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子什么时候下蛋
问题一:鸭子一般下蛋在什么时间? 鸭子在夜里下蛋,鸭白天要游水,不可能把蛋下到水里面。^_^^_^
这可能主要是训养的结果,就说说鸭子吧――
早晨放鸭子的时候,养鸭人总会看看该下蛋的鸭子,是否把蛋下完。如果怀疑哪只鸭子偷懒了,就抓过来,摸摸后 *** 上的蛋包,那硬硬的是否还在。如果抓了现形的,就会继续关在窝里,等它把该办的事办完,才会放它“出城”。
问题二:鸭多久会下蛋,一般能下几年蛋 一般小鸭子 4个月以后就能下蛋了 一般春秋天喜欢下蛋 一年能下180左右 如果喂的好点可以下的200多蛋的 工业上的2年吧 家养的能下到3、 4年 望采纳
问题三:鸭子下蛋几个月? 我养的水鸭7月30日养的到11月3O日能下蛋吗
问题四:鸭子什么时候下蛋?是早上还是晚上? 早晨下蛋,因为我养过鸭子。
问题五:鸭子要养到什么时候才下蛋? 因该鸭子长到7~8个月才下蛋,刚开始下的蛋都比较小跟鸡蛋大小差不多!
问题六:鸭子多大开始下蛋? 5分 一般小鸭子 4个月以后就能下蛋了。
放养方法
1、放养密度:根据放养鸭的大小,强弱决定放养密度,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则。一般0.067公顷果园放养成鸭20-30只。
2、划定轮放区:根据放养鸭的数量及园地面积划定轮放区,用高50厘米的尼龙网围栏成几个区轮放。为便于 管理一般每区0.335公顷放养400只左右为宜。果园面积小,养鸭数量少时,可以不分区,但应根据园内杂草及昆虫等的生长繁殖情况实行间断放牧。在轮放区内要为鸭子备足饮用水。
3、按时补饲:为补充放养时期饲料的不足,对放养鸭要适时补饲。雏鸭放养从4周龄开始,前期为育雏期,可圈养和笼养。雏鸭在早晚各补饲1次,以补充能量的不足。按早上半饱晚喂足的原则确定补饲量,并逐减喂饲次数和数量,促使鸭自由采食。随着雏鸭的生长,可根据放养鸭啄食杂草、野菜、昆虫决定放养鸭的补饲。以放养为主时期,晚上回舍棚后进行补饲,并备足饮用水,满足饮用。春天幼龄雏鸭放养前,要先进行适应外界温度变化的锻炼,逐渐进入放养园。
4、加强监管,严防鼠害:放养鸭要严防山猫、黄鼠狼之类野兽的侵害。侵害鸭的兽类都惧怕网具,因此采用尼龙网围圈放养区是有效的安全防御措施,不管放养多少只,也不管面积大小,都要用网围圈,并要固定专人管理。特别是放养幼龄鸭,防鼠害更为重要。
5、防疫灭病:放养鸭的防疫同样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要按照常规防御程序,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做好防疫灭病工作。
鸭子的食物很广,象现在大的养殖户就是饲料配合新鲜草料,有时也放养到稻田里 ,小时候养过,挖蚯蚓,摘嫩草,剩饭剩菜也能喂,比鸡还好养
雏鸭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鸭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抓好雏鸭的管理。
