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卫视三农百事通节目有关蛋鸭养殖技术
蛋鸭饲养管理规程
一.鸭场与设施要求
(一)场址要求
1.鸭场周围500m内无其它禽类养殖场、屠宰加工场;应远离交通主干道,距离居民聚集区500m以上;有利于动物卫生防疫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2. 鸭舍附近有一定的水面,水深1m以上,水体清洁、无污染。
3 .鸭舍应有运动场,一端连接舍门,一端连接鸭滩(鸭上下水的地方)。鸭滩面积与运动场相似,宽约2m~3m,其坡度呈20度~30度。
(二)场内布局与设施要求
1. 生产区、生活区严格划分,生活区处于上风向。
2. 与外界接触应有专门道路相通。场区内设净道和污道,二者严格分开。
2. 生活管理区设有主大门及消毒池。区内建有生活、办公设施和兽医室、饲料仓库、车库等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
4.生产区门口设有消毒池。区内建有消毒更衣室或淋浴室,各区域间、禽舍入口处设置消毒池。
5. 禽舍的门、窗等通风口或开口处及运动场、水池的四周应设防鸟、防虫和防鼠设施。
二.卫生防疫要求
(一)卫生要求
1.进鸭前必须对鸭舍及周围环境进行严格的彻底消毒,并选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规定的消毒剂对料槽、水槽消毒后用清水清洗,在日光下晒干备用。每周至少对鸭舍消毒2次,鸭舍周围每2~3周消毒1次。勤换垫料,保持舍内通风良好。
2.鸭场门口设消毒池和消毒间,进厂人员及车辆应严格按照GB/T 16569-1996的要求进行消毒,消毒液定期更换。外来人员不应随意进入生产区。特定情况下,严格消毒穿戴保护服后方可进入。
3. 工作人员应身体健康,进入鸭舍前应更换干净的工作服和工作鞋。鸭舍入口设供工作人员鞋消毒用的消毒池或消毒盆。舍内和水陆运动场至少每周消毒1次。
(二) 蛋鸭免疫
1. 按当地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制定的免疫程序搞好免疫工作。
2. 推荐免疫程序:1日龄注射雏鸭病毒性肝炎疫苗;8~14日龄注射禽流感疫苗;20日龄注射鸭瘟疫苗;60~90日龄注射鸭瘟疫苗和禽霍乱疫苗。
三 饲养方式
采用地面平养或网上平养。地面平养宜选择刨花、木屑、稻壳或秸秆作垫料。
四. 饲养管理
(一)育雏期(0~6周)饲养管理
1. 进雏: 雏鸭应来自检疫合格的种鸭场的健康雏鸭。
2. 雏鸭选择:应选按时出壳,眼突有神,喙爪光泽,绒毛蓬松,卵黄吸收良好,活泼喜动的雏鸭。
3. 雏鸭饲养
① 开水:“开水”,雏鸭第一次饮水称为“开水”。雏鸭干毛,打转,有三分之一小鸭伸长头颈,形似觅食状,即可“开水”。
②开食:开食应在开水后半小时内进行。开食应选用蛋雏鸭专用开食料,撒在塑料布或草席、竹席上,应一边轻撒料,一边温和调教让鸭啄食。
③饲喂次数:(1~7)日龄,每天喂6次,其中白天4次,晚上2次;(7~21)日龄,每天5次,以后可逐渐减少次数。饲喂时应分批分群,每群250只为宜。饲喂原则为“由精到粗,由熟到生,由软到硬,由少到多”。
4. 雏鸭管理
① 温度:在鸭子休息时及夜间,鸭舍内离鸭背20cm处的温度应达到:第1日龄32℃,(2~7)日龄31℃~28℃,(8~14)日龄28℃~25℃,15日龄以后保持在25℃~20℃。白天及鸭子活动时舍内温度可低2℃~3℃。应特别注意阴雨天及夜间的保温工作,注意空气流畅,干燥无贼风。
② 密度:(1~7)日龄25~30只/ m2,(7~14)日龄20~25只/ m2,(15~28)日龄15~20只/ m2。 夏季适当降低,冬季适当增加。
③ 湿度:(1~14)日龄相对湿度宜为60%~65%,14日龄后相对湿度65%~75%。
