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鲑鳟鱼的养殖环境条件

⒈水温鲑鳟鱼和鲟鱼原始生活环境分别为山涧溪流和江河,自然水域水质良好,水温低。因此在冷水鱼养殖选择水源时要选择泉水和水质清新的河水,水温10~18℃为宜。以水温较高河水为水源的养殖场夏季可补充部分地下水降低水温。夏季水温不超过22℃,最高不超过24℃,冬季不结冰或短期内结冰,无污染、澄清透明的海淡水都可用于养殖鲑鳟鱼。水温是影响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在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生长越快。水温越高,溶解氧越低,当水温达到22℃时,水中的溶解氧会降到5~6毫克/升。这时水环境出现了水温偏高和氧量偏低两个不利因素,鱼体代谢强度和饵料效率都会降低,长此下去会严重地影响生长,其至会引起死亡。水温18℃以下,生长一般不会受到水温和溶解氧的影响。

鲑鳟鱼的养殖环境条件

⒉溶解氧鲑鳟鱼喜栖高溶解氧水域。一般情况下,虹鳟鱼溶解氧安全临界值为3.15毫克/升,长期在低氧环境下饲育的鱼,其安全临界值降为2.45毫克/升左右,溶解氧低于5毫克/升时,虹鳟鱼呼吸频率加快,低于4毫克/升时游动迟缓,当鱼群集在入水口呈现浮头状时,水中溶解氧大约已降到了3毫克/升以下,这时鱼的生命已经受到了威胁。安静的环境下,鱼耗氧量会降低。温度、光照、震动等对鱼体的刺激因素,都会使耗氧量增加而降低溶解氧环境的安全性。水温变化的刺激,可使耗氧量增加30%~70%,光照和震动刺激可使耗氧量分别增加20%~30%和40%~50%,多种因素组成的复合性刺激,会使耗氧量比安静状态下增加1倍以上。流水池饲育鲑鳟鱼类,排水口溶解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

⒊水质影响鲑鳟鱼生长的水质因素很复杂,主要是水的酸碱性和氨氮浓度。虹鳟鱼对酸碱度的耐受范围是5.5~9.2,适宜范围是6.5~7.5,酸性特别是强酸性环境对虹鳟鱼会产生抑制生长的致害作用。来源于残饵、粪便等有机物的非分解状态的氮素,特别是氨氮和亚硝酸盐,是鲑鳟鱼的致毒物质。水质的混浊度也是影响鲑鳟鱼生长的重要因素。混浊的水质会妨碍鱼的视力,而影响其摄食和生长。

冷水是养殖鲑鳟鱼的良好资源。冷水资源包括井水、泉水、雪山融水、水库底排水及7、8两月以外的河、湖水、海水等,水温不超过20℃或只是短期间超过20℃且无污染的水都是适于养鳟的冷水资源。每秒0.1立方米的冷水可以建池1.5亩以上,可年产鳟鱼6万斤以上,产值可超过60万元,手工操作仅需两个劳动力。如果借助养鳟业发展游钓业,还会带动交通、餐饮、食宿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带来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以北京顺通虹鳟鱼养殖中心为龙头企业作为技术和苗种的基地,仅怀柔一县就建起了三条鳟鱼垂钓沟,养鳟场、鳟鱼垂钓园达200多家。昔日的寂寞山沟变成了以鳟鱼养殖和鳟鱼垂钓、度假为特色的养鳟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山村居民借此获得了就业机会,发了家致了富。

虹鳟是世界上广泛养殖的重要冷水性鱼,虹鳟鱼养殖技术有什么?

1、养殖环境:养殖鳟鱼秋海棠时,要将其放在散射光充足的环境中,养殖温度保持在20-28度之间。2、水肥管理:向土壤中插入竹签,竹签抽出时干燥再浇水,且春夏季节每隔14天施肥一次。3、注意事项:养殖环境的湿度保持在65%最佳。

鳟鱼秋海棠怎么养殖

1、养殖环境

鳟鱼秋海棠可以适应多种光线环境,但养殖的过程中,最好将其放在有明亮散光照射的环境,避免阳光直射导致叶片晒伤,而且鳟鱼秋海棠喜温暖,养殖温度保持在20-28度之间即可,冬季不宜低于10度。

2、水肥管理

鳟鱼秋海棠对水量较为敏感,浇水前最好在盆土中插入一根竹签,竹签干燥则表示需要浇水,竹签湿润则不用浇水,而且鳟鱼秋海棠在春夏季节会进入生长期,要每隔14天施一次速效肥,秋季每月施肥一次,冬季停肥。

3、注意事项

鳟鱼秋海棠适合生长在高湿的环境中,养殖期间要定期向四周喷洒水雾,将空气湿度保持在65%左右,冬季使用空调或暖气保暖的同时,要安装加湿器,以免湿度过低,鳟鱼秋海棠出现枯叶现象。

一虹鳟鱼的养殖

1、亲鱼培育:水深 1~1.5米,沁底砂砾,水温10~14℃,密度每平方米1~3尾,雌雄比1∶1。采卵前期每天更换清水,虹鳟怕光,每天光照在12小时以下。秋冬投喂蔬菜,每年投动物性饲料占总量20%~30%,植物性饲料占55%~70%,采卵采精前投喂一些新鲜小杂鱼。

2、人工采卵授精:产卵前1个月左右,可见雄亲鱼厮打追逐雌鱼现象。雌鱼用尾鳍在浅水处挖坑筑巢,体色渐暗,泄殖孔红而突出,腹大,物摸有游离卵粒感觉,则已成熟。雄鱼体色变黑,黏液减少,泄殖孔柔软,轻压鱼腹有白色精液流出。采卵前三天停食,应先采卵后采精液,采卵后用等渗液冲洗,后挤出精液,用羽毛轻搅半分钟,加少量淡水,让鱼卵充分受精,略加搅动,加较多淡水,冲洗过多精液,再加更多淡水,静止,30~60分后卵吸水具弹性。受精后倒入孵化盘孵化。期间避免振动,均在遮光条件下进行。

二、虹鳟鱼的饲养

1、养殖场:须具备仔鱼、鱼苗、鱼种、成鱼、亲鱼池,除亲鱼池用土池外,其他以水泥池为好。

2、饲养管理:关键在于溶氧、水温和饲料。溶氧每升在6.4毫克以上,水温10~18℃。刚孵出鱼苗头以吸收卵黄为主,20天后开食以蚕豆浆洒在池上游,少食多餐。开食后两个月,将动物骨、肝搅碎拌少量豆饼粉投喂。到当年年尾为鱼中期,此时摄食量多,生长最快。第二年即成鱼期,主投商品饲料。另外根据鱼种大小调整放养密度、进出水量。

三、常见病防治

1、水霉病:发生在鱼卵孵化期,水霉病菌在死卵上着生,菌丝包围感染健康卵,经20小时,卵窒息而死。

2、小爪虫病:是常见的寄生虫病,病鱼体可见许多小白点。

3、车轮虫病:其寄生于皮肤和鳃上引起,病鱼呼吸因难,在池底集群,行动慢。

4、三代虫病:该病侵袭鱼种皮肤及鳍,病鱼极度不安、不时拼命挣扎。

5、肠炎病:成鱼易患此病,肠道发炎充血、红肿,轻压腹部有**黏液流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71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