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鸭在育雏期的饲养密度是多大?

育雏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饲养鸭子的数量,因鸭的品种、周龄、季节、性别、通风条件和饲养方式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鸭育雏期的适宜饲养密度是以雏鸭活动互不影响,能够自由采食、自由引水、自由活动,并有充足的运动空间为原则。

鸭在育雏期的饲养密度是多大?

北京鸭系列的肉鸭品种生长速度快,体形大,饲养密度较小;而蛋鸭品种体形小,饲养密度相对较大。地面平养的大体形北京鸭的适宜饲养密度在第1~2周龄阶段为15~20只/米2,第3~4周龄为7~10只/米2,第5~6周龄为3~5只/米2。育雏期蛋鸭进行地面平养时的适宜饲养密度在第1~2周龄阶段为25~30只/米2,第3~4周龄为15~20只/米2,第5~6周龄为10~12只/米2。密度过大,鸭舍内的空气相对污浊,地面潮湿,空气中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气浓度大,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并容易诱发鸭群发生大肠杆菌、浆膜炎等传染病,不利于鸭群健康。密度过小,鸭舍建筑的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网上平养和笼养育雏的饲养密度比地面平养高10%左右。

育肥期的目的就是加强鸭的采食和消化能力,增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减少运动与热能消耗,积累脂肪的过程。快大型肉鸭的6~7周龄阶段称为育肥期。在此阶段,肉鸭的生长速度降低,日增重下降;胸肌在持续性生长、相对生长加快,皮下脂肪增加。肉鸭的采食量增加,适应性、抗病能力增强。育肥期北京鸭的适宜饲养密度为3只/米2,室外运动场的适宜密度为2只/米2,适宜环境温度在13~25℃。育肥期肉鸭最好进行分群饲养,群体大小以1000~1500只为宜。鸭舍宜用0.5米高的篱笆墙分隔,每栏面积300米2左右。每栏提供20米长的饮水槽和足够的食槽,保证肉鸭能正常饮水和正常采食。

鸭舍内地面和垫料要求干燥,禁止使用发霉的垫料。鸭舍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保证空气新鲜。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霉菌病和其他细菌病(大肠杆菌、浆膜炎等)的发生。

育肥期肉鸭的饲料可用颗粒料或粉料。颗粒料一般采用自由采食方式饲喂,应保证料槽经常有洁净的饲料。粉料加水拌湿后定期饲喂,要求新鲜,防止饲料变质、发霉,应坚持少喂勤添,每日最少饲喂4次。育肥期肉鸭的采食量为每只每日250~300克,饲料的能量水平应达到12.12兆焦/千克、蛋白质水平应达到16.5%以上。

育肥期肉鸭一般采用24小时光照。白天自然光照,夜间弱光照,折合照明用灯泡的功率为1~2瓦/米2。弱光照有利于肉鸭自由活动、自由采食。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73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