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阿里巴巴的创业历程

阿里巴巴的创业历程

阿里巴巴的创业历程

一、1999年3月10日由中国互联商网业先驱成立,以杭州为研究发展基地,9月10日在香港设立国际总部。 

二、2000年9月9日,在杭州成立阿里巴巴中国总部。

三、1999-2000年,阿里巴巴从软银,高盛,美国富达投资等机构融资2500万美金。 

四、2002年,阿里巴巴B2B公司开始盈利。

五、2003年,在马云位于杭州的公寓中,个人电子商务网站淘宝成立。发布在线支付系统—支付宝。

六、2005年,阿里巴巴集团与雅虎美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执掌雅虎中国。 

七、2006年,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口碑网。

八、2007年,一月: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商务管理软件公司阿里软件成立。 十一月: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网络广告平台阿里妈妈。 

九、2008年,六月:口碑网与中国雅虎合并,成立雅虎口碑。九月:阿里巴巴集团研发院成立。

十、2009年,七月:阿里软件与阿里巴巴集团研发院合并 。八月:阿里软件的业务管理软件分部注入阿里巴巴B2B公司 。作为“大淘宝”战略的一部分,口碑网注入淘宝,使淘宝成为一站式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为更多的电子商务用户提供服务。九月:成立阿里云计算。

十一、2010年,五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从2010年起将年度收入的0.3%拨作环保基金,以促进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十一月:淘宝商城启动独立域名。

十二、2011年,六月:阿里巴巴集团将淘宝网分拆为三个独立的公司:淘宝网、淘宝商城和一淘,以更精准和有效的服务客户。

十三、2012年,一月:淘宝商城宣布更改中文名为天猫,加强其平台的定位 。六月: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正式从香港联交所退市 。七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现有子公司的业务升级为阿里国际业务、阿里小企业业务、淘宝网、天猫、聚划算、一淘和阿里云七个事业群。

扩展资料

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首次公开募股(IPO)举行的首场路演以火爆开场。这与15年前阿里巴巴在资本市场遭到的冷遇形成强烈反差。

据报道,按照公开定价区间,此次融资额最高可达240多亿美元,有望成为美股有史以来最大的IPO。从无人问津到门庭若市,阿里巴巴集团演绎了一段商业传奇。

作为一家创始于“中国创意”、根植于“中国需求”、仰仗“国际融资”的企业,它今日的成功体现了创新、技术和资本的完美结合,而根植于中国这片广阔的市场以及搭上中国改革的快车更是这家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创新,在当今许多人看来就是科技上的硬突破,然而又有多少企业,死抱着硬创新中上万的专利走向没落?柯达、诺基亚、摩托罗拉……名单还在不断拉长。

其实,阿里巴巴不少小玩闹似的创新,核心技术都是现成的,并非大突破。只要开发者根据用户心理需求,加以创新利用,就会变得竞争力十足。这样的创新,何乐而不为?正如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所说:“活出来的才是好技术。创造社会价值,让无数人受益才是好技术。”

互联网技术为阿里巴巴这样的新兴企业腾飞插上了翅膀。阿里巴巴兴业之初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互联网技术及其商业应用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线上经营的特点使阿里巴巴得以超越实体店的种种局限,轻装上阵,集中力量做强技术与渠道。

于是,同一时期中国商界上演了戏剧性一幕:当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巨头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和公关能力鲸吞蚕食大型零售卖场之际,阿里巴巴等电商却在润物细无声地缔造和经营一个由万千小微构成的线上商业帝国。

马云及其企业对互联网技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他看来,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

它比以往更为开放,更懂得分享,更懂得承担责任,更是透明。所以它是一种价值,是一种文化。他坚信这种先进的价值体系、先进的文化、先进的产业技术,一定会引领未来。

阿里巴巴今日的成功归于中国创业者开拓进取的创新实践,归于国际投资者的精明与远见。但更重要的是,它借助于市场力量、中国需求和创新精神的巨大能量,与中国市场经济繁荣、中国需求不断扩大、营商环境优化的机缘与必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当前,中国决策层正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改革,先照后证试点,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减少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等改革措施。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国经济容纳、滋养更多像阿里巴巴一样的创新型企业,破除一切不必要的体制束缚,鼓励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

正是看好中国广阔的市场前景,马云决定把企业重心仍然放在中国。马云和其他高管在回答有关国际业务扩张的问题时表示,比起海外市场,阿里巴巴仍主要专注于中国业务,中国的网络用户仅占人口的一半,且仅有一半用户进行网购,市场潜力巨大。

阿里巴巴的成功,对中国成千上万的中小创新型企业既是激励,也是梦想。中国政府通过简政放权,对小微企业、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提供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为这些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汹涌而至的改革大潮扑面而来,类似马云和阿里巴巴成功的故事仍将在延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阿里巴巴集团?、人民网?阿里巴巴成功背后的启示

