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科学骑自行车锻炼?
自行车健身要注意的问题
谁都会骑自行车,但未必谁都知道骑自行车要注意什么问题,尤其是骑自行车健身。
骑行的姿势 专家认为,“错误的骑车方法不仅影响锻炼效果,而且很容易对身体造成损伤。”骑行姿势普遍的问题是,如双腿向外撇、点头哈腰等等。正确的姿势是:身体稍前倾,两臂伸直,腹部收紧,采用腹式呼吸方法,两腿和车的横梁平行,膝、髋关节保持协调,注意把握骑行节奏。
蹬踏的动作 一般人认为,所谓的蹬踏就是脚往下踩,脚蹬子转一圈,能前进就行了。而正确的蹬踏应该分为:踩、拉、提、推4个连贯的动作。骑行时,脚掌先向下踩,小腿再向后收缩回拉,再向上提,最后往前推,这样正好完成一周蹬踏。如此有节奏地蹬踏,不仅节省力气还能够提高速度。
忽视频率而片面追求力量和速度 许多刚入门的年轻人贪图“多量”和“快速”,如没有骑过长途的一下子骑了50公里,而且在途中,只追求速度、力量,这样其实对身体的伤害很大,严重的会出现膝盖积水。专家建议初学者找到合适自己的频率后再增强运动量,普通人每分钟的蹬踏频率在60至80次左右。每次骑行至少要有20分钟高频率低速度(即多圈少用力)的热身,使身体微微出汗即可,否则突然大强度锻炼,容易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骑自行车的装备也要专业
普通自行车和运动自行车并不一样。一般想通过骑车达到健身目的的人有两种选择,山地车和公路车。前者速度慢,但能适应复杂的地形,适合在野外骑行健身;后者适合追求速度的健身要求,对人的肌肉、心肺功能都有很好的锻炼效果。专家提醒健身爱好者说,与其他运动相比,自行车运动对骑车人自身的安全防护有更高的要求。首先,要配备专业的防护装备,如头盔、手套和鞋。头盔在高速骑行中能对头部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注意戴时不要把额头露出来;手套可以防止打滑和擦伤;海绵底的运动鞋,蹬踏时间长了会脚掌酸胀,而专业自行车鞋是硬底,可以使蹬踏的力量全部集中在脚踏上。
其次,在长途骑行中及时补充含糖、含盐的水分,以免形成“水中毒”。
最后,注意车架的长度、高度都要和自己的身材相匹配,否则不仅影响骑行速度,还会对腰背、腿部和上肢造成伤害。
骑自行车健身的正确方法
长时间的慢速骑行 心率一般不超过最大心率的65%。持续20分钟以上,会“燃烧”更多的脂肪来供给能量,因此,比较适合以减脂为目的的肥胖者。
快速骑行 可使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85%以上。此时机体主要通过糖原无氧酵解的方式来供能,可以提高全身尤其是大腿肌肉的无氧运动能力,帮助提升无氧阈值。也就是说,剧烈运动后的身体不适感将会被推迟,有助于我们从事更高强度的运动,或在高强度运动时坚持更长的时间。此外,快骑对心肺功能也颇具锻炼价值。
快慢结合的骑行方式 除兼顾有氧能力、无氧能力、心肺功能外,还能增加运动的乐趣。如能得到科学的指导,采用更合理的快慢结合锻炼方式,还会取得更好的健身效果。
中速骑行 也就是把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5%至85%,是锻炼心肺功能及身体有氧运动能力的好方法。健身时最好将以上几种方式交替进行,但以其中一种为主,同时辅以其他方式,才能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此外,健身者在锻炼初期,骑行速度不宜过快,时间一般为20至40分钟,其间如感觉疲劳,可慢骑1至2分钟以恢复体力。经过一个阶段后,再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动感单车锻炼小技巧
作为一名自行车运动的爱好者,首先要具备一定速度持续骑完训练路程的能力。尽管悠闲的骑车也可发展有氧代谢的能力,但一遇逆风、斜坡、快速骑行就会感到吃力、气喘吁吁、腿也不听使唤了。怎样才能提高骑行的速度,达到健体消脂有氧运动的目的呢?根据我个人多年的骑车经历总结出应遵循的训练原则是:1、提高心肺承受力;2、强化有氧运动的能力;3、增加肌肉的耐力。心肺承受能力是基础,肌肉耐力是提高,意志忍耐力是根本。3种能力如能全面发展,骑车者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x0dx0d1、心肺肌能的提高 首先要测定自已的心率,最低心率可以在早晨起床前测量,最高心率如有心率表的当然最好,如果没有表可以采用土办法,如快速骑行1公里(热身后)马上测量自已的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在测定了最低和最高心率后,在两数值之间由低到高进行训练(骑车、跑步、爬山、游泳),训练过程最好在45分钟以上,热身后的最高心率的65%至80%。即:在进行训练后的第二天早晨再测量自已的脉搏,如高于前一天的脉搏(心率),表明疲劳没有恢复,只可作轻松的活动。如正常的话可按计划再次训练。