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夏天怎么降温
夏天养殖蚯蚓的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具体有哪些注意的事项,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夏天养殖蚯蚓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夏天怎样养蚯蚓
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蚯蚓对环境的依赖一般比恒温动物更为显著,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蚯蚓。因此,温度是蚯蚓最重要的生活条件之一。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28 ?30℃时,能维持一定的生长;32℃以上时生长停止;10℃以下时活动迟钝;40℃以上时死亡,蚓茧孵化最适18?27℃。可见蚯蚓的最高致死温度低于其他无脊椎动物。养殖场最好在室内,在南方地区,夏天通风保湿,冬天只要关窗保温就能全年正常生产(这里的温度指基料的温度,因为空气的温度与基料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当空气温度0℃时,基料温度有12℃左右;当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却只有28℃左右,这是因为粪料含有极高的水分)。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金属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苦味。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月吃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
怎样采集
蚯蚓生活有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白天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叶。采集蚯蚓的时间,一年之中,以春末夏初最好,此时蚯蚓数量较多,活动旺盛;一天之中,以早晨最好,此时气温适中,光照较弱,近地面空气温度较大,蚯蚓大多集中在上层土壤中活动。
采集蚯蚓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挖掘法 选择腐殖质丰富、土壤肥沃、湿润、疏松的地方,如菜园,用铁铲翻土采集。
灌水法 蚯蚓有怕水的习性,向蚯蚓数量较多的田地灌水,蚯蚓很快从土内钻出来。
拾取法 蚯蚓喜栖黑暗环境,在春末,每逢晚上下雨,可在凌晨3-4点钟时,到田边手持电筒拾取。
诱捕法 蚯蚓喜食新鲜饲料,我们将发酵的饲料堆在蚯蚓较多的田边,3-5天后,即可用铁铲翻开采集。
怎样饲养
取一个大容器,放进3/4的肥土,洒水把土壤浇湿,再放几片菜叶,然后放进几条蚯蚓,盖上一块湿布,使土壤保持湿润。这样就可以饲养蚯蚓了。
如果要大规模饲养蚯蚓,采用室外养殖法为好,设备简单,管理容易,成本低。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各种禽粪、畜粪、瓜果皮、菜叶、树叶以及无毒的生活垃圾等都可作为蚯蚓的饲料。这些饲料最好事先进行发酵,达到无臭味、无酸味、完全腐熟、外观咖啡色。室外饲养具体方法:选择地势高爽、排水良好、暖和通风、无污染、无惊扰的地方,用铁铲挖一个宽约1米、深约25厘米、长度适当的浅坑,坑底要平坦。挖好后,坑底和四壁砌上砖块,以防蚯蚓外逃。然后铺上饲料约5厘米,即可放入蚯蚓。蚯蚓不耐高温(35℃以上),也不耐低温(0℃以下),所以,夏天养殖坑上面要搭棚遮阴;冬天养殖坑上面要搭建简易的塑料棚,提高坑温,保护蚯蚓安全越冬。此外,还应做好保护工作,以防老鼠、青蛙、蛇等的侵害。
