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的养殖技术
很多人都吃过大闸蟹,但相信对大闸蟹养殖技术懂的人肯定没有几个,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大闸蟹的养殖技术方面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养殖大闸蟹的技术
日常管理
坚持可持续的健康养殖模式,加强对水环境的质检工作。通过芦苇生态养殖,保护湿地植被,使该区域养殖环境具有较强的水质调控和净化功能,从而做到黄河口河蟹健康养殖。其次是加强对水环境的质检管理。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芦苇湿地养殖区的抽样化验,及时掌握养殖区中水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合理调控,使养殖用水达到黄河口河蟹养殖生产的环境要求。蟹苗放养以后,每天早晚各巡池一遍,观察蟹子生长及摄食情况,定期对养殖区水质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盐度:0?~30?,适宜温度15℃~30℃,最佳温度22℃~25℃,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 pH值7.5~8.5,氨氮0.1毫克/升以下,硫化氢0.01毫克/升以下。
水质调节
养殖过程中不用药,基本不换水,水质恶化或者暴雨天要及时调水或加水,换水量根据情况而定。在生产中,严格按照无公害控制技术操作,不使用农药及激素等,直接引用黄河水自然养殖,夏季高温时,视水质情况,不定期换水,每次换水水深10厘米~20厘米,先排后灌。
收捕销售
每年9月~10月用灯光诱捕法或在各个水渠内插网捕捉大闸蟹,捕捉的成蟹应经2小时以上的网箱暂养,经吐泥滤脏后,分袋包装,保温运输至市场销售。
科学养殖大闸蟹
1、投苗准备,加强防逃设施
用拉网拦住防逃,蟹池边不能有高秆作物,做防逃墙四周最好做成圆弧形。杀菌消毒清塘时,清除过多的淤泥,只留淤泥10厘米左右,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每亩用量200?250公斤,以达到彻底的清塘消毒,除杂除野,杀灭病菌,改善底质的目的。药后7天,即过水1次,以排除污物,然后晒塘3?5天后加水。
2、种好水草
养殖大闸蟹,首先要种好水草,俗语?蟹大小,看水草?,说明水草是影响大闸蟹捕获规格及产量的重要因素,在夏季高温期,水草除可为阳澄湖大闸蟹提供栖息、隐蔽、脱壳场所及植物性饵料外,还可以起到遮荫、降低水温、改良水质等作用。 种植 的水草以水葫芦、菹草、苦草等大闸蟹喜食的水生植物为佳,面积应占蟹池的1/3?1/2。水草是大闸蟹的天然饵料之一,并能起到良好的净化水质的作用。还可放入适量田螺。
3、保持良好水质
水环境是大闸蟹养殖的第一制约因素,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效益。在大闸蟹养殖过程中应保持水质清新,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搞微流水养蟹。有机质含量高的水体易发生缺氧现象,并使池中产生大量青苔,影响大闸蟹生长。在夏季应每15?20天,泼洒过磷酸钙(2?3ppm)、生石灰(10?15ppm),以调节水体的酸碱度,为大闸蟹补充钙质,促进蟹体蜕壳生长(注意两者施用时间应隔3?5天)。另外,高温期最好每隔3?5天换水1次,换水量以不超过原池水的1/3为宜,并保持1?1.5m的水位,透明度控制在35?40cm。由于秋季昼夜温差大,水质易恶化,初秋时应勤换水。随着水温降低,换水次数应逐渐减少,最好保持透明度在45cm左右,水位1?1.5cm左右,保证水温较稳定以利越冬。
4、合理放养
投放前要对蟹苗消毒,按大小均匀分开,投放时用围网投放在水域内,让蟹适应环境1个月后才能撤掉围网。一般蟹种放养要做到?三适?,?一暂养?原则。即适当密度,适时放养,适中规格与先暂养后放养。放养时水不能太深,以1.5?2米为宜;温度在20?25度最合适。
