡水量=1000亿立方米—77.28亿立方米=922.72亿立方米。渤海盐度相对较低,盐度为29‰ 30‰,一方面有大量淡水主注入,另一方面与外界海洋的海水交换周期长。有大量淡水注入,可以稀释渤海海水盐度,而且渤海容量有限,“盆满自缢”,渤海会形成一个外流湖泊,湖水交替,慢慢会变成淡水湖泊,我们姑且称其为“渤海湖”吧,而且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面积面积的25倍。
第二、“渤海湖”形成后的影响何在一、世界湖泊排名将发生变化
“ 渤海湖”形成湖泊以后,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会成为世界第二大淡湖泊,世界面积第三大湖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面积为38万平方公里;第二大湖泊是苏必利尔湖,面积为8.2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一大淡水湖);第三大湖泊是维多利亚湖,面积为69400平方公里。“渤海湖”形成,面积要大于维多利亚湖,小于苏必利尔湖面积。因此,世界湖泊面积排名大小顺序将发生变化,依次为:里海、苏必利尔湖、渤海湖、维多利亚湖。“渤海湖”的出现,将彻底改变我国在世界上没有大型湖泊的 历史 ,结束这种“尴尬”的局面。
二、将缩短关内与关外的距离
“世界上最大的悲哀是,距离很近,相见却很难”,渤海海峡直线距离不到110公里,但辽东半岛的大连到山东半岛的威海不走水路,却要绕整个渤海一圈,陆地上距离为1500公里左右,坐火车需要30多个小时,座轮渡也得需要七八个小时。如果将山东蓬莱角至辽宁大连老铁山角间,借助海上岛屿造陆修坝,上边建成火车道和 汽车 道,将大大缩短辽宁和山东的距离,车程控制在一小时内,拉动关内和关外经济发展,为东北三省“入关”又开辟一条便捷之路,缓解G1高速和101国道压力,为经济提速 。
三、解决我国华北缺水问题
渤海被山东、天津、河北包围,属我国华北地区,华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人口稠密,地下水开采严重超标,形成了巨大的“漏斗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为了缓解我国华北地区和西北内陆缺水问题。如果“渤海湖”形成,总容量为1730亿立方米,完全可以解决华北缺水问题,而且可以湖水倒灌,将华北地区累计超采1500亿平方米的水资源缺口补平,制止华北地区继续下沉趋势。“渤海湖”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为华北平原京津冀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未来协调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会发挥巨大作用。这样我们就不用大费周折进行“南水北调”工程了,节约成本,何乐而不为呢。
这提议真的很不错,如果渤海变成了巨大的淡水湖,可以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我们的“南水北调”工程就可以主攻西线,给西北内陆调水,解决西北地区和黄河中上游沿途缺水问题,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家是否同意我的看法吗?如果把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造陆连起来,渤海有望变最大淡水湖吗?
