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在南宁自驾游有什么好去处?

主要行程:南宁—花山—凭祥—龙州—德天—南宁

在南宁自驾游有什么好去处?

这是一条从南宁出发,沿着中越边线旅游的线路。因为这个线路经过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意味着除了边境风情外,这条线路的民族风情也很浓郁。而且这个线路食费用不高,门票不贵,所以玩不得不错花费却很少,即使加上纪念品,每人的旅行费用应该可以控制在600元左右。

线路行程规划:

南宁早出发,上午11点左右到达宁明驮龙镇,随后可找船去花山。船包来回,他等你游玩后再拉你回来,价格是60-80元一条船,单程坐船需要2.5小时。沿途足够你慢慢欣赏明江风光。到达花山后,不要着急上山,到售票处后面的小二层去看一下展览,虽然内容不算丰富,当毕竟对于岩画这类神奇的艺术品多一些了解,才能真正欣赏到它们的美。参观展览一般就是20分钟足够。然后就可以上花山了。注意不要逗留太久,毕竟船家还在等你呢,最好赶在16:30分上传,因为回程也需要2.5个小时。回到驮龙在公路上拦量电动三轮车,拉你到宁明县城的宁明汽车站,最晚一班车19:30分(注意18:00以后的车可能不在停车场发车了,而是在门口发车,你需要在门口等)需要1.5个小时到达凭祥。

南宁花山风景名胜区:花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地区西南部的宁明、龙两县境,以古代壮族的大批山崖壁画为主要景观,分布于2800多平方里范围之内,大壁画有 64处,最集中的是花山和明江两处。花山风景胜区风光分布在地域上具有连续性条带状的特点,200里沿江风光带左江古崖壁画为主体;500里公路沿线山水田园带以穿行于石灰岩峰、峰林洼地、河谷之间的风光为内容;100里南疆边关风光带以凭祥谊关、大新德天大瀑布等景观为重点。

五百年前,明代黄定宜曾对两壁画进行过调查。他在《考辨随笔》中记载:“沿溪三十六峰,皆山岸壁画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关部门进行多次考察证实明江、左江的山崖上有大壁画64处,其中花山临江的一幅画面全长约200米,高约40米,有各种人物图像3100余幅,绘画年代在东汉以前,距今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花山整座峭崖画满了各种呈土红色的人像和物像。人像中有正面和侧面两种姿势。正面人像两手高举、两脚叉开成立马式。侧面人像两手平伸、两腿微蹲成跳跃式,既像练兵习武,又如狂舞欢歌。物像中有似马似狗的,有像藤牌、锣鼓、太阳的。

次日可从凭祥直接去友谊关。友谊关景点门票10元/ 人,有时候出租车司机会直接把你拉进景区,不过还是建议大家买票,毕竟10元门票不算贵。注意看看展览。游玩后包车回凭祥,一顿午餐后就该起身去龙州了,之后可以乘车去德天,沿途景色很美丽,注意不要瞌睡浪费了风景。到了硕龙就可以乘坐三轮车去德天瀑布景区。(请注意问问司机走小路去德天瀑布什么价格,如果能走小路,有可能就省了30元景区的门票,含车票给他15元就行。同时小路的好处是顺着水路走,景色非常不错)。因为还要回大新,所以不要在这里玩太太久。17:00就准备回吧,硕龙到大新有面包车。途经黑水河,风景不错,所以别在车上睡觉。 到达县城后好好睡上一觉,第二日会南宁吧。

凭祥友谊关 中国古代九大名关之一

凭祥自古就是桂西南的边防要地,友谊关则是中越边境上最大、最重要的关防。它位于凭祥市区西南18公里处,两边高山矗立,形势险峻,卡在峡谷通道上。它是一座城楼式建筑,楼高22米,底层是厚实的城墙,中央为圆拱顶的城门,非常雄伟。镶在拱门上的“友谊关”三个大字,是陈毅元帅亲笔题书的。

