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猪如何养殖与管理

1、品种选择。种公猪的选择十分严格,不仅要考虑该类种公猪的品种特性和遗传特性,还要考虑该类种公猪是否发育良好、是否为表型特征标准的优质公猪。种公猪的遗传特性对于猪场中猪群品种的改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选择种公猪时必须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饲养条件以及管理条件。在选择种公猪时必须要选择正规、合适的种猪场,选择的种猪要具有明确的基因遗传特性以及该种猪的系谱,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种公猪的高标准。

猪如何养殖与管理

2、营养补给。为提高种公猪的精液品质、保持其旺盛的性欲,种公猪的日粮应含有16%粗蛋白和0.8%赖氨酸,并给种猪的饲料中加入适量维生素A和维生素D等营养成分,不足会导致公猪睾丸发生萎缩,严重缺乏会导致其丧失繁殖的能力。因此,种公猪饲料要掌握好各种营养物质的调配比例,尤其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影响公猪精液质量和数量的物质是蛋白质,因此猪场在饲养种公猪时,要适当地增加蛋白质。合理安排喂养量,每头种公猪每天饲料喂量控制在2.3~2.7kg,并且提供充足和干净的水源。

3、日常活动管理。对种公猪进行单圈饲养,给种公猪足够的活动空间,远离母猪舍,在饲养、运动、清洁和休息等方面进行统一制度化的管理。每天坚持让公猪适当运动,夏天可在早、晚,冬天要在中午进行,每次运动1~2h,以增强体质,提高繁殖机能。保持猪舍的清扫卫生,预防疾病的产生,加强种公猪的运动量,增强种公猪的抵抗力。对于成长中的种公猪,要定期对其重量进行动态监测,种公猪不宜过肥过瘦,要保持中上等的重量。

4、提高种公猪的繁殖能力,重要的就是提高种公猪的性欲和精子质量。保证种公猪合适的运动量,增强种公猪的体质,可以提高种公猪的性欲和精子的质量。对于种公猪的取精作业不可太频繁,如果过于频繁,精液会出现密度低、活力差等状况;如果取精作业次数过少,也会产生相应的问题。因此,对种公猪的精子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选取合适的时间和发育状况对种公猪进行取精作业,种公猪在青年时期,可以每周进行一次取精作业,当种公猪成年后可以将频率增加到每周2~3次。

5、对母猪要进行分阶段的管理和饲养,可以分为空怀期、怀孕期和哺乳期,根据母猪的不同时期进行科学、有针对性的管理和饲养。

(1)日粮搭配多样化 猪只生长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单一饲粮往往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猪生长发育的要求。多种饲料搭配应用可以发挥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从而提高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研究证明,单一玉米喂猪,蛋白质利用率为51%,单一肉骨粉喂猪则为41%,如果把两份玉米加一份肉骨粉混合喂猪,蛋白质利用率可提高到61%。

(2)饲喂定时、定量、定质 定时指每天喂猪的时间和次数要固定,这样不仅使猪的生活有规律,而且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提高猪的食欲和饲料利用率。要根据具体饲料确定饲喂次数。精料为主时,每天喂2~3次即可,青粗饲料较多的猪场每天要增加1~2次。夏季昼长夜短,白天可增喂一次;冬季昼短夜长,应加喂一顿夜食。饲喂要定量,不要忽多忽少,以免影响猪的食欲,降低饲料的消化率。要根据猪的食欲情况和生长阶段随时调整喂量,每次饲喂掌握在八九成饱为宜,使猪在每次饲喂时都能保持旺盛的食欲。饲料的种类和精、粗、青比例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可变动太大。变换饲料时,要逐渐进行,使猪有个适应和习惯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猪的食欲以及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3)以生饲料喂猪 饲料煮熟后,破坏了相当一部分维生素,若高温久煮,会使饲料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降低其消化利用率,且有些青绿多汁饲料,闷煮后可能产生亚硝酸盐,易造成猪只中毒死亡。生料喂猪还可以节省燃料,减少开支,降低饲养成本。

(4)掌握日粮的稀稠度 日粮调制过稀不仅影响唾液分泌,而且会稀释胃液,影响饲料的消化。饲喂稀料使猪干物质进食量降低,同时猪排尿增加,体热消耗增多。因此,日粮调制以稠些为好,一般料水比为1∶2~4。冬季应适当稠些,夏季可适当稀些。

(5)饲养方式 饲养方式可分为自由采食与限制饲喂两种。自由采食有利于日增重,但猪体脂肪量多,胴体品质较差;限制饲喂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猪体瘦肉率,但增重不如自由采食快。

(6)饲料品质 饲料品质不仅影响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而且影响胴体品质。猪是单胃杂食动物,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直接沉积于体脂,使猪体脂变软,不利于长期保存。因此,在肉猪出栏上市前2个月应该用含不饱和脂肪酸少的饲料,防止产生软脂。

(7)分群技术 要根据猪的品种、性别、体重和采食情况进行合理分群,以保证猪的生长发育均匀。分群时,一般掌握“留弱不留强”、“夜合昼不合”的原则。分群后经过一段时间饲养,要随时对猪群进行调整。

(8)调教与卫生 从小就加强猪的调教,使其养成“三点定位”的习惯,使猪吃食、睡觉和排便固定,这样能够保持猪圈清洁卫生,有利于垫土积肥,减轻饲养员的劳动强度。猪圈应每天打扫,猪体要经常刷拭,这样既可减少猪病,又有利于提高猪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9)防寒与防暑 温度过低时,猪用于维持体温的热能增多,使日增重下降;温度过高,猪食欲下降,代谢增强,饲料利用率也降低。因此,夏季要做好防暑工作,增加饮水量;冬季要喂温食,必要时修建暖圈。

(10)去势、驱虫与防疫 猪去势后,性器官停止发育,性机能减弱,猪表现安静,食欲增强,同化作用加强,脂肪沉积能力增加,日增重可提高7%~10%,饲料利用率也提高,而且肉质细嫩、味美、无异味。在催肥期前驱虫一次,驱虫后可提高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按照一定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疾病预防工作,注意疫情监测,及早发现病情,及时采取措施。

(11)防止育肥猪过度运动和惊恐 生长猪在育肥过程中,应防止过度的运动,特别是激烈的争斗或追赶。过度运动不仅消耗体内能量,更严重的是容易使猪患上一种应激综合征,突然出现痉挛、四肢僵硬,严重时会造成猪只死亡。

(12)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水是调节体温、消化吸收饲料营养和剩余物排泄过程不可缺少的物质。水质不良会带入许多病原体,因此既要保证水量充足,又要保证水质良好。实际生产中,切忌以稀料代替饮水,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饲料浪费。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95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