细心观察
把室内饲养容器上的湿布掀开,就会发现蚯蚓纷纷往泥土中钻。蚯蚓喜欢生活在肥沃的土壤里,并吃不下粒,把其中的养分吸收后,再把剩余的土粒从尾端的肛门排出,这种土粒叫做蚯蚓的粪土。
把蚯蚓放在手心,你会感到它的体表有滑溜溜的黏液。
在一只大盘里,分区放入干土、干沙、湿土和湿沙,然后放入几条蚯蚓,你很快会看到蚯蚓全部一伸一缩地爬到湿土区,并钻入湿润的土壤里去了。
取一个大号玻璃筒,在筒的底层盛黑土,第二层盛沙,面上一层又盛黑土。接着,放入几条蚯蚓,投入几片菜叶,作为蚯蚓饲料,并洒水保持土壤湿润,每天观察一次,过了5-6天,土壤给搅乱了,3层分界慢慢地消失了,而且土壤比原来疏松得多。这说明蚯蚓在土壤里上下翻动,把土壤翻松了。怪不得农民称蚯蚓为 ?活犁耙?。
小实验
用垫板做一个45?的斜坡,放一条蚯蚓在斜坡的中间,看会往哪个方向爬?图中的蚯蚓前端向上,那么它就会往上爬。在正常情况下,蚯蚓全靠身体肌肉的收缩和体表刚毛的配合,总是向前移动的。
用五种不同的液体(酒精、醋、肥皂水、盐水和糖水)分别滴在蚯蚓的身体上。由于前4种溶液体对蚯蚓的刺激性大,因此,它会难受得乱跳,只有滴糖水的蚯蚓没有反应。不过并不是蚯蚓也和小朋友们一样喜欢糖水,而是糖水刺激性小的缘故。
蚯蚓的躯体有许多环体节组成,所以称为环节动物。尖的一头是前端,粗的一头是后端,用刀切去蚯蚓的后5个环节,切去的部分不超过全长的1/10。再把它放在2-3张潮湿的草纸上,扣上玻璃杯,隔几天洒水,投入菜叶,一个月后,蚯蚓重新长出失去的后端,可见蚯蚓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养殖蚯蚓夏季需要记得降温搭棚遮荫:经实践比较,棚上用麦秆、稻草编的帘子遮荫效果比其他方法(如种攀缘植物、放油菜箕等)要好。棚建成南低北高,草帘由棚顶中心先挂,蚓床上盖草帘子,最好盖水葫芦、水花生、青草等。经测试,气温34℃时,棚内蚓床上盖草帘子的,蚓床表层下6厘米处温度为30℃;盖40厘米~50厘米厚的水花生,温度为28℃;无棚只盖旧席子的温度为35℃。所以搭棚后蚓床再盖草帘子,特别是盖水葫芦、水花生降温,不仅蚯蚓生长快,而且产卵量大大增加。
蚓床盖草:气温渐高时,在遮荫的蚓床上必须盖草帘子,最好盖水葫芦、水花生、青草等。
浇水降温:高温期必须每天下午浇水一次,以利蚯蚓晚上在潮湿环境中爬到蚓床表层觅食,有条件的早晚浇水两次效果更好。千万不能用晒得很热的稻田水或严重污染的工业废水。高温期采用上述综合降温措施,结合每年绿化,可把蚓床温度降到30℃以内,避免蚯蚓受高温休眠而影响产量。
总之,养蚯蚓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采取合适的增温或降温措施,使得蚓床全年温度控制在蚯蚓最适宜生长繁殖范围内。
养殖蚯蚓的采收方法
蚯蚓养到一定程度,除了一部分用于继续繁殖以外,其余采收用来饲养蜈蚣,不同的饲养方法采收的方法也不一样,大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光照驱赶法
此法适于室内饲养床、饲养箱和饲养池的采收。在饲养床内的蚯蚓,大部分达400~600毫克,每平方米密度达1.5~2.0万条的情况下,可以采收一部分,以免影响增殖。采收的方法可利用蚯蚓避光性,在光照下用刮粪板逐层刮料,驱使蚯蚓钻到饲养床下层,并聚集成团。然后把蚯蚓置于孔径5毫米的大筐上,筐下放收集容器,在光照下,蚯蚓自动钻入筛下容器。蚯蚓外表黏附的粪粒和有机物,残留在筛上。
2)红光夜捕法
此法适于田问饲养蚯蚓的采收,利用蚯蚓夜间爬到地表采食和活动的习性,在凌晨3~4点,携带红光或弱光的电筒,在田间捡收。
3)诱捕法
此法用在室内饲养床,也可以用于大田饲养蚯蚓的采收。采收前在旧饲料表面放一层蚯蚓爱吃的食物,如腐烂的水果等,经2~3天蚯蚓大量聚集在烂水果里,这时迅速将成群的蚯蚓取出,经筛网清理杂质即可。
在田间可选择蚯蚓喜爱吃的饲料,堆放在饲养槽附近,次日凌晨在饲料堆中收集蚯蚓。也可以沿饲养池或饲养池边缘挖1条深10厘米以下的小沟,沟的两端埋2个深约30厘米的陶瓷缸,或挖2个土坑,部分蚯蚓夜间沿沟槽爬行,进入瓷缸内或土坑中,黎明前即可收集。
?
