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翘嘴红鲌技术要点是什么?
稻田养翘嘴红鲌是以稻为主、养鱼为辅的生产活动,稻田养鱼和池塘养鱼一样,要加强日常管理工作,这是取得效益的关键。管理工作主要注意如下几点。
管水:水的管理,是稻田养鱼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应以稻为主,在插秧后20天内,水深3.5厘米,让稻浅水分蘖。这时由于鱼种放养时间不长,个体不大,对水位的要求也不是太高。20天以后,禾苗分蘖基本结束,鱼也渐渐长大。这时,可以加深田水至5~7厘米,随着禾苗的生长,可以加深到10厘米,这对控制秧苗无效分蘖和鱼的成长都有好处。晚稻田要控制水位,因插晚稻时气温高,必须加深田水,以免秧苗晒死,这对鱼稻都是有利的。
转田:双季稻养鱼的转田工作,也是稻田养鱼工作的重要一环。早稻收割到晚稻插秧期间有犁田、耙田的农活要做,这些农活往往会造成一部分鱼死亡。为了避免这种损失,必须做好转田工作。
转田工作应发挥鱼沟、鱼溜的作用。就是在收割早稻前缓慢放水,让鱼沿着鱼沟游到鱼溜里来。或者把稻谷带水割完,然后将鱼通过鱼沟集中到鱼溜中,用泥土暂时加高鱼溜四周,引入新鲜清水,使鱼溜变成一个暂养流水池,待犁耙田结束,再把鱼放入整个田中;然后插晚秧,这种方式有时也会造成部分鱼死亡。利用鱼沟鱼溜,把鱼从早稻田转入小池塘中暂养,待插完晚秧后,再把鱼放入稻田,这种方法死鱼很少。
施肥:养鱼稻田施肥,以施基肥和腐熟的农家肥为宜,肥效时间长,促进水稻稳定生长,保持中期不脱力,后期不早衰,群体易控制。对所施的基肥和农家肥,养鱼稻田并无特殊要求。如果施用尿素、碳铵作追肥时必须保证鱼类的安全,能用的氮肥有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等。磷肥有过磷酸钙,钾肥有氯化钾等。氨水不宜做基肥,更不宜做追肥,碳铵做基肥要深施,二者都具有腐蚀性,对鱼类有刺激作用。施肥应本着少量多次的原则,每次施半块田,先把田水加满到沿埂堤,并注意不要将化肥直接撒在鱼沟和鱼溜内。根据我们的体会,每亩每次施用量分别为:尿素不能超过8千克,硫酸铵不能超过10千克,碳酸氢铵不超过4千克,氯化铵不超过3千克。
施药:稻田施药,只要处理得当,也不会对鱼产生影响。防治水稻病虫害,要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掌握适宜的使用浓度和正确的喷洒方法,严禁使用汞制剂和除草剂。为了确保鱼的安全,在养鱼稻田中施用各种农药防治病虫害时,均应事先加灌4~8厘米深的水。在施药时要根据药物的不同特性采用不同的施用方法,同时,在喷撒药液(粉)时,注意粉剂宜在早晨带露水喷,喷嘴要抬头,尽量使药物洒在稻禾的叶面上,避免粉剂直接喷入稻田水体中。水剂宜在晴天露水干后喷,喷头要朝上。施药后如发现鱼体中毒,必须立即加灌新水,稀释水中药物浓度。下雨或雷阵雨前不要施药,否则药物被雨水打落田中,严重时可造成鱼类死亡。
晒田: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需水情况是在变化的,养鱼的水稻田,养鱼需水与水稻需水是主要矛盾。田间水量多,水层保持时间长,对鱼的生长是有利的,但对水稻生长却是不利。