及时开食雏鸭出壳1天后即开食。开食前需先“开水”(饮温水),饮水中可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和维生素C。开食的饲料宜用五成熟的大米饭,将其撒在竹席上,让雏鸭自由啄食,每天喂6~8次。4天后改为煮烂的小麦或全价配合饲料,每天喂4-5次。15天后每天喂3次即可。雏鸭开食3天后,需增加动物性蛋白饲料,将小鱼虾、河蚌、螃蟹、蚯蚓等剁碎与食料拌在一起喂给。此外,雏鸭还应补给适量的青绿饲料,可将青菜切碎拌入食料中或直接撒在竹席上,供其自由采食。
加强保温 雏鸭正常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日龄30度,4-7日龄25度,2周龄以上的20度左右。一般的保温方式是,利用雏鸭的自发热量进行取暖。但是,当外界气温较低时,则应用火炉等热源加温,使育雏室的温度保持在20度左右。
锻炼下水鸭子属水禽。雏鸭下水能促其活动,增加采食量。因此,应在出壳5天后就锻炼其下水。方法是:先下“小水”(将水放人大的水盆或水泥池中),且温度不能太低,深度以能打湿鸭脚为宜,每天2次,每次不超过10分钟;以后水深逐渐增加,时间逐渐延长。雏鸭何时下“大水”(河沟、池塘等大水面),需要根据天气和气温情况而定,晴暖时坚持每天下水,下雨天、气温低时可不下水。下水上岸后,要让雏鸭在无风、温暖的地方将羽毛梳理晾干再赶回鸭舍。
预防疾病 育雏室、运动场要勤换垫料,加强通风,坚持定期清扫和消毒,保持清洁、干爽。食槽、水槽需经常洗刷和消毒,以减少病原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此外,还要及时对雏鸭接种疫苗,防治疾病。
一、品种选择
稻田养鸭是一种粗放的饲养方式,而且在稻鸭共栖种养模式中,养鸭只是绿色优质大米生产的一个辅助性产业,主要起生物防治的作用。因此,在选择鸭品种时,重点考虑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广,耐粗饲,抗逆性强的中小型优良品种。推荐饲养吉安红毛鸭和册麻鸭等蛋肉兼用品......>>
问题七:鸭子是什么时间段下蛋 蛋鸭产蛋主要集中在午夜以后到黎明以前这段时间,通常不在白天产蛋。为提高产蛋率应做到: 晚上10点准时关灯,停止照明,以保证蛋鸭在次日1时~4时的安静环境中产蛋。鸭子 英文名称:Duck。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雁形目,鸭科鸭属动物,是由野生绿头鸭和斑嘴鸭驯化而来。是一种常见家禽。鸭是雁形目鸭科鸭亚科水禽的统称。是一种水、陆两栖动物。但不能在水中待太久,是卵生动物。
问题八:鸭子如何养下蛋多 因为没有雄鸭子所以它不会被受精,所以孵出的蛋不会出来小鸭子的,只是一个普通的鸭蛋 那是它的卵.就象女人每月也排卵 照样下蛋,未经受精的蛋只是孵化不出小鸭而已。 没有雄鸭雌鸭也会下蛋的。
问题九:鸭子饲养多久开始下蛋 3-4个月。
问题十:一年中几月份抓养蛋鸭最会下蛋. 蛋鸭品种大都在150日龄开产,200日龄时达产蛋高峰,这个时期饲产管理的目标是应尽快把产蛋率推向高峰。从营养方面应根据产蛋率上升的趋势不断提高饲料质量,当产蛋量达到高峰后要稳定饲料的种类和营养水平,使鸭群的产蛋高峰能维持得长久些。这个时期,鸭进行自由采食,每只鸭的耗料量为150克左右。光照时间从17~19周龄就可以逐步开始加长,最终达到16~17小时为止,以后维持在这个水平上,光照强度一般为5勒克斯。产蛋前期饲养管理是否恰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观察:
