鳝鱼的饲养方法具体是什么
鳝鱼是一种鱼类,要想获得人工养殖黄鳝的成功和高产高效,首要一条是要按照黄鳝生长的生态要求进行 饲养 。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鳝鱼的具体饲养 方法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鳝鱼的饲养方法
1 莲藕塘的准备
面积 666.67~1 000.00m2,要求莲藕塘底土质松软、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在塘四周开挖围沟,沟宽 1.5m,深 0.5m。围沟上均匀建造 6 个集鱼坑,每个集鱼坑面积 10~15m2,深 0.5m。塘中开挖纵横沟,沟宽 0.8m,深 0.4m,呈?井?字形,并 与围沟和集鱼坑相通。在沟、坑内设有竹筒、破瓦、砖块等作鱼巢,让黄鳝、泥鳅隐蔽栖息。进、出水口在塘的对角设立。塘四周用高 1m 的聚乙烯网片围住。在莲藕发芽前,用生石灰 1 200kg/hm2 消毒。莲藕栽培按常规进行,在 4 月前 种植 完。鳝种、鳅种放养前 10d,在沟、坑内施禽畜粪 3 750kg/hm2,注水深 30cm,培育生物饲料。池水的深浅可以养泥鳅为主来考虑。池水应适当深一些,可以充分发挥水域生产潜能。在混养池内种植水草,水草支持黄鳝到水面呼吸,同时莲藕可以为黄鳝和泥鳅防暑降温,净化水质,提供优良的栖息环境。
2 鳝种与鳅种放养
饲养品种和苗种都应选择生长快的品种放养。由于目前我国黄鳝、泥鳅繁殖技术尚未完全达到批量生产水平,许多养殖者多用收购的野生苗种,这些苗种因暂养和运输操作不科学,放养后的死亡率很高,给混养造成比例失调和数量不足,影响产量。购苗种时,应认真地考察和辨认,尽量采用人工繁殖的苗种。从 5 月上旬开始放养鳝种、鳅种,规格要求基本一致。鳝种放养规格 32~40 尾/kg,放 1 200kg/hm2;鳅种规格 80 尾/kg,放 450kg/hm2。在高密度饲养时,可以减少黄鳝因缺氧造成的互相缠绕,预防?发烧病?。要求放养的鳝种、鳅种无伤无病,体质肥壮,放养前用 3%的食盐水浸泡 5~8min。鳝种、鳅种来源有野外捕捉、市场购买和人工繁育 等。由于人工繁育鳝种、鳅种尚无生产性突破,目前成鳝、成鳅养殖的鳝种、鳅种主要是来源于野外捕捉的或市场采购,或是野外捕捉、市场购买和人工繁育三者结合。
3 饲料投喂
在黄鳝、泥鳅混养中,既要满足它们共同的饲养要素,又要依据各自的生物学特性,采取相应 措施 ,发挥所长,做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协调生长。在饲喂方面,可以以养黄鳝为主来考虑。黄鳝是一种肉食性的鱼类,对植物性的饲料如麦、菜饼等,只有在严重饥饿缺饵时,才吞食一些。为了满足黄鳝生命活动的需要,应投喂动物性饲料和全价配合饲料,少喂或不喂植物性饲料。同时,黄鳝吃饲料有一定的固定性,改变饲料种类,黄鳝一时难以适应而拒食,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因此,在混合饲养中,对饲料不应频繁更换,以免造成大量饲料浪费,增加饲养成本。在集鱼坑设置食台,傍晚投喂。投喂量以次日清晨吃完不留残饵为度。饵料主要是人工培育的蚯蚓,蚯蚓缺乏时,投喂蝌蚪、蝇蛆、螺蛳肉、小杂鱼等。泥鳅、黄鳝的排泄物在莲藕塘中可以被莲藕吸收,有益于莲藕生长,同时莲藕塘内的水质也得到净化。黄鳝的食性极为顽强,只食鲜活饵料。一般情况下,腐烂饵料、动物尸体还有水中的浮游植物黄鳝都不食,但泥鳅能吃这些饵料,有?清道夫?的作用,可减轻残饵对水体的污染。因此,泥鳅吃鳝鱼的残饵、粪便及田中的天然饵料,不另投饵。同时,泥鳅的繁殖能力较强,在莲藕塘黄鳝、泥鳅混养时,在繁殖季节成熟泥鳅繁殖的鳅苗、鳅种都可以作为黄鳝的优质饲料。
4 日常管理
