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黄鳝苗哪里有卖的

应该可以,成都清石桥市场,九眼桥水产市场还有火车南站可能有卖.

黄鳝苗哪里有卖的

黄鳝 (Monopterus alba):无鳞,在浅水中能竖直身体的前半部分,用口到水面呼吸,把空气储存于口腔及喉部,所以显得喉部肿大。广泛分布于亚洲东南部,普遍的淡水食用鱼,除西北高原外,各地均产,栖息在池塘、小河、稻田等处,常潜伏在泥洞或石缝中。夜出觅食。生殖情况较特殊,幼时为雌,生殖一次后,转变为雄性,这种雌、雄性的转变现象称为性逆转现象。

黄鳝(Monopterus albus)属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属。俗称:鳝鱼、鱓鱼、罗鳝、蛇鱼。英文名:Ricefield eel 。

体细长呈蛇形,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长而圆。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上下颌及口盖骨上都有细齿。眼小,为一薄皮所覆盖。左右鳃孔于腹面合而为一,呈倒“V”字形。鳃膜连于鳃峡。体润滑无鳞。无胸鳍和腹鳍;背鳍和臀鳍退化仅留皮褶,无软刺,都与尾鳍相联合。生活时体呈黄褐色,具不规则黑色斑点,黄鳝的体色常随栖居的环境而不同。

黄鳝为热带及暖温带鱼类,营底栖生活的鱼类,适应能力强,在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日间喜在多腐植质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出穴觅食。鳃不发达,而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气;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贫乏时,也能生存。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潮湿,数日内亦不会死亡。黄鳝是以各种小动物为食的杂食性鱼类,性贪,夏季摄食最为旺盛,寒冷季节可长期不食,而不至死亡。

黄鳝生殖季节约在6-8月,在其个体发育中,具有雌雄性逆转的特性,即从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时都是雌性(即体长在35厘米以下的个体的生殖腺全为卵巢);产卵后卵巢逐渐变为精巢;体长在36-48厘米时,部分性逆转,雌雄个体几乎相等;成长至53厘米以上者则多为精巢。当年幼鱼只能长到20厘米,2冬龄的雌鱼才达成熟期,体长至少为34厘米。最大个体可达70厘米,重1.5公斤。黄鳝产卵在其穴居的洞口附近,产卵前口吐泡沫堆成巢,受精卵在泡沫中借助泡沫的浮力,在水面上发育,雌雄鱼都有护巢的习性。

分布于亚洲东南部,中国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水域均产此鱼。国外达朝鲜西部、日本南部、菲律宾、爪哇及缅甸。黄鳝肉嫩味鲜。营养价值甚高。每1百克鳝鱼肉中蛋白质含量达17.2-18.8克,脂肪0.9-1.2克,钙质38毫克,磷150毫克,铁1.6毫克;此外还含有硫胺素(维生素B1)、核黄素(B2)、尼克酸(维生素PP)、抗坏血酸(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黄鳝不仅被当作名菜用来款待客人,近年来活运出口,畅销国外,更有冰冻鳝鱼远销美洲等地。黄鳝一年四季均产,但以小暑前后者最为肥美,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黄鳝不仅为席上佳肴,其肉、血、头、皮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黄鳝肉性味甘、温,有补中益血,治虚损之功效,民间用以入药,可治疗虚劳咳嗽、湿热身痒、肠风痔漏、耳聋等症。黄鳝头煅灰,空腹温酒送服,能治妇女乳核硬痛。其骨入药,兼治臁疮,疗效颇显著。其血滴入耳中,能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滴入鼻中可治鼻衄(鼻出血);特别是外用时能治口眼歪斜,颜面神经麻痹。鳝鱼血清有毒,但毒素不耐热,能被胃液和加热所破坏,一般煮熟食用不会发生中毒。民间用鳝鱼血治病,是否为血中毒素的作用所致,尚待深入研究。

黄鳝的血液有毒,误食会对人的口腔、消化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严重的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使人四肢麻木、呼吸和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