这个问题一直都是偏面性,不是中立的,贷款给你用是好,一但失败人生就有了这个污点,也就是说你只能赢不能输,但是投资都是有风险,要不然世界上就没有穷人了,银行和放贷公司(部门)不一样,他们本来就站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在放给你贷款的时候,一般贷款人或公司都做了一倍或是是更多的抵押,一但遇到还不了贷款,银行他们会有绝对的风险控制权,我个人认为企业也好,个人也好,他们一但还不上,银行放贷款部门应该把自己的贷款和利息扣掉,余下的应该由贷款人或公司分配,但是银行一般都是签合同就给他们签过来了,这就是银行他们所谓的风险控制,个人感觉不公平,以上只是个人关点,我相信法律会越来越完整,失信人员会得到 社会 和国家合理解决,让他从新回归 社会 ,不被 社会 给抛弃,这也不是我想看到的。

根据最高院数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5月份,失信人数接近1400万,限制乘坐飞机的人数高达2400万。

从14亿人口来看,好像也还好。其实,不然,因为涉及诉讼以及失信人员的基本都是成年人,正是国家的劳动力人口。根据统计局数据,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总量仍近9亿人。这里的劳动力人口指16周岁到60周岁,所以失信人数占 社会 劳动人口达到1.5%。

根据法院受理的案件类型来看,借款纠纷成为占比最多的案件类型,占比高达45%,成为失信最重要因素!

另外一个因素则是没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区分有财产不履行和无财产可供执行情况。根据规定,严格的失信被执行人应当是指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的情况。

法院执行中,基本不管被执行人是否具有履行能力,而是直接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这也一定程度导致失信人员数量的急剧增长。

其实失信是一种好现象,要不然,不失信,一辈子都被银行卡的死死的,一辈子都在还贷,像奴隶一样,我就是还了三年,拆东补西,就是还不清,最近省吃俭用,一个银行一个银行还,不出意外,估计明年年底就还清。只能暂时失信

失信人多吗?自2013年10月实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制度起,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443万人次,累计限制购买飞机票2682万人次,限制购买动车高铁票596万人次,437万失信被执行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法律义务。

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国家,失信人员仅占全 社会 人口的1%左右。其实是一个还好的比例,之所以我们这几年关注失信人员增长,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大环境下的经济形势不佳,自然从各行各业来说就会出现经营困难,企业破产清算,资不抵债等问题。再结合银行里面坏账、呆账的增长,出现失信人员增多其实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目前,发生失信主要的积累原因。

1.创业失败,资不抵债

2.劳动争议,拖欠工资

3.房产纠纷

4.合同纠纷

5.民间借贷,无力偿还

以上几种,从严重程度上来说,是递增关系,民间借贷成了这几年失信的重灾区。

各种名目的民间借贷、消费贷、小额贷、套路贷层出不穷,让很多没有自制能力的年轻人走上了不归路,一入网贷深似海,很多没有偿还能力的人在进行网贷,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

其实还是有钱还钱,没钱没收抵押,纯耍无赖就只能入刑。

从根本上来说,失信人员的激增除了经济环境的因素外,最大的问题就是监管不严,很多网贷,小额贷贷给了不该贷的人。

没有担保,偿还能力差的人还给他贷款,可以说就是金融机构贪婪的表现,妄图利用这样那样的手段让其亲人朋友待其偿还高额的利息,这个问题绝对不是一个巴掌能拍响的。

因为我国没有个人破产法,个人是无法宣布破产的,导致很多老赖非常嚣张,什么转移财产之类的把戏一再上演。

如果不彻底整顿信贷体系,未来还是继续会有人利用其中的漏洞,当了老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情况还会继续上演。

有很多年轻人,年纪轻轻因为自己的欲望成了失信人员,正常的生活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对于信贷危机,还是要防控和引导两方面开展,一方面正确引导年轻人的价值观,反对 社会 中出现过分的物欲倾向,同时严格把关没有偿还能力的贷款,减少信贷风险。

谁没有失败,谁没失败过,现在这些失信人,除了骗子就是想干事的人,中年人或年轻人,可现在呢,一次失败,终身失败,甚至入刑,根本没翻身的余地,这样的现象,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信心创业干事,反正我是不敢,没有人一辈子不失败,我失败不起,更不可能拿终身来买单,我宁愿上班出苦力也不敢触碰可能会失信的人和事。

执行,执行,这几年一直翻身路上,从小卡还到大额卡,从几千还到几万,即将要翻身,剩下最后这个抚养费,法院那边我也没问,我估计肯定必须一次性给,但是一次性我又拿不出来,我想协商每月给点先取消失信让我正常过现在日子都协商不了 人家不联系我。根本也不催我。当初没钱给,消沉了很久,他们不理解不信任后,我一门心思去陌生城市赚钱还债去了。也没接到执行通知也没去法院开庭。我现在应该怎么弄