每天巡视莲藕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莲藕塘的水位以满足莲藕的生长为准,下雨注意及时排水,防止漫水跑鱼;及时摘除莲藕过多的浮叶和早生叶,保证莲藕塘通风透光;夏季在田沟和集鱼坑养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在饲养期间,整个莲藕塘保持微流水状态;在莲藕塘放养蟾蜍 450~600只/hm2,利用蟾蜍分泌蟾酥杀菌,防治黄鳝、泥鳅细菌性疾病,用泼洒生石灰和用猪血诱捕控制水蛭,防止传病。泥鳅喜欢在水中上下窜动,能将塘底有害气体(硫化氢等)带到水的表层,逸散于空气中,减少毒害作用;同时增加了上下水层的垂直流动,使下层水的氧气得以提高。泥鳅可作为水体溶氧的指示生物。水体缺氧,泥鳅会频繁地浮出水面,吸食空气。可以根据这一现象判断水体是否缺氧。
5 收获
7~8 月为青荷藕主要采收期。从 10 月初开始陆续起捕 黄鳝和泥鳅上市,至 11 月底捕完。枯荷藕可采至翌年 4 月底,结合翻土收莲藕将黄鳝、泥鳅逐一捕光。
鳝鱼的生活习性
族群特征
鳝鱼(3)黄鳝为热带及暖温带鱼类,营底栖生活的鱼类,适应能力强,在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日间喜在多腐植质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出穴觅食。鳃不发达,而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气;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贫乏时,也能生存。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潮湿,数日内亦不会死亡。黄鳝是以各种小动物为食的杂食性鱼类,性贪,夏季摄食最为旺盛,寒冷季节可长期不食,而不至死亡。
黄鳝一般活动于春、夏、秋三季。喜栖息于池塘、小河、稻田埂边的泥洞和石缝中。到冬天深居洞中冬眠。春
季,黄鳝经过一冬的潜伏,体力消耗过大,需要大量进食,所以春季是钓黄鳝的大好时期。夏季,气候炎热,黄鳝纷纷出洞钻在水草、石缝中、枯树底下?乘凉?,也易钓。秋季,黄鳝开始迸洞,不易上钩。[5]
黄鳝的体形较为特殊,它不是通常淡水鱼类那样的侧扁形、纺锤形,而是前大后小的长蛇形身体。它的身体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等三个部分
黄鳝生殖季节约在6-8月,在其个体发育中,具有雌雄性逆转的特性,即从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时都是雌性(即体长在35厘米以下的个体的生殖腺全为卵巢);产卵后卵巢逐渐变为精巢;体长在36-48厘米时,部分性逆转,雌雄个体几乎相等;成长至53厘米以上者则多为精巢。当年幼鱼只能长到20厘米,2冬龄的雌鱼才达成熟期,体长至少为34厘米。最大个体可达70厘米,重1.5公斤。黄鳝产卵在其穴居的洞口附近,产卵前口吐泡沫堆成巢,受精卵在泡沫中借助泡沫的浮力,在水面上发育,雌雄鱼都有护巢的习性。
鳝鱼形态(3)鳝鱼的身体是圆筒形,适合穴居生活,对进出洞穴,减少摩擦十分有利。它真有点儿?隐士?气度,没有特殊的攻击本领,也无强有力的防御武器,惟一的技能是?三十六计,逃为上计?。它既无脑鳍,又无腹鳍,就是背鳍和臀鳍也退化得仅留下一点点皮褶,鳞片消失得肉眼都难看见。可是全身能分泌出非常油滑的粘液,不小心,它就能从你手中溜之大吉。鳝鱼身上的粘液,主要功能是:预防细菌、病菌侵染身体,减少疾病;阻止寄生动物植物的纪缠,有利成长;油头滑面,有利于它在泥中通行无阻。
鳝鱼胚胎发育到第一次性成熟时为雌性,可是从第二次性成熟开始时它又变成雄性了。这就是说,黄鳝在一生中既当妈又当爹。这种阴阳转变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性逆转。
鱼类多用鳃呼吸的,可是鳝鱼却独具一格,它的鳃退化了,靠喉部的表面微细血管直接吸取空气,所以我们要使鳝鱼鲜活,必须使它保持潮湿,存放在阴凉地方。
怀孕的黄鳝在被蒸煮等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会本能地把肚子顶起,为保护自己的孩子做出最后努力!
