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国产汽车的发动机怎么样?什么时候能超越进口车的发动机?

我国现在在各个领域都有不小的进步与发展,很多时候更是在短时间内就追上了那些强国,不管什么新技术我们都能快速掌握,但是在有个领域我国却一直被人诟病,那就是发动机,尤其是航空发动机以及汽车发动机这两类,以至于现在很多人一提起国产发动机就下意识的觉得不行。我们今天就着重说一下汽车发动机,其实日子久了大家也不由得觉得有点疑惑,那就是中国的汽车发动机究竟水平如何?和德系以及日系的发动机相比差距真的这么大吗?

国产汽车的发动机怎么样?什么时候能超越进口车的发动机?

其实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的国产汽车发动机也有了很大变化,各个厂商都在努力研制属于自己的发动机,虽然难度确实很大,但是部分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奇瑞。奇瑞汽车在国内也算是比较有名气了,不过他们的发动机要比汽车卖得好,像ACTECO柴油发动机就非常不错,近几年来销量也比较高,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

可是你会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国内拿得出手的几款发动机都属于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好像就找不出来特别优秀的了,大多数还是只能依赖从国外进口,其实红旗的汽油发动机算是比较不错的,各项数值都算优秀,而且稳定性也比较高,但是实际用起来你总会觉得有点不对,和德系相比还是差了点意思。现在大多数产商在发展汽油发动机的时候,还是比较依赖国外,没能做出自己的东西,所以国产汽车发动机从各方面来说的确是要差上一些。

德系和日系的发动机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优点和长处,我国之所以没法做出那么强大的发动机,那是由各方面的原因决定的。首先是我们的工艺水平就没有别国高,日系发动机最大的优点就是经久耐用,质量相当过硬,因为他们每一个零件都是严丝合缝的,国内想要拆日系发动机都只能暴力拆解,然后一拆就废,说明国内的发动机根本没法达到这种紧密贴合的水平。另外就是我们缺少先进的基础设备,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好比没有光刻机就不可能制造出高端芯片,汽车发动机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国产发动机虽然有一些进步,但是和德系日系的发动机相比差距的确很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起码现在汽车发动机的市场依旧不属于我们,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精进工艺,争取有一天能把这种差距再缩小一些。

我们制造高铁和战机、船舶的水平已经不输任何国家,火箭运载能力更是独步全球,这样的机械制造能力已经足以让我们跟欧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某些需要积累和沉淀的领域,我们还稍显稚嫩,比如说发动机和变速箱、底盘的调校参数,ABS、EBD等底盘技术的研发,涡轮压榨等方面的调校,某些是因为我们的国情和法规不允许,或者是因为国情所限,暂不能大面积应用而已,假以时日,相信我们不会输给任何人,眼下的Su-30战机发动机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们高价从俄罗斯购入之后进行逆向研发改制后的自主发动机性能还在进口发动机之上,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但在德国、日本、意大利(二战战败国),如果你是本国最顶尖的技术人才,本国不可能有这样的军工平台供你一展才华,老老实实在家造车,敢捯饬军工,你怕是没受过“真理”的洗礼。不然就放弃国籍,加入“五大流氓”的行列。

当然,造成中国汽车发动机落后的主要原因还是历史欠账,尤其是机械方面的欠账。当年从前苏联继承来的完整工业产业链,至今也不能算完全消化,依旧有很多东西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些都是需要大量实验、时间去验证数据。中国工业蹿升太快(好事!!!),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积累”不如老美,这个短板是必然的。

14亿的人口技术,完善的教育机制,按理说中国最不缺的应该就是技术型人才,国家真的需要那么多人投身军工产业吗?如果不是,那饱和后溢出的人才都去哪了?为什么没能养起一两个像样的民族车企?各大高校的高材生,顶级当然是被国家挖去造“二踢脚”了,非顶级理工人才,投身到计算机产业更多(什么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啥的),市场火爆,没有历史包袱,更容易出产品,出价值。而制造业,一个零件公差要达到多少精度,需要多少精度的设备加工,良品率多少,这个是物理规律限制,不是你加班能直接解决的。为了提高良品率,你需要制定试验计划,控制变量,做一次试验必须几个小时,这个你着急不得。一个长期的试验计划,比如说一个月,在其中的某几次试验中,你引入了错误的数据,那么对不起,整个结果有偏差,直接重做吧。

发动机在国外已经发展了上百年,他们的技术很成熟。而中国的内燃机起步晚,尤其是汽车用汽油发动机,国内自己设计、制造汽油及也就是上世纪末的事。你要对中国有信心。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89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