这是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最近处的距离仅有120余公里,看上去建造一个将其连接起来的大坝似乎没有什么问题,难度也应该不算巨大,毕竟在世界上其它国家看来,我国的基建水平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像建造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在最高的地区修建高速公路、在最陡峭的山顶建造桥梁等,无论是工程的数量还是难度,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跨海大桥)
假如我们不考虑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建造一个大坝这样工程的可行性,那么工程完工后经过一段时间后,看看渤海能否会变为淡水湖。
渤海是我国的一个内海,北、西、南三面分别毗邻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三省一市,其中辽东半岛的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的北端(蓬莱)隔海相望,沿岩的陆地将渤海紧紧地包裹在其中,仅在东南端留下了一个宽度仅为120多公里的出口,与黄海相接。以此为界,渤海总面积约为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还不到20米,其中靠近陆地的部分水深非常浅,浓度仅有数米级别,在与黄海的交界处水深也仅为80米左右。按照地理位置的不同,人们习惯将渤海划分为四个区域,即北面辽东半岛与西侧陆地合围成的辽东湾、西部靠近海岸线的渤海湾,南面山东半岛与陆地合围而成的莱州湾,以及除此之外的渤海海域。
之所以渤海的平均深度较浅,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距离海岸线较近,而且在 历史 上经历了由平原到湖泊再到内海的演化过程,从第三纪末期才开始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不均衡的影响下发生凹陷。第二个原因是在凹陷的过程中,来自黄河、海河、滦河等众多河流带来了大量泥沙,在河水流入河口之后流速急剧变缓,大量泥沙沉积了下来,然后在海底水流扰动的情况下,将这些泥沙缓慢地推移至海洋的远处,这两个原因共同造成了渤海深度较浅的现状,其有一半的海域平均水深才20米左右。
下面我们接着分析一下,在渤海与黄海的交界处修建一座大坝,能否将渤海变为淡水湖。其实,地球表面上所有的液态水源,包括海洋、湖泊还是河流,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淡水,由于各种矿物盐类在水中都有一定的溶解度,这也就造成了在自然状态下,流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将河底、沿岸土壤以及岩石中的盐类物质溶解到水体之中,使液态水表现出不同的含盐度。
由于地表径流具备比较稳定的淡水补充来源,比如降雨、雪山融水等,因此其含盐量较低。海洋由于是地球上外流型河流的最终目的地,水体中的含盐量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水中溶解的盐类物质越来越多,逐渐从淡水发展成目前的咸水状态直至饱和。而陆地上的湖泊类型就比较复杂,既有内流型湖泊,还有外流型湖泊,其水源输入和输出关系也不尽相同,这使得它们逐渐分化为两种类型,即淡水湖和咸水湖,它们之间的界限,一般认定为含盐量1克每升,高于这个界值则为咸水湖,低于这个值的为淡水湖。
按照这个标准,当一个原本是淡水湖的水资源,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使其输入淡水的总量小于输出的淡水总量,比如蒸发的淡水大于降雨以及河流流入的淡水总量,那么这个淡水湖就会发生咸化的趋势。那么,如果反过来,我们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中,增加输入咸水湖泊的淡水量,使之大于蒸发和流出的淡水总量,那么这个湖泊的含盐量会逐渐地减小,最终将会演变化淡水湖泊。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如果将渤海与黄海的交界处筑上一个大坝,那么就不考虑水体从渤海流入黄海的数量了,只需要对比淡水输入量、降雨量的总和与海水蒸发量之间的大小,就能看出端倪来。
从渤海的淡水输入量来看,其注入的河流有近40条,其中比较有名的包括黄河、海河、辽河、滦河、小凌河、小清河等,它们的年径流总量估计能达到900亿立方米,考虑到河流中下游的用水、水库调流、蒸发损耗和断流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取有效径流量系数为1/3,那么流入渤海的水资源量将达到每年300亿立方米。在降雨方面,渤海区域的年平均降雨量为600毫米左右,相当于每平方米600升左右,那么扩展到整个渤海海域,在降雨方面的补给量约为600*10^(-3)*7.7*10^10=4.62*10^10立方米,即462亿立方米。则渤海每年的水资源补给量约为762亿立方米。
我们再来看一下渤海的蒸发量,由于渤海地处我国的北部,年均温较低,而且在两个半岛的“包裹”之下海面风力也相对较低,因此在我国的大陆架海域中蒸发量是最低的,平均仅为每月8厘米左右,因此年蒸发量为0.08*7.7*10^10 6.16*10^9立方米,也就是61.6亿立方米。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渤海的水资源输入量远远大小其输出量,当把渤海的出口封闭以后,在理论上可以演变为淡水湖。实际上,不用靠着河流的输入,仅凭降雨量一项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只不过,要变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不能的了,因为渤海的海域面积才7.7万平方公里,与北美的苏必利尔湖的8.2万平方公里仍有一定差距,只能屈居第二了。
我们借着这个话题再深入一步,看看需要多少年能变为淡水湖。这里我们假设北方流向海洋河流的含盐率为0.2%,渤海的盐度为3%,降雨的含盐量为0,那么在3140年之后渤海的含盐率会降至千分之一以下,达到淡水湖的标准要求。
“那是必须的”!筑坝建闸!