黄鳝的养殖

黄鳝是合鳃目合鳃科黄鳝属的鱼类,又称鳝鱼、尤蛇、蛇鱼、血鳝。

黄鳝生活于水体底层,喜穴居,常在湖沼、河流、塘堰、沟渠及稻田等水底或堤埂处挖穴栖居。黄鳝洞长约为体长的3倍左右,洞内弯曲交叉。每个沿穴一般有两个以上洞穴。洞穴出口常在接近水面处,以便它将头伸出呼吸空气。黄鳝的活动习性是昼伏夜出,即白天静卧洞内,晚上出洞觅食。可根据此习性进行夜间捕捉。黄鳝的鳃呈退化状态,主要依靠表皮和辅助呼吸器官直接从空气中呼吸氧气。因此在氧气含量很低的水中也能正常生活,据此,人工养殖的密度可以加大。黄鳝体表的粘液丰富,只要保持体表潮湿,就不会死亡,因此运输十分方便。

黄鳝的食性以底栖动物性食物为主,如水蚯蚓、螺蚌、蝌蚪、小型鱼虾等。另外也摄食一些腐屑和藻类、瓜菜等。

黄鳝的繁殖习性有许多特殊之处。雌黄鳝生殖腺左右大小不一,右侧发达,左侧退化。一般2龄鱼可达性成熟。黄鳝繁殖最大的特点是有“性逆转”现象。从胚胎期间到第一次性成熟是雌性个体,产卵后的卵巢逐渐变为精巢,第二次性成熟时则排出精子,以后终生为雄性。若以黄鳝的长度来划分,则体长在22厘米以下者全为雌性;36厘米左右,雌雄个体数各占1半;53厘米以上的个体,则全部为雄性。黄鳝的产卵期在4~8月,怀卵量较少,一般为500粒左右。产卵时亲鱼常在其穴居的洞口吐泡沫,卵就产在洞口附近的水生植物根部或石缝间,泡沫有保持鱼卵的作用。受精卵一般8天左右孵出幼鱼,孵出后12天左右,幼鱼可主动游泳、觅食,这期间的幼鱼靠雌雄亲鱼保护,依靠卵黄囊营养。

黄鳝的生长较缓慢,1龄鱼可长至20厘米,2龄鱼长至30厘米,3龄鱼可长至40厘米。人工养殖的黄鳝,其生长速度与饵料充足与否有关,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一般要比自然界中生长得快。

黄鳝的活动与水温有密切关系,其生长的适宜水温是15~30℃。水温低于10℃时停止摄食,进入冬眠;水温开至15℃以上,开始正常捕食;当水温超过30℃时,钻入洞穴度夏。

一、静水池饲养法

静水池饲养的特点是水体交换量小,池底有泥土供黄鳝打洞或人工设置物体供黄鳝栖息。

饲养池的位置选择应是背风向阳,有良好水源,形状可长方形或椭圆形,大小根据饲养规模而定。池子结构有水泥池和土池两种。水泥池通常有地上式、地下式和半地下式三种,地上式水泥池水温随季节变化较大,对养鳝不利,地下式和半地下式较多采用。土池的建筑要选择土质坚硬的地点,最好在池底和池壁铺一层油毡,并且边角都要铺严,然后在油毡上铺土20厘米(池壁)和10厘米(池底),这样,既可防止池水渗漏,也可防黄鳝打洞逃逸。无论是水泥池还是土池,都要设有良好的进、排水设施,进排水管管径在4~10厘米,池内端口设塑料网或铁丝网防逃。

成鳝池建好后,要注水清池,其目的有两个:一是看它是否漏水;二是利用水吸收清除水泥和三合土中的有害物质。新池注排水3~5次,每次浸泡2~3天,可基本将有害物质清除干净。10天后,在排干水的池底铺放20~30厘米厚的肥泥,肥泥用青草、厩肥、土壤混匀后沤制而成。池底肥泥铺好后,在池中种植水生植物,如水浮莲、水花生、水葫芦等,供鳝池降温和黄鳝隐藏栖息。黄鳝池水深保持10厘米为宜,最多不要超过20厘米。