友谊关历史上曾叫镇南关,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它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关之一。1885年,清军名将冯子材率军在此痛击法国侵略者,取得举世闻名的镇南关大捷,如今这里还留有中法战争古战场。解放后,为彰示中越两国人民“同志加兄弟”的深厚情谊,关名改为“友谊关”。如今去越南旅游的人多数是从这里过境的,如果你没有护照,只有身份证,只能通过旅行社代办,单人1400元,双人1600元,五人2500元。

凭祥友谊关交通

凭祥距南宁市区180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内160公里,友谊关位于凭祥市区西南18公里处。

1、南宁——凭祥

火车:南宁到凭祥有两趟列车,一是南宁——凭祥5517次列车,早7:58发车,中午12:00到达,票价30元;二是南宁——凭祥8511次列车,早10:56发车,下午 16:19到凭祥北站(附近招待所较多,建议在此下车),16:25到凭祥站,票价17元。从火车站到凭祥市还有段距离,可乘当地1元的三轮摩托到市里。返程时可乘凭祥——南宁5518次列车,下午15:20凭祥站发车,晚19:40到南宁。

公路:南宁汽车总站8:00~18:00发往凭祥的客车每小时一班。返程时可乘凭祥至南宁长途巴士,早7:00~17:00每小时一班,车票50元,单程4.5小时。

凭祥市汽车总站地址:凭祥市北大路电话:0771-8526736

2、凭祥——友谊关,没有固定的班车,需包车前往,行车时间约40分钟,往返需40~60元左右。

龙州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西部,地处左江上游,总面积2317.8平方公里,总人口26.7万人,辖5镇7乡,123个村(街)委会,有壮、汉、瑶、苗、回、侗等民族,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县人民政府驻龙州镇。龙州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22.1℃,气候温和宜人。境内峰恋叠翠,碧水萦绕,名胜古迹甚多。19世纪后期,龙州被辟为商埠,一直是我国与越南及东南亚各国进行文化、贸易交往的重要门户,素有边陲重镇之称。县内水陆交通、通讯便捷。西面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184公里。目前已开通中国龙州至越南高平国际汽车交通运输业务。有国家一级口岸——水口口岸,国家二级口岸——科甲口岸,3个边民互市点,具有优越的沿边开放优势。县城距崇左市区68公里,离国家一级口岸水口镇及凭祥友谊关仅 30多公里,水路直通崇左、南宁、广州。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龙州——夏石二级支线公路、龙州至水口口岸二级路正在建设规划。

龙州自然景观众多,而且大多没有受过污染不经过人工雕饰,是开展生态旅游的好地方。比如位于龙州县中北部逐卜、武德、上金乡之间的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为西北东南向长条块地,总面积151163亩。保护区降雨量约在1223~1516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22度左右。这样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繁衍。保护区有植物1282种之多,珍稀动物有白头叶猴、黑叶猴、猕猴、大灵猫、果子狸、冠斑犀鸟、蛤蚧、山瑞、穿山甲等。近年来,随着文明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时髦。当然,龙州生态旅游的景点绝不仅仅弄岗国家自然保护区一处,左江风光、响水瀑布、紫霞洞、跑马洞、逍遥洞、双龙戏珠、水陇泉、大青山等,均能令人大饱眼福。

龙州不仅是生态旅游的圣地,而且还是人文旅游的好去处。龙州的人文名胜有被誉为“南疆小长城”的小连城,其雄姿曾被中央电视台的“神州风采”和“华夏一奇”两节目展现于海内外;还有红八军军部遗址、大青山起义遗址、陈永烈祠、武建军纪念塔、乐寿亭、文昌阁、文笔塔、伏波将军庙、中山公园,还有壮族祖先的文化遗产左江岩壁画、神秘的崖悬棺等等。