农谚对水稻用水进行了科学的总结,那就是“浅水栽秧、深水活棵、薄水分蘖、脱水晒田、复水长粗、厚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因此,有经验的老农常常会采用晒田的方法来抑制无效分蘖,这时的水位很浅,这对养殖翘嘴红鲌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做好稻田的水位调控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生产实践中我们总结一条经验,那就是“平时水沿堤,晒田水位低,沟溜起作用,晒田不伤鱼”。晒田前,要清理鱼沟鱼溜,严防鱼沟里阻隔与淤塞。晒田总的要求是轻晒或短期晒,晒田时,沟内水深保持在13~17厘米,使田块中间不陷脚,田边表土不裂缝和发白,以见水稻浮根泛白为适度。晒好田后,及时恢复原水位。尽可能不要晒得太久,以免鱼缺食太久影响生长(图16)。
图16 稻田水位、水温与晒田关系示意图
施饵:在稻田中养殖翘嘴红鲌,一般不需要多投饵。如果稻田太瘦,水体中的活饵料太少,尤其是动物性饵料不足以满足翘嘴红鲌的生长发育时,就需要另外投放小泥鳅、小麦穗鱼等活饵料,也可定期、定时投放配制好的配合饲料。
日常管理:其他的日常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勤巡田、勤检查、勤研究、勤记录。坚持早晚巡田,检查鱼的活动,摄食水质情况,决定投饵、施肥数量。检查堤埂是否塌漏,平水缺、拦鱼栅是否牢固,防止逃鱼和敌害进入。检查鱼沟、鱼窝,及时清理,防止堵塞。检查水源水质情况,防止有害污水进入稻田和防止鱼类缺氧浮头。要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做好田块档案记录。
翘嘴红鲌养殖应注意哪些问题
外荡围栏养殖翘嘴红鲌,是利用竹箔、金属网或合成纤维作为围栏设施,将大中型外荡分割成大小便于管理或可以实现精养目的的一种渔业生产方式。它是将池塘养鱼的高产技术与湖荡、河道优良水体环境结合起来,通过加强拦鱼设施和饲养管理,谋求高产的一种新型养殖翘嘴红鲌技术。
场地选择:围栏设置在湖荡的出口处,要能承受水流或台风、洪水的袭击,主要限养翘嘴红鲌的商品鱼。要求水深在2.5~3.0米,荡底平坦,底泥软硬适中,荡口(水口)宜少不宜多,宜狭不宜宽,背风向阳,远离主航道和主水流区。湖荡养鱼面积一般应在500亩以下,这样的水体水质容易稳定,起捕也较方便,氧的补给充分、均匀。如水域面积过小,水质不易自净稳定;过大则投饵分散、捕捞困难,河道的中段部位水中也容易缺氧,产量相对较低。围栏养鱼是以充分利用现有水域的饵料生产力为基础,然后再补给适当的商品饵料。因此,选择水域的天然生产力要好或兼备附近有丰富的自然饵料源,除有丰富的浮游生物外,湖荡底部有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等水草密生及螺、蚬、蚌等底栖生物遍布,这样可减少投喂人工饵料的数量,提高鱼种的放养密度。天然饵料资源丰富,则商品饵料的使用就可减少,同时因饵料的互补作用,配合饵料的利用率也可大大提高。
围栏设施:围栏形状应因地制宜,以正方形或圆形为佳,最好三面临水,一面靠岸,这样不但方便日常管理,也方便成鱼上市的起捕。围栏设施是防止逃鱼的保障,因而对拦鱼设施要有较严格的要求,围栏可用双层网片,以方便防逃,网目应根据需要放养的鱼种大小而定,以不逃鱼为宜。网高以高于最大水位的50厘米为好。其他的设施和一般的网栏是一样的。
鱼种放养:网栏搭建好后,先将网内的野杂鱼和水草除去。为了保险起见,最后用电捕器对网内的野杂鱼进行彻底的清除,每亩用13千克的漂白粉泼洒。投放翘嘴红鲌鱼种,可在每年的2月中旬进行,亩投放量为1000尾,投入比例与规格为:翘嘴红鲌80%,规格13厘米左右;团头鲂鱼5%,规格为5厘米左右;鳙鱼10%,规格为10厘米左右,银鲫5%,规格3~4厘米。