④ 光照:(1~3)日龄24小时,4日龄以后每天减少0.5小时,直至自然光照。
⑤运动与戏水:5日龄后雏鸭可以调教下水,分批分时将雏鸭慢慢赶入浅水中活动3~5分,然后在无风的太阳下运动。每天1次~2次,一周后增加到3次~4次,每次5~10分,以后逐渐延长时间。水温以不低于15℃为宜。下水时如果发现雏鸭发抖,应立即停止,并烘干羽毛。7日龄后在鸭舍内外温差低于5℃时,需运动20分左右。
(二) 育成期(7~16周)饲养管理
1. 育雏料过渡到育成料宜5天,替换比例一般每天为20%左右。
2. 喂料应遵循少喂勤添、定时定量、控制总量的原则。
3..蛋鸭进入育成期后应及时淘汰病弱伤残鸭。
4. 育成期间的鸭每周末应称重一次,称重鸭只的比例是该批蛋鸭的5%,一般不少于60只。
5. 蛋鸭育成期只利用自然光照,通宵以弱光照明。光照强度在3Lux~5Lux之间。(Lux:勒克斯)
6. 每天观察项目:鸭群活动、呼吸及粪便形态、分布情况,了解饮水、采食是否正常。发现病鸭后送检,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三)产蛋期(17~72周)饲养管理
1.在蛋鸭开产前二周放入少量公鸭,放入比例为2%~3%。
2. 根据蛋鸭品种的不同,适时掌握开产期。开产期体重要求在1400g~1500g。
3.从产蛋初期(100~120日龄)开始,根据产蛋率上升的趋势,不断增加饲料营养,提高粗蛋白水平,并适当增加饲喂餐数。白天喂3次,夜间9~10点增喂1次。
4.从产蛋率达到60%起应供给蛋鸭高峰期配合饲料。应掌握饲料过度时间,一般以5天为宜,每天替换比例为20%。每只鸭日采食量控制在150g左右。
5. 采用自由饮水,并保证饮水清洁卫生。
6. 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暖。
7. 室内相对湿度宜为60%~75%。
8. 根据蛋鸭品种和鸭舍面积合理确定饲养密度。一般情况下8~9只/ m2。
9.改自然光照为人工补充光照。日平均光照时间应逐渐增加,不少于14小时,增加人工光照时每次增加1小时,每隔7天增加1次,直到每天光照时间达到16~17小时。光照时间稳定后,不得增减。通宵以弱光照明,弱光强度为3Lux~5Lux。
10. 产蛋中期不断挑选出停产鸭、低产鸭、残次鸭。
11. 春秋季节各驱虫1次,包括蛔虫、鸭虱等。
12. 鸭蛋收集:
① 盛放鸭蛋的蛋箱或蛋托应经过消毒。
② 定时集蛋,集蛋时将破蛋、砂皮蛋、软蛋、特大蛋、特小蛋单独存放。
③鸭蛋收集后立即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消毒后送蛋库保存。
五.废弃物处理:鸭舍清理出的垫料和粪便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病死肉尸处理应符合GB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的规定。
六 记录: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包括进雏日期、雏鸭数量及鸭舍编号、饲养员;每日的生产记录包括日期、日龄、存栏数、产蛋数、温度、湿度、免疫记录、消毒记录、喂料量、鸭群健康状况、死亡数、死亡原因。记录保存两年以上。
近年来,我国蛋鸭饲养业得到迅猛发展,养鸭规模不断扩大,从传统的一家一户饲养,逐渐过渡到养鸭专业村、养鸭生产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加养鸭户或者大型的养鸭企业集团。在养鸭数量和区域不断扩大的今天,蛋鸭科学饲养与主要疾病防治技术已成为养鸭场户关注的焦点。为此,特将生产实践中成功的经验总结如下:
1科学饲养管理
1.1小鸭的饲养管理
选择恰当的育雏期,一般在4月底5月初育成"早春鸭"最好,也可在6月间养"晚春鸭",或在8月间养"秋鸭"。