在鳝苗放养前7天,应对鱼池进行清整消毒,每平方米水面用0.2千克生石灰,均匀泼洒全池。消毒后清洁水灌满全池。在放养时鳝苗运输容器中的水温与鱼池中的水温不能相差过大(3~5℃)。鳝鱼的放养密度根据鳝苗规模大小、饲养管理条件及饲料来源的多少等因素决定。一般在小型鱼池中养黄鳝,以每平方米放养鳝苗2~5千克为好。放养的规模大,数量可相应减少,放养的规模小,数量可相应增加。饲料充足可多放些,饲料不足可少放些。因黄鳝有大吃小互相残杀的习性,因此在放养时要大小规模分池放养。一定要选择体质健壮、无伤无病、规格整齐的鳝苗放养,切忌大小混养。放养的规模最好为每尾鳝苗体重在20克左右,过小过大均不好。在鱼池中高密度养黄鳝也和运输时一样,在放养鳝苗的同时,也要适当放养一些泥鳅,在泥鳅上下窜动时可增加水中溶氧,并可防止黄鳝互相缠绕。

不同生长阶段的黄鳝应投喂不同的饲料,以保证其营养需要。刚孵出4~5天的幼苗,主要投喂水蚤、熟蛋黄、豆浆等,其中以水中培养的活水蚤、活轮虫最佳。因此这时主要应培肥水质,使鱼池中有充足的水蚤和轮虫供鳝苗摄食。如鳝苗放养密度较大,也可另池培育或到自然水域捞取水蚤供鳝苗摄食。以后随着鳝鱼的长大,可逐渐投喂蚯蚓、螺蚌肉等。同时要搭配一些植物性饲料,如麦麸、米饭、瓜果、蔬菜等。饲料中以蚯蚓的饲喂效果最好,每5~6克鲜蚯蚓可增长1克鳝肉。蚯蚓的来源除在野外采集外,还可在房前屋后的垃圾粪堆中饲养繁殖蚯蚓,以供应黄鳝的摄食。投喂饲料要坚持"四定"。黄鳝在自然界生长时,有昼伏夜出的觅食习惯,初养时可在每天傍晚投饲,以后逐渐提早投喂时间,经10天左右的驯养,即可在每日上午9时、下午2时、晚上6时分3次投喂,以保证黄鳝有充足的饵料。每次投喂要根据天气水温及残饵的多少灵活掌握,一般投喂黄鳝总体重的5%。

二、流水养鳝

流水养鳝与常规的土池养鳝相比,具有占地少、放养密度大、生长快、产量高,管理及起捕方便等优点。特别是在具有地热水、工厂余热水的地方,利用温流水饲养黄鳝,更具有良好的效益。

无土流水养鱼池最好建在室内,用水泥砖砌而成。池的面积大小一般为2~5平方米,池壁高50厘米左右,可数个池子串联在一起。每池设有进排水孔(排水孔为上下两个),孔口均用网罩拦好。并在每两排水池之间设总进水渠道和排水渠道。水泥池建好后,将总排水孔关好,然后灌满水浸泡7天以上,消除水泥的浮灰。将水放干后,再灌入清洁水。将下面的排水孔关好,只开上面的排水孔,使池水保持一定的深度并具有微流水。如使用地热水或电厂冷却水,必须根据当时的气温情况进行水温的人工调控,以使黄鳝在适温下良好生长。为了防止鳝种感染疾病,鳝种放养前要用10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30分钟,消毒后及时将鳝种放入水泥池中。每平方米可放4~5千克。为了使鳝种习惯于人工投饲,可进行"驯饲",即在鳝种放养后2~3天不投饲,使鳝体成为空腹状态。鳝鱼在饥饿情况下,投喂人工饲料的摄食率较高。饲料中动物性和植物性的要适当搭配,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由于不断有微流水供应,特别是有地热水和余热水的温流水,可供黄鳝常年生长,每公顷年产量可高达15万千克以上。虽然这种养殖法中的水泥池等基础设施投资较大,但由于产量高,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有条件的地区可因地制宜地采用。