栖息环境
分布于亚洲东南部,中国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水域均产此鱼。国外达朝鲜西部、日本南部、菲律宾、爪哇及缅甸。
黄鳝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湖泊、河流、水库、池沼、沟渠等水体中。除西北高原地区外,各地区均有记录,特别是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更是盛产黄鳝的地区。黄鳝在国外主要分布于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印度、日本、朝鲜也产黄鳝。
鳝鱼饲养的要求一、对于池塘的要求:
对于池塘,要求不高,但也不低,池塘宜东西向,避风向阳,水深1.0米~1.5米左右,光照条件好,无工业污染,门前屋后塘和村心塘均可。网箱一般设置于池塘避风向阳处,池塘水深1.5米,宜设在住宅附近,以便管理。
二、关于网箱
网箱,其实很简单,制作方法很多,不要拘泥。可以自己做,便宜。介绍一种:
用尼龙线(聚乙烯)无结节网片编成,大小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为长方形网箱,规格3米H2米H1米或10米H3米H1.2米,四周用毛竹固定,露出水面30-40厘米,网目为10目~36目,生产中宜小不宜大。黄鳝有见孔就钻的习性,如果网目偏大,黄鳝即使钻不出,也不会轻易放弃,结果往往会卡伤头部,影响吃食。同时,活饵易从网目游走。为便于投饵,网箱盖可用较大的网目。网箱上下纲绳直径0.6厘米~0.8厘米,在网箱口上方一周向里伸出6厘米的宽檐,箱体入水70厘米,用桩柱支撑。
三、网箱摆放:
网箱内放30厘米左右厚的河泥,或网箱在鳝种入箱前5天~7天下水,以利于鳝种进箱前在箱的网片上形成一道由丝状藻类组成的生物膜,可避免鳝体摩擦受伤。网箱分布面不超过池塘总水面的60%,。依池塘形状依次排列,网箱之间用毛竹搭架,便于投饲管理。箱内放革命草,占网箱面积的95%左右,水草头不能高出箱口,防止鳝鱼顺着水草外逃。
四、投放苗种
鳝鱼苗种为人工繁殖苗种或野生苗种。要体质健壮无外伤,体色鲜艳的。一般规格在尾重25-100克/尾,每平方米水面投放100条,小的可投放150条,重量大约2.5公斤~5公斤。
放养时用3%的食盐水浸洗消毒10分钟。
放养时间是4-5月或7-8月。
按规格分箱投放,每只网箱鳝种要求规格一致,以免差异太大而相互残杀。
五、日常管理
一是管水。鳝鱼喜水质肥沃、溶氧充足的环境。一般应保持10厘米~15厘米的水层。春季7天~10天换一次水,夏季3天~5天换一次水。保持网目畅通,网目堵塞后,网箱内外水体不能及时交换,则网箱内水体很快变坏,严重影响黄鳝的摄食和生长。
二是投饲,鳝种入箱后,3天内不可投喂,待其适应新环境后,可在傍晚投饵1次。饲料主要以小杂鱼、蚯蚓、螺蚬、蚌肉等为主,以蚯蚓为最佳,也可喂水蚤、豆渣、菜籽饼、瓜果等人工配合饲料。投喂要定时,鳝鱼昼伏夜出,在下午6时~8时投饲为宜。鳝鱼在水温15℃~32℃时摄食旺盛,低于10℃时停止摄食。日投饲量为鳝鱼体重的6%~8%。如投饲过量,应捞除残剩饲料,保持水质清洁。投喂时间分上午8-9时和下午3-4时二次。
三是防止黄鳝逃跑。经常检查网箱接口是否牢固,是否有鼠害。
四是饲养过程中在网箱内投入水花生,其覆盖面占网箱面积的80%左右,这样既能净化水质,又能为黄鳝提供隐蔽歇息场所,有利于黄鳝生长。移植水花生时最好去根洗净后放在5%的食盐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以防止蚂蝗等有害生物随草带入箱中。定期捞取水花生,防止水花生生长过旺,长出箱体,在雨天引起逃鳝现象。