当第一天早晨的心率低于正常值(训练前测的值)就表明可以进行下一个层次的训练了。在我的骑车训练中特别是在爬坡时,当越接近坡项时,呼吸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就是我们常说的喘不过气了,呼吸困难的原因是此时肌肉需要更多的氧气供给,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憋气,一定要口鼻并用的大口呼吸,这也是锻炼心肺的最佳时机。 x0dx0d2、有氧运动能力 有氧能力的提高对自行车运动选手来说是最重要的。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骑行耐力。它给选手带来很多的益处:(1)、提高肝糖贮存的能力;(2)、有效提高身体代谢能力(增大吸氧量);(3)、增强肌肉里的毛细血管组织;(4)、增加燃烧脂肪的氧化酶;(5)、增加肌肉能源释放量;(6)、优先用脂肪来释放能量。因此有氧能力训练是初级训练的中心任务,选手应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此项耐力训练。长距离骑行是最基本的训练安排。有关资料介绍一次训练时间必须40分钟以上,心率达到120/分,才有明显的训练效果。自行车选手应在心率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增加2—3倍。此项训练适宜不同的年龄、不同训练的目的者。青年自行车爱好者可以通过长时间的耐力训练来提高成绩,中老年自行车爱好者可以增强自已的心肺功能,改善血管的洁净和弹性,提高自已的健康水准。瘦身者可以消除脂肪获得健康苗条的身材。训练手段可以采用单课的训练,最理想的是长距离的多日骑行,应注意的是运动量的增辅以不超过15%为好。 x0dx0d3、肌肉的耐力训练 这是一个较高水准的训练内容,它是由肌肉来对抗乳酸堆积糖元(能量)耗尽引起的疲劳。通过肌肉耐力训练达到延缓这种疲劳的出现,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的训练中有的选手以较高的速度骑行很长的距离,而有的选手只能骑行较短的距离,他们的差别就是肌肉耐力的差距。2004年5月2日举行的韶关自行车比赛中为何我们只能采取被动的跟随,当中我们也试图进行了一、两次战术摆脱,最终都是因两腿不听使唤退回到大集团,而且跟随后面还要调整几圈,这就是肌肉耐力的差别,最后的冲剌就更看出我们的差距了。赛后大家都有一种共识,要想赢得比赛的胜利,必须加强肌肉耐力的训练。肌肉耐力的提高也会给多日休闲骑行带来益处,会在肌肉酸痛之前骑的更快、更远。肌肉耐力可通过三种手段来训练:(1)、一定距离的速度骑车训练,一般在60至80公里区间,心率控制在最高心率的85-90%,训练周期可长一点最好在40课次以上;(2)、间隔训练是肌肉耐力的提升阶段,心率控制在90-95%,骑行距离在8至10公里,每组间隔时间视距离而定,骑行距离短间隔时间短,反之则相反。也可以采取在较长的缓坡路面上训练(坡度在2-4%);(3)、极限训练:极限骑车训练比间隔训练,肌肉、心肺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距离一般控制在5-8公里之间,心率达100%以上。每组训练间隔10分钟,每次训练2-3组
动感单车锻炼小技巧
在健身的时候常可见到大家骑动感单车的方式不尽相同。有人习惯慢慢骑,坚持较长一段时间;有人则是集中精力飞速骑一阵,然后就偃旗息鼓了;还有人喜欢忽快忽慢,快慢结合着骑。那么,这几种骑法的锻炼效果有何不同?哪种方式最科学有效呢?以下仅供参考!
长时间的慢速骑行: 心率一般不超过最大心率的65%。持续20分钟以上,会“燃烧”更多的脂肪来供给能量,因此,比较适合以减脂为目的的肥胖健身者。
快速骑行: 可使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85%以上。此时机体主要通过糖原无氧酵解的方式来供能,可以提高全身尤其是大腿肌肉的无氧运动能力,帮助提升无氧阈值。此外,快骑对心肺功能也颇具锻炼价值。
快慢结合的骑行方式: 除了能兼顾有氧能力、无氧能力、心肺功能外,还能增加运动的乐趣。如能得到科学的指导,采用更合理的快慢结合锻炼方式,还会取得更好的'健身效果。
中速骑行: 也就是把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5%—85%,是锻炼心肺功能及身体有氧运动能力的好方法。
健身时最好将以上几种方式交替进行,但以其中一种为主,同时辅以其他方式,才能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此外,健身者刚开始锻炼时,骑行速度不宜过快,时间一般为20—40分钟,期间如感觉疲劳,可隔一段时间慢速骑1—2分钟以恢复体力。经过一个阶段后,再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43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