1.1.1适时开食小鸭出壳后的第2天,有1/3的小鸭表现觅食状态,这时可喂食。多用雏鸭全价配合饲料直接饲喂,也可用小米焖成硬饭,加10%的葡萄糖水,再加10%的青菜拌饭。
1.1.2注意放水先开水、后开食是养鸭的特点。喂食前先用鸭篮放水,晴天13℃~15℃,可直接在冷水中放水,约5分钟左右;如遇雨天或天气寒冷时,可在室内木盆内放水。1~2周龄内,每天放水在喂食后的15分钟左右进行。
1.1.3及时补喂动物性饲料小鸭饲养到第3天后,自配料者应按10%~20%的比例投喂动物性饲料(如螺、虾、蚯蚓、小鱼等,或用5%的鱼粉拌料投喂),以促进小鸭的生长发育。
1.1.4补喂青料从第3天起,自配料者在饲料中加入10%~20%切碎的青饲料,或投入水面让其自由采食,如青菜叶子、水草、浮萍等。
1.2青年鸭的管理
适当加强运动,促进骨骼和肌肉发育,以防止过肥。每天要定时赶鸭在舍内做转圈运动,每次5~10分钟,每天2~4次。饲养人员要多与鸭群接触,以增强鸭子的胆量,从而防止惊群。
1.3开产前后产蛋鸭的饲养
蛋鸭大都在150日龄开产,200日龄达到产蛋高峰。这个时期饲养管理的目标是尽快把产蛋率推向高峰。从营养方面应根据产蛋率上升的趋势不断提高饲料质量,增加日粮的营养浓度和适当增加饲喂餐数,增加采食量,以满足鸭产蛋的营养需要。日平均光照不能少于14小时,光照应从短到长逐渐增加,直至每昼夜达到16小时。本阶段饲养管理是否恰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观察:一看蛋重的增加趋势,若增重势头快,说明养得好;二看产蛋率上升的趋势,最迟到200日龄时,产蛋率应达到90%左右;三看体重变化,体重若维持在开产时的体重,说明饲养管理得当。
1.4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
到产蛋后期产蛋高峰已难以继续保持,但对于高产品种来说,如果饲养管理得当,仍可维持80%左右的产蛋率。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后期饲养管理工作必须认真做好。其饲养管理要点是:①根据体重和产蛋率确定饲料的质量和喂料量,决不可盲目增减饲料。②保持光照。每天保持16小时光照,不能减少。③管理得当。要多放少关,促进运动。④观察蛋壳质量和蛋重的变化。若出现蛋壳质量下降、蛋重减轻,需要增补鱼肝油和无机盐添加剂。
1.5产蛋鸭夏季的饲养管理
一是增强屋顶的隔热效果,即在石棉瓦屋顶上铺草秸,可使屋顶内面温度降低2℃~4℃;二是运动场遮荫,即种植荫浓的阔叶速生乔木在夏天给鸭群提供良好的乘凉休息场所;三是降低鸭舍内相对湿度,即控制饮水器、水槽的漏洒现象,鸭洗浴后等羽毛晾干后再让回舍,及时排出运动场里的积水、更换潮湿垫料和加强通风等;四是加强垫料管理,春末或夏初将舍内积存的垫料彻底清理后,用刨花或锯末、细沙铺垫;五是搞好舍内通风,即加大通风量或提高舍内气流速度;六是准备温度较低的充足饮用水,及时洗涮水盆水槽,并定期对饮水进行消毒;七是搞好鸭的洗浴管理,注意更新池水和定期对池水进行消毒处理;八是当舍温超过33℃时,前半夜让鸭在有灯光的运动场休息纳凉,房舍供鸭出入的小门要畅开,让鸭群在夜间12点钟后回舍产蛋;九是每次拌料量不宜过多,喂饲后使鸭群能在30~40分钟内将饲料吃完为宜。每次加料前将料盆内的旧料清出,并用蘸有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消聋料盆内壁;十是适当提高饲料营养浓度,尤其是磷及维生素的含量。为防治鸭群部分脱毛或折断羽毛,应在饲料中连续添加1周1%~2%炒熟的菜籽或芝麻,中午前后在运动场阴凉处放置一些青绿饲料让鸭自食;十一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抗热应激添加剂。