六、疾病防治
种苗在入箱前要严格消毒,特别是在黄鳝易发病的7月份~9月份,每20天用1ppm漂白粉全箱泼洒,发现病鳝及时隔离。黄鳝出现拒食,及时减少投喂量,防止一次投喂过多而引发肠炎。发现病害,及时对症下药,尽量减少损失。
七、越冬管理
水温在15℃以下时鳝鱼基本停止摄食,在10℃以下进入冬眠状态。因此,在秋初水温适宜时应加强营养,增强黄鳝体质,以备越冬能量消耗,即加大饵料投喂量,及时补充保肝利胆、促消化的药物和复合维生素,以增强其机体抗应激能力。当水温降至15℃时应着手准备黄鳝越冬。具体方法:捞出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在网箱底部铺上20厘米厚经暴晒消毒且含有机质较多的偏碱性泥土,然后将经过消毒处理的当年稻草放入网箱,厚度为40~50厘米。这样,当气温较低时黄鳝便钻入网底泥中,当气温上升时黄鳝便钻入稻草中,或在稻草表面晒太阳。在越冬期,网箱水体应少交换,以免水温太低冻伤黄鳝。
猜你喜欢:
1. 鳝鱼烹饪方法
2. 黄鳝的营养价值及功效和作用
3. 莲藕塘黄鳝与泥鳅混养技术
4. 人工饲养的娃娃鱼怎么养
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
一、池塘准备
静水无土生态养殖黄鳝的核心技术就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和共生互利的原理,从而达到提高黄鳝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防治病虫害的目的。而要想实现黄鳝的静水无土养殖,首先要为黄鳝营造一个恬静、舒适的家园。
鱼池面积一般在18㎡左右,池高40-50cm,这样便于管理,进水口设置在南墙,排水口则在靠近北墙的池底,以便排污彻底;为了防止下雨池水暴涨,所以还要在北墙设置溢水口,高度在距池底30cm左右地方。黄鳝的攀爬能力很强,建池时,一定要砌一个10cm左右的墙沿,以防止黄鳝演绎胜利大逃亡的故事。黄鳝住惯了 pH偏酸的泥窝里,一下子把它放进碱性浓度很高的水泥池,难免会水土不服。所以,建好鱼池,一定先要用千分之一浓度的过磷酸钙进行脱碱,浸泡一个星期后,换上清水后,还要检查池水的pH是否达到了6.5左右,最保险的方法是放上几条泥鳅,半个小时以后,如果泥鳅翻肚,说明还是偏碱性,需要重新脱碱,如果泥鳅完好如初,游走自如,这时,就可以给黄鳝添置家当了。黄鳝生性胆小,喜欢钻洞,所以静水无土生态养殖中,给它模拟一个黑暗的鱼巢非常重要,用废旧的自行车轮胎压上一个黑色塑料袋是个不错的主意,既能给黄鳝一个舒适的安乐窝,又能降低成本,一举两得。
黄鳝喜欢群聚,但又各有个性,所以,轮胎要采用大、中、小不同规格的,让它们自由选择,脾气相投的住在一起。根据我们观察黄鳝大部分都钻到轮胎里面,大概到60%-70%,另外有 10%-20%钻到塑料袋里面,还有10%-20%在水草下面,这是因为黄鳝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各有所好,轮胎的多少要根据观察后增减,像这样顾头不顾尾的抢地盘,显然是轮胎少了,要及时增加,以免引起黄鳝的争斗,造成伤亡。设置鱼巢时还要注意,轮胎的开口一定朝外,这样可以让黄鳝有足够的活动场所。食台要放在中间,方便黄鳝摄食,也便于管理人员观察。