三、流水鳝蚓合养

1.建池

选择有常年流水的地方建池。池为水泥池,池面积30、50、80平方米都可以,池壁高80~100厘米,在对角处设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装好防逃设备。

2.堆土

在池中堆若干条宽1.5条,厚25厘米的土畦。畦与畦之间距离20厘米,四周与池壁也保持20厘米距离。所堆的土一定要含丰富有机质的壤土,以便于蚯蚓繁殖,黄鳝钻洞和藏身。

3.培养蚯蚓

土堆好后,使池中水深保持5~10厘米,然后每平方米土面积放太平2号蚯蚓种2.5~3千克,并在畦面上铺4~5厘米厚的发酵过的牛粪,让蚯蚓繁殖,以后每3~4天,将上层被蚯蚓吃过的牛粪刮去,每平方米加铺新的发酵过的牛粪4~5千克。这样过14天左右,蚯蚓大量繁殖,即可放入鳝种。

4.放养

放养密度要看鳝种规格而定,以整个池面积计算,每公斤30~40条的,每平方米放4千克;每千克40~50条的,每平方米放3千克。这样从4月养到11月,成活率在90%以上,规格为每千克6~10条。

5.管理

鳝种放入后,池中水深保持10厘米左右,并一直保持微流水。以后每3~4天将畦面牛粪刮去一层,然后每平方米加4~5千克发酵过的新牛粪,保证蚯蚓不断繁殖,供鳝鱼自己在土中取食,不再投饲别的饲料。

这种养殖方法由于水质一直良好,且有优良的活饵料--蚯蚓供黄鳝摄食,因而黄鳝不易发病,生长快,产量高,经济效益好,一般每平方米可产黄鳝14~15千克。

全镇共有粮棉油种植面积6.2万亩。品种优质率达100%,其中优质棉2万亩,优质稻2万亩,优质油菜2.2万亩。该镇依托资源,发展农副产品加企业。全镇共有粮棉加工企业13家,棉花加工企业8家,油料加工企业2家,木材加工企业8家。

洪湖银鲫

该镇瞄准市场和消费需求,狠抓精品,优质、无公害水产板块建设,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种。

优质水产养殖面积 4.5万亩,其中后湖集中连片精养面积4万亩,银鲫专养3.5万亩,鳜鱼、 泥鳅、 黄鳝、 河蟹名优套养1万亩。

2004年,该镇后湖4万亩水产养殖板块被省农业厅定为 “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 其出产的银鲫获国家 “绿色产品” 认证,打造成 “洪湖银鲫” 品牌,年水产品总量4万余吨,银鲫2万吨,成为 武汉 “活鲜鱼缸”,产品运销 湖南、 河南、 江西、 河北、 江苏等省市。

千年古镇

作为长江边的千年古镇,自1988年,龙口镇立足镇情,抢抓机遇,走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发展道路,制定实施 “结构调整” 、 “水产富镇” 、 “工业强镇” 、 “招商活镇”发展战略,致力于拓展为江畔明星乡镇。镇域经济稳定快速发展,2006年全镇完成工业产值3.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69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300元。

二、一日(昼夜)游线路推荐:

