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的仪器设备
实验室拥有宽敞的实验办公大楼和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实验室利用世行贷款120万美元、”211重点学科”建设经费160万人民币、上海市“重中之重”自然地理学科建设经费以及国家科技部下拨的仪器设备更新改造费等购置多套现代化仪器设备,其中包括测量流、浪、潮的ADCP声学流速剖面仪、恩特柯174SSM自计式海流计、SBE26浪潮仪、测量温、盐、深的SBE25CDT、测量水深及悬浮沉积物等的449DF热敏式双频测深仪、测量泥沙浓度的OBS-3浊度计和声学悬沙仪、测量水下地形的3050-Ⅱ旁侧声纳、探测浅海海底结构的GEOChirp浅地层剖面系统、用以精确定位的1008/586全球定位系统(GPS)、GBX-PRO差分定位仪、YSI16920多参数水质检测仪、浅水海流计(2D-ACM)、LISST-25激光测沙仪、ADV三维流速仪、光学后向散射OBS-5浊度计、激光测沙仪等野外勘测仪器;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流式细胞仪(FCM)、光子检测系统、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Varian气相色谱仪、LS100Q激光粒度分析仪、交变退磁仪、营养盐自动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碳氢氮硫氧元素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TOC分析仪、稳定同位素质谱仪、高分辨率等离子质谱仪等室内测试分析仪器;还有波-流-变坡泥沙水槽、工作站网络系统和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图象处理系统与地图出版系统于一体的地理信息和图象处理系统。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的仪器设备
实验室共有多台价值10万元人民币(或2万美元)以上的大型设备,包括卧式加工中心 MAHO MC50 三座标测量机 ZEISS CMM SUN4/60 SUN4/75 SUN4/20 激光快速原型系统 Helisys LOM-1025 逻辑分析仪 双通道分析系统 BK3019 CAD/CAM软件 1-1DEAS、CAMAX-CAM、MENTOR、CDDS5、 PRO-ENGINEER 控制与仿真软件 MATLAB、SIMscript II.5 SIMSCTORY II.5 数据库 ORACLE、SYbase、INGRES 激光扫描反求系统 Chitai-300 光固化快速成型机 LPS,CPS EDM电极研磨机 GET500 硅胶模成形机 GJM-450开发工具等。
今后,实验室在上述研究方面,将更加强调系统的具有创新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方面,将努力推动大规模网络型基础设施安全、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人机交互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突出系统的综合集成技术,以便形成自己的特色,使实验室在该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及应用研究两方面,接近和达到国际水平,成为在国际上活跃、对国内外同行具有吸引力的重要研究基地。
本实验室的12个试验室集中了实验室的主要仪器设备,为固定和客座研究人员提供试验研究条件和保障服务。12个试验室总体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具有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仪器代表了目前这一领域的最高水平,仪器设备总台(套)数为1907,总值为3600.4万元人民币,加上正在安装调试的大型离心机、大型多功能泥石流模拟系统和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大规模计算平台后总值为4890.9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或系统17台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用于地质灾害的现场勘测与监测,包括最新的彩色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SIR-20地质雷达、Trimble-GPS仪和全套现场大型原位试验装置等;第二部分主要用于岩土体力学特性参数测试和物性参数分析,是试验室硬件条件的主要部分,包括在引进消化基础上开发的多功能岩石参数综合测试系统、MTS土动三轴试验系统、GDS非饱和土三轴试验系统、岩石流变仪、土体流变仪、土体大三轴仪、大型岩石高压渗透试验系统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大型试验装置;第三部分是用于地质灾害分析、评价及预测的数值模拟系统、物理模拟系统和“3S”技术系统。以上三大部分构成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试验测试体系,为实验室的开放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条件。
实验室对仪器设备实行统一管理,特别是高端设备(50万元以上)采用试验技术人员与固定研究人员共同负责管理的模式,前者负责日常维护,后者则负责仪器功能的开发和应用技术研究,两者有机结合,保证了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开放运行的有效性。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为实验室的日常运转、设备更新等提供了有效的后勤保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83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