水产养殖小妙招
水产养殖小妙招,生活中是有很多水产店的,而且现在去逛超市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水产区的品种越来越丰富,但要是保鲜、养殖技术不行的话,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下面看看水产养殖小妙招及相关资料。
水产养殖小妙招11、 观察水质及养殖环境
很多时候,鱼会因为鱼缸的密度太高而缺氧,会出现很多泡沫盖缸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养殖环境的清洁度太差。解决方法就是先把泡沫捞出,将鱼缸中的水放出三分之一,同时注入干净的水,加氧气、片冰(降温)和盐(5-8克)综合一下水质,提高养分,提升水中含氧量帮助鱼提升活度。
2、 鱼的死因
缺氧窒息;染病(缸里有病菌);鱼狂躁;换环境不适应;水质不好;海水鱼盐度不够;鱼缸和过滤缸(积累的细菌过多)长期不消毒;循环不畅,水里的含氧量过低;低温(超市里的水温一般在15度左右(冬夏不一样,而罗非鱼和和鲈鱼等水温在20-22度);嘈杂声造成的鱼死亡。
3、鱼进入新环境不适应
鱼体进入新的养殖环境不适应而引起行动失调,漂浮水面、失去游泳能力的感冒症状,严重会引起死亡。防治方法:鱼体进入新的养殖环境之前检查水温,调节水质,避免温差过大。
4、 其它原因
造成鱼死亡的原因还有很多,水质、温度、密度、含氧量、盐度的不合适都将成为影响水产商品活度下降,甚至死亡的原因。比如温度突然变化,或者低温针对热带鱼(比如罗非鱼、河鲈鱼等)会死。异物落入水中(如杀虫剂)等偶然原因均可造成鱼的死亡。
那么,水产养殖 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要点,我们一一梳理:
1、吸收养殖经验
首先进货时,采购人员可以向上游供应商了解商品的现有的盐度及养殖温度等养殖注意事项,可能来自自然海域,可能是人工养殖,养殖环境不同。鱼的温度、水的酸碱度、硬度等都必须注意,这些条件达不到要求也会容易造成鱼死亡。另外也可以跟供应商咨询,他们是怎样养殖鱼的,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2、每日清洁
每日清洁可有效提升活鲜商品的活度。首先,在早、中、晚用捞网捞出缸内的鳞片和杂物,或者用吸水管将杂物吸出,保证水质清洁干净,缸体若有粘液,可使用小海绵进行擦拭。每日对缸体的清洁一定要做到位,不仅可以为水产商品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是美化了向顾客展示商品的窗口。
如果需要换水时,替换1/2或2/3的水,之后加氧气,降温可以加片冰,增加水的氧分,留一部分陈水用来中和水质,使鱼缸内的商品可以较好、较快的适应新的水质。
3、鱼缸消毒
(1、新买的鱼缸要用百分之二的盐水进行刷洗。
(2、使用过的鱼缸要用千分之三的高锰酸钾浸泡消毒,并打开循环系统和增氧系统。
(3、对发过病的鱼缸要使用千分之一的漂白粉全缸遍洒。
(4)海水缸最少6个月或8个月消毒一次,贝蛤缸基本一个月或半个月消毒一次。
(5、消毒频率的把握也将影响商品的鲜活,高频次的消毒可能对一些高端水产造成影响,适应程度不好会造成死亡,需特别注意。
4、夜间养殖
夜间养殖是水产经营中的重点和难点操作时段。由于工作独立性强、夜间工作难度较大等因素,易出现设备突然跳闸或烧坏、氧气管松动脱落、水温异常、鱼跳到地面等情况,如不能及时发现解决,也将造成商品损失。
5、养殖关键点
水质:确保养殖池内水质清洁,及时换水,并对鱼池进行消毒处理。
温度:根据每种商品的特性以及季节的不同,不断调整以达合适。
密度:根据门店鱼池实际大小,合理调整鱼的密度,避免因养殖过多,导致缺氧。
含氧量:合理调整养殖池氧气,避免因氧气过大或过小造成鱼类死亡。
盐度:了解商品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特性,不断调整以达到合适。