德天瀑布位于大新县硕龙乡德天村,距离县城78公里,在中越边境交界处的归春河上游,瀑布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与紧邻的越南板约瀑布相连,是世界第二大跨国瀑布。这里层恋叠嶂,山青林密,流水从80米中越接壤地—高浦汤岛上飞泻而下,一波三折,形成了三级瀑布,景色蔚为壮观。

瀑布面宽达100米,那一条条水帘,犹如一串串高挂在深山老林中的珍珠项链,又像一幅幅素绢挂在悬崖前。因为落差大,1公里之外都能听到轰隆隆的鸣响,慑人心魄,飞溅的水露,在山前飘扬,百米之内白蒙蒙一片,长年累月飘忽不散,有阳光之日,五彩缤纷,光彩夺目,使人如入浑沌迷蒙仙境。瀑布迂回曲折,参天古木间花草掩映,站在瀑布之下,水气蒸腾,上接云汉,其滚滚洪流,折而复聚,飞泻而下,连冲三关。涛声回荡于山间,声若巨雷。

瀑布周围的群山有层层梯田,梯田旁边,是中越边界的石山。石山上,大树苍翠廷拔,特别是那主干笔直、绿荫盖地的大木宪树,更显雄伟壮观。交通:德天景区的交通很方便,从南宁先到大新县城,140余公里,从县城到德天瀑布有60余公里,如果选择包车前往的话,约需100多元,当然,也可在汽车站搭乘开往下雷的车,在硕龙下车,车费10元,再坐三轮车前往,约5元。景区内的各景点基本上有车可达,无需艰苦攀爬。

德天瀑布雄奇瑰丽,变幻多姿,碧水长流,永不涸歇。瀑布四季景色不同,春天凌草泛青,山花吐艳,瀑布四周被镶起五彩缤纷的花边;秋天梯田铺金,层林尽染,高挂的银帘雾气冲天;冬天琼珠闪闪,玉液潺瀑,山风把细流吹得飘飘洒洒;夏天激流如 龙,排山倒海,似万马奔腾而来。

门票:30元

食宿:德天瀑布是个很不错地方,在景区外就有提供住宿的饭店,如新建的德天饭店,单人45元/人,双人25元/人,三人以上20元/人。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随笔 怎样才能做到记录生活?接下来我为大家整理了随笔记录生活,欢迎阅读!

随笔记录生活篇一

体魄支撑了拐杖,只看了那一眼,一股心酸便涌上我的心头,当年打铁的熊熊炉火的画面便浮现在我的眼前,叮叮当当的清脆的打铁声响彻在我的耳畔……

村子里有名的大胡同里有一个偏房,偏房的房顶长年累月地冒着黑烟,那就是铁匠炉。铁匠炉里传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打破了村子和胡同的寂静,那是锤敲击铁发出的有节奏的韵律,有弹性、有质感,吸引着儿时伙伴们凑近观看。因我家就住在胡同口附近,儿时的我就爱到铁匠炉旁玩,也算是当年村子里比较热闹的地方,看熊熊的炉火燃烧;听大锤、小锤有节奏的打铁声、时急时缓的风箱声;感受火星四射、趁热打铁的紧张场面;享受铁具成型淬火时的喜悦……日久天长,在铁匠路旁待的时间长了,也就与铁匠师傅们渐渐熟悉起来。

打铁的师徒两人,还有个拉风箱的徒弟,年长的师傅身体粗壮,又显得特别稳健,打铁的时候常常流露出若有所思的样子,后来他在村子里属于聪明人,打铁的时候,他掌控着小铁锤。还有一位抡大锤的,也就是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位,这人长得身材高大、强壮,炉火映照着他黑红的脸膛,袒露的上身显示着强健的肌肉,他言语不多,可说起话来就如同他打铁时一样,铿锵有力,不卑不亢。再有一个徒弟,个头很矮,其貌不扬,是专门拉风箱的,因我只对两位打铁的师傅印象深,对他也没怎么太在意,只留下模糊的映像,就像小品说的那样给“忽略”了,已忘记他是谁了。

