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泥鳅养殖前景究竟怎样

池塘养殖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

泥鳅养殖前景究竟怎样

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 。 放养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其方法和用量与鱼苗池相同。如无生石灰,也可用漂白粉消毒,每亩用量4—5千克。

有条件的话,可在池中池塘混养央和排水口附近设置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泥鳅苗入池前,也应施肥以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待施肥后2-5天,鳅种即可下塘。

每亩放养30-50公斤,有丰富水源条件的可增加放养量。

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和无机肥料,以培肥水质。另外,每日 还要投喂一定数量的人工饵料。投喂的饵料种类有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

投喂量可根据不同季节而不同。5-6月为鳅体重的4%一5%;7—8月为8%一10%;9—10月为5%一6%。

池塘内要搭设饵料台,饵料要投到食台上,每池可根据大小设3—4个饵料台。投饵前应检查吃食情况,如发现未吃完,应减少其投量。

一般以投饵后2—4小时吃完为度,还要每隔3-5天清洗一次饵料台,以防疾病发生。池塘要经常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池水宜保持中性或弱酸性(pH值为6.5-7.2),并每隔一定时间(15-30天)用1-2ppm的漂白粉消毒一下,以达到灭菌防病目的。

即和其它鱼类混养。如和鲢鱼、鳙鱼、鲤鱼、草鱼、鳊鱼等混养。该种养殖方式其选塘、清塘, 消毒、放养等和池塘养殖相同。混养的优点是:不需专门给泥鳅投喂较多饵料,只需给其它鱼类投饵。而鱼类吃不完的饵料和排出的粪便即为泥鳅的食物来源。故这种养殖方式效益高,水面利用价值大,值得大力推广。

稻田养殖

我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益显著,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

1、稻田选择

养殖泥鳅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为佳。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进排水口要设二道网,以防泥鳅逃逸。同时在田中或四角挖些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

2、放养与管理

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种。一般每亩放养4—5万尾。放鳅前,也要追施有机肥料,以培养水中浮游动植物。为了获得泥鳅高产,应每口或隔日投喂一定的人工饵料。

其饵料种类可以农副产品为主,搭配少量鱼粉、蚕蛹粉即可。后期可在集鱼坑多投喂一些饵料,利于集中捕捞。在饲养期间,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以防逃跑。

养鳅稻田要尽量少施农药或不施。即使万一需要使用,也应分批下药,且喷头朝上,不要把药液喷到水面。另外,也不要使用除草剂。双季晚稻栽种时,最好采用免耕法,可避免机械损伤泥鳅。

坑塘养殖

这种养殖方式是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型肥水坑塘养鳅。坑塘面积可大可小。十几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均可。一般常规鱼类在这种坑塘中会因有机质过多、溶氧不足而导致缺氧死亡。

泥鳅因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而在这种坑塘中生长良好。坑塘养鳅,每平方米可放养120尾左右,其管理方法亦与池塘养殖相同.一般只需投点猪、鸡粪一类的有机肥料和农家的残存剩品,如米糠、菜饼等,即可获得较高产量。

庭院养殖

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县部分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的废弃池塘、低洼地等进行修正、改建,发展庭院养鳅,实践证明,它具有方法简单、饲料来源广、养殖成本低、饲养管理方便等优点,是农民发展家庭副业、致富奔小康的一条好门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笔者现将庭院养殖泥鳅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鳅池建设

鳅池宜选择在地势较为平坦、通风向阳、进水和排水都比较方便、便于管理的地方,形状可多种多样,一般来说以长方形、东西走向较好。鳅池面积因养殖方式及养殖水平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庭院养殖使用的鳅池面积为50平方米~80平方米,池深1m~1.5m。

鳅池可用砖、石等材料砌成,壁顶设压口,压口向池内延伸出5cm~6cm。池底中央设有排水口,水管直径1.5cm左右,同时在池边设有溢水口1个,以便控制水位。出水口与溢水口应用铁丝网罩住,以防逃苗。鳅池内可种植一些水草,如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等,以改善水环境,降低水温,另外,还可在鳅池周围种植一些葡萄或丝瓜等攀援植物,夏季可以为泥鳅提供遮阳纳凉的场所。

二、苗种放养

鳅种放养前7天~10天,用生石灰0.2kg/平方米彻底清塘;5天~7天后,蓄水10cm~20cm,施用10kg/亩~15kg/亩的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物培育水体中的基础饵料生物。放养的鳅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肌肉丰富、无病无伤、体色鲜亮,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饲料来源、管理水平而定,一般情况下,规格为体长5cm~7cm的鳅种的放养密度为80/平方米~100尾/平方米,同时可在鳅池中搭配放养5尾/平方米~8尾/平方米的鲫鱼。

三、饲料投喂

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

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3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4月~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7月~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9月~10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

投喂方法是在鳅池中搭建饲料台,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饲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无腐烂、无变质,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时左右,投喂量以泥鳅在3小时~4小时内吃完为准。成鳅期,饲料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泥鳅生长、摄食情况等作出适当调整。残饵要及时清除。

四、水质调控

鳅种刚入池时,池水水深保持在10cm~20cm;以后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 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天气闷热时,池水易缺氧,如发现泥鳅游到水面吐食空气,应及时添注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

五、日常管理

要做到“二防、二勤、三早、四看”,即:防逃、防病;勤巡塘、勤作日记;早清塘、早开食、早放养(延长泥鳅生长期);看泥鳅活动和摄食情况、看天气变化情况、看水质变化情况、看季节变化情况等决定饲料投喂量。

六、病害防治

力争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要及时清除鳅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

七、捕捞

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

水质管理

首先,改底。改底是关键及时使用超能底改片降解底泥中大量有机质、氨氮、亚硝酸盐等。抑制厌氧病菌繁殖,祛黑除臭,给泥鳅提供良好的底质环境。定期使用可有效预防后期池塘产生“炸弹”。

其次,激活水体活性。使用解毒绿水素对水体进行解毒,降解死藻分解产生的毒素和水体中的重金属,促进有益菌和藻类繁殖,快速改善修复水质环境。

泥鳅前景不错,但规模化养殖有一定困难。

1、泥鳅养殖成本计算

我们采用的泥鳅养殖模式为围网养殖我们以一亩为单位进行计算:

养殖场地租赁费:一般为400-600元/年,有的地方可能更低

饲料:6000-7000元

苗种:每亩投放10万尾,每万尾800元,10*800=8000元

网具:400元:

渔药及消毒药物:100元

水电:200元

其它:1000

成本核算16000-17000元

2、养殖利润计算:

10万苗种经过6个生长月饲养后产量可以达到2000斤左右,每斤泥鳅价格按最低十五元计算2000*15=30000元。扣除成本纯利润13000-14000元

这样的利润可想而知,泥鳅养殖的有利可图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

3、当然,上面的计算方法,都是按照普通、平均标准为依据。

如果考虑到技术水平、市场价格波动因素,以及其它无法预期因素的影响,则每一个个例,在结果上,也会有较大差异。

不过还要做充分的技术准备,这东西容易生病,利润还是有的,最好去专业基地学习一些相关知识,我们学校有相关专业的,同学家也有做相关行业的,欢应追问!!!!!!!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19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