1、上午八时自武汉出发,上京港澳高速汉南洪湖出口,转武监高速,行驶35公里在新滩镇转103省道,行驶42公里在吕蒙口转329省道,行驶4公里约九时半到龙口镇傍湖村十三沟。2、在傍湖村十三沟参观著名的人民诗人“丁力纪念阁”,瞻仰丁力诗歌遗物和臧克家、公木、邹荻帆、胡牧等写的唁文悼诗,拜访诗人故居和故友。3、离开十三沟后继续沿329省道前行4公里到龙口镇。游览龙口镇老街,观看磨豆腐、打糍粑等传统项目;听龙口人说古汉语活化石龙口方言,最好录音一段,现代信息交流发展太快,龙口方言早晚要被同化;在龙口镇镇标前留影;然后步行至长江边,凭吊诸葛亮草船借箭、吕蒙白衣渡江、黄盖诈降火烧赤壁开始进入决战状态出发地。幸运的话可能在江滩上能拾捡到赤壁之战时遗留的被泥沙冲刷下来的锈蚀箭头,在江中看见随波嬉戏的白鳍豚,这里是白鳍豚保护区中心地段。4、中午建议在龙口镇新街吊锅狗肉坊吃传统龙口大餐,肉糕、酸炸必须品尝,吊锅狗肉嘛,是新特色,自己定夺。时令巧的话,推荐点藕沾、芦蒿汤。午餐后可以在街上采购龙口土特产,鸡蛋糕、麻花很有特点。5、下午前往镇郊的堤街游览心源故里,浏览清末金石文字学家、书法家,政治家刘心源、著名药学家刘绍光生平事迹、故居、遗物,端详先贤书法作品。推荐在团鱼洲、曲尺拐四处转转,感受感受仙气。机遇好的话,可能在一些农家能见到刘心源墨宝真迹,也许意想不到的价格就能得到,但绝不可做违心交易哦。6、出心源故里后,不到二公里,就是神秘的龙潭水怪现身地双潭村。到双潭后先绕潭一圈体验一下诡异的气氛,然后找个潭边农家商谈食宿事宜。村里没有开发旅游处在一种自然状态,没有旅店和饭馆。村民很朴实,一般一个人交30到50元就可管晚餐和住宿。当然,他家吃啥你就跟着吃啥,因你他们多会加一两道好菜的,住的是他们子女外出务工空下的床铺,会给你洗干净的床单被褥的。但是上厕所要有思想准备,农村嘛,这个你懂的。晚上一定要到双潭边静静地坐着,数星星,看月亮,也许不知不觉中,潭中会有萤火虫一样的绿光冒出来,不要惊慌,更不要向水里投石头泥块,当地人能做到,相信你也能。呵呵,激动之后,仔细看,也许就是萤火虫。可是,没看见水怪又有什么关系,你看的是龙口八景之一的双坛湛月。7、第二天早晨可以启程回龙口街上吃特色小吃,推荐吃炸糍粑、面窝,喝甜酒。然后奔三国古战场赤壁,只有23公里路。中途经过辛亥革命元老杨时杰、蔡汉卿故里,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友情提示:到龙口旅游,必须提前做好功课,至少通读下面的《龙口镇文化旅游向导》一遍)目 录

