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水库养殖大螃蟹

水库养殖螃蟹方法:

水库养殖大螃蟹

1、蟹苗运输

运送前,将蟹苗箱体及捕捞工具洗净消毒曝晒后,使其吃透清洁水分,在箱底铺一层洗净浸湿的新鲜水草,将蟹苗撒在箱中。每箱装蟹苗1千克,箱体加盖,上铺湿草包。运送途中,在防止直接吹风的前提下,保持通风换气,并及时均匀喷些水雾,尽可能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和防止蟹箱震动颠簸,方可确保蟹苗成活率达 95%以上。

2.蟹苗暂养

水产蟹苗运达后,按密度放养1万只/平方米网箱暂养。暂养期主要饵料为红虫和水蚯蚓,辅以鱼糜、人工混合饲料和植物性饵料。每天投喂2~3次,日投饵量为幼蟹总体重的20%~30%。白天投喂饵料总量的30%,夜晚投喂其余的70%。幼蟹暂养期20天左右,蜕壳2~3次。

3.大库放养

蟹苗经网箱暂养适应新水体后,选择背甲青灰、腹部乳白、体质健壮、附肢完整、壳硬无损伤、活动敏捷和反应灵敏的幼蟹投放网拦区。放养密度为扣蟹 1500~2200只/公顷,豆蟹15万~20万只/公顷。大库放养以天然饵料为主,辅以大小适合、不易溶水的人工合成饵料,全生长期饵料比为动物性(精料)45%,糠、饼(粗料)30%,水草(青料)25%。具体投饲安排,前期投精、粗、青料比例为30:40:30,后期投精、粗、青料比例65:20: 15。一般晴天多喂,阴雨天少喂。

4.成蟹管理

拦网要有足够的密度,做到拦网稳固,没有空档,同时要经常检查网具,防止网具破损,河蟹外逃。

5.成蟹捕捞

河蟹捕捞期为8月底至11月初,捕捞工具主要为地笼和网箱簖。网箱簖由拦网、八字网、身网和小网箱组成,一般长40~60米、宽20~30米。拦网高出水面,八字网与身网首部高相当,约1米。身网由首部向内逐渐减小,与小网箱衔接约0.5米×0.5米。小网箱一般长2~3米,整个网箱簖均用毛竹固定,每天起网1~2次。地笼是一种随放随收网具,大地笼长40~50米,用直径6.5毫米钢筋扎成40厘米×50厘米、间距1~1.2米的网架,再用聚乙烯网片扎成箱笼,在一格箱笼中设1个八字网洞,允许河蟹进但不能出。小地笼长10米,用直径4.5毫米钢筋扎成25厘米×30厘米、间距0.8米的网架,然后网片扎成箱笼,每天放收。捕获达规格成蟹取出暂养,幼蟹重新投放网拦区养殖。

6.成蟹暂养

要错开成蟹大量起捕、市场价格相对较低的时间,对捕捉的河蟹进行分级分类不同处理,将健壮蟹与伤残,不同规格的雌、雄蟹分开催肥增重。短期采用干法暂养,选择通风、保温的房间,砌筑高2米、面积3平方米的光滑水泥池,池底铺适量水草,放入成蟹,每天洒水2~3次,投喂少量鱼虾。长期暂养则应利用暂养池,水深控制在1.5米左右,每天换水1次,定期投放食物,促其增肥长重。

螃蟹养殖技术?

网围养蟹模式操作要点为:

(1)网围区的选择

湖泊网围养蟹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湖泊开阔,水质良好,水流缓慢通畅。二是水位适宜,常年水位1~1.5米,水位落差小。三是湖底平坦,底质为黏土,硬泥,淤泥有机质少。四是水草茂密,天然饵料资源丰富,敌害生物少。五是不影响蓄水、排洪、船只航行,环境安静,交通便利。