水产的养殖要比其他生鲜商品的管理技术要求更高,需要加倍的细心和耐心来“呵护”商品,一时的疏忽和大意都将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这其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一篇文章无法概括全面,希望大家能通过不断的、系统的学习和经验积累,摸索出适合的方式,少走一些弯路。
水产养殖小妙招2高端贝类养殖
1、 控制好水质、水温、盐度等,调节到位。
1、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水质的干净、清澈;
2、一般高贝养殖的水温要控制在13-15℃;
3、盐度要达到23度以上。
这样养殖出来的高贝存活率较高,而且可以养到2-3天,甚至有的一个星期都没问题。
2、 经常性做好挑选、清洗工作。
1、在售卖过程中如在水池里面有看到破损、破壳、瑕疵、甚至死亡的,一定要及时挑选出来,保证其他活体不被感染;
2、要定期、定时对海鲜底下的过滤池进行灌水清洗(包括过滤池下面的过滤石、海绵也要过滤、清洗,一般一周洗2-3次)。
淡水活鱼类养殖
淡水鱼和海水鱼是要分开养殖的,有鳞鱼和无鳞鱼要分开养,热带鱼要单独饲养。
总体要求:养殖池的'水不能直接用自来水,放鱼之前需打氧半小时使其蒸发。要做到勤换水,勤清洁,保持水质清新,无污物。活鱼转移至新的环境时,要求温差不能超过2℃至5℃(这一点在早上收货以及营业中换水时尤其需要注意)。
如超过此标准,就会造成鱼类的非正常死亡;此外,活鱼类对水体要求偏弱碱性,需放入适量的大苏打。海鱼类的养殖池需加入一定比例的海水晶调制成海水,提高鱼类存活率。
虾类养殖
现在市面上有三种虾,一种是纯淡水虾,对盐度要求较低;第二种是海水淡水混养,盐度在17度左右,最好养;第三种是纯海水虾,盐度要在24度以上。采购的时候一定问清商品的品种,避免不必要的损耗。
总体要求:A、勤换水;B、虾类对水体要求为弱碱性,故应放入适量的大苏打。
夜间的养殖工作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夜间活泼的鱼会跳出鱼缸,或者跳闸导致断电,氧气管松动,鱼缸漏水,水温升高等……这就需要我们的员工在夜间经常巡查,员工也要学习一些面对夜间应急措施,经常在冰箱冷冻一些冰块,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给水池降温,有准备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在养殖中还有很多被我们忽略的问题,希望大家在养殖的时候多积累经验,我们只有认真负责地进行水产养殖工作,才能真正把水产这个品类的潜力发挥出来。
水产养殖小妙招3红糖在水产养殖的作用
1、稳定水质
如果池塘里的水质不好,过多肥足,PH值超标,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红糖,促进碳元素生成,稳定水质,防止倒塌应力问题的发生。
2、控制有害物
可以维持水中有益微生物的正常生长,控制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保持平衡的生态结构。
3、抗病增免
鱼食用红糖以后,补充了机体所需的碳源和能量,促进新陈代谢,增加水产动物的抵抗力,防护疾病的发生。
4、安全治理
可以代替某些药物解毒的功能,治疗鱼掉鳞或脱黏的小问题,减少病原菌的发生,使养殖更加安全。
5、增效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使用光合细菌时,加入些红糖可以重新激活菌体,发挥最大的功效。
在水产行业的很多物质中,含碳的有机物是很重要的,而红糖富含的碳,不光是人类使用,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也会进行一定作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31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