这个方案有以下伟大作用:
第一是筑坝建闸,开辟东北到华东的防震高速交通一一一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
众所周知,渤海湾是强烈地震海域,不能建设跨海隧道和桥梁!否则,一旦发生强烈地震,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决策者将成为千古罪人!
第二是把渤海湾建设成内陆淡水湖,每年节约渤海湾沿岸的洪水和大西线红旗河根治黄河的洪水至少八百亿立方米,满足其沿岸和两蒙耕地的旱涝保收!
第三是成为中国最大的淡水养殖基地!
第四可以把堤坝填筑到两公里宽,把世界上十大 旅游 资源复制到大坝上,办成 旅游 基地!
第五是可以消除渤海湾沿岸的“海洋沙尘暴一一一海水倒灌”!彻底改造沿岸的几百万亩盐碱地为旱涝保收的机械化耕地!
最终达到东北和内地一体化发展!
特别提示:
台湾海峡也同样是强烈地震海域,也只能筑堤坝建船闸,把台湾海峡建设成内陆淡水湖!
不具有可行性。
首先,环渤海湾内有多少港口,天津港、唐山港、秦皇岛港、营口港、莱州港、龙口港、蓬莱港、潍坊港、东营港等港口,从此变成内陆城市。天津为何会成为直辖市,天津所处的位置完全是可以作为河北省会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首都可以通过天津联通渤海湾,从而打通大洋之间的贸易。如果真填出陆地阻挡了入湾通道,对城市的发展有何意义。
其次,填出五百平方公里的陆地,是不是代表着渤海湾海底从此没有洋流涌动,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没有洋流作用慢慢淤积,最终渤海湾深度会越来越浅,那么环湖经济圈仅靠冲锋舟贸易么。
再次,环渤海地区为我国 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正是有了渤海的内连外达才造就了著名的秦皇岛港、天津港、唐山港、黄骅港、营口港、东营港及锦州港的繁荣。著名的京津唐工业基地也得益于渤海湾的良好区位。把渤海海峡封堵,沿岸港口及众城市将失去活力。大量填海造陆会造成海洋生态环境失衡、物种灭绝、赤潮加剧等。目前填海大国荷兰由于过去大量的造陆行为,使海洋环境恶化,现在又开始去陆还海了。
其四,若把渤海变成渤海湖,渤海盐份将不断上升,沿岸土地及地下水的盐分也将不断攀升,海洋生态灾难将大大加剧。同时会使北京附近加速沙漠化。
最后一点,我的一位朋友作为曾经的围海造地从业者,这种脑洞他们开过。他在曹妃甸4年参与过的工程,造价要超100亿,这还只是曹妃甸的一小部分造地,你很难想象填充渤海要多少钱。
如果把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造陆连起来,渤海有望变最大淡水湖吗?将我国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两个半岛以填海造陆的方式连接起来,变成一个淡水湖泊的确是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这对于有着“基建狂魔”的中国来说似乎不是什么难事,对比胶州湾大桥线路全长42.23公里、杭州湾跨海大桥线路全长36千公里、港珠澳大桥55公里就知道了。
不过确切的来说,假如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真的被连接起来了,大坝西侧所形成的淡水湖只能说是我国境内面积最大、世界面积第二大淡水湖,因为渤海的总面积为7.7284万平方公里,排在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苏必利尔湖8.2414万平方公里之后。几乎是我国现在面积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3150平方公里的24.53倍,是最大湖泊青海湖4435.69平方公里的约17.42倍。
若是按照蓄水量排名,渤海的平均水深才18米,总蓄水量约1.39万亿立方米,几乎只有苏必利尔湖的12万亿立方米的约1/10,而对于贝加尔湖和坦噶尼喀湖这样平均水深达数百米的构造湖( 断层湖属于构造湖的一种类型 )更是没得比。
在渤海海峡修建大坝能使渤海变成淡水湖吗?我们都知道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道理,从地图上用大致测一下,辽东半岛最南端到山东半岛的烟台市蓬莱市沿海的最近距离也差不多有一百零几公里,但实际上就像杭州湾大桥等跨海桥梁为了增强抗风暴和强海潮等能力那样会设计成“S”型。若是在两个半岛之间建造大坝亦是如此,至于能不能建成上文第一段已讲过,下面我们只讨论切断渤海与外海的水体交换能否形成淡水湖。