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草”,所以投放水草也是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在黄鳝池里养水草,不但可以调节和净化水质,还可以给黄鳝提供小憩的地主,遮荫避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我们的实验证实,特别是水花生含的黄酮类物质对黄鳝病虫害的作用可以跟庆大霉素的作用相似。投放水草时,水草的面积不宜过大,至少四周要留出1/4的空间,让黄鳝充分享受自由。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不同的季节要合理地搭配水草比例。一般夏天以水葫芦、水花生为主,春天和秋天以水花生浮萍为主,冬天最好不要放水。因为鳝鱼喜欢钻水草,水草一般浮在水面上,冬天降温的时候很容易冻伤鳝鱼。给黄鳝池搭凉棚,是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是因为黄鳝静水无土养殖的池面较小,水位较浅,在夏天水温极易超过30℃,使黄鳝有应激反应,引来杀身之祸。所以,一定要采取遮荫措施。在池边种植葡萄、丝瓜等攀援植物也是不错的主意,不但能享受着收获的喜悦,还能给黄鳝池遮阳避暑。
建鱼池、搭鱼巢、架遮阳网,铺的、盖的都有了,这时,您还不能急着把黄鳝宝宝请回家,因为水草、轮胎上,难免有寄生虫、细菌。所以一般在鱼种放养前15天,用10克/米3的硫酸铜和100克/米3的高锰酸钾混合液,进行全池泼洒,杀虫的、灭菌的就都有了,浸泡1个星期后,换上清水,就可以放养小杂鱼、泥鳅、蟾蜍、田螺了,您要是以为这些小家伙会跟黄鳝争权夺利,那可是冤枉它们了,其实泥鳅是增加氧气的强将,但每平方米不能超过0.3千克,而且要在黄鳝驯食成功后放养,否则,贪吃的泥鳅会吃掉黄鳝所有的口粮蟾蜍则是给黄鳝治病的良医,每个池中放1-2只就可以了,否则上窜下钻,会搅得黄鳝不得安宁。田螺是清除黄鳝粪便的勤杂工,但也不能超过每平方米0.25千克,多了也会跟黄鳝争夺氧气。有了这么舒适的环境,配备齐全的护工。就可以把黄鳝宝宝请回家了。
二、鳝苗放养
这几年黄鳝养殖的发展速度很快,而种苗就明显显现出供应不足的尴尬局面。这也就给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机,他们精心编造了一些美丽诺言来诱骗养殖者上当,谎称可以面向全国提供“特大黄鳝”种苗,并称这种黄鳝“生长快、易饲养”、“从孵化到长到1千克,只要7个月”。其实所谓的“特大黄鳝”种苗,是骗子们骗得客户交了引种款后,再派人从市场上购买本地价格低廉的商品小黄鳝。养殖户往往运回后,养殖不到一个月便全军覆没,永远也看不到快速增长的盛况。所以,想养黄鳝的农民朋友,在引种时一定要到有孵化能力的场家引种,当地有野生资源的,最好进行野生囤养。那么野生囤养要注意那些问题呢?捉回来的野生黄鳝,不要马上放入池内,野生环境下生活的黄鳝,难免身上有细菌、寄生虫,所以,要先按大小分出不同规格,然后用3毫克/升的鳝宝1号进行消毒,以免放养时,把病菌带入清洁的鱼池。鱼种的筛选工作需要3到4天时间才能完成,每天早晨和晚上都要把质量不好的鱼挑走。质量不好包括什么呢?用四个字来说查形观色,顾名思义,首先要检查鳝鱼的身体,不入鱼巢的、尾巴卷曲的、断尾的,这些病态的鳝鱼都是淘汰的对象;其次观察鳝鱼的颜色,有伤斑的、嘴巴和肛门红肿的一定要挑出,千万不要让他们滥竽充数,搅混一锅汤。