⑴观察蛋重的增加趋势:初产时蛋很小,到200日龄时可达到标准蛋重。在产蛋前期,蛋重不断增加,而且越产越大。增重势头快,说明养得好,增重势头慢或出现蛋重降低,说明饲养管理不当,要找出原因。
⑵观察产蛋率上升趋势:开产后的产蛋率不断上升,早春开产的鸭其产蛋率上升更快。产蛋率如高低波动,甚至出现下降,要从饲养管理上找原因。
⑶观察体重变化情况:对刚开产的鸭群、产蛋至210日龄、240日龄、270日龄以及300日龄的鸭群进行称重。称重应在早晨空腹时进行,每次抽样应占全群的10%。若体重维持原状或变化不大,说明饲养管理得当;若体重有较大幅度地增加或下降,则说明饲养管理有问题。
2、产蛋中期的饲养管理
鸭群进入产蛋高峰后,体力消耗较大,如不精心饲养管理,较难保持高峰产蛋率,甚至引起换羽停产,这是蛋鸭最难饲养的阶段。这个时期要在营养上满足高产的需要,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应从18%提高到19%~20%,同时增加钙的喂量,但日粮中含钙量过高会影响适口性,可在混合饲料中添加1%~2%的颗粒状贝壳粉,或在舍内单独放置碎贝壳片槽(盆),供其自由采食。光照时间稳定保持16~17小时。在日常管理中还要细心观察以下内容:
⑴蛋壳质量:好的蛋壳应该光滑厚实,有光泽。若发现蛋的蛋形变长、蛋壳薄、透亮、有沙点或产软壳蛋,说明饲料质量不好,特别是钙质或维生素D不足,要及时补充。
⑵产蛋时间:正常情况下产蛋时间为深夜3~4时,若每天推迟产蛋时间,甚至白天产蛋,这就是不祥之兆,应采取措施,否则会减产甚至停产。
⑶鸭群的精神状态:产蛋率高的健康鸭精力充沛,下水后潜水时间比较长。如发现鸭精神不振,行动无力,怕下水,下水羽毛沾湿,甚至下沉,则说明营养不足,将会引起减产停产,注意要增加营养。
3、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
蛋鸭经过长期的持续产蛋后,产蛋率将会逐渐下降。产蛋后期饲养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尽量减缓鸭群产蛋率的下降。如果饲养管理得当,此期内鸭群的平均产蛋率仍可保持75%~80%。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是:
⑴根据体重和产蛋率确定饲料的质量和喂料量,不可盲目增减饲料:如产蛋率仍在80%以上,体重略有减轻趋势时,饲料中应适当增加动物性饲料;若体重增加,有过肥趋势,产蛋率还在80%左右时,则可降低饲料中的代谢能或控制采食量;若体重正常,产蛋率也比较高,则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应略有增加;若产蛋率已降到60%左右,再难以上升,则无需加料。
⑵保持光照:每天保持16~17小时光照,不能减少。
⑶观察蛋壳质量和蛋重的变化:若出现蛋壳质量下降、蛋重减轻时,则可增补一些无机盐添加剂和鱼肝油。
⑷管理得当,防止应激:保持鸭舍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保持稳定的作息时间,防止产生应激。...>>
脊索动物的分类法!
