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钢铁与焦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钢铁和焦炭行业的发展现状目前中国的钢铁和焦炭市场价格正处于下行通道之中,这其中受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影响外,也受到钢铁和焦炭行业发展本身的影响。从钢铁和焦炭工业的发展来看,钢铁和焦炭市场的变化是与以下几个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改革开放30年赋予中国经济和钢铁、焦炭行业莫大的活力,中国告别了贫困落后,告别了粮票、肉票、布票、购货本、样板戏,取而代之的是手机、电脑、空调、商品房、私家车、信用卡、博客等高端商品,特别是钢铁行业从蓬勃发展到宏观调控和鼓励钢材出口退税,再到加征关税进而控制钢铁出口。焦炭出口从过去的退税15%到实施配额许可证制度,再到加征40%的关税来控制生产总量。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告别了钢材计划分配和原材料计划调拨的短缺时代,钢材从进口大国转变成为净出口大国。钢铁产量先后跨越1、2、3、4亿吨新台阶,达到了5亿吨生产水平。粗钢、生铁、焦炭产量分别占全球生产总量的37%、50%、60%。从品种上来看,整个钢材的自给率达到了108.34%,仅仅有四个品种还不能完全自给。通过近几年的兼并重组,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河北、包钢、武钢、山东、鞍本,沙钢六大钢铁集团的发展格局。从焦炭行业的发展来看,改革开放30年以来,焦炭产量从4000多万吨到现在的占有全世界60%焦炭产量,焦炭产量先后跨越1、2、3亿吨台阶。焦炭行业的发展主要是随着钢铁工业发展步伐,同时也满足化工、有色、机械制造等行业发展的需求。钢铁工业发展也推动了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包括美国、日本和巴西都加快发展步伐。我国钢铁行业从1978年获得利润3718万人民币到1993年达到900万人民币,再从1998年的全行业亏损4亿元人民币,到去年的利润超过1700多亿人民币,特别是2004年以后的利润有了大幅度增长。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大概可分成三个阶段,15年以来我国的钢材产量平均递增7.15%,生铁产量增长6.33%、焦炭产量增长4.68%,到2002年粗钢产量增长8.22%、生铁产量增长7.73%、焦炭产量增长4.89%。再从2003年到2007年粗钢产量增长21.86%、生铁产量增长22.42%、焦炭产量增长18.62%。中国的钢铁工业经历了漫长而又艰辛的发展之路。按照中国经济发展的十年周期来看,从1978年到1988年发展高潮并且延续到1990年的6月份,再从1990年下半年钢材价格急剧下滑一直延续到1998年,也就是说从1988年到1998年又是一个十年周期。再从2000年我们中国的钢材价格开始回升到今年下半年的钢材价格急剧下滑。我国今年9月份钢铁产量增速是6.2%,而2005年钢铁产量增速是27.2%,6.2%是近28年来最低的一个月份。应该说我国钢铁行业通过大概三个阶段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低速平稳发展的时期。原材料的价格大幅度上涨是与钢铁行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我国钢材产量在2004年是个高潮,从2005年以后就出现了拐点并且持续到今年,焦炭行业从2006年开始进入拐点,所以应从我国钢铁行业自身的发展和增长速度来看今后的发展趋势,从中发现经济发展规律和变化并且应用到现在的发展中来。二、中国钢铁和焦炭行业面临的挑战从2001年的12月份全球的钢铁工业进入了世界钢铁工业近20年的最低潮,今年6月份是国内钢材价格最高的时期,国际钢材市场的高潮是在7月份。进入8月份国际钢材市场价格在连续上涨11个月以后开始下跌。所以此轮下跌行情是全球性的下跌。现在国内钢材价格大幅度的下跌不是由正常的需求下滑引起的,而是由于市场恐慌心态和不计成本的抛售所引发的。焦炭行业也是从今年6月份产能达到了最高潮,现在焦炭产量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减产,从目前来看煤炭价格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焦炭价格还有一定的下行空间。目前全球多数地区的钢铁企业正在实施或者计划实施减产,按照国际钢铁协会的统计,2008年9月份粗钢产量下降3.2%,今年8月份下降3.7%,是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的同比下降,其中中国占70%,美国下降9.3%,乌克兰下降22.6%,南非下降7.4%,巴西下降4.2%,俄罗斯下降2.4%,日本下降1%。上周美国钢厂的产能利用率下降到四年来的最低水平,同时日本钢厂也计划开始减产。2003年以来全球经济保持高增长,但同时能源资源问题和全球贸易的不平衡问题凸显,影响世界经济进入调整期,对钢材和焦炭的消耗需求放缓。当前国际市场的变化是多种情况的叠加组合,金融危机的恐慌,放大了市场需求的萎缩。美元不断贬值、美国次贷危机、能源资源,粮食等引发的全球性通货膨胀,房地产下滑、股市暴跌,直至全球金融危机。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对经济猛烈冲击的恐慌,进一步放大了钢铁和焦炭需求的萎缩。同时应该注意到我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经过平稳较快增长、投资加快增长、出口较高增大、居民的消费高增长。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经有了巨大的经济物质基础和应对严峻挑战的经济实力;积累了多年的实施宏观调控经济的措施和经验;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东中西部较大差距和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各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强劲势头;中国钢铁产品需求潜力巨大;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远没有到位,仍处加快建设高增长期。但是钢铁和焦炭企业应当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调整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把工作重点切实转移到结构调整、依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科学管理降低成本上来。