三、龙口镇地理位置1、龙口镇位于中国中部偏东南的湖北省南部,江汉平原南边,长江的扬子江段北岸岸边。2、自驾车里程:东北方向距武汉市90公里;西南方向距赤壁古战场21公里(从长江南岸行驶8公里)、洪湖市城区39公里、洪湖湖区45公里、岳阳市岳阳楼110公里;荆州古城159公里。3、龙口交通便捷,地理位置独特,远古时为古云梦泽,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曹操,吴将鲁肃、吕蒙,农民起义将领黄巢,皆在此屯兵拒敌。现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美称的白鳍豚保护区中心位置;是世界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活化石扬子鳄自然栖息地。注:地图正中心长江北岸为龙口镇四、龙口镇历史沿革、名称由来1、历史沿革:龙口历史悠久,春秋战国,龙口为楚云梦州国地,归南郡州国;两汉至南朝梁太监元年(公元503年)为州陵县境,次年划归沔阳县;崇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改隶玉沙县;崇禧崇六年(公元1073年)以官堤为界,南属嘉鱼县,北为沔阳县;此后直至1951年6月,国家政务院批准增设洪湖县,龙口镇划入洪湖。2、名称由来:龙口古称练口,北魏郦道无所注《水经注》中有练口记载推之,迄今已有1450余年。明历进士袁中道在《由集市全汉口小河中作》诗云:“日暮黑云去、且依龙口住”,据此,龙口正名已逾四百载。五、龙口镇风景名胜龙口自然风光旖旎,南临长江、北依内荆河、西引洪湖、东接四湖干渠,具水乡特色,蕴名州古刹。有八大景点:玉沙古迹、华严古刹、吕蒙古渡、心源故里、宝树神庵、流击龟头、龙津浴日、双坛湛月。(待补充)六、龙口镇名人1、刘心源刘心源(1848—1917),清末金石学家、文字学家、书法家,政治家,洪湖市龙口镇人,字亚甫,号幼丹、夔叟、龙江先生,光绪二年的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试同考官,江西道、广东道、江南道、京畿道监察御史,河南副主考,夔州府、成都府知府,累官至广西按察使兼署布政使,二品顶戴,爵封荣禄大夫。清朝末年,刘心源拒绝督剿广西发生农民起义,被朝廷除名。辛亥革命前夕,领导湖北保路运动,任湖北铁路协会会长。武昌首义成功后,任湖北省临时议会议长、湖北省第一任省长。刘心源在仕途坎坷时,将兴趣爱好集中在金石文字研究上,著有《古文审》、《古音》、《三代六书存》、《通鉴系注》、《凡诲篇》、《海书》、《孙子事证》、《楚辞笺注》、《广西兵事》、《乐石文述》、《吉金文述》、《石文审》等考证“古文” 的作品和各种游记120余卷,开创了古汉字研究一代新风。时人谓其书曰“集古文之大成”,乃“古文字数千年之绝学”。日本国曾予以再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及英、法、日等国图书馆均有收藏,海内外汉学家都将其当作研究古汉字的工具书。郭沫若同文友们展开学述争论时,遇到难于下结论的问题,就干脆说:“按,当从刘心源所释。”鲁迅也多次托人求购刘心源的著作。郭沫若、王国维、章太炎、黄侃、顾颉刚等一大批近现代学著皆师承其学。刘心源通过对古代文字的研究,对籀、篆、隶、楷、行、草等各体书法都了如指掌,可信手而书。而且从中脱颖而出,创造出一种别具一格的字体,很受当时人欢迎。《清代书风》一书评价刘心源的书法达到了“潇洒飘逸,而又放而不肆,纵而不粗的极高境界。”他无论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人请他题字。至今许多山川名胜之地仍用石刻形式保存着他的墨宝。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峡夔门峭壁上硕大的 “夔门”和瞿塘峡的“瞿塘”题刻二方、成都驷马桥篆刻《驷马桥记》、都江堰伏龙观隶书《离堆》刻石、武侯祠篆书《出师表》刻石,桂林叠彩山风洞北口的篆书《来风》刻石,以及四川眉山苏公祠和广西龙隐洞等地刘心源所书书法碑等等。刘心源传出生于“倒撮箕口”刘心源出生于龙口镇腾云洲曲尺怪村。