我喜欢站在铁匠炉旁看师傅们打铁,红红火火的铁匠铺里,我看到熊熊的炉火映红了打铁师傅的脸膛,拉风有急有缓的一推一拉,炉火光时大时小的一闪一闪,打铁锤一大一小,弧度一高一低,慢慢地我也悟出了打铁的些许道理。起初,我看到抡大锤的多威风,彪悍有力,一定就是师傅了。后来,我慢慢观察出点门道来,才知拿小锤的是师傅,小锤轻轻指到哪里,大锤就要重重落到哪里,抡大锤的是徒弟。打铁的场面让我历历在目:只见那位年长的师傅左手掐着长长的铁钳,时而翻动着炉火中的铁块,显出胸有成竹、镇定自若的样子,铁块在他不停地翻动下,黑色的铁块变成了红色的铁块,由坚硬的铁块变得很软,似乎要化掉似的。其实。他是在把握着铁块的火候。

突然,老师傅手中的铁钳紧紧夹住红红的铁块,迅速从炉火中掏出放到铁砧上,这时,我也绷紧了神经,我看到抡大锤的徒弟也摆开了架势。只见老师傅迅速抡起小铁锤,这小铁锤就像指挥器,在需要敲打的地方敲打,身强力壮的徒弟接着就抡起了大锤,落点正好在小锤敲打的地方。这时候,年长师傅的小铁锤与徒弟的大铁锤上下飞舞,锤起锤落,一高一低,一轻一重,此起彼伏,火星乱迸,大锤、小锤抡出了优美的曲线,敲打出“叮叮当当”的和谐旋律。眼见着红红的铁块慢慢变黑,击打的节奏慢慢降低。老师傅用铁钳夹起渐成型的铁块放回炉中加火,这时,拉风箱的徒弟加足了劲,风箱的“呼吸”急促起来。几个回合下来,铁块捶打成型了。只见老师傅用铁钳夹着放到墙角的池子里,顿时发出了“滋、滋”的声音,冒出了一股股水泡和浓烟。

后来,铁匠炉搬到了村子磨坊里,因母亲在磨坊里当会计,我还经常光顾那里,我至今还记得铁匠师傅为我敲打的一个叫“钢板”的玩具,我在沙土上将它磨光,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光亮无比,曾令小伙伴们羡慕不已。每每想起那铁匠炉,我自然就会想起铁匠师傅为我精心打造的那个钢板,这是铁匠师傅对一个 儿童 的关心和爱护,于是,感恩的情愫在涌动。

铁匠师傅凭着自己的一双手,敲打出一件件作品,创造着一件件劳动果实,他们为村子敲打出农业生产用具,创造了财富,为乡村百姓制作了锄镰锨镢,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了乡村生活的富裕。

铁匠炉,是时代的产物。如今,铁匠炉早已消失,铁匠炉的时光早已远去,可铁匠炉的影子始终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朴实、善良的铁匠师傅让我永远难以忘记。因为,这都是源于我与铁匠炉的情意。

随笔记录生活篇二

2016年的夏天,热、闷热、酷热。

2016年的三伏天长达40天,从7月7日至8月25日。那么,热,长时间的热可以想见。

但我不热,这个夏天让我感觉的却是凉!不是凉快的凉,不是凉爽的凉,不是冰凉的凉,而是凄凉的凉,悲凉的凉,苍凉的凉。

闲来读书,一日去市图书馆借书,看到书架上一本红色封面的书,书名《张爱玲传》,书名旁边一帧头像,黑色像,短发,头低垂,眼微闭,嘴紧抿。民国才女!书名上方,比书名的字号略小一点点,白色的几行字映入我的眼帘,直抵心底。那后两行张爱玲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注册了:“如你,低到尘埃,却开出花来”。

看了张爱玲的小说,以及根据原著改编的电视剧,印象最深的就是《倾城之恋》,今天再看到她的传记,对她的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了。

关键是更加喜欢张爱玲了!

