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鹧鸪有哪些比较好的养殖方法

鹧鸪有哪些比较好的养殖方法

鹧鸪又名中华鹧鸪,是鸟类的一种,体形似鸡而比鸡小,羽毛大多黑白相杂,养殖鹧鸪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要学会一些养殖方法。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鹧鸪的养殖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鹧鸪的养殖方法

光照控制

母鸪180天左右性成熟,公鸪早一个月。母鸪开产前3周增加光照,公鸪比母鸪早2周增光。增光可用电灯,平均每平方米3瓦,灯距地面2米。保证每天共有14小时的光照,增光要求照明均匀,光线稳定。

溼度

溼度的大小要根据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进行调整,孵化前期相对溼度应保持在60%~65%,中期55%~60%,到了孵化后期,为了使空气中的水份与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于蛋壳,使碳酸钠变为碳酸钙,使蛋壳变脆,有利于雏鸪喙壳,应将溼度提高到65%~70%。

饲料要求

产蛋鸪饲料营养应全面,代谢能每千克1.15-1.17兆焦,粗蛋白质含量18%,并新增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饲料配方可以用玉米粉53%、小麦粉12%、豆饼15%、鱼粉10%、骨粉2%、贝壳粉2.1%、食盐0.4%、复合维生素0.5%,混合均匀。每天定时饲喂,保证全天有料,任鹧鸪自由采食,同时保证有充足饮水。产蛋种鸪室须保持清洁、空气新鲜。产蛋期间不滥用药物,以免影响产蛋。

产蛋

野生鹧鸪一般在3~6月产蛋繁殖,属季节性繁殖,人工养殖产蛋率跟野生鹧鸪相差无几,产蛋率很低,控制的良好条件下,繁殖季节延长。但无法一年四季产蛋,年产蛋量为20左右枚。鹧鸪繁殖效能的高低,除受亲本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受外界环境如营养、管理等因素影响。

个体选择

饲养鹧鸪必须先要对所有饲养的雏鹧鸪进行个体选择,特别是作为种用鹧鸪,雏鹧鸪品质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生长发育、成活率及饲料费用,而且直接关系到生产效能和种用价值。

选择雏鹧鸪应以体质健壮有神,发育良好,两腿稳健有力,羽毛色鲜亮清洁,个体体重在12克以上,头小适中,脐部收缩良好,食欲旺盛,增重快,叫声洪亮,泄殖腔附近无粪污染,一般可选作商品鹧鸪饲养。准备将来留作种用的鹧鸪苗除上述标准外,还要挑选个体大、发育好、体重适中、活力强、眼大有神、行动灵活、站立姿态正常、体羽整齐、喙短稍弯曲、头颈匀称、背部和胸部宽且两者平行,胜部硬直、脚趾齐全正常。挑选出来符合上述条件的雏鹧鸪,为培育生产力高的合格种用鹧鸪打下良好基础。凡是体质较弱、发育较差、体重过轻、肩尾低拱背、跛行或行走不稳、动作迟缓、羽毛松乱、绒毛缺少光泽,无尾羽、泄殖腔附近不干净,如将雏鹧鸪捏在手中无力挣扎或不挣扎、喙狭长、眼睛瞎或有毛病、喙过弯、上下喙闭不紧,背、胸不平行,脚趾弯曲的,均不宜留作种用。挑选淘汰的失去种用生产效能价值的雏鹧鸪,可另作育肥肉用商品鹧鸪饲养处理。肉用鹧鸪饲养到平均体重达500克是生长最适宜的鹧鸪龄,这时饲料报酬也最高。

 鹧鸪的饲养方式

鹧鸪可散养也可笼养,一般多采用笼养,笼养可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养殖密度每平方米10只左右,可使不愿交配的母鸪逃避公鸪的追逐,种蛋受精率也较高。

 鹧鸪的相关知识点

鹧鸪是中国南方常吃的一种野禽。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南人专以灸食充庖,云肉白内脆,味胜鸡雉”。福建的谚语: “山食鹧鸪肉,海食马鲛jiāo鲙kuài”。可见在中国南方很早就有食用鹧鸪的习惯。在广州,病人痊愈后多以沙参、肉竹、杞子、桂圆肉等与鹧鸪同炖,据说有滋补的功效。广西邕宁、崇左、桂平、博白一带,鹧鸪的产量甚多。在福建,从海岸直至闽西山地,到处可以遇到。

鹧鸪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且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和较高的锌、锶等微量元素,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铁、钾等多种矿物质。具有壮阳补肾、强身健体的功效,是男女老少皆宜的滋补佳品。

民间把鹧鸪作为健脾消疳积的良药,治疗小儿厌食、消瘦、发育不良效果显著。妇女在哺乳期间食用鹧鸪,对促进婴儿的体格和智力发育具有明显效果。可治贫血和消除眼疲劳、增进人体机能、防风溼和神经疼、消炎镇痛、退热消痛、营养滋补、消退老年斑,使面板光润、治疗妇女痛经和不孕等症、治疗失眠和神经衰弱、治疗头晕和高血压、治疗老年哮喘、防止孕妇流产、补虚劳、强筋骨、防止动脉硬化、防止毛发脱落和变色、防腰、腿痛、治男性阴囊溼疹、治疗小儿生疮生癞、治胃痛、治疖子、治疗闭经、治麻疹、治虚劳、治疗泌尿系结石、治冻伤、治癣、治疳积。

鹧鸪能人工养殖吗?有什么习性?