钢铁行业发展前景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和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钢产量由1978年的3717万吨增长到2007年的4.89亿吨。2007年中国生产粗钢48924.08万吨,比上年增加6625.22万吨,增长15.66%;生产生铁46944.63万吨,比上年增加6189.22万吨,增长15.19%;生产钢材56460.81万吨(含重复材),比上年增加10442.84万吨,增长22.69%,行业总体呈较快增长态势。2008年1-9月份中国的钢产量39,09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2%;钢铁企业销售收入20982亿元,同比增长39.0%,实现利润1326亿元。
中国钢铁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中国钢铁工业不仅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拉动了中国钢材消费的持续增长,缓解了全球钢铁产能过剩,改变了世界钢铁市场和原料市场的供求关系,由过去的供大于求转为供不应求,钢铁市场由低迷转为兴旺,钢材价格由长期的低价位运行转为高价位运行。2001年至2007年,全球钢铁业重新恢复了活力,国际钢铁市场需求兴旺,钢铁企业利润丰厚。
2008年,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蔓延,全球钢铁行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中国钢铁行业下游市场需求减缓,在应对经济危机方面,中国政府频频出台政策措施,对钢铁行业产生积极作用。截止2008年11月,国务院批复的铁路投资额已经达到2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的投资规模超过了1.2万亿;此外交通运输部门正在酝酿一个未来3至5年内投资5万亿元的计划,包括在建项目、已经规划的项目和追加投资,将涉及公路、水路、港口和码头建设等。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将拉动钢材需求。
另外,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对高品质钢铁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也将扩大钢材产品的消费。因此,中国钢铁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投顾问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钢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九章。首先介绍了钢铁和钢铁工业的定义、特点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钢铁业的现状和钢铁市场的价格体系,并对中国炼铁业、炼钢业的工业统计数据以及生铁粗钢的产品产量数据进行了详实的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钢材市场的运行情况。随后,报告对钢铁行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关联产业分析、可持续发展分析、物流分析、国内外主要企业经营状况分析、行业竞争分析和市场营销分析,最后分析了金融危机影响下钢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您若想对钢铁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钢铁冶炼加工,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中国钢铁行业的前景,全凭当官的一句话。作为
把握国民经济命脉的钢铁行业,在gdp中占有很大比重。国家肯定不会让这个行业萧条。目前钢铁产业整合像是拉开序幕,这是好的方向。中国钢铁产能严重供大于求,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只能加大基础建设投资来带动内需。否则,钢价大跌,经济损失惨重。另一方面,钢厂也会逐渐压缩普材类的产能,逐渐向优质精品品种材发展。这样达到产能平衡再能进入良性发展。钢铁行业必须要强强联手搞资源整合,淘汰落后产能。钢铁期货的上市也是资源整合的一种形式。我个人相信国家领导不会拿国民经济开玩笑,中国钢铁将会加大产能整合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向精品钢材产品发展,与发达国家接轨。以后钢厂信息逐渐透明化,钢厂直供钢材的比例也会增加;而中间的贸易商因为利润的逐步压缩而削减,逐渐向加工和物流配送方向发展。
当然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未来国内钢材需求还会有增无减,产能和内需以及外需还要经过相当时间的磨合才能达到平衡。
这是本人的一点浅见。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46529.html