5、放养密度
在水草丰茂、水质清新的环境下,一般每亩投放规格为300只左右,这样使大闸蟹有一个充足的生活、生长空间。蟹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2月底至3月份为宜,若放种过早,则越冬伤亡较重,过迟水温上升,部份河蟹蜕壳,将影响下塘成活率。
6、科学投饵
夏季是阳澄湖大闸蟹生长旺季,要抓住时机投足、投好饵料,确保其快速生长。在此阶段应适当增加植物性饵料(如豆饼、小麦、南瓜等)的比例,以利阳澄湖大闸蟹聚积体能,并防止性早熟。秋季正值阳澄湖大闸蟹育肥时节,应适当增加螺、蚌、动物下脚料以及杂鱼等高蛋白饵料。每日投喂两次,日投喂量占阳澄湖大闸蟹体重的5%?8%,投喂时间以8:00?10:00,17:00?18:00为宜,其中傍晚的投饵量占全天的70%,每次投喂量应以上次稍有剩余为度,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阳澄湖大闸蟹的摄食等情况灵活掌握。横行天下的阳澄湖大闸蟹。
大闸蟹的病害防治
夏秋季节为蟹病的高发季节,管理不当,极易导致大规模的病害发生。定期采用内服和外用相结合预防蟹病,外用药物有甲壳净蟹安;内服药有板兰根、脱壳素。夏季水温高,水质易变坏,蟹体抗病力弱,最好每半个月泼洒1次生石灰;平时应不定期地用漂白粉、蟹宁等泼洒全池;在此阶段最好每月用抗菌素药物等拌饵投喂3?4次,并配合换水和泼洒石灰来调节水质。 立秋 后应重点做好大闸蟹?抖抖病?的防治。可用二氧化氯、二氯海因等药物全池泼洒,并结合新型防治?抖抖病?的药物如病毒克星、克抖灵等内服一周进行防治。
大闸蟹的养殖一年之内确实是必须要卖掉的,不能拿这些,繁殖之后就会自然的死亡。这是大闸蟹的生命周期。
自然生长的大闸蟹是需要经历一生中有且仅有的两次,漫长旅途的洄游。而我们人工养殖的大闸蟹就不会这样子,因为我们会通过人为的运输前往大闸蟹生命阶段中,所需要不同的地点。
我们长江水系的大闸蟹因为我们人类所建筑的各种各样的水利工程,所以说导致了现在的长江水系大闸蟹,很难够进行完整的回游繁殖。
所以说也就导致了自然水域中的大闸蟹,繁殖率极低,也就更加导致了现在的大闸蟹,都多于人工养殖为主。
所以说,本来数量稀少的,他那些因为我们突破了人工养殖大闸蟹的技术难题,导致了我国大闸蟹人工养殖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也正是因为人工养殖大闸蟹的养殖业迅速发展,使大闸蟹走进千家万户。我们才能够体会到大闸蟹的鲜美味道。
长江水系的人工养殖大闸蟹主要都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从,江苏的射阳出发,因为刚刚从母蟹附中孵化出的大闸蟹幼体没有发育出完整的腮部,所以说不能够长时间脱离水面生存。
所以说要等待大闸幼体的肺部发育完整之后,也就是到达了大闸蟹的生命中的大眼幼体阶段。这个阶段因为发育出了完整的腮部,能够离开水面生活,方便运输。所以说也被称为蟹苗。
第二步就是运输到上海的崇明。因为大闸蟹苗在淡水中才能够脱壳,所以说需要一个淡水的环境,也就是说大闸蟹生命中的中转站。
为什么大闸蟹苗不直接产在淡水中是因为,成熟的大闸蟹,只会在盐度,含氧量合适的淡盐水中才会交配产卵。这就导致了大闸蟹幼体是产在淡盐水中的。
当大闸蟹在崇明培育成成蟹之后,就会被运输到阳澄湖进行养殖,在这段时间里面,大闸蟹的体重会飞速的上升。
等到农历的9月10月份的时候,雌蟹和雄蟹也便相继的性成熟了起来,这时候雌性和雄性的蟹黄蟹膏也变得非常的丰美。也就到了大闸蟹上市的阶段了。
所以说大闸蟹一年之内不卖出去是会导致大闸蟹的自然死亡的,因为大闸蟹它的寿命就是一年的周期,就算是不繁衍后代,就算是不产卵交配大闸蟹也是会在一年之内就会死亡。
所以说如果你不是准备培育蟹苗的话,必须在,农历的,9月到来年的3月内将大闸蟹出售出去,不然就赔在自己手里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02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