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首要问题

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如此低,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首要问题

1.创业方向的思考不够深入,初心不够坚定

大学生很多时候的创业驱动力是因为参加比赛等,有时候也因为从众心理参与到创业之中,他们的创业想法大多源于校园,除了一些技术性很强的产学研结合类项目,大部分的项目技术门槛很低,且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经过和大量的投资人和创业大学生的交流,我们发现,大学生创业的逻辑往往混乱,缺乏深度思考。具体表现在:有些伪需求、对市场的认识不准确、项目设想停留在纸面上等。

在投资人看来,大学生大赛的项目表演性质居多,常常看到“连续参赛者”。一位担任过大学生创业大赛的投资人表示:“90%以上的商业计划书都没有到可以拿来探讨的程度,50%的商业计划书可以直接进回收站,逻辑混乱、产品思路不清晰、自以为是、财务预测模型拍脑袋比比皆是。”

2.缺少资金,项目停留在设想阶段

大学生创业的启动资金平均在10w左右,对于创业项目来说这个资金并不多,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筹集资金相对困难。《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5年毕业的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主要依靠父母、亲友投资或借贷和个人积蓄,比例约为78%,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政府资助的比例均较小,还不到5%。

看到这里或许你要问,为什么大学生创业获取风险投资的比例那么小?

由于投资机构需要对股东负责,追求的是资金效益的最大化,而大学生创业群体由于项目非常早期,且团队比较稚嫩,市场化能力比较弱,也导致很多投资机构不敢投资大学生创业团队。

而一位大学生在参加创业比赛时也坦然:“参加比赛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拿获奖的奖金,毕竟创业公司还是比较缺钱。”

3.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团队比较稚嫩

企业管理既需要理论又需要实践,不仅是大学生,很多企业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此外,大学生创业团队通常组合的比较随机,缺乏互补性,最常见的是由几个关系好的朋友组成。

创始人的三大职责是找人、找钱、把方向。大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尚浅,又缺乏学习和快速提升自我的途径,容易出现方向性的错误。此外,尚未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普遍对未来过于乐观,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困难容易放弃。

4.市场推广困难

项目如果一直停留在设想阶段,无法真正投入市场,缺乏项目实践和产品调整的机会,也就无法准确的把控市场,那些大学生认为的行业痛点有可能是“伪需求”。当然,大学生的资源普遍严重匮乏,拓展市场阻碍重重,再加上启动资金很少,很难打破现状。

关于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案例及失败的原因,具体内容如下:

1994年,马云创立第一个机构:海博翻译社。第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马云独自背起麻袋去义乌,摆小摊养活翻译社。

1995年,马云意外在西雅图接触到互联网,他认定了互联网是未来的方向。回国后马云和妻子、朋友筹集2万人民币创立了海博网络,并且启动了中国黄页项目。但是和杭州电信合作后,双方产生分歧,让马云决定放弃网站。

1997年底,马云受邀担任中国外经贸部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总经理,开始接触到外经贸业务,马云做B2B网站的想法开始逐步成熟。1999年,35岁的马云决心南归杭州创业,开始自己的又一个创业公司——阿里巴巴。

失败感悟在马云看来,企业成功的经验各有各的不同,但失败的教训是相似的。“我最大的心得就是思考别人怎么失败的,哪些错误是人们一定要犯的。”马云表示,做企业着实不易,“95%的企业都倒下了”,避免犯倒下的人犯的错误,“把错误变成营养”,就能成为那幸存的5%。

失败经历在成功前,他曾创立三色公司,因无法盈利破产。

在大学时,雷军读了一本讲述盖茨、乔布斯早年创业传奇的书《硅谷之火》,对他有极大触动——“我深深地被乔布斯的故事所吸引。在武汉电子一条街打拼一段时间后,自我感觉良好,就开始做梦:梦想写一套软件运行在全世界的每台电脑上,梦想创办一家全世界最牛的软件公司。”

于是,他在大四和三位朋友创办了三色公司。可惜的是,这家公司半年就被迫解散了。

失败感悟对此,雷军有三点反思:一是要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二是要有前瞻的市场意识;三是要有一定的团队管理能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67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