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昌
徐珂《清稗类钞》称,山西侯氏有资产七八百万两,是仅次于亢氏的大户。侯氏住介休县北贾村,原是南宋孝宗隆兴元年 (1163) 由陕西迁入。康熙时,家境尚一般,有十七世侯万瞻外出经商苏杭一带,专贩绸缎。到万瞻之孙侯兴域时,侯家已是外有商号数十处、内有大量房产土地的赫赫有名的财主了,介休人称“侯百万”。
到侯兴域之孙侯荫昌总管侯家生意时,更是深谙经营及挖角人才之道,使蔚泰厚票号业务在当地风声水起。
侯氏商号中以蔚泰厚实力最为雄厚,蔚泰厚原是绸缎店,开设在平遥西街,和著名的日升昌票号邻近。侯氏见日升昌由颜料行改票号后生意兴隆,十分眼红,但经营票号苦于无熟练人手。恰巧日升昌票号副经理毛鸿(岁羽)与经理雷履泰不和,毛受排挤,侯氏便趁机把毛氏拉了过来,于道光十四年(1834)将蔚泰厚绸布庄改组为票号,聘毛氏出任总经理。毛氏感激侯财东(侯荫昌)知遇之恩,誓与日升昌票号决一雌雄,锐意经营,使蔚泰厚票号业务蒸蒸日上。是年,侯财东便将蔚字号的蔚丰厚、新泰厚、蔚盛长均改为票号,并委毛氏统为指导,除在蔚泰厚给毛氏顶人力股一俸外,又在新泰厚给毛氏顶人力股一俸。毛氏对此感激零涕,大有“鞠躬尽瘁”之意。毛氏又以“加官晋爵”之法从日升昌拉出两个熟悉业务的伙友,委以重任。后来侯氏又将天成亨布店改组为票号,形成侯氏的蔚字票号“五联号”。在毛氏的主持下,五联号业务突飞猛进,大获其利。据冀孔瑞《介休侯百万和蔚字号》一文称,在侯荫昌掌握蔚字号时期,各号资本如下:
蔚泰厚: 24万两
蔚丰厚: 10万两
蔚盛长: 12万两(后增至16万两,内含平遥王培兰资金)
天成亨: 16万两(后增至20万两)
新泰厚: 16万两
蔚长厚: 15万两
“蔚”字号在毛氏的大力经营下,六号拧成一股绳,到处揽生意,设置分庄,与日升昌相对抗。经过道光、咸丰、同治30多年的发展,声势日增,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当时蔚字号在上海、苏州、杭州、宁波、厦门、福州、南昌、长沙、常德、汉口、沙市、济南、北京、天津、沈阳、道口、昆明、太原、运城、曲沃等地均设分在。
侯荫昌之子从杰(1848-1908),也是位经商能手。据《侯从杰墓志》称:“君姓侯氏,讳从杰,字卓峰,……诰授通议大夫,赏戴花翎,郎中衔,光禄寺署正加四级附贡生。……世以权奇子母为业,委任志成,推心置腹,以信为主,虽支部几遍全省,千里一呼无不相应。庚子以后,海内商业大局岌岌,君独筹划周密,他商亦均取其法,偶有岔事,得君一言而解。”
侯氏蔚字号的发展,除其经营有方外,另有一种愚弄人的手段。太平天国革命期间,蔚字号在东南各省的分庄因战争影响损失严重,致使平遥的票号发生挤兑现象,票号信用摇摇欲坠。在这关键时刻,侯氏用骡马车成队结伙,从介休北贾村向平遥的票号运送银两,应付挤兑局面。谁知浩浩荡荡的运银车辆中,有一部分银箱内装的不是银两,而是石头。侯氏用“瞒天过海”手段,度过了挤兑风潮。
票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金融机构。票号也被称作票庄或汇兑庄,顾名思义,即汇兑银票的处所。
早期以承担汇兑业务为主,而到清初许多票号又增加了存款服务,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有着类似近代银行的功能。
扩展资料:
票号的汇兑内容:
一、同业对交,各凭各信,不立字据,汇水随市面松紧,临时酌定。
二、迟票。除以兑期另加汇水外,所占之期,按月估算递加。
三、兑条。手续于定汇之后,立一对条,齐中剪为二纸,汇款者持上半页,承汇者将下半页寄往所汇之地验兑,交条付银,即不找保立收据也可。
四、信汇。各凭各信,字号对字号,下付人堂名,须得保付给,汇水随行市。
五、汇票。凭票给付,汇水随行市。
六、电汇。如用明电,见电后讨殷实承保用款,错则退款,如系各家之密电,用款手续亦与明电同,电费皆由汇款者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票号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98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