1.6产蛋鸭秋冬季的饲养管理
9、10月份,是蛋鸭饲养的关键时期,此期既能保持80%以上的产蛋率,也有急剧下降的危险。要求补充人工光照,保持每天光照时间达到16小时。克服气候变化的影响,特别在冷空气到来前要做好准备,尽量使舍内的小气候变化幅度不要太大。适当增加营养,补充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对鸭群要进行一次挑选,把已经停止产蛋的鸭分出来,或提前淘汰,或强制换羽。
1.7冬季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提高饲料中代谢能的水平,达到每千克2900千卡~3000千卡,粗蛋白质为20%~22%。青饲料或蛋用多维要保证正常供给。鸭舍周围用防寒草帘围严,防止贼风。冬季期间,垫料只加不换,并保持干燥,以有利于提高舍温。早上迟放鸭,傍晚早关鸭,平常少下水,上午、下午气温高时各下水一次,每次10分钟。人工补充光照,每日光照时间保持16小时。
提高单位面积的饲养密度,每平方米8~9羽为宜。鸭群最好饮喂温水。
1.8蛋鸭群应搭养适量公鸭
母鸭体内的左侧有一个发达的卵巢,其功能是排卵造蛋,右侧还有一个很不发达的雄性腺。如果鸭群中有适量公鸭,则公鸭分泌的雄性荷尔蒙会抑制母鸭体内右侧雄性腺的发育,从而诱导母鸭卵巢多排卵、多产蛋。一般根据养鸭月的和群体的大小来决定搭养公鸭的比例。如果是种鸭群,为了保证种蛋有较高的受精率,公母鸭的比例应以5%~10%为宜。如果是以生产商品蛋为目的的鸭群,则公母鸭的比例可适当小些,如30~50只的蛋鸭群搭养一只公鸭即可;如果是300~500只的蛋鸭群,其公母鸭的比例也可以1%~2%为宜。在蛋鸭品种、日龄、数量、饲料及其他饲养管理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搭养公鸭的蛋鸭群比没有搭养公鸭的蛋鸭群产蛋率高5%左右。
2疾病综合防治
鸭病的防治,首先应从提高鸭的机体抗病力着手,其次,应采取可行的综合措施来避免或切断致病病原侵害机体,如消除或切断造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的相互联系。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养、防、检、治"4个基本内容,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综合性防疫措施又可分为平时的预防措施和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两个方面。
2.1加强饲养管理,切断传染病流行环节
2.1.1选好雏鸭,精心育雏,适时开食和饮水养鸭的关键是选择优质健壮的鸭苗。精心育雏要做到:第1天饮5%糖水及3%维生素B水和0.1%氯霉素水,第2天饮0.02%高锰酸钾水,3~6日龄再饮5%糖水和3%维生素B水及0.2%四环素和红霉素水。适时饮水和开食时间应在出壳后24小时。开食过早,雏鸭身体软弱,采食能力差,收不到开食的效果;开食过迟,不能及时补充所需的养分,使雏鸭体内养分消耗过多,过分疲劳,降低了胃肠的消化吸收能力,即成为"老口"雏鸭,比较难养。
2.1.2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不同日龄的鸭有不同易感或易发的疾病,如果一栋鸭舍内饲养着不同日龄的鸭,则日龄较大的患病鸭或已病愈的鸭可能带菌或带病毒,易传染给易感的小鸭,使疾病长期传播,造成经济损失。采用"全进全出"制则可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提高鸭的成活率。