在这3到4天暂养期中,每天清晨的换水工作必不可少,否则就作因为缺氧给黄鳝带来灭顶之灾。为了杀灭黄鳝体的寄生虫和细菌,还要给黄鳝吃些中草药,给吃惯了小鱼、小虾的黄鳝吃中草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把中草药喂给贪吃的黄粉虫吃,然后,再把服过药的黄粉虫喂黄鳝,这样它就不忌口了。喂食的时间要在傍晚,一个是阳光不那么刺眼,第二温度适宜,喂食掌握在黄鳝体重的1%就可以了,经过3到4天的挑选,身体健壮的就可以放养了。放养前,还要用10毫克/升的硫酸铜浸泡8分钟左右后,就可以让它们住进新房了,黄鳝恋旧,你要是在食台的上方放养,以后它就会经常回食台上来玩耍,这样非常利于驯食。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1.5千克左右,不同的规格放入不同池内,以免以大欺小。放养两个小时内,要细心观察,刚到新家,难免有些争斗,所以有不入巢的,受伤就要及时淘汰。到了傍晚就要开始人工驯食了。
三、人工驯食
人工养殖黄鳝为什么要驯食呢?黄鳝的驯食,也就是驯化黄鳝吃配合饲料。黄鳝吃配合饲料可以使营养更加全面均衡,为黄鳝的规模养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可以说黄鳝人工驯食是衡量黄鳝人工养殖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常常说这样一句话,如果说黄鳝驯食成功了,那么黄鳝的人工养殖基本成功了一半。要想让吃惯了野食的黄鳝吃配合饲料,就像小孩吃惯了母乳,改吃牛奶一样难,黄粉虫是黄鳝的最爱,所以,以黄粉虫为诱饵,训练黄鳝吃配合饲料是个好办法。一般第一天黄粉虫占 80%,其它配合饲料占20%。以后黄粉虫以每天10%的量递减,配合饲料以10%的量递增,劳素搭配。但是黄粉虫不能低于40%,否则无法满足黄鳝口味。
四、病害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所以黄鳝的日常管理非常重要,许多未雨绸缪的措施,都是来自亡羊补牢的经验,所以病虫害的防治马虎不得。
静水无土生态养殖黄鳝,最常见的有三种细菌性烂尾病、神经紊乱症,还有打印病。药物防治一般用高锰酸钾比较好。1%的高锰酸钾浓水,涂抹在上面,严重的直接把高锰酸钾粉涂沫在上面,一般一个星期以后就可以看到伤口开始愈合。细菌性烂尾病是细菌引起的,虽然不会置黄鳝于死地,但它可以诱发很多细菌性病害,所以得了就要尽快治疗。一般常用的金霉素1吨水用7-8克,浸泡7-8小时,3-4 天就可以了,每天一次。另外一个用氟哌酸。
五、水质管理
水质的好坏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判断水质好坏呢?一个是根据水的颜色。一般来说,黄绿色比较好,如果黑色的、褐色的、灰白色的,一般人工养殖效果不好,我们也可以用肉眼判断,一般见底比较好,但不能清澈,水清则无鱼。田螺是对氧气非常敏感的家伙,如果缺氧,它就会扎堆,这时就要及时换水了。为了保证良好的水质,要经常进行调节,如果偏酸pH值6.5以下,则用10克/米3的漂白粉进行调节,通常水位保持在30厘米左右就可以了。另外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要做好越冬防护工作。虽然上面已经结冰很冷,只要有充足的氧气黄鳝也能安全越冬。
资料来源(特养一族)里面有相关技术介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45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