当读到张爱玲:“死生契润,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她的人生态度又是何等肯定。我不喜欢壮烈。我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

我的知心朋友张爱玲!知心朋友就是你了!

我就是这样的人,我也是这样的人——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原来不只是我一个人是这样的情怀,张爱玲啊,你早在1944年就说出了这样的话,这话让我温暖了好久,亲切了好久,激动了好久,沉浸了好久,这话让我念叨了无数遍。我在心里不断地重复:张爱玲啊,我也喜欢。我想,你一定能感知我的这份情怀,一定能听得到我的这份表白。非常感谢现代人发明了穿越这个词,让我穿越到民国,和你面对面品茶,和你面对面品味什么叫悲壮,什么叫苍凉。我能感觉到我们都沉浸其中,不需要言语,不需要诉说,只会心一笑,心,就相通了。

我先后一次去过青海,两次去过新疆,四次去过西藏,五次去过内蒙,多次领略浩瀚的大海风光。对于旅游,我一直有三大梦想:看海、看草原、看沙漠。对于这三大梦想,多数人理解和赞同前两种,但对看沙漠却表现出困惑。沙漠有什么好看的?没有水、没有草、没有树,除了骆驼没有其他动物,满目黄沙,步行困难,人迹罕至,风光不美。而我恰恰向往这些,钟情沙漠。我常常对朋友说我喜欢看沙漠,喜欢看戈壁,身处沙漠、戈壁中感觉浑身细胞都被调动了起来,眼睛睁得老大,眨都不愿眨一下,生怕少看了一眼,生怕没有看清楚。也不愿说话,不想欢呼,只是静静地感受,只是静静地沉浸、沉浸,巴不得沉浸在沙漠和戈壁中,让沙漠和戈壁覆盖着我的身体和它们融为一体,让自己的细胞变为沙漠中的沙粒,变成戈壁滩上的石子,让自己的每一个细胞静静地享受苍凉带来的喜乐。

2014年8月和爱人一起 自驾游 去西藏,专门赶在318国道整修完毕前,为的是更多地领略沿途的藏区风光,从四川甘孜到西藏林芝地区,因为是第四次去了,说实话除了怒江72道拐给我带来惊奇和刺激外,沿途的崇山峻岭、雪山草地、湖泊冰川没有能让我兴奋多少,沿途的牛羊和格桑花没能让我愉悦多少,就连在西藏的江南林芝地区也没有能让我产生流连忘返的感觉。但是一经过拉萨,一经过那曲大草原,穿越了可可西里,到达格尔木,我的内心泛起了幻想,泛起了涟漪,因为要途经著名的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里最吸引我的不是深埋地下的资源,因为我没有能力去勘探资源,也没有能力去开发资源。柴达木盆地最吸引我的是沙漠!哪怕是从边上经过,我已经很知足。

显然,我肯定还会去看沙漠!

七、八年前去过一趟新疆,目的地是著名的喀纳斯。我对朋友说,去一趟新疆的喀纳斯吧,那里的湖水比九寨沟漂亮,漂亮在它的色彩斑斓,总觉得看不清、看不透。

然而这次旅行最大的收获于我而言不在喀纳斯,不在美誉摄影界的禾木村,而在从禾木村驱车去看五彩滩的路上。

从早上出发至晚上到达一个布尔津小县城,整整一天的车程,给我满满一天的享受。沿途的戈壁气势壮观,气势雄伟,一望无垠,越过一个天际又越过一个天际,满目苍凉,满目荒凉,满目坦坦荡荡。

就喜欢那种苍凉,就喜欢那种气势,就喜欢那种坦荡。

不需要树木,不需要森林,不需要草原,不需要湖泊,在满目戈壁里,只需要大大小小的石头,足以!