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意思是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对于渤海来说,有黄河、辽河、滦河、海河等主要河流注入,年径流总量达888亿立方米,而我国黄海西部和渤海由于纬度较高、全年风力较小,海面年蒸发量一般小于100厘米,按此来计算渤海每年水分蒸发量大约在77.284亿立方米,也就是说只算蒸发损失掉的水分外,渤海每年净蓄水量为810.716亿立方米。
但由于气候环境的变迁和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的加大,实际上包括我国北方大河之一的黄河注入到渤海的水量非常有限,不过按照上述各河流年径流总量888亿立方米理论值的1/3概算还是有的,即注入渤海的水量为293亿立方米,每年蒸发77.824亿立方米,结余215.76亿立方米,可见渤海的入水量明显大于蒸发量,而且经过若干年的稀释最终形成淡水湖不成问题。
不过,若是拦海大坝真的建好了,一下子就拉近了辽东半岛乃至真个东北与华东、华南的联系,到那个时候也不用修建烟大海底隧道。而且,一旦这个最大的“淡水湖”形成了,也势必会彻底改变华北地区特别是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也极大的缓解了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的调水压力。
建造大坝渤海生态环境恐将进一步恶化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内海,实际上早在西汉以前,近代的黄河三角洲地域还处在海水之中。由于 历史 上黄河中上游特别是流经的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植被遭到大量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在水流的冲刷作用下大量泥沙被带到下游并逐渐在河口三角洲沉积形成陆地。
虽然渤海海域相对较为封闭,但是千百年来渤海之所以没有被黄河等河流携带的泥沙填满,除了与渤海海盆的地质运动和渤海海平面的波动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之外,渤海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连,且渤海的地势由沿岸向中央和海峡方向倾斜,这实际上有利于渤海包括泥沙以及其他污染物向黄海扩散。若是在渤海海峡处建造大坝,渤海与黄海之间自由的水体交换将被彻底切断,渤海面临巨大的陆源排污压力,生态更显脆弱。
呵呵,也别淡水湖了!记得以前有人发视频说过,连起来之后,可以用抽水机把渤海的水抽到黄海去!抽出个渤海盆地来,开发房地产,岂不美哉?
渤海要成为陆地都不会是很遥远的事,你还想把它成为内湖?
这个想法太伟大了,足以让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多年不解难题就这么被你轻易化解,首先向你致以伟大敬意。
总所周知,多年以来我一直致力于研究喜马拉雅山开口工程,引入印度洋的季风和气流,化荒漠为绿洲,从而改善我国西部环境,此方案从理论基础上完全可行。
且我国作为基建狂魔,在大江大海大山等不同特征地区已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实践上也具有可操作性。
唯一的未解决的难题是开山后产生的数以万亿计的土石弃方该弃往何处?这也是导致此项工程迟迟不能实施的主要原因。
但是如果和渤海造陆工程统筹考虑,那这就不叫事了!弃渣可充分用于填海造陆。开工指日可待。
通过填海造陆连接辽东和山东可有效规避建设渤海湾海底隧道带来的投资和安全风险。因为通过造陆,后期可规划公路和铁路交通建设,并打造无敌海景城市,后期价值和收益不可限量!
至于后期的渤海湾海水淡化工程,也能轻易解决。因为喜马拉雅山被炸开后,改变了青藏高原的气候,大量雪山融化,通过目前规划中的红旗河调水工程,把这些雪水汇同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河流,一部分引入新疆,另一部分注入黄河东流入渤海,净化海水成分,化渤海为渤湖,一箭双雕,奠定千年伟业!
