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大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1、周末四件套:外卖、开黑、刷剧、睡觉

大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2、大学生的共通点:书包里常带一包纸、出门在外带个充电宝、一个人走路戴耳机听歌

3、一些很无聊的公共课,例如马原、行政、思修,前排永远座上无人,一片死寂,后排永远坐无虚席,聊天的聊天,开黑的开黑,写作业的写作业,压根没几个人听老师讲课

4、如果你不参加社团、没担任班委,也不报名比赛活动,那么你大概率每天聊天的对象大概就是三个宿友,还有食堂打饭的阿姨了

记得要多参与活动,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内向禁锢了自己

5、“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在大学,青年大学习是每周必看老番

6、班里总有几个分数刚刚好60分的人,不要以为他们是运气好,刚刚好考到那个分数,实际上是老师仁慈,帮忙拉了他们一把

而那些只有59分的人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平日里得罪老师了

7、学校里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拿国奖的、专业比赛一等奖的、绩点4.0的,也有整天待宿舍开黑的、垃圾话一大堆的,甚至还有看片自带解说,不带羞耻的...总之就是上进奇葩的都有

所以你要好好把握住那些隐藏的机会,多跟优秀的导员、努力上进的师兄师姐、同级同学相处,让自己在他们的影响下成长,不要被那些颓废的人给带偏了。

8、大一刚开学宿舍的人都信誓旦旦,十一点就关灯睡觉,等过了一段时间,十二三点关灯已经是常态

9、参加社团、担任班委、报名比赛等身兼多职的人成绩反而更好

10、晚上操场人很多,你可以在这里看到音乐细胞旺盛的帅哥美女在唱歌,也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跑步,当然也会被喂一嘴狗粮

11、期末复习周每天图书馆都挤满了人,去晚半个小时就找不到位了

12、在寝室,刷视频、逛淘宝、玩游戏、洗衣服、打电话......都很常见,唯独没有学习

13、匆匆忙忙去教室上课,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位置,刚准备坐下,身旁却传来:这里已经有人了

然后又得去苦苦寻觅其他位置

14、下午五点之后,跑去篮球场都没有位置可打

15、宿舍群里总有人发:xdm快回来,我又忘带钥匙了

16、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后悔自己选的这个专业。

什么模电太难学、宪法要背的东西太多、老师全英教授根本听不懂

但请注意,这不是你躺在宿舍刷剧的理由!

17、跟校门口保安叔叔聊过的天大概就是

“校卡呢”

“在书包里”

18、上课前太晚从宿舍出门,遇到最难受的情况就是 共享单车又都被骑走了

只能跟着小伙伴灰溜。

大家觉得大学应该是什么样的?

心目中的大学应该是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同学和老师都很友好,这样的大学才是心目中的大学。

大学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公益性,它的存在就应该为社会进步、国家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国一定要有一批高校要有更高的境界和目标,这些大学既根植于市场又要有高于市场的远见卓识,发展定位要符合市场需求,又不完全跟着市场走。

在中国2000多所大学里,至少要有1%的学校有这样的勇气和智慧。如果做到了,我们就可以把它的人才培养理解为:培养能够引领这个社会向前发展的社会精英。一流大学一定要坚守这样的理想。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涵养温暖向上的大学之道

连日来,各大院校毕业致辞竞相“盛开”,或说远见,或谈理想,或论世道,其间,对学生有祝福、有劝诫,也有期许。与其说这是院校领导或知名校友的内心独白,毋宁说是带有指向意义的价值宣示。“一个人,品格是最宝贵的财富。

一所大学,精神文化是最宝贵的财富;一个国家,年轻人的价值观是最宝贵的财富。”当大学坚守着这样的价值坐标,就不会陷入迷失;当大学毕业生带着这句话踏入社会,青春的火焰一定更加炽热。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涵养温暖向上的大学之道

在我心目中的大学是充满激情,充满青春,充满友爱的大学。在大学可以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可以学到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而且大学是学会独立成长的一个关键性的阶段,与周围的环境与人密切相关。

我心目中的大学也是努力向上,充满读书气氛的大学。大学也是要努力学习的,并且要以更加坚定的姿态去憧憬自己的未来。无论如何,充实自己,不要颓废。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以及优点,向着未来进发吧!

历史沿革

《大学》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

据断代史学家班固在“《记》百三十一篇”下自注云“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他认为《礼记》各篇的成书年代主要分布在战国初期至西汉初期这段时间。

清代人崔述认为:“凡文之体,因乎其时……《大学》之文繁而尽,又多排语,计其时当在战国。”(《洙泗考信录·全录》)综合而论,《大学》的成书时代大体在孔子、曾子之后,孟子、荀子之前的战国前期,即公元前5世纪左右,系出于曾氏之儒一派的纯儒家作品”。

即《大学》的成书年代应是在战国初期,其作者应是“曾氏之儒一派”,即现在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战国初期曾参所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28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