我常常回忆那种气势,那种坦荡,那种苍凉,因为这些元素会让人的胸襟会像戈壁一样宽广,像戈壁一样坦荡。

哦,应该是苍凉成就我的性格,成就了我的修养,成就了我的气场。

我爱苍凉!

张爱玲没有去过我去的那些地方,她喜欢的苍凉,我想应该是生活带来的感觉,是生活的艰辛,人生的冷暖,世态的炎凉,而不是我在新疆所感受的苍凉。我在新疆感受的苍凉是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地貌特征,是通过地质运动,风雨雷电,太阳月亮带来的感觉。但一路旅行下来我下的定义就是苍凉,多少年过去了,我的定义还是苍凉。让人惊喜的是我终于在这个夏天寻觅到如我一样喜欢苍凉的知音。

谢谢你,张爱玲。

既然那么喜欢苍凉,那我还要告诉你另一处苍凉,那就是西藏的苍凉。当然西藏的苍凉揉合有很厚重的沧桑。

2001年7月女儿小学 毕业 时,朋友相约两家人带着子女第一次去西藏,第一次去西藏至今留下的记忆是缺氧,头昏头痛,四肢无力,睡不好觉,随旅行团参观常规景点,主要有纳木错、羊卓雍湖、布达拉宫、大昭寺、八角街。湖泊给我的印象是大气、壮观,当然湖水之蓝之净超出我的想象。寺庙给我的感觉是油重、烟重、气味重以及不那么干净和舒服的。布达拉宫给我的感觉是神奇、神秘、神圣、庄重、沉重、厚重,以及它的历史感、 文化 感、地域感、民族感,应该还有一点沧桑感。

今天慢慢咀嚼那些五味杂陈,越发品出味来。哦,原来,那更多的是一种沧桑感。

我心中的沧桑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布达拉宫的文化内涵太过丰富了。藏民们虔诚匍匐一步一叩头向往的目的地,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 爱情 故事 ,六世__喇嘛仓央嘉措从侧门深夜溜出,去八角街一间酒屋和心爱的姑娘幽会,仓央嘉措在那神秘的宫殿里穿着袈裟写下的篇篇优美情诗。这一切的一切离今天又遥远又近在眼前,慢慢在我心里沉淀为一种沧桑。

沉淀在心中的沧桑还有2011年6月的西藏阿里之行。阿里的文化久远而厚重,冈底斯山脉主峰冈仁波齐峰 传说 是释迦牟尼的道场,许多佛教徒多年如一日去转山,所以它比珠穆朗玛峰还神圣,“高不可攀”。站在它的面前你会刻骨的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信仰如山!一口气登上著名的札达土林之巅----300多米高的古格王朝遗址,极目皆土林,全无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在七世纪的行宫里穿行,古人的智慧,战争的残酷,王朝消失的悲壮,历史的沧桑,触手可及。

这种沧桑可以穿越到 历史故事 的每一个细节,可以穿越到历史环境的每一个布局。

这种沧桑可以发热、可以发冷、可以发烫。

这种沧桑可以喧闹、可以热烈、可以平静。

这种沧桑可以搁置、可以携带、可以隐藏、可以抒发。

这种沧桑可以是精美的画册,可以是优美的文字,也可以是可口的下酒菜。

沧桑是我心里的涟漪,是我心里的波澜壮阔。

所以,我是一个强烈而执著的喜欢沧桑感的人。

2010年8月我和爱人相约一对夫妻四人一起去了一趟我的梦想之地珠穆朗玛峰大本营。租了一辆越野车,请了一个司机从拉萨出发,那感觉是一路的惊奇,一路的悲壮,一路的苍凉。人文的东西不多,沿途多为山脉,多为蓝天,偶有湖泊和牛羊。特别是从定日县到珠峰大本营的那段路,所谓的搓板路,尘土飞扬,几十道弯。从山底到山顶,我不觉得颠簸,不觉得头晕,只是大睁着眼去看那亿万年前从海底升起来的巨石、峭壁,生怕发现一颗绿芽,但没有发现。

没有发现是最大的快乐,是最大的幸福。

在那里任何一点绿都是多余的,是破坏和谐的,是破坏气场的。正是没有一点绿才是我心中的悲壮和苍凉!