饲养管理:日常的饲养管理着重要抓好“一早、二足、三勤、四防”的要点。
一早就是放养鱼种要早,尽可能在每年的2月底前结束。
二足就是鱼种的放养量要足,饲料的投喂量要足。
三勤就是一要勤巡塘,做到早晚巡荡,夜间护荡;二要勤检查,主要是检查墙网和箔门,发现有鼠洞和蛇洞时要立即修补;三要勤捞杂,主要是捞去水面上的残饵、杂草、死鱼等杂物,保持荡面的清洁。
四防就是要做好防逃、防病、防汛和防盗工作,确保养殖成果最终完全转化为经济效益。
捕捞:外荡围栏养鱼与池塘养鱼相比,一般面积较大,对起捕技术要求较高,难度也大,一般可采取赶、拦、刺、张与投药、电驱等综合措施。
思跎俪杀荆?径即映靥裂?持刑粞」娓?0.4-0.8㎏的个体作为亲本,导致人工繁殖产卵率低,孵化后鱼苗活力下降,鱼苗难运输,养殖成活率不高。解决品种种质问题的办法是坚持从自然界挑选三冬龄以上、规格1--3㎏健壮野生个体作为亲本。 二、运输成活问题 翘嘴红鲌的运输技术已经成为翘嘴红鲌产业化的重要保障。客观上由于翘嘴红鲌的繁殖季节较晚,而且翘嘴红鲌性急燥、喜跳善闯特性,加上体表黏液少,鱼皮薄,鳞片非常容易脱落,体内鱼骨相对细小脆弱,容易受伤。鱼苗鱼种运输困难大,成活率低,长途运输剧烈震动风险更大,如果不注意,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实践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苗种出池前充分锻炼和冲水;(2)苗种操作时避免鱼体损伤,最好带水操作;(3)装苗种的密度要适宜;(4)要求鱼苗运输过程,途中防止剧烈震动,防止水温变化过大过快。 三、饲养管理问题 饵料投喂:应遵循“荤素搭配,素为主,荤为辅”的原则,即投喂颗粒饲料为主,喂养饲料鱼、昆虫为辅,这样可降低养殖成本,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解决饲料鱼的途径主要是“套养罗非鱼”和“利用野杂鱼”。另外,根据翘嘴红鲌喜食昆虫的特性,可在池塘中央安装黑光灯,以增加天然动物性饵料。 巡塘、注水:翘嘴红鲌不耐低氧,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特别是阴雨、闷热等容易出现浮头的天气,要勤巡塘,多观察,发现浮头现象及时开启增氧机。要定期加注新水,保持池水的“新、活、爽”,池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cm左右。初夏每10天左右加注新水一次,高温季节每7天注水一次,每次20-30cm。 四、鱼的混养问题 以养殖翘嘴红鲌为主的池塘,其混养鱼的种类和密度也应引起广大养殖户的注意,不能混养抢食凶猛的鱼类(如鲤鱼),否则影响翘嘴红鲌的摄食,使其不能正常生长。可适当套养些鲫鱼、罗非鱼等,密度也不可放大。每亩可套养鲫鱼20-30尾/kg的50-80尾,罗非鱼4-5尾/kg的40-50尾。 五、鱼病的防治问题 翘嘴红鲌对某些药物(如敌百虫、三氯异氰尿酸、生石灰等)非常敏感,用药时须慎之又慎。在使用晶体敌百虫时,按0.2-0.3g/m3的浓度全池泼洒后,要注意观察,如发现有异常,及时开启增氧机,同时加注新水。用药24小时后,池塘换水1/3。(信息来源:盐都区科技入户)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37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