一,盐可低温溶于水。
二,陆地上,也有咸水湖,如青海湖,但更多的是淡水湖。
三,陆地上的咸水湖,都是不通海的,也就是说,湖水永远无法入海。
四,陆地上的淡水湖,都是通海的,也就是说,湖水会入海。
五,下雨了,雨水会溶化盐,并带入到湖水中;若湖不通海,长年累月,湖水中的盐就会越来越多,进而形成咸水湖;若湖通海,长年累月,湖水中的盐就会越来越少,进而形成淡水湖。
六,若把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湖,和陆地谈水胡和咸水湖形成原因一样,留出出海口,就会形成淡水湖,不留出海口,就会形成咸水湖。
惠州市征用地的补偿标准?
1、广东惠州市区,有包括淡水镇,和大亚湾区(澳头镇吗?2、惠阳淡水镇那里有空调制冷剂买3、淡水属于惠州哪个区?4、请教!惠州淡水是什么地方啊?5、淡水历史广东惠州市区,有包括淡水镇,和大亚湾区(澳头镇吗?
有。淡水镇,于2006年4月撤镇设街道办事处,隶属惠州市惠阳区。澳头镇,于2008年1月31日正式挂牌更名为澳头街道办事处,隶属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
淡水街道:
惠州市惠阳区下辖街道。于2006年4月撤镇设街道办事处。位于广东省惠州_惠阳区南部,是惠阳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南临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距惠州港12公里,东至惠东县平山街道37公里,西与深圳接壤,北至惠州市城区37公里,下辖16个社区居委会和8个村委会。
澳头街道:
位于广东惠州大亚湾畔,面向南海,毗邻香港,北部连惠阳中心区,西南与深圳接壤,陆路距惠州和深圳_区都在50公里以内,水路至香港47海里,隶属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属镇级建制。下辖17个村委会。
扩展资料
惠阳区:
惠州市下辖区。地处珠三角经济圈东部,毗邻香港,西靠深圳、东莞,南临大亚湾,北接惠州市中心。截止2019年11月,惠阳区下辖3个街道:淡水街道、秋长街道、三和街道(惠阳经济开发区。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 ,面积为9.98平方公里,200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扩充至23.6平方公里 。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的大亚湾规划区于1991年6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辖陆地面积2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00平方公里。
百度百科-淡水街道
百度百科-澳头街道
百度百科-惠阳区
百度百科-惠阳经济开发区
惠阳淡水镇那里有空调制冷剂买
惠阳区花果街。惠阳淡水镇地处广东沿海,隶属惠州市管辖。在惠阳淡水镇,需要购买空调制冷剂,去惠阳区花果街购买。制冷剂,在南方一些地区俗称雪种,是一种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并通过其本身的状态变化以实现制冷的工作物质。
淡水属于惠州哪个区?
惠州市惠阳区。
淡水街道是中国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原为淡水镇。全区总面积83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为18万人。是惠阳区政府驻地,是惠阳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1949年底至1950年4月间,惠阳县政府曾短暂的设于淡水镇。1990年,惠阳县城由惠州市区迁至淡水镇。当年,以澳头镇、霞涌镇和淡水镇西部设立大亚湾工业区,即今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现辖:
上塘社区、东风社区、张屋社区、前进社区、红星社区、桥东社区、上圩社区、司前社区、万顺社区、草洋社区、南四社区、松岭社区、坝尾社区、河背社区、排坊社区、大埔社区、白云社区、淡环村、桥背村、土湖村、石桥村、东华村、古屋村、洋纳村和新桥村。
经济
2019年,淡水街道完成174.65亿元,增幅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24.1%。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21.2%;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投资增幅9.1%;社会消费口零售额完成96.76亿元,增幅8.9%;工商税收14.99亿元,增幅6.3%;1-11月出口总额36.23亿元,增幅13.4%。
总的来说淡水经济运行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出口平稳增长。
请教!惠州淡水是什么地方啊?