(2)网围建造

用网目为1~1.2厘米的聚乙烯网片作围网,用毛竹作桩。围绕圈定的养殖区打桩、挂网、每1~1.5米1个桩,网的底部用石笼和地锚固定,使网脚与底泥紧贴,并沉入底泥内,网的上部高出水面1~1.5米,顶部再装0.5~0.7米向内倾斜的倒网,以防止蟹从网上爬出。一般网围面积为30亩左右为宜,最大不超过100亩,通常在养殖区外再建一道网围区,以确保安全。也有以竹箔代替网片形成箔网。竹箔每根竹片插入泥中比较坚实,不易被河蟹咬断,淤泥较厚的湖泊,抗倒伏效果好,但使用年限短,制作费工时。而网围制作方便,但抗倒伏差。

(3)种植水草,保护水草资源

湖泊和网围内水草的多少,不仅直接影响河蟹的数量、规格和品质,而且关系到网围养蟹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为保护湖泊的水草资源,一方面务必保护好围网外的水草,做到合理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必须在网围内种植水草。其方法是用网片将网围一分为二,先用一半水面放养蟹种,另一半水面种植水草。目前生产上大多种植伊乐藻,金鱼藻、轮叶黑藻和苦草。水草的栽培方法同池塘养蟹。待水草长成后,将水草的一端用湿泥包裹成团,抛入另一半未放养蟹种的网围内,待其长至50厘米左右,撤去分隔网片,使河蟹进入水草区即可。

(4)蟹种放养

长江流域饲养成蟹,必须选购长江水系蟹种,避免“辽蟹”“瓯蟹”。避免购买性成熟的蟹种,购买时时注意蟹种质量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整齐,壳较薄,脐较薄,紧贴身体,蟹种购来后,用万分之一的新洁而灭或30克/升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以防治病害的发生,提高成活率,有条件的最好用当地的蟹苗自己培育蟹种,蟹种以3月水温在10℃左右放养最好,此时气温低,运输成活率高,放养规格为80~200只/千克的越冬蟹种。通常每亩水面放养200~400只蟹种,网围养蟹一般都采用鱼蟹混养,鱼种放养仍按常规进行,但放养结构上应减少一部分草食性鱼类,增放一部分鲫和鲢、鳙,以缓解鱼蟹的食饵竞争。

(5)加强饲养管理

①增投饵料:围网养蟹仅仅依靠天然饲料不能满足河蟹生长发育需要,因而应注意饲料的补充,对养殖区域内的水草、螺类等进行适当保护,保持生态平衡,避免掠夺式利用。投喂的小鱼虾、螺蚌肉、动物下脚料、谷类和饼类等要新鲜,严禁腐败变质。要根据水温、天气天然饵料的多少及河蟹摄食情况等,灵活掌握投饲量,一般日投喂量为河蟹总重的3%~5%。应多点投喂,以保证都能吃到饲料。

②移殖水草:水草不仅是河蟹的优质饵料,而且还给河蟹蜕壳提供隐蔽环境,并具有改善水质的作用,因而水草对河蟹养殖必不可少,若养殖区域内水草较少,应注意移殖,水草面积可占水域面积20%~30%。

③注意水质管理:围网养蟹的水质管理,主要是注意清除污物、腐烂的水草等,并要注意禁止排放污水,禁止在水中沤麻,平时要注意清扫围网,防止网眼堵塞影响水体交换。另外,由于围网养殖在浅水区进行,有时会出现水草过于旺盛,密集,影响水体交换的现象,此时应注意清除过多的水草,若清除难度较大,可每隔20~30米开设一条宽2米左右的通道,以保证水体交换畅通。

④加强病害防治:夏季高温季节,蟹易得病,每15~20天可在蟹较集中的区域泼洒生石灰15~20克/米3防病,平时注意观察,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⑤严防逃逸:围网设置一定要牢固,一般应采用双层围网,每隔3~5米用木桩固定牢固,底部用直径15厘米的石笼踩入淤泥,上部要加盖网或塑膜以防河蟹逃出,养殖季节注意检查,看网有无破损,木桩是否牢固,石笼是否移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特别是暴风雨过后及养殖的后期,要特别当心,多注意检查,严防河蟹逃逸。