2.1.3搞好卫生消毒、灭鼠和粪便处理工作这是防止传播疾病的重要措施。平时鸭舍进口处设消毒池,鸭舍或鸭棚内可用百毒杀或二氧化氯进行消毒,杀灭空气、鸭体表、网具、地面、墙壁等处的病原体。鼠类是多种疾病的宿主和传播者,养鸭场的鼠类已成为公害,因此应将消毒、灭鼠作为养鸭场或养鸭户的经常性工作。粪便要经发酵或做其他无害化处理。
2.1.4坚持自繁自养原则,防止由外场或外地引入病鸭许多鸭场都有过此类经验教训,如购入雏鸭而将鸭病毒性肝炎传入,购入种鸭而将鸭霍乱带人场内。因此,如果必须从外地或外场购入鸭时,一定要经兽医人员检疫,千万不要从发病场或发病群或刚刚病愈的鸭群引入。引入后应先隔离观察饲养,不要混群。隔离观察至少20天,经检查确认无任何传染病或寄生虫病时,方可入群。严禁将参加过展览及送往集市或屠宰场不合格的鸭子运回本场混入鸭群。鸭场应及时处理病鸭和死鸭,即深埋或焚烧或煮沸处理,严禁食用,尤其是要严禁饲养员或场内工作人员食用,以免扩散传染。
2.1.5定期预防接种对已有市售疫苗或本地区已有的鸭传染病要定期预防接种,如鸭瘟、鸭流感、鸭肝炎和鸭霍乱等,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2.1.6防止与野生水禽直接或间接接触野生水禽也是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如鸭瘟、鸭球虫病、禽流感等)的宿主和传播者。由于户外饲养家鸭,残留的饲料和户外饲槽常可招引野生水禽光顾,而与家鸭发生密切的接触,污染饲料与水源,导致疾病传播。
2.1.7防止蛋媒疾病所谓蛋媒疾病是指感染母鸭通过受精蛋传给新孵出后代的疾病。有两种情况:一是病原体在蛋壳和壳膜形成前感染卵巢滤泡(卵巢传递),在蛋的形成过程中进入鸭蛋,而由鸭蛋内部携带,如沙门氏杆菌等;二是鸭蛋在产出时或产下后因环境卫生差,病原体污染蛋壳进入蛋内,如一般肠道菌,特别是沙门氏杆菌和大肠杆菌,在孵化过程中可能造成死胚,但多数污染的蛋经孵化后,形成弱雏或带菌雏。因此,预防蛋媒疾病是提高雏鸭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2.2发生疾病时的扑灭措施
2.2.1及时发现疫情,并尽快确诊鸭群中出现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多为精神沉郁,缩颈,喜卧,眼鼻有分泌物,减食或不食,产蛋量急剧下降。此时应迅速将可疑病鸭隔离观察,并将死亡鸭送往兽医部门检验,以便及早做出诊断,采取防治措施。早期诊断,能及时采取针对性强的有效治疗措施,把鸭场的损失降到最低。
2.2.2消除病原或切断传播途径①隔离病鸭,污染的场地和鸭舍进行紧急消毒。严禁无关人员串圈,以免传播扩散。②停止向病群引进或出售活鸭,确诊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处理。③病死鸭深埋或焚烧,粪便要发酵处理,垫草要焚烧或集中堆肥发酵。④根据确诊的疾病,选用专用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对病鸭进行合理的治疗。对慢性传染病鸭宜早淘汰。
2.3鸭场的消毒
消毒剂主要用于畜禽体表、排泄物、饲养设备、用具、手术器械等的消毒。养鸭场(户)只有搞好消毒,才能减少或消灭场内的病原微生物,才能有效地防止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因此,养鸭场要重视消毒,制定实施一整套严密的消毒方案。
2.3.1消毒的方法一是物理学消毒,利用阳光照射、干燥、火焰焚烧、煮沸、紫外线照射等杀死病原微生物。二是生物学消毒,将粪便、垃圾、垫草等污物堆积,使其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热,杀死无芽孢的细菌、寄生虫卵等。三是化学消毒,这是目前使用较广泛、效果较好的消毒方法。具体方法是将消毒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液体后,针对不同对象采用诸如喷洒、熏蒸、浸泡、洗刷等手段进行消毒。