野鸭(水鸭子)分辨母亲主要依靠听觉和视觉,其中听觉在野鸭孵化出来前起到主要作用,而在野鸭孵化出壳后,视觉和听觉一起发挥作用,帮助雏鸭进一步认识母亲。狭义上而言,野鸭一般指的是绿头鸭,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广义上而言,野鸭包括琵嘴鸭、中华秋沙鸭、绿头鸭、赤颈鸭、白眉鸭、针尾鸭、绿翅鸭、花脸鸭、斑嘴鸭、赤膀鸭、罗纹鸭等多种,其中中华秋沙鸭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温馨提示:野鸭(水鸭子)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既是一种社会陋习,也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它们不属于餐桌。
一、水鸭子分辨母亲的方法
1、野鸭(水鸭子)分辨母亲主要依靠听觉和视觉,其中野鸭在孵化出来前,听觉起到主要作用,野鸭在孵化出壳后,视觉和听觉一起产生作用,帮助雏鸭进一步认识母亲。
2、鸟类学家海斯在研究雌野鸭孵卵过程中,将微型麦克风放置于野鸭巢的底部,并与录音机相连,进行记录。在孵化至第4个星期的时候,雌鸭发出较为微弱的叫声,每声大约持续150ms,此时卵中同样发出?叽叽?声,并且随着时间推移,野鸭的鸣叫声越来越频繁,卵中的?叽叽?声也越来越大。等到雏鸭孵化出壳后1小时左右,雌鸭和雏鸭的鸣叫声增加了4倍。雏鸭孵化出壳后的第16-32小时左右,雌鸭游向水中,并发出急促的叫声,达到40-60次/分钟,同时小鸭纷纷出巢,并奔向雌鸭。
二、水鸭是保护动物吗
1、狭义上来说,野鸭(水鸭子)一般指的是绿头鸭,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是在人工养殖三代以上时,可以用于食用。而广义上的野鸭包括很多种,比如琵嘴鸭、中华秋沙鸭、绿头鸭、赤颈鸭、白眉鸭、针尾鸭、绿翅鸭、花脸鸭、斑嘴鸭、赤膀鸭、罗纹鸭等,其中有多种为省地区一、二级保护动物,而中华秋沙鸭则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2020年9月份,国家林草局发布《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明确规定对罗纹鸭、斑嘴鸭、赤膀鸭、花脸鸭、赤颈鸭、白眉鸭、针尾鸭、绿翅鸭等野鸭禁止展开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除开适量保留种源等特殊情形外,应引导养殖户停止养殖。
Q959.3 脊椎动物
总论脊椎动物生理学的著作入Q4;专论某类或某种脊椎动物生理学的著作入以下各类。
脊椎动物门
海洋脊椎动物
Q959.39 圆口纲
圆口纲
Q959.39+1 七鳃鳗亚纲(八目鳗亚纲)
七鳃鳗亚纲
Q959.39+2 七鳃鳗目(八目鳗目)
七鳃鳗目
七鳃鳗属
Q959.39+3 盲鳗亚纲
盲鳗亚纲
Q959.39+4 盲鳗目
盲鳗目
Q959.4 鱼纲
鱼类学入此。
鱼纲
草食性鱼类;淡水鱼类;底层鱼类;电鱼;浮游生物食性鱼类;观赏鱼类;海产鱼类;洄游性鱼类;家鱼;降海性鱼类;冷水性鱼类;掠食性鱼类;热带鱼类;肉食性鱼类;上层鱼类;溯河性鱼类;温水性鱼类;|养殖鱼类|;有毒鱼类;鱼类;鱼类学;杂食性鱼类;杂鱼;中上层鱼类
Q959.41 板鳃亚纲
鲨形总目、鳐形总目等入此。