淡水是惠州市惠阳区的一个街道的名称。
淡水街道位于广东省惠州_惠阳区南部,是历史悠久的古镇,又是著名的侨乡,是惠阳区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惠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临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距惠州港12公里,东至惠东县平山街道37公里,西与深圳接壤,北至惠州市城区37公里,2006年4月淡水撤镇设街道办事处。全街道总面积83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4平方公里,下辖16个社区居委会和8个村委会。
扩展资料
1、惠州惠阳区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惠阳区下辖6个镇、3个街道:三和街道(广东惠州惠阳经济开发区、淡水街道、秋长街道、新圩镇、镇隆镇、沙田镇、永湖镇、良井镇、平潭镇 [6] 。(不含澳头、霞涌、西区三个街道
2、惠州市行政区划
2003年6月,惠阳撤市设区,调整了惠州市行政区划,原惠阳市的陈江、潼湖、潼侨、沥林、水口、马安、横沥、矮陂、芦洲、大岚等10个镇的行政区域划归惠城区管辖,博罗县仍图镇划归惠城区后撤销并入汝湖镇;惠阳区辖下的镇有淡水、秋长、新圩、镇隆、沙田、永湖、良井、平潭共8个镇,惠阳区的霞涌、澳头办事处暂属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
截至2020年,惠州市辖下有的行政区域有惠城区、惠阳区和惠东、博罗、龙门共2区3县。
百度百科-淡水街道
淡水历史
淡水镇地处广东沿海,历史悠久,又是着名的侨乡。她位于珠江三角江三角洲东南部,南边紧靠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与深圳接壤,北与惠州毗邻。全镇总面积83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是珠三角经济区重点卫星镇,惠阳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淡水,这颗大亚湾畔的明珠,区域优势明显,是靠香港和深圳特区最近的城镇之一,与深圳市区相距50公里,至国家一类口岸惠州深水良港仅12公里,离惠州城区37公里,是参与港深产业分工,接受大亚湾大项目辐射的最直接地区。淡水交通发达,深汕、平龙、惠澳等公路干线贯穿其中,经惠州港至香港中港城码头仅47海里,方圆五十公里内有惠州机场、深圳黄田国际机场可供使用;电力供应充足,建有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输变电站各一座以及10万千瓦燃油发电厂,并使用大亚湾核电站电网供电;城市供水采用西枝江引水,日供水量达20万吨,可保证50万城市人口用水需要,邮电通讯与国际同步发展,电话装机容量10万门,已开通4。6万门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配套的文教、卫生、金融、服务、海关货检、治安管理体系均已建立并日臻完善,保证了淡水迈向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
经历改革开放十多年的淡水镇,已建立起高效能的有利投资办实业的管理机制,相继制订出一系列支持发展工商业的优惠互利政策,从资金到项目审批,到用地用水用电,人才招聘以及减轻企业负担等各个方面都作了倾斜和规定,淡水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工商人士共同参与建设的.新兴城镇。美国、日本、港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包括东风本田汽车、联想电脑等二百多家外资企业相继在淡水扎根发展,使淡水城镇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目前全镇已创办工商企业1200多家,从业人数10万多人,建成工业厂房100余万平方米,工业拥有食品、服装、机械、电子等24个行业,上了一批投资超千万元的工业项目,70%以上产品实现外销,初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并举,外引内联一起上的多层次、多模式、多元化的外向型经济格局。
法律分析:国家土地征收赔偿标准是:1、各项征地补偿费用的具体标准、金额由市、县政府依法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规定。2、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确定,按当地统计部门审定的最基层单位统计年报和经物价部门认可的单价为准。3、按规定支付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补助费。4、政府征收农民土地,应有合法项目,按照法定程序,给予被征收人合理补偿,先补偿,再征收,任何违反以上基本原则的征收行为都属于违法征收。被征收人可以拒绝签订征地补偿安置协议,以申请信息公开,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方式争取自己的合法权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条 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规定。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征收城市郊区的菜地,用地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是,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国务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高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66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