2.3.2常用的消毒剂来苏儿:5%的溶液可用于地面、墙壁、用具、粪便等消毒,2%的溶液可用于洗手或消毒皮肤,可杀灭一般细菌及病毒。生石灰:常配成10%~20%的生石灰水,趁热刷洗、喷洒,用于地面、墙壁、粪便等的消毒。百毒杀:可用于喷雾、浸泡和饮水消毒。喷雾消毒,常用于禽舍、周围环境、饲养用具、手术器械、孵化工具、畜禽体表。平时消毒,每10升水加50%的百毒杀3毫升;发病消毒,每10升水加百毒杀5~10毫升;洗刷浸泡消毒,每10升水加百毒杀3~5毫升;饮水消毒,每吨水中加百毒杀50~100毫升。
2.4鸭群的免疫和药物的使用在现代化集约化养鸭场,饲养数量大,相对密度较大,髓时都有可能受到传染病的威胁,为了防患于未然,在平时就要有计划地对健康鸭群进行免疫接种。搞好免疫接种是养鸭场兽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4.1主要传染病的免疫程序对鸭群来讲,目前需要接种疫苗的传染病主要有鸭瘟、鸭流感、鸭病毒性肝炎、鸭大肠杆菌病、鸭霍乱、鸭传染性浆膜炎。
鸭瘟的免疫程序:蛋鸭在20日龄进行首免,每只鸭经肌肉注射鸭瘟鸡胚化弱毒苗0.5毫升,2个月后加强免疫1次,60日龄以上鸭每只肌肉注射1毫升,免疫期为6个月。
鸭流感的免疫程序:1周龄以前,颈部皮下注射H5亚型禽流感油佐剂疫苗0.5ml,在育雏和育成阶段需进行多次免疫,鸭群经免疫后,每隔30天左右采集一定量血清样品检测其血凝效价,根据抗体效价决定再次免疫的时间和次数,蛋鸭和种鸭开产前要进行加强免疫,在产蛋高峰之后,可再行加强免疫。
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程序:①成年种鸭开产前皮下注射鸭肝炎鸡胚化弱毒苗2次,每次1毫升,间隔2周。利用这种免疫蛋孵出的雏鸭,一般可以度过易感期,免遭鸭肝炎的危害。②用鸭病毒性肝炎弱毒苗直接免疫雏鸭。对无母源抗体的雏鸭,应在1日龄做颈背部皮下免疫接种。
鸭传染性浆膜炎免疫程序:用鸭传染性浆膜炎油乳剂灭活苗经颈背部皮下接种8日龄雏鸭1毫升。
鸭霍乱免疫程序:禽霍乱731弱毒苗,接种2月龄以上的鸭群,免疫期可达3.5个月;禽霍乱氢氧化铝胶苗,用于2月龄以上的鸭群,每只鸭肌肉注射2毫升,间隔10天再注射1次,免疫期为3个月;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用于2月龄以上的鸭群,每只鸭皮下注射1毫升,免疫期为2个月。
鸭大肠杆菌病免疫程序:选用常见的大肠杆菌血清型菌株,制成多价大肠杆菌油乳剂灭活苗,接种1周龄雏鸭1毫升,或根据本场的发病史,在发病前2周接种疫苗1毫升,可较好地预防该病的发生。
2.4.2鸭群药物防治的注意事项①根据鸭群的不同疾病,选择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最好使用经药敏试验测定的敏感药物。②混饲和混水给药时,必须将药物和饲料充分混匀,或使药物完全溶于水中,以防引起药物中毒和药量不足。③要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要掌握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适应症、剂量、疗程,还可将几种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交替使用。④注意预防残毒。鸭只在屠宰前15~20天不宜使用药物,以免肉中残留。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20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