我站在山顶,疑神屏气,呼吸着那种无与伦比的悲壮与苍凉,沉浸其中,感觉不能自拔,仿佛自己已化为一块石头和它们站在一起,成为悲壮和苍凉的一部分。

多年过去了,那几次西藏之行已经在心里打上深深的烙印。我常常回忆,回味,仿佛把那种悲壮和苍凉捧在手心,生怕丢失了。

事实上它是不会跑掉的,因为我和那些巨石峭壁,和那些山脉草原,和那些神山圣湖,和那些广袤土林生生相惜,我和那种悲壮和苍凉心心相印,我和那种沧桑紧密相连。

所以,我是一个强烈而执著的喜欢苍凉感的人。

还好,不只是我一个人那么喜欢苍凉!

随笔记录生活篇三

中秋节 第二天一清早,我就去登息烽团圆山。当我走到山脚时,山上就传来登山人门的一声声的吼嗓音,那声音更加吸引我加快登山的步履。

有人登山,就有人下山,正所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下山人中有老人、有我一样的年轻人,也有小朋友,我们彼此相视点头一笑。石阶路时而笔直时而蜿蜒,你只要不停而登上三五分钟,此时的呼吸也会加快,汗水顺着你的全身而冒出来。或许是山上的绿色分散了你的注意力,或许是山上释放的氧气吸入你的肺,你登山的步伐不感觉沉重而轻盈。此时,你一人登山不会有别的想法,就是想登到山顶吼两嗓子——向大山证明你来了。团圆山上的植物茂盛茂密,茂密得让你不想打扰它们固有的那份幽静。绿油油蕨类植物更是无处不有,晨风吹来,它们向登山的人们友好的示意微笑,你伸手触摸那嫩绿的蕨颠,更是让人遐想无限。汗水滴在石板路上、滴在我的眼镜架上,在镜片弦部滚动,让我感觉新奇,伸手一抹头发全是汗水。在半山腰,我也加入吼嗓的队伍,没有人在意你吼嗓的音高或音低,你只要拥有自己的那份快乐就足够了。

我喜欢 唱歌 ,一开口唱歌就跑调,同事们更是笑话我是黄家音乐学院毕业的,我登山大声歌唱,大山、树木是我的听众,偶尔山上的鸟儿也会回应我几声。登到山顶,晨风一吹,惬意盎然,你俯瞰息烽县城,犹如小家碧玉般温柔恬静;远眺,一张薄纱巾由南向北横披在山间,犹如在仙境中穿行。山顶上,不少人在锻炼,有的在习武、有的在吐纳练功,有的在择野菜……更有趣的是一个老人家肩背收音机——播发着刘德华的流行歌曲。我和老人家攀谈起来,老人对自己的现在生活比较满意、孩子们都在做着各自的事,不让他们操心。太阳露出温晞的光,雾气升起笼罩着县城,此时县城开始变得朦胧一片。告别老人家,我先行下山,来往登山的人依旧络绎不绝,有的人在凉亭小憩一会儿。在上山人群中,有小女孩陪着老人(不知是外婆,还是奶奶)说:“这个路都是直得就好啦!”老人说:“山路有直有弯,有高有底”。我回望着这登山的一老一小,全民健身深入人心。下山的步子总是要快一些,山下的休息广场,一群人跳着新编多彩贵州的舞蹈,虽然不合拍,但大家却相互指导;七八个上了年纪的老年人,独在一边练习扇子太极步伐;广场台阶下的另一空地,一群人跳着节奏较快的 健身操 ;年轻的三五个小伙在场地边上打着 羽毛球 。一派生机勃勃的情景,一个个和谐的画面,让我感悟到国强民富的新气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75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