板鳃亚纲
鲨鱼
Q959.42/.433 (特殊分类规定)
图书分类时,入Q959.41。
Q959.42 侧孔总目
侧孔总目
Q959.421 虎鲨目
虎鲨目
虎鲨科
Q959.422 六鳃鲨目
六鳃鲨、哈那鲨、七鳃鲨等入此。
六鳃鲨目
六鳃鲨科
Q959.423 鼠鲨目
豹纹鲨、鲭鲨、须鲨、锥齿鲨、斑竹鲨、鲸鲨、噬人鲨、鼠鲨、姥鲛鲨、真鲨、大青鲨、双吉鲨等入此。
鼠鲨目
长尾鲨科
Q959.424 角鲨目
萨氏角鲨等入此。
角鲨目
角鲨科
Q959.429 其他
真鲨目、锯鲨目、扁鲨目等入此。
侧孔总目
扁鲨目;扁鲨属;锯鲨目;双髻鲨属;星鲨属;须鲨科;真鲨科;真鲨目;真鲨属;皱唇鲨科;皱鳃鲨目
Q959.43 下孔总目
下孔总目
鲼科;鲼形目;蝠鲼科;魟科;锯鳐目;犁头鳐科;犁头鳐目;团扇鳐科
Q959.432 鳐目
犁头鳐、斑鳐、赤红、黄红、鸾鳐、尖齿锯鳐、团扇鳐、孔鳐、蝎鲼等入此。
鳐形目
鳐科
Q959.433 电鳐目
舌形双鳍电鳐、白斑单鳍电鳐等入此。
电鳐目
Q959.44 全头亚纲
全头亚纲
Q959.44+2 银鲛目
黑线银鲛、长吻银鲛等入此。
银鲛目
Q959.45 肺鱼亚纲
肺鱼亚纲
Q959.45+2 澳洲肺鱼目(单肺目)
澳洲肺鱼等入此。
澳洲肺鱼目
Q959.45+3 美洲肺鱼目(双肺目)
美洲肺鱼、非洲肺鱼等入此。
美洲肺鱼目
Q959.46 真口亚纲
真口亚纲
大湖银鱼;大麻哈鱼属;大银鱼;革胡子鲶;鲑科;鲑属;鲑形目;海鲢目;海鲇科;红点鲑属;虹鳟鱼;|鳢形目|;鳞鲶科;鲇科;鲇形目;鲶鱼;鼠鱚目;太湖新银鱼;太湖银鱼;细鳞鱼;香鱼;银鱼科
Q959.46+1 空棘鱼目
矛尾鱼等入此。
腔棘鱼目
矛尾鱼
Q959.46+2 多鳍目
多鳍鱼、芦鳗等入此。
多鳍鱼目
Q959.46+3 鲟形目
鲟、黄鲟、达氏鲟、中华鲟、史氏鲟、白鲟、达氏鳇等入此。
鲟形目
白鲟;长江鲟;黑龙江鲟;鲟科;中华鲟
Q959.46+4 弓鳍目
弓鳍鱼目
Q959.46+5 雀鳝目
大雀鳝、扁口雀鳝等入此。
雀鳝目
Q959.46+6 鲱形目
北梭鱼、鲱、沙丁鱼、宝刀鱼、虱目鱼、鲑、大麻哈、狗鱼、青鳞鱼、鳓、斑鰶、鲥、鲚、黄鲫、哲罗鱼、茴鱼、胡瓜鱼、公鱼等入此。
鲱形目
宝刀鱼;北棱鱼;鲱科;鲱属;凤鲚;公鱼;狗鱼;胡瓜鱼;茴鱼;鰶属;鳓属;青鳞鱼属;沙丁鱼属;鲥属;鲥鱼;太平洋鲱;鳀科;鳀属;遮目鱼;哲罗鱼
Q959.46+7 灯笼鱼目
狗母鱼、蛇鲻、龙头鱼、比目鱼、七星鱼等入此。
灯笼鱼目
蛇鲻属
Q959.46+8 鲤形目
鲤、鲫、鲮、鲃鲩、白鲢(鱮)、泥鳅、胭脂鱼、马口鱼、青鱼、草鱼、赤梢鱼、三块鱼、雅罗鱼、赤眼鳟、鲴、鲢、■、裂尻鱼、黄瓜鱼、东坡鱼、鲮、鲈鲤、■、鲖、麦穗鱼、鳊、鲂、鲌、鳑鮍、鳗鲶等入此。
第1个表外字字形为:鱼用
第2个表外字字形为:鱼勾
鲤形目
鳊;(粲)条属;草鱼;厂鱥;赤梢鱼;赤眼鳟;丁鱥;鲂;鱤;鲴属;红鲌属;鲫;鲤;鲤科;鲢;裂腹鱼属;鲮鱼;裸鲤属;马口鱼属;麦穗鱼;鳗鲇科;泥鳅;鰟鮍属;平鳍鳅科;青海湖裸鲤;青鱼;鳅科;鲖鱼;团头鲂;雅罗鱼属;胭脂鱼;胭脂鱼科;银鲫;鳙;原鲤属;脂鲤科
Q959.46+9 鳗鲡目
鳗鲡、星鳗、海鳝、蚓鳗、康吉鳗、蛇鳗、蠕鳗等入此。
鳗鲡目
海鳗科;海鳗属;鳗鲡;鳗鲡科;欧洲鳗
Q959.471/.499 (特殊分类规定)
图书分类时,入Q959.46。
Q959.471 颚针鱼目
竹刀鱼、飞鱼、文鳐鱼、颌针鱼、燕鱼(飞鱼)、鱵等入此。
