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的预警方式是什么
导语:山洪的多发期主要是在6月到8月,其有不同的类型,如崩塌流动型、冲刷崩岸型、高速滑坡型、松散堆积物型等等。那么,大家知道山洪灾害的预警方式是什么?泥石流和山洪有什么区别?一起来看看。
山洪灾害的预警方式
山洪灾害
山洪灾害度预警分为三级(Ⅲ、Ⅱ、Ⅰ),按照发生山洪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橙色、红色,三种颜色预警信号分别代表较重、严重、特别严重。
1、第Ⅲ级为**预警信号(预警等级为较重)。其含义为:根据降雨预报,24小时之内将有强降雨发生,降雨强度可能接近或达到临界雨强 ( ≈ ),而且降雨可能持续,预报将可能发生较重山洪灾害,此时各主管应当启动相应的应急程序,进入防灾状态,相关部门加强值班,做好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跟踪预报、预测、警报服务工作。
2、第Ⅱ级为橙色预警信号(预警等级为严重)。其含义为:根据降雨预报,24小时之内将有强降雨发生,降雨强度为临界雨强 的1~2倍 ( < ≤2× ),且降雨可能持续。预报可能发生严重的山洪灾害,此时各主管应当启动紧急应急程序,进入紧急防灾状态。
相关部门做好重大山洪灾害的跟踪预报、预测、警报服务工作,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及由强降雨诱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情,部署并落实防御措施。
3、第Ⅰ级为红色预警信号(预警等级为特别严重)。其含义为:根据降雨预报,24小时之内将有强降雨发生,降雨强度超过临界雨强 的2倍( >2× ),且降雨可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
24小时之内可能发生特别严重的山洪灾害,此时各主管应当启动特别紧急应急程序,进入特别紧急防灾状态,相关部门要做好重大山洪灾害的监测、预报、预测、警报服务工作,及时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泥石流和山洪有什么区别呢?
虽然两者会相伴出现,可是这两大的问题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泥石流其实可以看做是山体滑坡,发生的时候都是带有大量的泥沙和石块,是一种特殊洪流,一般都是发生在山区或者沟谷等地形陡峻的地方,通常都是由暴雨、暴雪所导致的。
雨水会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过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并且面积、体积以及流量都是比较大的,由于洪流当中,存在着大量的泥沙石这类的碎屑物,严重的能占到整体体积的80%,为此比起洪水来说更具有破坏力,威力可怕。
想都不敢想,人被卷入泥石流以后,被这些碎屑物砸中的绝望感。
虽说山洪当中,也会存在一些泥沙石,可是两者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
泥石流
就比如说形成差异,山洪依靠短时的大量降水,一定的汇流地形就能够形成,而要形成泥石流,就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充足的水、大量的土石松散物,以及一定的谷坡地形,发生之时能看到地形滑坡。
并且山洪重发性高,因为某一地方的降雨量是可以预见的,有时候在同一年内,同一地段可能会发生多次,可是泥石流在一年之内,同一地区,是很难见到二次发生的,该滑坡的地方,早已经发生之时,就随着洪流滑坡了。
并且在遇到山洪,自救和生还的可能性比较大,可是遇到泥石流,却很容易被内里的碎屑物撞击,被泥石进行淤埋,为此自救和生还的可能性都比较小。
这两者之间可以说是有很多的区别,可是也让我们知道,不管是遇到哪一件,都不是闹着玩的,非常危险,因为很多时候,非正规景点的山区游玩,是可以降低次数的,这些地方不像在景区,不仅有着安全维护,同时就算发生了意外,营救也能更加迅速,可要是在非正规景点玩耍,安全隐患非常大,一旦遇上,可能当下都没人发现,更不用说及时救援了。
出门在外,还是小心为上。
山洪灾害降雨强度预警信号的颜色等级顺序是
汛期安全早知道
汛期常见的灾害性天气
汛期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有暴雨、台风、高温和强对流等。强对流天气包括龙卷风、雷电、冰雹、飑线等。这些天气本身和其导致的次生灾害威胁公共安全。例如,南方持续暴雨导致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加强对灾害性天气及其导致的次生灾害防御,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减灾避灾。
如何防御?
多关注天气预报预警,特别是预警信息。根据天气预警做好自我防备,一般可在安全条件比较好的屋内暂避。
各单位常备防汛设施
1.防汛材料配置
主要配备草袋、编织袋、警示牌,预设的砂、石料源,大锤、锹、镐、土布、撬杠、安全帽、托绳、小型抢险工具及其他抢险器材等。
2.防汛设备配置
主要配备挖掘机、装载机、水车(能自动抽水)、运输车、水泵、后勤车、油料车等设备。
3.劳动力配置
4.成立汛期防汛抢险队,配备抢险人员。
山洪灾害降雨强度预警信号的颜色等级顺序是**、橙色、红色。
山洪预警信号是指根据预报的降雨量与临界雨强作比较,预测山洪灾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山洪灾害降雨量程度预警等级被分为三个级别,同时按照山洪灾害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有三种颜色的预警信号,即:**,代表较重;橙色,代表严重;红色为特别严重。
山洪来临时预警措施:
(1)一旦山洪暴发,监测责任人和第一发现人,立即采取鸣锣、口哨、手摇报警器等预先设定的群众了解的信号,迅速预警。
(2)村组负责人在接到预警信号后,第一时间利用高音喇叭等手段向全体村民预警,居民应互帮互助,相互告警,及时转移。
(3)遭遇灾害的村(组)、个人应采用手机、电话等方式迅速向当地政府及防汛部门报告。
(4)居民在任何地点发现有滑坡迹象,应立即向周围人群发出预警信号,发现公路、桥梁等地有危险异常迹象,还应做出简单的警戒线,并及时向有关部门作出汇报,以便及时处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29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