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影
1、松鼠的手影做法教程:两只手做的手影,一只手做松鼠的头部,一只手做松鼠的尾巴。(松鼠:小松鼠,大尾巴,高高松树就是家。身体轻轻像棉花,跳来跳去找松塔。)
2、大公鸡的手影教程:两只手做的手影,一只手张开手指做公鸡的尾巴,另一只手做公鸡的头。(公鸡:美丽勤劳大公鸡,红红冠子五彩衣。捕捉害虫本领大,不睡赖觉早早起。)
3、牛的手影做法:两只手做的手影,两个大拇指做牛的角,一只手的其余四指做牛头。(牛:农民的朋友,劳动的能手。不怕苦和累,一头老黄牛。)
4、小象的手影做法教程:两只手完成的手影,一只手做象鼻和象牙,另一手做象头。(象:大象运动员,身大力无比。鼻子当手用,圆木举上天。)
松鼠鳜鱼的做法?
松鼠鱼的做法
材料:
桂鱼1条、青豆适量、玉米粒适量,葱姜丝、蒜末,盐、鸡精、白糖、白醋、蕃茄酱、淀粉
做法:
1、桂鱼洗净,去鱼牙、鱼线和鱼鳍,把鱼头先切下来,顺着鱼骨剔下两片鱼肉,去掉胸部鱼刺,鱼尾要连着。
2、先斜刀再直刀切至鱼皮,剞麦穗花刀。
3、取盆一个,放入头鱼和鱼肉,加盐、糖、料酒、葱姜丝腌制20分钟,将腌好的鱼肉均匀的沾上一层玉米淀粉。
4、锅放火上,加适量的油,七八成油温时分别下入鱼肉和鱼头炸至金黄,炸时要让鱼尾翘起来。
5、捞出沥净油摆放在盘中。
6、炒锅上火,添入少许底油,五成油温时下入番茄酱炒出红油,下蒜末炒出香味,加白糖、盐、少许清水、水淀粉。
7、再下入青豆和玉米粒炒匀。
8、加入适量白醋炒匀,淋入少许明油。
9、把做好的糖醋汁浇在摆好的鱼肉上即可。
糖醋松鼠鱼的典故
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苏州就有“松鼠鲤鱼”了,乾隆曾品尝过。后来便发展成了“松鼠桂鱼”。清代《调鼎集》中有关于“松鼠鱼”的记载:“取季鱼,肚皮去骨,拖蛋黄,炸黄,作松鼠式。油、酱油烧”。季鱼,即石斑鱼。这条记载间接证明苏州乾隆年间有“松鼠鲤鱼”的传说是可能的。因为《调鼎集》中的不少菜肴均是清乾、嘉时的。其次可以说明今天的“松鼠桂鱼”正是在“松鼠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材料
鳜鱼1条(约1500g),小虾仁5g,冬笋20g,干香菇10g,豌豆10g,香葱1棵(10g),蒜2瓣(10g),绍兴黄酒3汤匙(45ml),番茄酱3汤匙(45ml),盐10g,白砂糖40g,镇江香醋1汤匙(15ml),油1000ml(实耗100ml),干淀粉50g,水淀粉1汤匙(15ml)
做法
鳜鱼洗净,去除内脏和腮。干香菇用水泡发后切粒,冬笋切成和香菇大小相同的粒,香葱切成寸段,蒜瓣切末备用。
鳜鱼齐着胸鳍根部,切下鱼头。鱼头从下方入刀剖开,把两边向外分开扣在案板上。把鱼身横放在案板上,横着刀从鱼颈部入刀,沿脊骨小心片至尾部,鱼尾部不要切断,用同样方法片开另一侧鱼肉,然后斩去脊骨。把鱼皮向下铺在案板上,从胸刺根部入刀,片去胸刺。
把鱼皮向下铺在案板上,先斜着刀,刀背稍微倒向鱼尾,每间隔0.7cm片入一刀,深至鱼皮即止,然后再与刚才的刀痕交叉45度角的方向,用同样方法,剞成菱形刀纹。把2汤匙绍兴黄酒和5g盐放入碗内调匀,抹在鱼头及鱼肉上,再均匀地在每个缝隙都沾上干淀粉。
炒锅中放入全部的油,中火烧至7成热,提起鱼尾抖去多余的干淀粉,让鱼肉翻卷成松鼠形,然后一手提着鱼尾悬在炒锅上方,一手用大勺舀起热油均匀地淋在鱼肉上炸至鱼肉定型,然后让鱼全部滑入锅中,同时沿着锅沿小心地放入鱼头,炸至淡**时捞起。继续用中火加热炒锅中的油,让油温升高至八成热,再次投入鱼肉和鱼头炸至金**捞出沥干多余的油,装入盘中。
在炸鱼的同时,另取一个炒锅置于火上,放入少许油,大火烧热至冒出轻微的白烟,然后投入虾仁划散,盛出备用。
中火加热炒锅,放入少许油,待烧至5成热时,放入香葱段炸至散发出葱香后投入蒜末、冬笋粒、香菇粒、豌豆翻炒2分钟,调入番茄酱、白砂糖、剩余的绍兴黄酒1汤匙(15ml)、5g盐和少许水煮沸,用水淀粉勾芡后烹入香醋。最后淋少许热油起锅,把汁浇在鱼身上,再撒上熟虾仁即成。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99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