颌针鱼目
飞鱼科;颌针鱼科;鱵科
Q959.472 鳕目
鳕、狭鳕、大头鳕、江鳕等入此。
鳕形目
鳕鱼
Q959.473 刺鱼目
九刺鱼、中华多刺鱼等入此。
刺鱼目
Q959.474 海龙目
烟管鱼、剃刀鱼、海龙、海马、管口鱼、长吻鱼、虾鱼、勃氏鱿等入此。
海龙目
海龙科;海龙属;海马属
Q959.475 鳉形目
青鳍、金蚊鱼等入此。
鳉形目
虹鳉;青鳉;食蚊鱼
Q959.476 金眼鲷目
松球鱼、红鳗(金鳞鱼)等入此。
金眼鲷目
Q959.477 海鲂目
日本海鲂等入此。
海鲂目
Q959.478 鲻形目
油鲆(香梭)、梭鲻、银汉鱼、平鲻、凡鲻、普通鲻等入此。
鲻形目
梭鱼;鲻科
Q959.479 马鲅目
四指马鲅、小口马鲅等入此。
马鲅目
Q959.481 鳢形目
乌鳢(乌鱼)等入此。
鳢形目
Q959.482 合鳃目
黄鳝、双肺鱼等入此。
合鳃鱼目
黄鳝属
Q959.483 鲈形目
红鳍、鳜、鲈、鰏、大黄花鱼、带鱼(大刀鱼)、条鲷、菜叶鱼、雷子鱼、玻鱼、双斑鱼、鲈、河日鱼、寿鱼、鮗、汤鲤、大眼鲷、红鲇鱼、斜鳞鲷、梅鲷、松鲷、金线鱼、真鲷、梅童鱼、石首鱼、小黄鱼、鮸、黄唇鱼、白姑鱼、叶姑鱼、鰔、短脊鱼、鲃、乳香鱼、军曹鱼、鲹、竹夹鱼、鰤、乌鲳、乌鲂、眼镜鱼、泥鳅、单指鱼、海燕鱼、鸡笼鱼、金钱鱼、少女鱼、蝴蝶鱼、马夫鱼、海鲫、锯唇鱼、菩提鱼、豆娘鱼、隆头鱼、伸口鱼、濑鱼、河猪鱼、鹦嘴鱼、毛背鱼、鳄■鱼尉、鲐、旗鱼、鲅鱼、箭鱼、鲳、攀鲈、斗鱼、鰕虎鱼、塘鳢鱼、弹涂鱼、斑头鱼、六线鱼、杜父鱼、罗非鱼、雀鱼等入此。
表外字字形为:齿鱼
鲈形目
白鲳鱼;白姑鱼属;鲳属;鲿科;大黄鱼;大甲鲹属;大眼鲷属;带鱼;笛鲷属;鲷属;斗鱼科;鲱鲤科;鳜属;海鲋;河鲈;红笛鲷;蝴蝶鱼科;黄姑鱼属;黄鳍鲷;黄鱼属;尖吻鲈;叫姑鱼属;金线鱼属;兰子鱼科;狼鱼科;丽鱼科;隆头鱼科;罗非鱼;马鲛;梅童鱼属;鮸鱼属;鯕鳅属;枪鱼属;鲭科;雀鲷科;沙塘鳢;鲹科;鲹属;鰤鱼;石斑鱼属;石首鱼科;鲐;塘鳢科;天竺鲷科;天竺鲷属;鳚科;鳚属;(螉)科;乌鲳科;鱚属;鰕虎鱼科;(鰔)科;小黄鱼;叶姑鱼属;鮨科;玉筋鱼科;圆鲹属;鮡科;真鲷;竹夹鱼属
Q959.484 豹鲂鮄目
东方豹鲂鮄等入此。
豹鲂鮄目
Q959.485 金枪鱼目
金枪鱼、黄鳝金枪鱼、舵鲣、鲔、鲣等入此。
金枪鱼目
金枪鱼
Q959.486 鲽形目
(大口鲽)、星鲆、星鲽、鳎等入此。
鲽形目
鲽科;木叶鲽属;鲆科;舌鳎科;鳎科;鳎属;条鳎属;牙鲆属
Q959.487 刺鳅目
刺鳅、大刺鳅等入此。
刺鳅目
Q959.488 鮣形目
鮣(印头鱼)等入此。
鮣形目
Q959.489 魨形目
三刺魨、鳞魨、马面魨、魨(四齿)、刺魨、东方魨、圆魨、翻车鱼等入此。
鲀形目
刺鲀科;东方鲀属;翻车鱼科;河豚;马面鲀属;三刺鲀属;鲀科
Q959.491 鮟鱇目
鮟鱇、躄鱼、棘茄鱼等入此。
鮟鱇目
鮟鱇科
Q959.492 海蛾鱼目
海蛾鱼(飞雀)等入此。
海蛾鱼目
Q959.499 其他
真口亚纲
背棘鱼目;蟾鱼目;长颌鱼目;毒鮋科;鬼鮋;鬼鮋属;|海鲢目|;红娘鱼属;喉盘鱼目;鲸口鱼目;绿鳍鱼属;囊咽鱼目;拟鲈目;绒皮鲉科;松江鲈;银汉鱼科;银汉鱼目;鯒;鮋科;鮋形目;月鱼目
Q959.5 两栖纲
两栖动物学入此。
两栖纲
锄足蟾蜍;壳椎亚纲;两栖动物;迷齿亚纲;石炭螈目;鱼石螈目
Q959.5+1 无足目
鱼螈等入此。
蚓螈目
蚓螈科
Q959.5+2 有尾目
