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旅文化」走热:驾驶证应当如何升级?
Motorcycle·摩托在代步通勤工具中逐渐没落,但是在自驾旅行文化中却在逐渐走俏;对于憧憬摩旅的汽车用户或年轻人,这里有两个建议。
报考&增驾标准
车型选择建议
首先需要说明一点:持有A/B/C三个等级的驾驶证均不可骑行摩托车,原因在于摩托的操作方式与汽车完全不同;并不是会操作MT/AT的汽车就一定会骑摩托,在速度基数不同的前提下,摩托与普通电动车也有很大差异哦。
建议标准:D证!不论首次报考还是增驾摩托驾照,D证都是最佳选项。原因主要是绝大多数城市的D/E/F三级驾驶证的报考费用完全相同,考试流程也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前后两轮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理论考核,以及期间的实操考核。
目前的费用标准应当还在三五百元的范围内,部分新一线城市会有超过1k的标准;而报考驾驶证并没有户籍与区域的限制,且学习与考核周期都比较短,所以在直线距离不是很大的前提下,可以考虑跨区域学习。
(不要骑着摩托车去考D证就行)
准驾车型差异:
F-轻便两轮摩托车
E-普通两轮摩托车
D-普通两轮·载货正三轮·载客偏三轮
这就是建议报考D证的原因,可以说只要不是以通勤为目的学习摩托,那么后期就很有可能去尝试偏三轮(俗称摩托侉子),到时候再增驾划算吗?而且有些倒三轮摩托也允许上牌了,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有趣的三轮摩托出现,所以拿到D证是最佳选项。
说明:四轮沙滩车(ATV·全地形车)不属于摩托,此类车辆无需用任何驾驶证即可驾驶,但是不能驶入公共道路。关于ATV的话题已经讨论十年都不止了,这种车型获得合法路权的可能性应当不存在,如果偏爱这种车型或UTV(农夫车)则只需要自行练习驾驶。
出行携带需要的是与小微型载客汽车配合使用的拖板车,但是这种拖板是一定要能够上牌的才行,没有任何规定说明750公斤以内的拖板可以不用上牌;交法中虽然没有说明,但是《机动车登记管理规定》是有硬性要求的哦,当然用皮卡拉也可以考虑。
摩托车型建议:
中短途-踏板
中长途-巡航车
偏户外-休旅车
踏板车总会使用自动挡,也就是最低等级的皮带传动无级变速器,耐用性虽然差一些但维护成本比较低,这与汽车的钢带CVT完全不同。而且此类车辆的价格比较低,骑行姿态也不是很“战斗”,休闲自驾骑行的体验还是不错的,不过踏板车普遍比较费油哦。
长途自驾的最佳选项是各品牌巡航车,大排量、公路胎、质量大,这是巡航车的特点;选择车型时建议考虑油冷或水冷发动机,因为这种冷却方式可以有效控制发动机的运行温度,防止性能因过高温度而衰减。
风冷发动机理论上是最差的选项,原因正是性能会“热衰”;不过也有比较特殊的哈雷车,这个大品牌的车用的是风冷机。但是机器有大扭矩低转速的特点,转速可控则运行温度不会很夸张,但不能否认哈雷还是情怀品牌。
ADV·休旅车适合偏向户外骑行的用户,知名度较高的有KTM1290、杜卡迪1200、宝马1200水鸟、非洲双缸等等,自主品牌中有贝纳利502、凯越500X、赛科龙RX3、升仕310X,银钢铁拳等等。
选择这种车型一定要去尝试骑行三角是否符合自己的标准,否则看着漂亮的车辆骑行感受会很差;车辆其实不宜选择太重的车型,尤其是偏好越野应当选择轻车,上述超大排量的进口车实际难以控制,在泥泞道路如果摔车,想扶起来都会挺难。关于摩旅的话题就聊到这里了,供参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指说话带很重的外地口音的人(指口音与本地语音不同的人)。旧时称口音跟本地语音不同的外乡人。
侉子
读音:kuǎ zi
词性:贬义词
出自:清代佚名扬州评话《宋江·推枣包刘唐混西城》:“侉子有意和少年人瞎扯蛮。”
译文:侉子故意和年轻人瞎扯。
扩展资料:
侉子近义词:
1、奤子
读音:tǎi zǐ
意思:为南方人称操北方口音的人。
出处:明 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二:“南人骂北人为奤子。”
译文:南方人骂北方人是奤子。
2、蛮子
拼音:man zi
意思:最早是华夏族对南方民族的蔑称,是一种歧视性称呼,是带有非常不友好语气的词语。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针对对象。
出处:春秋末年左丘明《左传·哀公四年》:“蛮子赤奔晋阴地。”
译文:蛮子赤逃亡到晋国的阴地。
百度百科-侉子
百度百科-蛮子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7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