从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数量,的确是越来越多。

但这只是个表面现象,老赖这种人,很早以前就有,并且也不少,如八十年代后期风行全国的“三角债”,其实论程度和数量并不亚于现在的失信被执行人上榜,只不过这几年国家对这个问题重视了,下力气解决了,大家才看到,失信被执行人有一千四百五十万之众,的确多!因此可以这么说,现在老赖的确多,但绝不是现在才多,只是现在把这个问题充分暴露出来而已。相比一直掩盖住不为人所知,披露出来实际上是好事情。

老赖为什么这么多?个人认为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 社会 经济快速发展了,但是一些人的道德水平,诚信水平并没有同步发展,甚至钱多了,道德水平滑坡了。这些人大言不惭地说,凭本事借来的钱,为什么要还?有的借了钱不想还,有的惹了事不想担责。典型的如青岛即墨的老赖武鑫。此人在李沧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一人重残,为了不赔,竟然声称自己被人包养,赔偿责任不在自己。

第二是法律法规在不断健全,但是在打击防范失信行为这方面还有不足。很多老赖觉着不赖白不赖,赖了也白赖,不用付什么巨大的代价。典型的如唐山的教科书式老赖黄淑芬。此人也是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极尽逃避手段成了全国著名的教科书式老赖。

第三是某些金融机构的贪婪无度。某些金融机构故意简化对信用卡申领者的考察,大量滥发信用卡,结果一些人透支容易偿还就难了,于是这些金融机构借用公权力打击透支者。另外一些民营企业,经常在一些生产经营的关键时候被抽贷断贷,造成资金链断裂,可以说一些金融机构唯利是图, 社会 责任感缺失,他们就是一些失信被执行人的生产线。

期待着不远的将来,政府出台更有利的防范,惩治失信被执行人的措施,到那时,老赖成堆的现象将会得到有效的遏制。

现在回到本题主题:失信人越来越多怎么办?

在政府层面,咱只有建议权。建议立法机关认真组织研究失信被执行人数量居高不下的原因,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加强法院执行的权利和力度,加大对有能力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等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

作为公检法司等权利机关,建议进一步加大力度惩治各种失信行为,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分类处置,乱世用重典,坚决把老赖成风、老赖逍遥的风气刹住。

作为失信被执行人的受害者,现在正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关键年份,作为权利人不能丧失信心,要加足马力,配合法院执行局的工作,坚决和失信被执行人作斗争,该监督监督,该举报举报,该悬赏悬赏,该拘留罚款拘留罚款,该刑事自诉刑事自诉,和老赖较真的多了,老赖的嚣张气焰就会收敛。

作为失信被执行人本人,应当充分认清形势,搞清楚赖下去有什么好处。以前述青岛即墨的老赖武鑫为例,二十来岁,别人正是干事创业、谈婚论嫁的年龄,而自己却因为拒不履行法院的判决成为远近闻名的老赖,这顶帽子不可能赖一阵子就没了,如果继续赖下去,搞不好还要涉嫌拒执罪(有关部门正在侦办)。宝贵的青春年华就这样赖掉了,帐却赖不掉,只会越赖约臭,臭了自己一辈子。明智之举还是积极和法院,积极和受害人联系协商解决为好。

以上回答供参考。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失信大的人有法办,失信小的人就远离他(她)们,不和他(她)们来往共事……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拿自己当傻B的亲戚、朋友,他(她)们赚着便宜卖着乖,总以为别人傻自己聪明,借了不还言而无信,花言巧语的骗吃骗喝自觉很了不起,这些人不仅仅是“失信”,简直就是“臭无赖”,我们只能离这些人远点还能怎么办?

现在基本是全民负债,国家统计人均负债13.34万元!

负债的危害和潜在影响:

1.个人层面:个人失“信”、生活失“品”、家庭失“幸”;

2. 社会 层面:发展失“速”、各行失“态”、 社会 失“稳”;

3.国家层面:民生失“调”、国运失“衡”、竞争失“力”。

国家有关部门再不出台整顿,国将不国!

失信被执行人越来越多,请问大家怎么看?这种现象确实是普遍存在,1300多万的失信被执行人,就意味着一千多万个家庭,确实数字庞大,我认为。

一,时代的产物

盲目创业,提前消费,非理性投资,这是失信被执行人越来越多的根源。

二,经济风向标

西方经济体的打压,亚洲国家的崛起,造成了国内实体经济的举步维艰。

三,政策的推动

环保,供给侧结构改革,金融政策调整,都导致许多污染严重,缺乏创新,产业机构不合理的中小微企业关门倒闭,这是失信被执行人越来越多的主因之一。

四,司法实践

法律规定:失信被执行人是指有能力,有条件履行还款义务,却拒不履行判决生效法律文书的那一群真正的“失信执行人”。但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一刀切的做法导致了很多企业破产,生意失败的,倾家荡产,流离失所,暂时无力还债的许多创业者,也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总之,目前这种情况,政策应该采取多渠道,切实有效的管控措施,来处理这一群体。

就回答这些,感谢阅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35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