起初,该村座北朝南,未曾命名。雍政时期,秀才刘灌山在村西头横着做了一幢房子,使这个村子形成一个拐把子,地形像鲁班师傅用的曲尺。当地居民的住房名叫肆瓦楼,中间是天井,前面建门楼,两边有厢房,后面是正房,正房高于厢房,厢房高于门楼,外形像撮箕,撮箕口朝外,含财富往家里扒之意。刘灌山却将房子的高低次序全部颠倒,修成一个倒置的撮箕形,人们称其为“倒撮箕口”。后来,刘灌山做过县令,因为替老百姓说话,常遭人暗算,家乡人曾多次贴钱贴米救他。有人就据此弄出一首歌谣来:“你像曲尺拐,我喊曲尺怪。撮箕口,朝里开,做官没发财,还吃里扒外!”从此曲尺怪的村名就传开了。刘灌山是刘心源的伯高祖。心源的父亲号丹峰先生,是个廪生,母亲叫金灵芝。道光二十八年,丹峰先生的住房被洪水冲垮,全家人借住在“倒撮箕口”里。夏历八月初七日早晨,刘心源就出生在“倒撮箕口”里。刘心源出生时皮肤较黑,丹峰先生给他取了个乳名“三黑子”。村里的人半耕半渔,爱讲些鱼精獭怪之类的故事,把三黑子说成是黑鱼精投胎,塑造出《黑鱼精的故事》,其中有一段讲道:“话说那宋朝的包公因为同儿子怄气,误睡了铁棺材,千方百计出不来,这世上从此没有清官。贪官们闹得污泥浊水淹了包公墓。包公急了,变成一条黑鱼。那黑鱼牙齿锋利脑壳硬,咬掉铜铆钉,拱开铁棺材,腾云驾雾到了曲尺怪,见‘倒撮箕口’是个出清官的好地方,就乘机投了胎。”这故事表达了乡亲们希望清官降世的愿望。后来,刘心源不负乡亲,果然成为一位廉吏。金鲤下凡关于刘心源的出世,另有说法是龙口镇有个团鱼洲,洲上有个村子名叫曲尺拐。这曲尺拐过去一面是水,三面被大片芦苇包围着。好多人都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这天清早,在村东农民刘正钧一间茅屋里,接生婆正在为正钧妻接生,谁知一个时辰过去了,婴儿还没临盆。又一个时辰过去了,还是没得动静,只听见孕妇痛苦的喊声,一家老小卜分着急,不知如何是好。这时 ? 雷鸣雨大,行人稀少,只听见一声巨响,一道刺眼的红光从水巾冲起围着茅屋转了两圈后,变成一条大红的鲤鱼钻进茅屋,扑到孕妇身上不见了。半个时辰后,产妇生下了一个男伢,全家老小喜欢得不得了。接生婆抱着伢儿左看右看,突然大声说:“这伢儿两耳都有一根三寸长的黑须,只怕是仙鲤下凡投胎哟 ! ”伢儿的父亲刘正钧听了,也觉得接生婆说得有理,因这伢排行第三,当即为伢儿取了乳名叫“三黑”。后改学名刘心源。被誉为龙江才子刘灌山外出为官之后,其后裔将倒撮箕口的房子捐给了村里。村民们觉得“吃里扒外”有点不雅,就想:“既然这屋子发外不发内,何不用来办一所学校,让孩子们从这里走出去呢?”就在倒撮箕口里办起了学堂。果然人才辈出,爱因斯坦的得意门生刘绍光、“中国桐油大王”刘瑚、著名铁路桥梁专家刘琼、儿童教育家刘绍缦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人士皆从这里走出去,至今在国内外有高级职称的达30余人,曲尺怪由此成为江汉名村。当年,刘心源的家与倒撮箕口屋挨着屋,学步后总爱在倒撮箕口门前玩耍。他的堂兄小酉先生在里面执教。一天,心源歪着脑袋看那学堂里:小酉先生严肃地坐着,一名学生站在小酉先生桌前,面对墙壁背《伐檀》。那学生背到“置之河之干兮”时,可能是老师讲课时他分了神,没记住“干”字的古音,此时要一字一名地背,便露了馅。只见那学生伢摇着脑袋“置之河之啦哪呀,置之河之啦哪呀”,不时地扭头偷看小酉先生,想乘先生不注意时混过去,而小酉先生的眼睛又一直盯着那学生。刘心源看到眼里,暗自好笑。待那学生伢再背到“置之河之”时,心源忍不住一声大叫:“岸兮!”这一叫不打紧,立刻满堂哑然,四座凝神。小酉先生将心源抱进学堂,当着学生的面要他背古诗。心源当时只有两岁半,竟一连背了13首。从此,人们便众口一词地说心源是个才子,喊他“才伢”。他12岁参加县试,初试便取得第一名,因他的家乡老龙口至嘉鱼县城“龙潭山”江段古称龙江,人们便称呼他“龙江才子”。家里有“一车二船”刘心源幼年丧父,父亲丹峰先生为人耿直,仗义疏财,撒手而去后,家徒四壁,留给母亲金灵芝四个未成年的孩子。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72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