(6)适时捕捞

湖泊网围养蟹,由于环境条件优越,生长比池塘快,性成熟也比池塘早,因此其生殖洄游开始也早,在长江中下游,一般9月中旬全部变成绿蟹,因此,通常在9月下旬开始捕捞,捕捞工具主要有蟹簖、人工蟹穴、地笼网和丝网等,捕出后的成蟹应放入暂养池暂养1~2个月后,再行销售。

成蟹养殖池塘的条件:

交通方便,环境安静;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方便;池底平整,池埂坡比1: 2.5-3。

防逃设施:

主要有水泥砖墙、钙塑板围栏、聚乙烯网片围栏三种形式。目前普遍采用钙塑围栏,将钙 塑板沿埂四周埋入土中20厘米压实,间隔1米用木桩固定。

杀菌消毒清塘:

清除过多的淤泥,只留淤泥10厘米左右,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每亩用量200--250公斤,达 到彻底的清塘消毒,除杂除野,杀灭病菌,改善底质,药后7天,即过水1次,以排除污物 ,然后晒塘3--5天后加水。

蟹池里宜种的水草:

养殖一塘蟹,首先要种好一塘草,水草是河蟹喜爱吃的天然饵料之一,又能起到良好的净 化水质的作用,而且是河蟹栖息、躲避敌害的场所。种水草的面积应占池塘面积的70%以上 ,主要品种有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轮叶黑藻、伊乐藻以移栽、扦插为主,苦草以 播种方式种植。

蟹池里宜投放螺丝:

螺丝是河蟹喜食的天然饵料之一,又能净化水质。在蟹种放养前和市场和和,每亩投放鲜 活螺丝300--500公斤,以培育河蟹的基础饵料。

蟹种的选择:

选择规格整齐、附肢完整、无病无伤、行动敏捷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蟹种为宜。

蟹池合理放养:

一般蟹种放养要做到“三适”“一暂养”,即适当密度,适时放养,适中规格与先暂养后 放养。蟹种放养密度,一般每亩为500--600只左右,这样使河蟹有一个充足的生活、生长 空间,蟹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2月底至3月份为宜,若放种过早,则越冬伤亡较重,过 迟水温上升,部份河蟹蜕壳,将影响下塘成活率。蟹种放养规格以每公斤100--200只为宜 ,规格过大,每第一次蜕壳困难,损伤较重;规格过小,则生长基数不大,影响上市规格 。蟹种“暂养”,是蟹种放养前必须的过渡阶段,需先在池中设置一块“暂养区”,其暂 养时间长短,应视水温和池中水草生长情况而定,暂养面积是放养面积的1/5左右。

科学合理投饵料:

河蟹是偏食动物性饵料的杂食性动物。在饵料投喂上,严格实行“四定四看”的科学投饵 方法,掌握“前期精、中间青、荤素搭配”的原则。早晚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一般占河蟹 体重的3--4%,并以1--2小时内吃完为宜。在放养初期,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主要品种是新 鲜活小鱼、螺蚌肉等,以后逐步增加投喂植物性的精饲料量,如小麦、玉米、豆粕等,高 温季节,不投动物性饵料,少投植物性精饵,多投青粗饲料,如水草、南瓜、马铃薯等, 进入养殖后期,为河蟹促膘增重阶段,则应增加植物性精饲料和动物性饵料,保证河蟹吃 饱吃好。

蟹池水质的控制:

一般水深保持在0.6--0.8米,高温季节调节到1--1.2米。水质调节侧重于三个方面:一是 勤换新水,一般7--10天换一次水,高温时每天注水10--20厘米,3天换一次水。二是调节 水体的酸碱度,一般掌握在PH值为7.5--8.5之间。主要采用生石灰调节,7--10天全池泼浇 1次,每亩每米水深用量在10--15公斤左右。三是用光合细菌来调节水质,每亩用量3--5公 斤,全池泼浇,以转化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控制有害细菌的滋生和繁殖 。

螃蟹的捕捞:

一般进入10月份,根据气温和市场行情,适时捕捞上市,主要工具是地笼。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88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