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内展示的儒学的三纲八目的追求是什么,怎么理解?
作者:业奇农业网
•
更新时间:2025-03-12 15:29:26
1、首先开宗明义,提出儒学的基本精神,即后世所谓的“三纲”——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2、其中着重强调“明明德”,即传统文化中的重德精神,注意个人的品德修养,把道德作为整个文化的基础,道出了《大学》的基本主题;
3、概括了实现儒家基本精神所要进行学习的次序途径,分别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后世常谓的“八目”,全面展示了儒家学说完整的、条理分明的思想体系,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4、最后明确指出“自天下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说明将修身看做是实现儒家社会理想的首要条件,把修身即个人人格的完善及德行的修养提升到崇高的地位。
《大学之道》中的三纲八目体现了古代思想家中儒家学派的对人的教育的根本思想,其充分肯定了人的社会属性,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对人的教育。
总结出了一个人的修养(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综合素质)是成就事业大小的衡量标准,并且对一个人要成就如何的事业,走什么样的方向提供崇高的指导。正是这种思想造就了中国后世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辉思想。
文学赏析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85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