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我想养殖肉鸡,请问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1、如何识别放养鸡与笼养鸡?

我想养殖肉鸡,请问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放养鸡上市时表现相关的特征:从体型外貌上看,放养肉鸡的体型紧凑,鸡冠鲜红,羽毛光亮,喙、胫等部位着色较深,表现为橘**或青黑;放养鸡脚部肉垫磨损大,相对较硬且粗糙;由于饲养期长,生长发育慢,放养时的活动场地和活动量大,手感胸腿肌肉纤维紧实,胸骨坚硬,有弹性。同时,放养鸡可以采食部分草叶、草籽、腐殖土、昆虫等天然饲料,肌肉中合成和沉积的香味物质较多,鸡肉口感和风味更鲜美。

笼养肉鸡长期饲养在笼中,运动少,生长过程中呼吸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由于生长发育较快,肉品质较差;鸡冠鲜亮程度相对较差,羽毛相对生长较差,表现蓬松,缺乏光泽,部分鸡会有啄羽、啄肛现象;由于运动量少,产肉多,肥度较高,手感胸肌和腿肌较松,弹性差。

2、为什么提倡“全进全出制”?

现代肉用仔鸡生产普遍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全进全出制”是指在同一栋鸡舍(甚至同一个鸡场)同时间内只饲养同一日龄的雏鸡“全进全出制”后,经过一个饲养期后,又在同一天(或大致相同的时间内)全部出栏。这种饲养制度有利于切断病源的循环感染和疾病控制,同时便于饲养管理和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效率;使管理技术和防疫措施等的统一化,利于新技术的实施;在第一批出售、下批尚未进雏的1周~2周为休整期,鸡舍内的设备和用具可进行彻底打扫、清洗、消毒与维修,这样能有效地消灭舍内的病原体,切断病源的循环感染,使鸡群疫病减少,死亡率降低,提高了鸡舍的利用率。这种“全进全出制”的饲养制度与在同一栋鸡舍里饲养几种不同日龄的鸡相比,具有增重快、耗料少、死亡率低的优点,宜于为广大肉鸡专业户采用。

3.目前肉鸡的养殖模式主要有哪些?

目前肉鸡饲养行业的主要模式有:①以饲养商品鸡为主的散户饲养模式;②以饲养龙头企业放养的合同鸡为主的合同户饲养模式;③“公司+农户”养殖公司模式;④“公司+基地+农户”饲养模式。另外,还有新出现的“四位一体”肉鸡代养模式和新型的“6+1”饲养模式等。

4.目前肉鸡的主要饲养方式有哪些?

(1)地面平养对鸡舍要求较低,在舍内地面上铺5厘米~10厘米厚的垫料,定期打扫更换即可。

(2)网上平养是将肉鸡饲养在离地面50厘米~60厘米高的竹网、金属网或塑料网上,目前以塑料网居多。

(3)笼养是从引进鸡苗至出售都在笼中饲养的方法,适合垫料紧缺、鸡舍面积小又想多养鸡的农户,笼养比平养可以提高1倍饲养量,但设备投资较多。

(4)散养。传统意义上的散养是选择比较开阔的缓山坡或丘陵地,搭建简易鸡舍,白天鸡自由觅食,早晨和傍晚人工补料,晚上在舍内休息,从而实现放养和舍养相结合的规模化养殖方式。

(5)干撒式发酵床养殖,类似于地面平养方式—干撒式发酵床养殖:它对圈舍要求通风要好,垫料内加入发酵微生物菌种,直接与垫料混合铺撒,粪便随时就会被微生物分解成水和有机物,而且垫料能够使用三年到五年才会清理一次。很环保又不麻烦。是广大养殖户已经采取的一种环保型养殖方式。

生态养鸡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的肉种鸡品种,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具有高产性能,抗病力强并能生产出优质后代的种鸡品种,净化种鸡,防止疫病垂直传播。严格选雏,雏鸡须孵自52~65克重的种蛋,同一批雏鸡应来源于同一父母代鸡群。雏鸡羽毛良好,清洁而有光泽。脐部愈合良好,无感染,肛门周围羽毛干爽。行动机敏、活泼,握在手中挣扎有力,鸡爪光亮如蜡。

二、养殖场地选择和鸡圈修筑

养殖场地最好选择在污染少、 水源足、 交通便捷的地方。 鸡圈可以就地选择修建, 鸡圈地基高于四周, 周围修建排水沟, 充分保障鸡圈的干燥,防止动物疫病扩散, 饲养场地周围要建围栏或围网。

三、不同阶段鸡群的管理

1、育雏阶段。 雏鸡刚刚孵化,对环境很敏感, 抵抗能力差, 不能直接放养, 此阶段宜集中管理和饲养。

2、中、 大鸡管理。 仔鸡要慢慢增加户外养殖时间, 让鸡群逐渐适应环境, 一人在路上撒饲料开道, 控制投放量, 引导鸡在野外觅食。 放养首先要关注天气变化, 雨天不适宜放养,其次要注意防止鸡的天敌。

四、培育优良健康肉雏鸡是肉鸡健康养殖的物质基础

具有较强的抗病害及抵御不良环境能力的养殖品种,不但能减少病害发生机会,降低养殖风险,增加养殖效益,同时也可避免大量用药时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因此,应选择适合本地生长条件的具有高生产性能、强抗病力、来自非疫区、无隐性传染病、能生产出优质后代的种畜品种或饲养品种。

五、育肥

鸡在上市前两周, 不能再散漫养鸡, 要开始集中饲养、 适量散养, 提高饲料、 杂粮的脂肪含量,以便鸡能获取充足的能量, 育肥鸡群。

注意事项:

一、疫病控制

清理与消毒

鸡苗饲养前, 要对养殖区域进行消毒, 清理周边杂物和垃圾, 尽可能从根源上去除病毒的威胁。

二、疾病和预防

首先是在养殖场地的鸡圈位置,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的参观和访问,避免其他人来带来病菌。 其次, 要安排专人负责鸡圈卫生, 定期消毒以及灭鼠, 病死或淘汰鸡要及时消毒处理。最后要针对鸡群易发感染细菌、 病毒或流行病情, 进行喷雾、 滴鼻、 点眼等消毒, 翅膀刺种鸡痘疫苗时, 切忌要避开翅静脉, 注意查看刺种处是否有小肿块, 有就是成功了。 为了减轻疫苗免疫对鸡造成的应激, 可在免疫前后给予电解多维和其他抗应激的药物。

扩展资料:

疾病控制:

导致鸡病发生的原因很多,物理因素,如饲料配合不当、温度过高过低、应激与外伤等;化学因素,如药物过量、误吃农药吸入有害气体等;生物因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入侵。所以,在疾病防治上应抓好如下几点:

1、牢固树立防重于治的观点。这是疾病防治的基本方针,但在养殖户当中,很多人都是重治轻防,导致鸡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成本高、效益低。

2、树立用疫(菌)苗防治疾病的观点。这是防治疾病最重要、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多数重大传染病都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疫苗接种成功与否,与鸡只的母源抗体、接种方式和接种时间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不同的鸡场各有不同的免疫程序。

3、树立综合防治的观点。即从建场、进苗到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从有利于防疫的角度去考虑,这是防疫规则的总要求,是养鸡业走向产业化、集约化的基本要求。

百度百科-养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81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