洞螈、泥螈、鳗螈、小鲵、大鲵(娃娃鱼)、蝾螈等入此。
有尾目
大鲵;墨西哥蝾螈;蝾螈科;蝾螈属;小鲵科;隐鳃科
Q959.5+3 无尾目
负子蟾、大蟾蜍、雨蛙、青蛙(黑斑蛙)等入此。
无尾目
蟾蜍科;蟾蜍属;锄足蟾科;大蟾蜍;非洲爪蛙;黑斑蛙;黑龙江林蛙;虎纹蛙;姬蛙科;林蛙;美洲豹蛙;牛蛙;盘舌蟾科;树蛙科;蛙科;雨蛙科;泽蛙;沼蛙
Q959.6 爬行纲
爬行动物学入此。
爬行纲
壁虎;壁虎科;槽齿目;初龙亚纲;大壁虎;二齿兽亚目;蝮蛇;海蛇科海蛇;巨蜥科;蝰科;鳞龙亚纲;三列齿兽亚目;兽孔目;似哺乳类爬行动物;无孔目;无孔亚纲;蜥臀目;下孔亚纲;鱼龙亚纲;竹叶青
Q959.6+1 啄头目
楔齿蜥等入此。
喙头目
Q959.6+2 有鳞目
盲蛇、蟒蛇、蜥虎(蝎虎)、蛤蚧(大壁虎)、飞蜥等入此。
有鳞目
蛤蚧;海蛇;海蛇科;鬣蜥科;盲蛇科;蟒科;蟒属;蛇;蛇蜥科;石龙子科;双足蜥科;乌梢蛇;蜥蜴;蜥蜴科;眼镜蛇;眼镜蛇科;瑶山鳄蜥;异蜥科;游蛇科
Q959.6+3 龟鳖目
棱皮龟、玳帽、金龟、乌龟、鳖等入此。
龟鳖目
鳖;鳖科;玳瑁;龟科;龟属;海龟;海龟科;鲎;棱皮龟科;平胸龟属
Q959.6+4 鳄目
湾鳄、鼍、扬子鳄等入此。
鳄目
鳄鱼;鼍科;扬子鳄
Q959.7 鸟纲
鸟类学入此。
鸟纲
鸣禽;鸟类
Q959.7+11 鸵形目
鸵鸟等入此。
鸵形目
Q959.7+12 美洲鸵目
美洲鸵目
Q959.7+13 鹤鸵目
鹤鸵目
Q959.7+14 无翼目
无翼目
Q959.7+15 鴙形目
鴙形目
Q959.7+16 企鹤目
企鹅目
Q959.7+17 潜鸟目
红喉潜鸟等入此。
潜鸟目
Q959.7+18 鸊鷉目
小葫芦、小鸊鷉等入此。
鸊鷉目
Q959.7+19 鱯形目
短尾信翁、白额鱯、白腹圆尾鱯、燕鱯、黑叉尾、海燕等入此。
鹱形目
海燕科;信天翁
Q959.7+21 鹈形目
短尾鹈、斑嘴鹈鹕、鹈鹕等入此。
鹈形目
鸬鹚
Q959.7+22 鹳形目
苍鹭、绿鹭、白鹳、白鹮等入此。
鹳形目
Q959.7+23 雁形目
黑雁、绿头鸭、鸳鸯(匹鸟)、棉凫天鹅等入此。
雁形目
斑嘴鸭;豆雁;绿头鸭;麻鸭属;禽类;天鹅;鸭科;鸭属;鸳鸯
Q959.7+24 隼形目
鸾(老鹰)、渔鲷、兀鹭、鹊鹞、红脚隼等入此。
隼形目
雀鹰;鹰科;鸢
Q959.7+25 鸡形目
黑琴鸡、鹧鸪、鹌鹑(鹑)、环颈鸡等入此。
鸡形目
环颈雉;家鸡;孔雀属;马鸡属;松鸡科;野鸡;雉科;雉属
Q959.7+26 鹤形目
灰鹤、秧鹤、大鸨(地鸨)等入此。
鹤形目
大鸨;丹顶鹤;秧鸡科
Q959.7+27 鴴形目
彩鹬(东眉鴴)、金鴴、燕鴴(土燕)等入此。
鸻形目
Q959.7+28 鸥形目
海鸥、白燕鸥、斑海雀等入此。
鸥形目
Q959.7+29 鸽形目
毛腿沙鸡、灰斑鸠、金鸠等入此。
鸽形目
家鸽;鸠鸽科;沙鸡科
Q959.7+31 鹦形目
绯胸鹦鹉等入此。
鹦形目
鹦鹉;鹦鹉科
Q959.7+32 鹃形目
大杜鹃(布谷)、乌鹃、小鸦鹃(小毛鸡)等入此。
鹃形目
杜鹃科
Q959.7+33 鴞形目
草鴞、猛鴞、长耳鴞等入此。
鴞形目
Q959.7+34 夜鹰目
角夜鹰、林夜鹰等入此。
夜鹰目
Q959.7+35 雨燕目
褐背金丝燕、北京雨燕(楼燕)、楼雨燕等入此。
雨燕目
Q959.7+36 咬鹃目
红土咬鹃(红姑古)等入此。
咬鹃目
Q959.7+37 佛法僧目
翠鸟(钓鱼翁、啄鱼塘)、三宝鸟、犀鸟等入此。
佛法僧目
