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蔬菜大棚养殖蜈蚣蝎子基本信息及环境要求及基本事项
养殖户最好从人工养蝎单位引进种蝎或自己选育。
1 、引种
引进种蝎时,要对所引进蝎有详细的了解,如种蝎的品种,蝎龄,雌蝎是否有孕等情况。要挑选个大,体长在 4.8 厘米以上,肢体无残缺,并且健壮、行动敏捷,静止时腹部卷曲,前腹部肥大、皮肤有光泽的蝎子。
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雌雄比例可按 3 : 1 进行搭配。
引种时间除了蝎子怀孕后期和产期,其他时间均可进行。
运输时,要注意密度不可过大,否则易使蝎子积压受伤,造成蝎子流产或形成死胎。常用的运输方法:先把种蝎装进洁净、无破损的编织袋中,每代重量 1.5
公斤左右,然后把编织袋平房在运输箱中。运输箱要具备良好的通风性能。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剧烈震动。夏季要注意防高温、冬季要防寒。
投放种蝎时,每个蝎池最好一次投足,否则由于蝎子的认群性,不同群间的蝎子会发生争斗、造成伤亡。若确实需要多次投放,可先向池内喷洒少量白酒,以麻痹蝎子的嗅觉,待酒味扩散后,不同群间的种蝎便能互相接受。
种蝎进入新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刚投入池子的蝎子在 2 ~ 3
天内会有一部分不进食,因此不可大量投为饲料虫。要检查蝎池的防逃措施是否完善,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补救。
2 、育种
养殖户除了向人工养殖单位购买种蝎外也可以自主进行选育。现以我场对种蝎的选育为例进行说明。
蝎子的生长速度与产仔率是两个负相关的关系:产仔数越多,个体越小,生长的越慢。蝎子的生长速度和产仔率很难在同一品种内同时表现优良,所以,育种蝎时要单独培养父系和母系,父系侧重于生长速度快慢和个体大小,母系侧重于产仔率和成活率。
四系配套杂交通过三级杂交完成,具有强大的杂交优势,培育出的蝎子将不同品系的优良性状集于一体。
正规蝎子养殖方法是:
一、养殖场建设
1、蝎子一般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同时也需要一定面积的干燥地,因此养殖场必须干湿分明,通常在背风向阳、采光面大、排水良好、清洁安静的地方建蝎场,切忌在家禽、鸟类、壁虎、晰蝎、青蛙、老鼠等天敌出没的地方养蝎,并避开可能施用剧毒农药的地方。
2、根据养殖规模的不同,养殖场内的器具和设备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可使用盆养、缸养、箱养、池养、坑养、房养、蜂巢式养殖等,室内要配备煤炉、火墙、电暖气、水暖气等设备,并用薄膜封窗。若采用塑料大棚养殖,那么大棚要紧密,并设立防风设施。
二、种蝎选择
1、种蝎应尽可能就近引种,远距离引种蝎子可能会因为环境、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造成水土不服,导致死亡。选择健壮、无病虫害、表皮和身体内部都没有损伤的蝎子作种蝎,种蝎的皮肤表面颜色要比较均匀。根据蝎子的交配规律,雌雄蝎比例按2-3:1进行搭配为宜。
2、公蝎应挑选体格强健、个大、活跃、体色光亮、性欲旺盛的做种蝎。母蝎应挑选个大、体长在4.8cm以上、肢体无残缺、健壮、行动敏捷、静止时后腹部蜷曲、前腹部肥大、皮肤有光泽的做种蝎。
三、饲喂管理
1、饲喂蝎子的饲料以黄粉虫为主,其次为地鳖虫、蟑螂、蚊子、蝇虫、蜘蛛、蚯蚓等,蝎子也喜欢吃碱土和麦麸等。动物性饲料一般都可以通过灯光进行诱捕,也可以人工养殖蚯蚓、黄粉虫、土元、蟋蟀和培育肉蛆来喂蝎。此外,也可以适当喂些新鲜的、无污染的动物肉。喂食时要将肉剁碎,用塑料布包裹成一个个的小包,均匀的放入养殖场中。
2、根据温度的变化合理的调节喂食的次数。一般情况下,温度在15℃以下,6-7天喂一次;温度在20-30℃,3-5天喂一次。每次投料不宜过多,以免剩余后腐烂变质,以第2天观麝略有剩余为宜。此外,还要注意蝎子水分的供给,并适量喂食一些西瓜皮、菜叶以及汁液较多的饲料。
四、饲养管理
1、温度:蝎子生长活动最适宜的温度为28-38℃,20-39℃的气温条件下食欲最旺盛、生长快、蜕皮顺利。28℃以下生长缓慢,7℃以下停止活动,-5℃有冻死的可能。温度低于10℃时蝎子停止生长,进入冬眠。温度在8-15℃之间,蝎子似睡非睡,时而活动。温度高于40℃,蝎子拼命外窜,以至死亡。
2、湿度:蝎体内含水量约为体重的40%,一般情况不会因缺水出现生理性病变。久雨久旱空气干燥季节,可向蝎垛上面的蓄水池内加水,使窝土湿润;大雨天气用塑料布盖上蝎棚,以免棚内有积水冲坏蝎垛。沙土的含水量在15%-20%之间,以沙土不干不湿、人不感到蝎室气闷为宜。
3、饮水:保持饮水新鲜和充足。若供水缺乏,蝎子会因过于干燥出现相互残杀死亡的现象。喂水时每次都要用海绵吸收足够的水放入在养殖场中,并且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土霉素、磺胺等)来调节蝎子的体质。
4、及时分养:经常观察蝎子的生长情况,始终做到及时分养。一般来说,仔蝎在8-11天爬下母背后就要和大蝎、母蝎分开另放器皿内养殖,孕蝎产仔后则要和群体蝎子分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77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