鹧鸪外貌美丽,前额有一条带纹,横过双眼下至颈部成衣带状,胸上下部呈灰色,两翼上有多条黑色纹,嘴和脚梗红色,体长34-38厘米,体重一市斤左右,鹧鸪不仅是美味佳肴,而且有一定的滋补食疗功效,在国内外市场受欢迎。 鹧鸪繁殖力强,年产蛋可达120-180枚,从出壳至成鸟,仅需10-13周龄,一年可养4-5批;平均每只成本3--5元,售价可达15--20元,每只可盈利 10元以上,饲养鹧鸪,经济效益显著,河北省馆陶县靳荣禽蛋研究所引进鹧鸪养殖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已投资创办了全国最大的鹧鸪养殖基地,并利蝇蛆活体饵料,培育出了更好鹧鸪系列产品,销往上海、广州、香港等国内外市场,产品供不应求。 鹧鸪的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有益儿童智力发育的牛黄酸。据古代经典记载,鹧鸪肉具有开胃、健脾、有益心神、滋补壮阳等保健作用。 鹧鸪肉的使用方法广泛。煎、炒、烹、炸、烤种种方法样样事宜;酸、甜、香、辣、咸种它集肉用、观赏、药用价值于一身。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适口,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蛋白质含量为30.1%,比鸡肉高10.6%,脂肪含量为3.6%,比鸡肉低4.2%,脂肪酸含量为64%,为不饱和脂肪酸。 各种口味样样鲜美。并且可与多种食品同做。烹调方法之广,足可随意发挥。是历代宫廷的御膳极品,更是皇宫绝密保胎验方。众多医学经典著作,均有对鹧鸪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论述。由于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成为历代宫廷膳食重的珍品,素有"野味之冠"、"赛飞龙"之美誉。 鹧鸪蛋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滋补品,蛋清厚稠,蛋内蛋白、氨基酸、卵磷脂蛋黄素,以及维生素A、D、E、K、B族和锌、铁、钙、碘、硒等均高于普通鸡蛋,尤其是蛋内胆固醇远远低于普通鸡蛋、鹌鹑蛋等(低于普通鸡蛋20-40%),煮熟七八分食或烹调后,蛋味醇香、无腥味,且极易被消化吸收。长期使用,对中老年增强体力,提高智力、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特别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有促进作用,补充大脑增强记忆力,对体弱多病者能提高抗病能力,对恢复健康能起到辅助作用。

采纳哦

可以。

1.鹧鸪是早成鸟 出壳绒毛干后,就可以走动、寻食、饮水等。

2.喜温暖、干燥,忌寒冷、酷热和潮湿 气温低于10℃或高于30℃,对其生长发育及生产均不利。最适温度为16℃~18℃。雏鸪需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度过育雏期。

3.食性 鹧鸪为杂食性鸟类,食性广,可采食杂草、籽实、果类、树叶、昆虫等,故饲喂鹧鸪的饲料应具多样性。

4.群居性 无论觅食或是休息均有群居特点,雏鸪睡眠时喜集聚在一起。但应注意与受寒而聚区别,前者全身舒(坦)展,后者缩颈、藏头、收脚。

5.野性。(1)具飞行能力。从2周龄开始有飞行能力,飞速快,持续时间短。(2)好斗性。雄性比雌性好斗,尤以繁殖季节为争夺配偶发生激烈争斗。故性成熟前应公母分开饲养,开产前公母比例按1∶3分小群笼养。(3)应激性。鹧鸪胆小易惊,应激性高。遇到异常声音或异物,或在外界不适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如温度过高,密度过大,强光刺激等),易发生应激反应,导致生产力下降,甚至死亡。因此,从雏鸪出壳后的30小时内可对其进行各种应激因素(声、光、色、物等)刺激训练,以培养其适应能力。

6.生长特性 雏鸪在12周龄前生长较快,出壳时体重为13至14克,12周龄时公鸪体重可达500克,以后生长渐变慢。故应抓好12周龄前的饲管,以提高经济效益。

7.趋光性 在黑暗环境中,只要发现有光亮之处,便向光源处飞蹿,因此,鸪舍门窗应加铁丝网,同时在非光照期间应用黑布严密遮光。

8.抱巢性 家养条件下,失去抱巢性,但在野外仍有包巢现象。

9.对霉败饲料的敏感性 鹧鸪对发霉饲料非常敏感,尤其对褐曲霉素、黄曲霉素异常敏感。因此,用饲料一定要新鲜。

10.换羽特性 鹧鸪性成熟前有4次换羽,分别于7周龄前、后,12周龄后,28周龄产蛋前进行换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98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