Q959.7+38 鴷形目
蚁鴷、地啄木(蛇皮鸟)、绿啄木鸟、黑啄木鸟等入此。
鴷形目
须鴷
Q959.7+39 雀形目
云雀(朝天柱)、百灵、家燕、喜鹊、乌鸦、画眉、八哥(鹦鹉)等入此。
雀形目
百灵科;伯劳科;大山雀;粉红椋鸟;黄鹂科;黄胸鹀;麻雀;雀科;山椒鸟科;山雀科;秃鼻乌鸦;文鸟科;乌鸦;鸦科
Q959.8 哺乳纲
兽类学入此。
哺乳动物纲
始兽亚纲
Q959.81 原兽亚纲
原兽亚纲
Q959.81+2 单孔目
针鼹、鸭嘴兽等入此。
单孔目
Q959.82 后兽亚纲
后兽亚纲
Q959.82+2 有袋目
负鼠、大袋鼠等入此。
有袋目
Q959.83 真兽亚纲
真兽亚纲
钝脚目;兽亚纲
Q959.831 食虫目
刺猬、麝鼩、麝鼹等入此。
食虫目
鼩鼱科;猬科;鼹科
Q959.832 皮翼目
猫猴等入此。
皮翼目
Q959.833 翼手目
果蝠、伏翼、蝙蝠等入此。
翼手目
Q959.834 贫齿目
大食蚁兽、三趾树獭、六绊犰狳等入此。
贫齿目
Q959.835 鳞甲目
穿山甲(鲮鲤)等入此。
鳞甲目
穿山甲
Q959.836 复齿目(兔目)
鼠兔、短耳兔、野兔等入此。
兔形目
鼠兔科;兔科
Q959.837 啮齿目
松鼠、天鼠、小家鼠、豪猪等入此。
啮齿目
仓鼠;仓鼠科;长爪沙鼠;巢鼠;达乌尔黄鼠;大仓鼠;大足鼠;地鼠;东北鼢鼠;鼢鼠属;海狸鼠;旱獭属;豪猪科;河狸科;褐家鼠;黑线仓鼠;黑线姬鼠;黄鼠属;黄胸鼠;家鼠属;林跳鼠科;(蚲)属;社鼠;麝鼠;鼠科;松鼠;松鼠科;田鼠属;跳鼠科;豚鼠;豚鼠科;鼯鼠科;小家鼠;小鼠;中华鼢鼠;竹鼠科;棕色田鼠
Q959.838 食肉目
家犬、狼、豺、狗熊、獾、猫、狮、猞猁、水獭、貂等入此。
食肉目
艾鼬;赤狐;大熊猫;貂;东北虎;果子狸;貉;貉属;狐;虎;华南虎;獾;黄鼬;狼;鬣狗科;灵猫;灵猫科;|猫|;猫科;|犬|;犬科;猞猁;狮;水貂;水獭;小熊猫;熊科;鼬;鼬科;鼬鼠;紫貂;棕熊
Q959.839 鳍足目
海狗、海象、海豹等入此。
鳍足目
海豹;海狗;海狮;海象
Q959.841 鲸目
抹香鲸、海豚、露脊鲸等入此。
鲸目
白鳍豚;海豚;江豚;鲸
Q959.842 偶蹄目
家猪、河马、麝牛、水牛、羚羊、羚牛、骆驼、四不象、长颈鹿等入此。
偶蹄目
长颈鹿科;大角鹿;|黄牛|;黄羊;林麝;羚牛;鹿科;骆驼科;马鹿;|牦牛|;梅花鹿;麋鹿;|牛|;牛科;狍;麝;|水牛|;驼鹿;鼷鹿科;驯鹿;猪科
Q959.843 奇蹄目
马、驴、斑马、貘、印度犀等入此。
奇蹄目
巨犀;|骡|;|驴|;|马|;犀科
Q959.844 蹄兔目
蹄兔目
Q959.845 长鼻目
印度象、非洲象等入此。
长鼻目
猛犸象;亚洲象
Q959.846 海牛目
海牛、儒艮等入此。
海牛目
海牛
Q959.847 管齿目
土豚等入此。
管齿目
Q959.848 灵长目
灵长类学,猕猴、黑长臂猿、猩猩等入此。
灵长类行为学入Q981。
灵长目
长臂猿;长臂猿科;丛婴猴科;大狐猴科;大猩猩;黑猩猩;恒河猴;猴科;狐猴科;金丝猴;卷尾猴科;绢毛猴科;阔鼻类;懒猴科;慢猴;猕猴;猕猴属;人科;树鼩科;狭鼻类;猩猩;猩猩科;眼镜猴科;仰鼻猴属;叶猴属;原猴亚目;猿猴亚目;指猴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01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