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马有哪些注意事项,马的习性有哪些?
野生的普氏野马生活在开阔的戈壁荒漠或沙漠地带,三五只或十余只成群游荡。群体中的个体之间在进食之后常互相清理皮肤,一般呈相反方向站立,然后将头伸到同伴的侧身,轻轻地啃拭对方的耆甲、肩部、背侧、臀部等。有趣的是,双方啃拭的都是同一个部位,当一方改变部位时,另一方立即相应地改变,配合十分默契而完善。有时也进行自身的护理,包括打滚、自我刷拭和驱散蚊蝇等,特别是在沙地上。休息和睡眠有站立、腹卧和侧卧等3种姿势,但警惕性很高,稍有动静便处于应激状态。感觉灵敏,警惕性高,奔跑能力强,昼夜活动,但以夜晚为多,以荒漠上的棱棱草、芦苇、红柳等为食,饮水量也很大。叫声的种类也很多,争斗开始时发出声调尖而单一的吼叫;失群时发出声音洪亮而高亢的呼唤信号;感到某种满足时,就发出轻微的喉音;当反感时则发出尖而细的声音。更多的情况是打响鼻,表达的情感也十分复杂,大多为恐吓对方,也有时是由于鼻腔内有异物、蚊蝇干扰、异味刺激或感冒患病等因素引起的。
普氏野马一年四季均可发情,但以春夏季为主。雌兽的发情周期为28~22天,持续时间为5~7天。发情时表现为精神兴奋,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起卧不定,互相嗅闻等。
为了争夺领群的地位,雄马之间则昂首静立,两眼凝视,耳朵朝向前方,而后嘶叫、前蹄刨地、打响鼻、低头小跑,鼻孔喷出粗气,接近以后就互嗅抿耳,怒目而视,举弹前蹄,发出尖锐而短促的吼叫,继而竖起前身扭打在一起,其争斗的残酷性和凶悍程度比家马要强烈得多。雌马之间也有一定的攻击行为,主要是地位较高的经常表现出护食和阻止其他雌马与雄马交配。
交配前,雄马和雌马互相嗅闻会阴部和外生殖器,然后雌马将臀部朝向雄马,雄马则轻咬雌马的颈部或膝部,促使雌马前进,然后进行爬跨,经过3~7次骨盆冲动完成射精。健壮的雄马可以在30分钟之内与2匹雌兽连续交配8次之多。雌马的怀孕期大约为307~348天,翌年5~6月产仔。幼仔刚出生时为浅土**,2小时后即可吃奶。3岁左右性成熟,寿命为30岁左右。
野外普氏野马的灭绝与放养
1878年,沙俄军官普热瓦尔斯基率领探险队先后3次进入准葛尔盆地奇台至巴里坤的丘沙河、滴水泉一带捕获、采集野马标本,并于1881年由沙俄学者波利亚科夫正式定名为“普氏野马”。由于普氏野马生活于极其艰苦的荒漠戈壁,缺乏食物,水源不足,还有低温和暴风雪的侵袭。而人类的捕杀和对其栖息地的破坏,更加速了它消亡的进程。在近1个世纪的时间里,野马的分布区急剧缩小,数量锐减,在自然界濒临灭绝。蒙古西部在1947年曾经捕捉到过1只,当时送到乌克兰动物园饲养,此后就再也没有发现过普氏野马。
我国于1957年曾在甘肃肃北县的野马泉和明水之间捕到过1只,1969年在新疆尚有人在准噶尔盆地看到过有8匹野马组成的小群。1971年,当地的猎人看到过单匹的野马。20世纪80年代初,还有人在东准噶尔盆地乌伦古河和克拉美山之间的地域发现了野马的踪迹,但没有确凿的证据。后来,新疆也时常传来发现野马的消息,不过经证实,所看到的都是野驴。我国对野马的存亡十分关注,1974年、1981年和1982年,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大学等单位先后组织考察队,深入到准噶尔荒漠、乌伦古河、克拉麦里山、北塔山等野马产地考察,并结合航空调查,力求找到野马,结果令人失望。现在大多数人认为,如果自然界还有残存的野马,其数量也少到不能形成种群,因而不足以保证一个物种的生存,所以野生的普氏野马很可能已经在自然界消失。
20个世纪60年代,蒙古国首先宣布野生野马灭绝,而国内新疆作为普氏野马的故乡,也由于俄、德、法等国的探险队不断大规模捕猎,并将28匹马驹偷运出境,加之国内大批捕杀,到20世纪70年代,新疆普氏野马也基本宣布消失。到1985年,分布于美、英、荷兰等112个国家和地区的存活野马仅有700多匹,而且是圈养和栏养的。1986年8月14日,中国林业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专门机构,负责“野马还乡”工作,并在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疆吉木萨尔县建成占地9000亩全亚洲最大的野马饲养繁殖中心。随着18匹野马先后从英、美、德等国的运回,野马故乡结束了无野马的历史。
现在能够看到成群的马匹,可能只能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才可以看到。以前马做为农民的役用家畜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养殖的,因为马比牛吃得少,走路快,所以做为役用家畜马比牛更多一些。后来随着机械化的普及,马在农村就退出来役用作用,现在也有少数养马的人家,那么现在养马的用途是什么呢?
1、当作商品销售。马肉营养丰富,味道和驴肉差不多,很多人甚至分辨不出马肉和驴肉,现在有些饭店是专门经营马肉的,烤马肉据说特别好吃,只是我还没有吃过呢。每年用于屠宰卖肉的马数量还是相当大的,马肉价格每斤达到30元,前几年一匹马要卖到一万块钱,当然了不是用来屠宰的,说的是用来养殖的母马。
2、那达慕大会坐骑。内蒙古每年都要举报那达慕大会,这是蒙古族的一场盛会,会上有骑术表演和骑马比赛,这些马是需要专门的训练才可以的,所以要在马群里进行挑选,然后再经过训练,合格的才能被录用。
3、当作运输工具。虽然现在种地都是机械化了,但是还有极少部分人喜欢使用马车拉一些东西,主要都是那些岁数比较大的农民。
4、观赏试骑。我们大草原的旅游景点都有骑马项目,游客到了草原必须要体验一下骑马的感觉,这样才不枉来大草原一次,所以旅游景点都是要养一些拱游客骑乘的马,这些马必须性情温顺,不能像赛马那样。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93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