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cit
pancit bihon 是菲律宾菜,按照直译:便食米粉,一般称为:菲律宾便食、菲律宾炒粉。
1、pancit,译为:便食,意思是“方便食用“,原来源于闽南语中扁食piān-ê-sit的发音,扁食原指为馄炖。在菲律宾,炒面条类(炒米粉类)菜肴都被称作pancit,以鸡蛋面、豆面、米粉做原料,配以蔬菜、小虾和腊肠等,味道微酸甜。
2、bihon来自于闽南语中米粉bí-hún的发音,所以这里pancit bihon?明确是指炒粉。
3、Pancit被福建移民引进菲律宾由此成为菲律宾美食的重要食材,现已成为菲律宾各大餐馆和家庭中的“桌上宾”,菲律宾的超市里就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Pancit。
菲律宾炒面
菲律宾炒粉
网搜做法:
用料:1磅米粉(菲律宾米粉是细米粉,在水中浸泡10分钟)、1/2磅瘦猪肉(切成小薄片)、1 / 2磅的虾(去壳、去虾线)、1 / 2磅鸡肉(煮熟,切成细条)、1/2头卷心菜(切片)、3个胡萝卜(切丝),1 / 8磅青豆荚(豆角,斜切成段)、1个中等大小的洋葱(切碎)、4瓣蒜(切碎)、4-5汤匙酱油、4杯鸡汤、盐、胡椒、食用油适量。
1、锅中中火烧热油,放入洋葱碎、蒜粒煸炒。
2、加入猪肉和鸡肉,炒2分钟,再加入虾炒至变粉红。
3、放入胡萝卜、青豆荚、卷心菜,炒3分钟。
5、将炒好的菜和肉捞出,盛到盘子里放到一边。
6、锅里加入4杯鸡汤煮沸,加入酱油、米粉拌匀,煮至锅中汤汁剩余1/4的量。
7、把肉和蔬菜放入锅中拌匀,再煮几分钟,或者煮到米粉干了,加入盐和胡椒调味。
说到薯条,无论是烤的还是油炸的,都是女生们的最爱,小至3岁,上至无穷。除了买市面上的,更有忠实粉丝们自己动手DIY,百度搜索做法。可是,您知道快餐店的薯条是怎么做的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展示“大规模”的薯条制作 !
据说 17 世纪的时候,比利时的穷人发明了炸薯条,是用来代替吃不起的炸鱼…
初筛滚筒
为了去除泥巴、小石头和田里的其他杂物,刚出土的马铃薯被送进加工厂前,得经过滚轮初筛。
清洗滚筒
把一定量的马铃薯放进转动的大滚筒,边转边用高压水喷,再摩擦摩擦,就完成去泥清洗了。
筛选大小
洗干净的马铃薯要经过一条「震动网格输送带」,个儿小的就被震到下面的输送带上,区分了大小的马铃薯就分到两条输送带上了。
软化去皮
生活小窍门告诉我们用开水烫马铃薯是最快的去皮方法,工厂里也用一样的方法,先给大蒸锅里的马铃薯通上 10 秒的高温蒸汽,马铃薯的外皮就软到一刷就掉了。(这里没看明白继续往下看...)
剥皮机的周围全是滚筒刷,马铃薯皮一软就边搅边刷皮,轻轻松松。
人工筛选
这里用到人工,去除还没完全剥皮和腐烂的坏土豆。
切条机处理
去好皮的马铃薯统一被切条机处理,然后掉进含水的流水线上,该去「色选」啦!
色选机筛选
切好条的马铃薯还很散乱,要先被震动输送带摆的「整整齐齐」,然后经过色选机,有高速摄像头拍摄每一帧的画面然后数据返回给计算机,去判断薯条的大小和色泽,不达标的就会被气喷瞬间吹出生产线。
炸前处理
在炸薯条前,还只是烫过皮的薯条要在水里泡一会儿去去淀粉,这样就不会被空气氧化变色了,然后汆(cuān)个水,先用滚水烫过再过冷水,这就让薯条更加紧实了。
下锅油炸
薯条只需要在滚油锅里炸个 2 分钟,就熟透了。
薯条沥(lì)油
刚出油锅的薯条还带着油,用到一条特殊的带孔洞的输送带,上面沥着油下面接着。
速冻处理
冷冻区的温度在 -15~25℃,要整个速冻好,需要十分钟的时间,所以这条流水线是最慢的...
称量机
控制好秤盘的重量刻度,每下去 4 公斤的冰冻薯条,就自动进包装漏斗。
包装机
一包一封,再来冷链送达,这就是你在麦当劳和肯德基吃到的油炸薯条了。
说下为啥只是炸个土豆,就能这么好吃的原因。薯条的表面细胞在油的高温下会瓦解变干,那表皮释放出的淀粉颗粒就朝外膨胀,再粘附在那层干皮上,同时又会形成细小的空洞结构,又进一步增加了薯条的表面积,这就有了油炸后的酥脆口感。
然后,薯条内部的淀粉颗粒也会朝着内部膨大,这又形成了内部「沙沙」的那种蓬松口感;最后,薯条里的糖分在高温下又因为美拉德反应色泽金黄美味!
然而,马铃薯属于淀粉类碳水化合物。淀粉类碳水化合物在遇到高温,比如温度在120摄氏度以上时,就有可能会产生致癌物质丙烯酰胺,而在动物实验中,丙烯酰胺会引发膀胱肿瘤和肾脏肿瘤。虽然丙稀酰胺可以经由人体代谢,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应该尽量少吃薯条,一般来说,对于高温油炸的高淀粉食物,一个月最好不要食用超过两次”。
所以,口味虽好不要贪多哦!说什么健康时刻关注您的健康!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73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